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草上飞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我出生的时候,伴随我的是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一个草根家庭的贫寒,但这不是一个人精神荒芜和一个家庭幸福稀缺的理由;对于我来说,恰恰是这些不利的条件点燃了我读书的渴望,也让父母义无返顾地支撑起这个普通家庭的幸福和孩儿们的未来。
学龄前,我没有看过什么书,至今对父母教给我的儿歌童谣也统统忘记干净。我最先读到的书是教科书,什么滋味?也统统忘记干净,但据母亲说那时的我对待书本的态度极其虔诚认真,总是把落满乡村尘土的餐桌处理干净再看再读。在当教师的外公家,我渐渐发现了一个宝藏,他有一整箱的“小人书”、“连环画报”而且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不断充实;这些宝贝原是准备给舅舅们看的,但是他们有他们另外的乐趣,我反反复复看得如痴如醉,他们在随便翻翻之后便束之高阁。我爬高上低去偷看,不过瘾,就开始窃书,占为己有,那时还不知道孔已己“窃书不算偷书”的高论,心里总是惶恐不安。
上到初中,我离开家乡到相对繁华的镇里念书,在这里可以天天去新华书店,看着那些些琳琅满目的书籍,即使一而再、再而三地摸摸干瘪的口袋,咽下内心的愁苦,我还是感到这样奔波和留恋的日子还是幸福的、快乐的,充满希望和芬芳的。父亲在农忙之余,拿着借来的杨家将呼延庆打擂三侠五义之类的长篇通俗小说消遣;这些书籍我已经看得滚瓜烂熟,我开始觊觎更多种类的书籍。我的眼睛比饥饿的胃口更加贪婪,文学名著、期刊杂志、翻译过来的奇幻小说甚至算命打卦的,我的眼睛都急不可待地一一吸收。看到那么好的书籍,而自己却不能拥有,我内心的痛苦难受不可久忍,终于走上了充满危险的道路:把仅够用来填饱肚子的粮票一张张的贱卖掉,一路奔跑着去购买朝思暮想的书刊——危险是如果父母得知后难免一顿打骂,如果我总是饿得两眼发花,不但成绩要下降,而且阻碍了另外一种成长——体格上的成长。捧着心爱的属于自己的书刊,我感到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有它的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候,我遇到了自己喜爱至今的一种期刊读者文摘(即今天的读者),新华书店里没有发行任何期刊杂志,这还是我无意间在邮政所旁的一个小小的报刊零售亭里发现的。这里的期刊杂志不是很丰富,适合我看的仿佛只有读者文摘,购买它开始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一本本看过,我就渐渐迷恋上这种给我带来全新感觉的刊物。相比购买文学名著,购买这种期刊在我是轻松惬意的,它的价格从来没有超过读者的承受能力,不需要我饿肚子,每年的压岁钱可以让我跟它做细水长流的朋友、“淡如水”的朋友。爱屋及乌,因为喜爱读者文摘,那位卖书的老人直到今天还能在我的梦中出现,他脸上那道骇人的刀疤竟然变成了意味深长的微笑、慈祥,那个弥漫着木头香的报刊亭变成了一种美好回忆的标志。
虽然我是家里的长子,但是父母为了不耽搁我的功课,从来不在他们劳碌的时候叫我丢开书本,去帮他们一把,除非万不得已。回到家里,我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写些什么。趴上院中低矮的鸡舍,我拿一本书刊来看,晚霞落到了书页上,家禽们也在不远处逡巡,但又不好意思打扰我的雅兴,直到父母回来,我才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把晚霞夹到书页里,让家禽回到温暖的窝里安歇。由于我对课外读物过于亲近,父母起了警觉,多次劝说我回到“正业”这怎么可能?曾经有一次,恼怒的父亲撕掉我的一本读者,导致的后果是我一连几个月不跟父亲好好说话;或者,我趁父母睡熟后,躲在草料房中秉烛夜读,但第二天我身上的草屑把一切秘密说破,不过我勤奋读书的精神还是得到了父母的原谅,对我痴痴呆呆的样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的作文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这在学校和家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村里,从来没有人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过文章,我成了令人羡慕的“秀才”、被人关怀的“好苗子”
那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滴水成冰。我们正围在火炉旁取暖,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父亲走进来,仿佛一个臃肿的雪人。他把怀中的衣服解开,摊开一双厚实的大手——一本崭新的读者合订本在火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照亮了一家贫寒的屋子,照亮了我对父亲多少有些封闭的心灵。他说:“听说你写了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我没有什么给你奖励,听老师说你爱看这样杂志,我就到街上给你买来了,这书还真不好买”我的心一阵抖动,眼泪也不争气地夺眶而出。一个整日处在劳碌和焦灼状态的父亲,一个从来没有买过书籍的父亲,一个平常粗枝大叶、不计心事的父亲,竟然会翻山越岭、顶风冒雪给他的儿子买一本心仪的杂志,惦记着儿子的喜好和梦想,这是多么让人感到幸福和富有的事情啊。
就这样,到高中,再到大学,我的读书习惯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一直延续到参加工作之后。怀想这段幸福快乐的读书时光,我明白:一个人的精神和心灵是否贫乏,和他家庭的购买能力没有多大的关联,主要取决于他的习惯和认知;如果能够发现和拥有培育出自己个人品位的好读物,那么他就是丰富、富有和强大的,完全能够享受幸福、有尊严和人性不断成长和健全的美好生活。
当我出生的时候,伴随我的是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一个草根家庭的贫寒,但这不是一个人精神荒芜和一个家庭幸福稀缺的理由;对于我来说,恰恰是这些不利的条件点燃了我读书的渴望,也让父母义无返顾地支撑起这个普通家庭的幸福和孩儿们的未来。
学龄前,我没有看过什么书,至今对父母教给我的儿歌童谣也统统忘记干净。我最先读到的书是教科书,什么滋味?也统统忘记干净,但据母亲说那时的我对待书本的态度极其虔诚认真,总是把落满乡村尘土的餐桌处理干净再看再读。在当教师的外公家,我渐渐发现了一个宝藏,他有一整箱的“小人书”、“连环画报”而且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不断充实;这些宝贝原是准备给舅舅们看的,但是他们有他们另外的乐趣,我反反复复看得如痴如醉,他们在随便翻翻之后便束之高阁。我爬高上低去偷看,不过瘾,就开始窃书,占为己有,那时还不知道孔已己“窃书不算偷书”的高论,心里总是惶恐不安。
上到初中,我离开家乡到相对繁华的镇里念书,在这里可以天天去新华书店,看着那些些琳琅满目的书籍,即使一而再、再而三地摸摸干瘪的口袋,咽下内心的愁苦,我还是感到这样奔波和留恋的日子还是幸福的、快乐的,充满希望和芬芳的。父亲在农忙之余,拿着借来的杨家将呼延庆打擂三侠五义之类的长篇通俗小说消遣;这些书籍我已经看得滚瓜烂熟,我开始觊觎更多种类的书籍。我的眼睛比饥饿的胃口更加贪婪,文学名著、期刊杂志、翻译过来的奇幻小说甚至算命打卦的,我的眼睛都急不可待地一一吸收。看到那么好的书籍,而自己却不能拥有,我内心的痛苦难受不可久忍,终于走上了充满危险的道路:把仅够用来填饱肚子的粮票一张张的贱卖掉,一路奔跑着去购买朝思暮想的书刊——危险是如果父母得知后难免一顿打骂,如果我总是饿得两眼发花,不但成绩要下降,而且阻碍了另外一种成长——体格上的成长。捧着心爱的属于自己的书刊,我感到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有它的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候,我遇到了自己喜爱至今的一种期刊读者文摘(即今天的读者),新华书店里没有发行任何期刊杂志,这还是我无意间在邮政所旁的一个小小的报刊零售亭里发现的。这里的期刊杂志不是很丰富,适合我看的仿佛只有读者文摘,购买它开始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一本本看过,我就渐渐迷恋上这种给我带来全新感觉的刊物。相比购买文学名著,购买这种期刊在我是轻松惬意的,它的价格从来没有超过读者的承受能力,不需要我饿肚子,每年的压岁钱可以让我跟它做细水长流的朋友、“淡如水”的朋友。爱屋及乌,因为喜爱读者文摘,那位卖书的老人直到今天还能在我的梦中出现,他脸上那道骇人的刀疤竟然变成了意味深长的微笑、慈祥,那个弥漫着木头香的报刊亭变成了一种美好回忆的标志。
虽然我是家里的长子,但是父母为了不耽搁我的功课,从来不在他们劳碌的时候叫我丢开书本,去帮他们一把,除非万不得已。回到家里,我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写些什么。趴上院中低矮的鸡舍,我拿一本书刊来看,晚霞落到了书页上,家禽们也在不远处逡巡,但又不好意思打扰我的雅兴,直到父母回来,我才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把晚霞夹到书页里,让家禽回到温暖的窝里安歇。由于我对课外读物过于亲近,父母起了警觉,多次劝说我回到“正业”这怎么可能?曾经有一次,恼怒的父亲撕掉我的一本读者,导致的后果是我一连几个月不跟父亲好好说话;或者,我趁父母睡熟后,躲在草料房中秉烛夜读,但第二天我身上的草屑把一切秘密说破,不过我勤奋读书的精神还是得到了父母的原谅,对我痴痴呆呆的样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的作文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这在学校和家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村里,从来没有人在省级以上的报刊上发表过文章,我成了令人羡慕的“秀才”、被人关怀的“好苗子”
那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滴水成冰。我们正围在火炉旁取暖,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父亲走进来,仿佛一个臃肿的雪人。他把怀中的衣服解开,摊开一双厚实的大手——一本崭新的读者合订本在火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照亮了一家贫寒的屋子,照亮了我对父亲多少有些封闭的心灵。他说:“听说你写了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我没有什么给你奖励,听老师说你爱看这样杂志,我就到街上给你买来了,这书还真不好买”我的心一阵抖动,眼泪也不争气地夺眶而出。一个整日处在劳碌和焦灼状态的父亲,一个从来没有买过书籍的父亲,一个平常粗枝大叶、不计心事的父亲,竟然会翻山越岭、顶风冒雪给他的儿子买一本心仪的杂志,惦记着儿子的喜好和梦想,这是多么让人感到幸福和富有的事情啊。
就这样,到高中,再到大学,我的读书习惯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一直延续到参加工作之后。怀想这段幸福快乐的读书时光,我明白:一个人的精神和心灵是否贫乏,和他家庭的购买能力没有多大的关联,主要取决于他的习惯和认知;如果能够发现和拥有培育出自己个人品位的好读物,那么他就是丰富、富有和强大的,完全能够享受幸福、有尊严和人性不断成长和健全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