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女记者的非常情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乐青县秀围乡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是温州一个不足二百户人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河汊弯弯,风光秀美,人们种稻捕鱼,采茶养蚕,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又宁静的生活。
街坊邻居多是几十年的老关系了,全村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沾亲带故,有时候喝着米酒一说没完,可以把种种复杂的亲缘关系往上追溯出三辈子远。所以除了偶尔听听戏,人们最喜欢的就是聚在一起扯些家长里短,自然就会牵涉各样**和传闻,也有不少古老又神奇的故事,在街头巷尾的树荫下,和着小竹椅“吱吱呀呀”的音调,给芭蕉扇轻摇慢扇着,陈年老酒一般迷醉着小村子里的一代代人,代代流传。
螺螺是郑飞燕的小名,小时候除了白净,细眉细眼的并不起眼。不过人人都说她命硬,因为她生下不久,大她六岁的哥哥下水游泳突然就淹死了。她一岁多一点儿的时候,大她两岁的姐姐出天花也死了。她三岁大,她妈又给她生下了一个妹妹,却还没有出满月,得了黄疸又死了。
螺螺爸叫郑年升,因祖上传下来做年糕的好手艺,一到年根儿就做年糕换钱,人送外号“郑年糕”。从前他特别疼爱早夭的儿子,因此恨透了螺螺,平常只要稍不顺心,一把扯过来没头没脑就是一顿暴打,那种不留余地的打法,谁看着都觉着他就是想活活把螺螺揍死。所以小螺螺在长到六岁以前,最擅长的就是哭了,哭声嘹亮,到后来有一年全中国不论南方北方,全都流行吼一嗓子《西北风》的时候,她那一嗓子“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吼出去——辽远,空阔,苍凉,亮堂堂里透着隐约的沙哑,就好像真有劲道十足的西北风卷起了漫天黄沙,人们都说她唱得比原唱还好听。
螺螺没给她爸揍死,全因为有她妈护着。可她妈究竟是个纤弱的人,连她爸一根手指头的力气也抗不住,通常就只有扑在螺螺身上跟着一起挨揍。
眼见着螺螺爸不依不饶,螺螺妈真担心哪天自己一眼没看住,孩子就给他活活打死了,终于有一天情急生智,变卖了娘家陪嫁的几幅上好的瓯绣,请了一个在十里八村都有些名气的“仙人”来给女儿算命,又特意安排了“路过”的假象,让“仙人”在门外大呼小叫“了不得”。
郑年糕好奇,出来探问什么“了不得”,“仙人”口中念念有词,跟他说罢并不提一个“钱”字,飘然而去,就只剩郑年糕站在原地长长眼睛了。
原来“仙人”告诉郑年糕,他家“女儿男命,抵十子,荫父母,积祖德,必主富贵”。
从此郑年糕对螺螺的态度突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娇宠得不像样子,就差让螺螺也暴揍他两顿了。
螺螺给她爸一惯,越来越淘,到了六七岁上竟跟个小淘小子也没什么两样了,可以上树掏鸟,下水摸鱼,甚至满大街跟野小子打架,骂人声比狗叫声都响。吃了亏也不见抹眼泪,只瞪着亮得透寒光的眼睛直盯着人抹鼻涕——抬起小胳膊,由肘到腕,使大劲儿在鼻子底下一抹一下,一抹一下,小头一昂一昂的,就好像她不是在抹鼻涕,而就是在那里磨一把杀人的刀。
郑年糕高兴——“女儿男命,抵十子”嘛——先说这一条真应验了,“主富贵”想也不会有假!
螺螺妈有一手好瓯绣,担心女儿总这么下去大了没人敢娶,打螺螺八岁上学时起,放了学便轻易不放她出门,强逼着在家跟她学绣花。
有一天螺螺妈从外面回来,一进院门就发现家里的十几只鸡不知中了什么邪,全都挤在一处栅栏根儿,面向栅栏排成了一字长蛇阵,并且全像是在练跳高,一只接一只不停地扑棱着翅膀上窜下跳,一面高高地仰着小脖子,激动得“咕咕”、“嘎嘎”叫个不休。
螺螺妈赶忙过去查看,不免大吃一惊。原来栅栏上吊垂着五颜六色的绣花线,每一根上都系着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一律吊垂到鸡们轻易够不到的高度,鸡们只有拼死练跳高,真正练出了高水平,才有机会叨到蚕宝宝,自然群情振奋,个个奋勇争先。
再定睛往栅栏外一看,地上放着个大花碗,碗里装着大半下子蠕蠕乱动的蚕宝宝,螺螺叉着腿坐在地上,正在专心致志地往一根红丝线上系蚕宝宝呢!
啊——天杀的!螺螺妈差点儿当场气晕过去。
从前村里的大人们摇着芭蕉扇在树荫下议论起螺螺来,全体一致的一个评价就是“淘”,所以后来人们只当她是个淘小子,直接就叫她“淘螺螺”。然而“淘螺螺”到了十六岁上,人们忽然发现她竟然出落得漂亮起来了,皮肤白*嫩,一对弯眉细细的,一双凤眼挑挑的,细软的红*顶着粒红艳艳的小尖肚,就好像那小尖肚里盛满了蜜汁,一笑没了,就好像是蜜汁全化在了她的笑容里,不笑时蜜汁把小尖肚鼓得水灵灵半透明的,好像随时都可以滴得下一两滴蜜水来,叫人简直不能看,一看就眼馋得要淌哈喇子,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毫无办法。
螺螺到了十八岁上就更漂亮了,胸满了,臀圆了,腰身却拉得细溜溜的又长又韧,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一枝花了,也脱去了不少“淘”的成分,添了少女的娇羞。从此秀围乡的人再议论起她来就不再使用“淘螺螺”这个名字了,都叫她“飞燕”——却也不是称她的大号“郑飞燕”,人们指的是“赵飞燕”,有人干脆当面就“赵飞燕”、“赵飞燕”地唤她。
不过那时候谁家小伙风流、姑娘漂亮已经不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了,就连家长里短的话题也不再受到重视,人们更关注的是各样发财的信息和东南西北风一样叫人捉摸不定的政策。
早几年是给吓着了,因为有人赚了钱在怀里还没揣热乎呢,就给抓起来判了“口袋罪(投机倒把罪)”。紧跟着前后村的“五金大王”、“矿灯大王”、“翻砂大王”、“胶木大王”之类的总共“八大王”,除了一个逃得快,其余的全给抓了起来,听说都是要被杀头的,一时间人心惶惶,连做小买卖的都关了铺子不敢干了。
可是近两年邓小平一肯定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鼓励农民投资入股办企业的政策紧跟着就出台了,“八大王”也给平了反,英雄一样放了出来,秀围乡的人心里就又活泛起来了,到处都在热议,说谁谁谁又挣着钱了,干什么最挣钱……全都跃跃欲试,当然就没心思在些不起眼的闲事上费脑筋了。
郑年糕心里也合计:要不,干脆就办一家年糕作坊?可是本钱从哪儿来呢?借是不成的,因为有钱的全都自己倒腾着钱生钱呢。
郑年糕虽然一筹莫展全无办法,可是既相信螺螺“必主富贵”,就相信机会一定会来的。
飞燕漂亮,郑年糕得意,可也格外多*了不少心。尤其是飞燕读初二那年,有一天他听人说飞燕给个半大男孩子半路上截了,非要跟她“谈朋友”,飞燕差一点儿动手打他,他才哭叽叽地走了。
郑年糕立刻高度重视,每天一定要让自己的老婆早起送女儿上学,傍晚时无论他再怎样忙,也要紧赶慢赶亲往学校去接她。
那可真是太辛苦了,因为学校离家有七八里路,沟沟坎坎又是水又是坡的,没法骑车,就只有靠两条腿。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整天农活又累,再来来回回一跑,到家人都拿不成个了。
——跑是真跑。
飞燕最烦他爸天天到学校接她,叫她成了同学的笑柄,所以一放学立刻就像一只真正的飞燕一样一路撒丫子飞跑,可怜的郑年糕就只好跟在后面追。
后来飞燕又淘起气来了,有时候跑到前边什么地方躲起来,到他爸进退两难急得不行时,再突然大叫一声跳出来,前仰后合笑个痛快。
郑年糕后来习惯了,也觉得有趣,于是追追逃逃、笑笑闹闹就成了这爷俩放学路上的保留节目。
即便这样,跟了一段时间后郑年糕也还是累得快要坚持不住了,多少次都想算了,有必要总这么严防死守么?最主要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可是一想到没... -->>
乐青县秀围乡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是温州一个不足二百户人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河汊弯弯,风光秀美,人们种稻捕鱼,采茶养蚕,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又宁静的生活。
街坊邻居多是几十年的老关系了,全村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沾亲带故,有时候喝着米酒一说没完,可以把种种复杂的亲缘关系往上追溯出三辈子远。所以除了偶尔听听戏,人们最喜欢的就是聚在一起扯些家长里短,自然就会牵涉各样**和传闻,也有不少古老又神奇的故事,在街头巷尾的树荫下,和着小竹椅“吱吱呀呀”的音调,给芭蕉扇轻摇慢扇着,陈年老酒一般迷醉着小村子里的一代代人,代代流传。
螺螺是郑飞燕的小名,小时候除了白净,细眉细眼的并不起眼。不过人人都说她命硬,因为她生下不久,大她六岁的哥哥下水游泳突然就淹死了。她一岁多一点儿的时候,大她两岁的姐姐出天花也死了。她三岁大,她妈又给她生下了一个妹妹,却还没有出满月,得了黄疸又死了。
螺螺爸叫郑年升,因祖上传下来做年糕的好手艺,一到年根儿就做年糕换钱,人送外号“郑年糕”。从前他特别疼爱早夭的儿子,因此恨透了螺螺,平常只要稍不顺心,一把扯过来没头没脑就是一顿暴打,那种不留余地的打法,谁看着都觉着他就是想活活把螺螺揍死。所以小螺螺在长到六岁以前,最擅长的就是哭了,哭声嘹亮,到后来有一年全中国不论南方北方,全都流行吼一嗓子《西北风》的时候,她那一嗓子“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吼出去——辽远,空阔,苍凉,亮堂堂里透着隐约的沙哑,就好像真有劲道十足的西北风卷起了漫天黄沙,人们都说她唱得比原唱还好听。
螺螺没给她爸揍死,全因为有她妈护着。可她妈究竟是个纤弱的人,连她爸一根手指头的力气也抗不住,通常就只有扑在螺螺身上跟着一起挨揍。
眼见着螺螺爸不依不饶,螺螺妈真担心哪天自己一眼没看住,孩子就给他活活打死了,终于有一天情急生智,变卖了娘家陪嫁的几幅上好的瓯绣,请了一个在十里八村都有些名气的“仙人”来给女儿算命,又特意安排了“路过”的假象,让“仙人”在门外大呼小叫“了不得”。
郑年糕好奇,出来探问什么“了不得”,“仙人”口中念念有词,跟他说罢并不提一个“钱”字,飘然而去,就只剩郑年糕站在原地长长眼睛了。
原来“仙人”告诉郑年糕,他家“女儿男命,抵十子,荫父母,积祖德,必主富贵”。
从此郑年糕对螺螺的态度突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娇宠得不像样子,就差让螺螺也暴揍他两顿了。
螺螺给她爸一惯,越来越淘,到了六七岁上竟跟个小淘小子也没什么两样了,可以上树掏鸟,下水摸鱼,甚至满大街跟野小子打架,骂人声比狗叫声都响。吃了亏也不见抹眼泪,只瞪着亮得透寒光的眼睛直盯着人抹鼻涕——抬起小胳膊,由肘到腕,使大劲儿在鼻子底下一抹一下,一抹一下,小头一昂一昂的,就好像她不是在抹鼻涕,而就是在那里磨一把杀人的刀。
郑年糕高兴——“女儿男命,抵十子”嘛——先说这一条真应验了,“主富贵”想也不会有假!
螺螺妈有一手好瓯绣,担心女儿总这么下去大了没人敢娶,打螺螺八岁上学时起,放了学便轻易不放她出门,强逼着在家跟她学绣花。
有一天螺螺妈从外面回来,一进院门就发现家里的十几只鸡不知中了什么邪,全都挤在一处栅栏根儿,面向栅栏排成了一字长蛇阵,并且全像是在练跳高,一只接一只不停地扑棱着翅膀上窜下跳,一面高高地仰着小脖子,激动得“咕咕”、“嘎嘎”叫个不休。
螺螺妈赶忙过去查看,不免大吃一惊。原来栅栏上吊垂着五颜六色的绣花线,每一根上都系着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一律吊垂到鸡们轻易够不到的高度,鸡们只有拼死练跳高,真正练出了高水平,才有机会叨到蚕宝宝,自然群情振奋,个个奋勇争先。
再定睛往栅栏外一看,地上放着个大花碗,碗里装着大半下子蠕蠕乱动的蚕宝宝,螺螺叉着腿坐在地上,正在专心致志地往一根红丝线上系蚕宝宝呢!
啊——天杀的!螺螺妈差点儿当场气晕过去。
从前村里的大人们摇着芭蕉扇在树荫下议论起螺螺来,全体一致的一个评价就是“淘”,所以后来人们只当她是个淘小子,直接就叫她“淘螺螺”。然而“淘螺螺”到了十六岁上,人们忽然发现她竟然出落得漂亮起来了,皮肤白*嫩,一对弯眉细细的,一双凤眼挑挑的,细软的红*顶着粒红艳艳的小尖肚,就好像那小尖肚里盛满了蜜汁,一笑没了,就好像是蜜汁全化在了她的笑容里,不笑时蜜汁把小尖肚鼓得水灵灵半透明的,好像随时都可以滴得下一两滴蜜水来,叫人简直不能看,一看就眼馋得要淌哈喇子,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毫无办法。
螺螺到了十八岁上就更漂亮了,胸满了,臀圆了,腰身却拉得细溜溜的又长又韧,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一枝花了,也脱去了不少“淘”的成分,添了少女的娇羞。从此秀围乡的人再议论起她来就不再使用“淘螺螺”这个名字了,都叫她“飞燕”——却也不是称她的大号“郑飞燕”,人们指的是“赵飞燕”,有人干脆当面就“赵飞燕”、“赵飞燕”地唤她。
不过那时候谁家小伙风流、姑娘漂亮已经不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了,就连家长里短的话题也不再受到重视,人们更关注的是各样发财的信息和东南西北风一样叫人捉摸不定的政策。
早几年是给吓着了,因为有人赚了钱在怀里还没揣热乎呢,就给抓起来判了“口袋罪(投机倒把罪)”。紧跟着前后村的“五金大王”、“矿灯大王”、“翻砂大王”、“胶木大王”之类的总共“八大王”,除了一个逃得快,其余的全给抓了起来,听说都是要被杀头的,一时间人心惶惶,连做小买卖的都关了铺子不敢干了。
可是近两年邓小平一肯定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鼓励农民投资入股办企业的政策紧跟着就出台了,“八大王”也给平了反,英雄一样放了出来,秀围乡的人心里就又活泛起来了,到处都在热议,说谁谁谁又挣着钱了,干什么最挣钱……全都跃跃欲试,当然就没心思在些不起眼的闲事上费脑筋了。
郑年糕心里也合计:要不,干脆就办一家年糕作坊?可是本钱从哪儿来呢?借是不成的,因为有钱的全都自己倒腾着钱生钱呢。
郑年糕虽然一筹莫展全无办法,可是既相信螺螺“必主富贵”,就相信机会一定会来的。
飞燕漂亮,郑年糕得意,可也格外多*了不少心。尤其是飞燕读初二那年,有一天他听人说飞燕给个半大男孩子半路上截了,非要跟她“谈朋友”,飞燕差一点儿动手打他,他才哭叽叽地走了。
郑年糕立刻高度重视,每天一定要让自己的老婆早起送女儿上学,傍晚时无论他再怎样忙,也要紧赶慢赶亲往学校去接她。
那可真是太辛苦了,因为学校离家有七八里路,沟沟坎坎又是水又是坡的,没法骑车,就只有靠两条腿。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整天农活又累,再来来回回一跑,到家人都拿不成个了。
——跑是真跑。
飞燕最烦他爸天天到学校接她,叫她成了同学的笑柄,所以一放学立刻就像一只真正的飞燕一样一路撒丫子飞跑,可怜的郑年糕就只好跟在后面追。
后来飞燕又淘起气来了,有时候跑到前边什么地方躲起来,到他爸进退两难急得不行时,再突然大叫一声跳出来,前仰后合笑个痛快。
郑年糕后来习惯了,也觉得有趣,于是追追逃逃、笑笑闹闹就成了这爷俩放学路上的保留节目。
即便这样,跟了一段时间后郑年糕也还是累得快要坚持不住了,多少次都想算了,有必要总这么严防死守么?最主要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可是一想到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