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红楼医疗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沈皇后听她说“密禀”,又见她住了口,便让左右都退下。“尚医请讲!”沈皇后也脸色严肃地说。
“治病行医,事关人命,是极其严肃严谨之事。那些庸医杀的人,只怕比天牢里那些死囚杀的人还多。尤其臣所献的这套医书中,外科部分有各种手术。如果做手术的人学艺不精、行事不慎,那让他们做手术,纯属草菅人命。”
元春把这件事的严重性说了一遍之后,便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因此臣想建议皇上,刊行这套医书时,把关于外科的部分扣下。同时在太医院设立医道学堂,让有志于学习外科之道的医者,都到太医院接受外科训练。只有受训结束,考核合格者,才颁发外科行医资格,允许他们给人做手术。若无此资格却行此术,则交给有司论罪!”
医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让那些半通不通的半调子乱搞,所以推行行医资格证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免得那些庸医乱搞搞出了人命,结果让正大光明的医术蒙上阴影,使医学的发展受到阻碍。
之所以跟皇后密谈,是因为此事已涉及到朝廷法度了,元春不想让自己背个“干政”的名头。
沈皇后想了想,说道:“此事我会禀报皇上。但皇上多半会亲自垂询,尚医再向皇上详奏吧!”
隔天,皇帝果然找了个时间,在御苑中的临风水廊单独召见了元春。
“给尚医和那九名女官署名的事,朕准了。”隆正皇帝豪气地说,“朕已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别号,叫瀛洲,想赠予尚医。尚医可笑纳否?”
他居然跟自己开起了玩笑,问自己“可笑纳否”?!
元春有点懵圈地看了皇帝一眼,担心他被ET附体了。不过,瀛洲……这个别号元春还是蛮喜欢的,便说:“谢皇上!得皇上赠号,是臣的荣幸。”
她在心里琢磨:瀛洲是《山海经》记载的海上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仙山叫蓬莱、方丈。对了,宴清东池中心的那座人工岛,就叫蓬莱岛。皇帝赠“瀛洲”这个名号给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深意?还是单纯地隐喻一下我这个“莲界弟子”的身份?
贾瀛洲,听起比贾元春更符合她的审美口味。
隆正皇帝便笑道:“那九名女官,朕却懒得为她们费这脑子了。你叫她们自己想一个双字的别号,前面加上她们的姓氏,以作署名之用。另外,序言你自己来写。写好了,一并献上来。”
“是!臣代那九名女官,多谢皇上隆恩!”
署名权的问题告一段落。隆正皇帝又问起了关于行医执照的问题,元春便参考了现代的医学生培养制度、医疗执照制度等,对隆正皇帝进行了一大通忽悠。
谈完这些之后,隆正皇帝沉吟了一下,说道:“朕有意封赏你父亲一个官职,尚医意下如何?”
赏贾政官职?元春奇道:“为什么?”便宜爹做了什么好事吗?
“尚医思念亲人,想出宫回家,朕并不想阻碍尚医骨肉团聚。然尚医医术无双,朕和皇后,以及众太妃、后宫众妃嫔,怕还有仰仗尚医的时候,故而也不想解除尚医的女官职务。尚医有内廷俸禄和品级,而你父亲还只是一个秀才,无品无级。尚医回家后,要如何与父母相处?”
元春恍然大悟!同时又有些奇异:便宜爹是秀才了?想必是今年春天才中的。
但皇帝赏贾政官职,自己是绝对不能同意的!
“皇上恩典,原不应辞,但此事万万不可!家父素性清高,立志科场扬名,报效朝廷。若此时因我之故,得了皇上恩赏的官职,绝了科举之路,臣怕家父这一生都要郁郁寡欢了!若再走漏风声,让人知道了家父得此官职的缘由,一顶‘父凭女贵’的帽子,怕就要结结实实戴在了家父的头上!那时,家父又有何颜面在朝中立足?”
更重要的是:贾政若自己考不了科举,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了,多半会像很多现代父母一样,把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和目标强加给孩子。那贾珠、贾琏以及还没出生的贾宝玉就惨了!
虽然现在荣国府有贾代善压着,贾政未必能像原著那样把儿子当囚徒吼。但有这个心结在,只怕他那假正经的脾气,会更加变本加厉,让他更难相处!
元春又道:“至于相处的问题,皇上完全不必担忧。在宫中,臣是女官;回到家里,臣便是一闺阁女儿。朝中那些大臣如何与没有职衔的老父相处,臣便如何与家父相处。”
隆正皇帝若有所思地走了。
元春留在原地赏荷花。据说今年宴清西池的莲花开得格外好,荷香也格外浓郁。荷香十里虽然有点夸张,但顺风的话,荷香两三里地也是可以达到的。
元春一直很喜欢荷花,喜欢荷花的香气,每当有清风将宴清西池的荷香送来时,她就会觉得心情清爽。
回到尚医局时,秋凝霜就来禀报:“昭王殿下从汤山行宫回来了,给大人带来了一些土产和腌制的野味。还说如果大人有暇,想劳烦大人去诊诊脉。他一路车马劳顿,略有些不适。”
昭王就是十七皇子。
这位殿下身体渐渐康复、长了一些肉之后,居然容颜十分俊雅清逸。他十四岁生日后,就被册封为昭王。因昭王府还没有建好,故而他暂时仍住在宫中。
本朝制度,皇子年满十四岁之后,就封为郡王,出宫开府,到各处当差。
郡王的封号为单字,比如昭王。亲王的封号为双字,比如原著中的义忠亲王、忠顺亲王。东平、南安、西宁、北静四王虽都是郡王,但因他们是开国时封的“四王”,有特殊政`治意义。因此,这四王的封号就各加一个表明方位的虚字,凑成双字。在开国之初,朝贺排班时,这四王都是位在亲王之下、诸郡王之上。
沈皇后听她说“密禀”,又见她住了口,便让左右都退下。“尚医请讲!”沈皇后也脸色严肃地说。
“治病行医,事关人命,是极其严肃严谨之事。那些庸医杀的人,只怕比天牢里那些死囚杀的人还多。尤其臣所献的这套医书中,外科部分有各种手术。如果做手术的人学艺不精、行事不慎,那让他们做手术,纯属草菅人命。”
元春把这件事的严重性说了一遍之后,便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因此臣想建议皇上,刊行这套医书时,把关于外科的部分扣下。同时在太医院设立医道学堂,让有志于学习外科之道的医者,都到太医院接受外科训练。只有受训结束,考核合格者,才颁发外科行医资格,允许他们给人做手术。若无此资格却行此术,则交给有司论罪!”
医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让那些半通不通的半调子乱搞,所以推行行医资格证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免得那些庸医乱搞搞出了人命,结果让正大光明的医术蒙上阴影,使医学的发展受到阻碍。
之所以跟皇后密谈,是因为此事已涉及到朝廷法度了,元春不想让自己背个“干政”的名头。
沈皇后想了想,说道:“此事我会禀报皇上。但皇上多半会亲自垂询,尚医再向皇上详奏吧!”
隔天,皇帝果然找了个时间,在御苑中的临风水廊单独召见了元春。
“给尚医和那九名女官署名的事,朕准了。”隆正皇帝豪气地说,“朕已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别号,叫瀛洲,想赠予尚医。尚医可笑纳否?”
他居然跟自己开起了玩笑,问自己“可笑纳否”?!
元春有点懵圈地看了皇帝一眼,担心他被ET附体了。不过,瀛洲……这个别号元春还是蛮喜欢的,便说:“谢皇上!得皇上赠号,是臣的荣幸。”
她在心里琢磨:瀛洲是《山海经》记载的海上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仙山叫蓬莱、方丈。对了,宴清东池中心的那座人工岛,就叫蓬莱岛。皇帝赠“瀛洲”这个名号给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深意?还是单纯地隐喻一下我这个“莲界弟子”的身份?
贾瀛洲,听起比贾元春更符合她的审美口味。
隆正皇帝便笑道:“那九名女官,朕却懒得为她们费这脑子了。你叫她们自己想一个双字的别号,前面加上她们的姓氏,以作署名之用。另外,序言你自己来写。写好了,一并献上来。”
“是!臣代那九名女官,多谢皇上隆恩!”
署名权的问题告一段落。隆正皇帝又问起了关于行医执照的问题,元春便参考了现代的医学生培养制度、医疗执照制度等,对隆正皇帝进行了一大通忽悠。
谈完这些之后,隆正皇帝沉吟了一下,说道:“朕有意封赏你父亲一个官职,尚医意下如何?”
赏贾政官职?元春奇道:“为什么?”便宜爹做了什么好事吗?
“尚医思念亲人,想出宫回家,朕并不想阻碍尚医骨肉团聚。然尚医医术无双,朕和皇后,以及众太妃、后宫众妃嫔,怕还有仰仗尚医的时候,故而也不想解除尚医的女官职务。尚医有内廷俸禄和品级,而你父亲还只是一个秀才,无品无级。尚医回家后,要如何与父母相处?”
元春恍然大悟!同时又有些奇异:便宜爹是秀才了?想必是今年春天才中的。
但皇帝赏贾政官职,自己是绝对不能同意的!
“皇上恩典,原不应辞,但此事万万不可!家父素性清高,立志科场扬名,报效朝廷。若此时因我之故,得了皇上恩赏的官职,绝了科举之路,臣怕家父这一生都要郁郁寡欢了!若再走漏风声,让人知道了家父得此官职的缘由,一顶‘父凭女贵’的帽子,怕就要结结实实戴在了家父的头上!那时,家父又有何颜面在朝中立足?”
更重要的是:贾政若自己考不了科举,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了,多半会像很多现代父母一样,把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和目标强加给孩子。那贾珠、贾琏以及还没出生的贾宝玉就惨了!
虽然现在荣国府有贾代善压着,贾政未必能像原著那样把儿子当囚徒吼。但有这个心结在,只怕他那假正经的脾气,会更加变本加厉,让他更难相处!
元春又道:“至于相处的问题,皇上完全不必担忧。在宫中,臣是女官;回到家里,臣便是一闺阁女儿。朝中那些大臣如何与没有职衔的老父相处,臣便如何与家父相处。”
隆正皇帝若有所思地走了。
元春留在原地赏荷花。据说今年宴清西池的莲花开得格外好,荷香也格外浓郁。荷香十里虽然有点夸张,但顺风的话,荷香两三里地也是可以达到的。
元春一直很喜欢荷花,喜欢荷花的香气,每当有清风将宴清西池的荷香送来时,她就会觉得心情清爽。
回到尚医局时,秋凝霜就来禀报:“昭王殿下从汤山行宫回来了,给大人带来了一些土产和腌制的野味。还说如果大人有暇,想劳烦大人去诊诊脉。他一路车马劳顿,略有些不适。”
昭王就是十七皇子。
这位殿下身体渐渐康复、长了一些肉之后,居然容颜十分俊雅清逸。他十四岁生日后,就被册封为昭王。因昭王府还没有建好,故而他暂时仍住在宫中。
本朝制度,皇子年满十四岁之后,就封为郡王,出宫开府,到各处当差。
郡王的封号为单字,比如昭王。亲王的封号为双字,比如原著中的义忠亲王、忠顺亲王。东平、南安、西宁、北静四王虽都是郡王,但因他们是开国时封的“四王”,有特殊政`治意义。因此,这四王的封号就各加一个表明方位的虚字,凑成双字。在开国之初,朝贺排班时,这四王都是位在亲王之下、诸郡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