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百姓们看来,朝廷里的变化如同戏台上的好戏,只图个好看,连角色的名字都记不分明;在底层官员们看来,朝堂上的斗争如同两个巨人在海中相博,任何一点变动,都能激起巨浪,波及到自己这艘小舟;在中层官员们来看,这朝堂中的上上下下,犹如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天意仿佛永远都蒙着薄纱,透着莫测高深,便是所谓的圣心难测。但在最高层之中,朝廷里的变化其实也就是一盘买卖,讨价还价都是说得很明白的,尤其是外廷占优势的情况下,内廷并无什么‘圣心难测’可言,当然,做臣子的虽然是多年重臣,位高权重,却也不可能收了钱便翻脸不认人。腊月里将上奏疏的御史贬官出外,转过年来,东杨大人便以老病为由,上书乞归。
重臣嘛,又是多年宰辅,当然是要多慰留几番的,来回做了一个多月的戏,附送着许多封赏和荫补,东杨大人也算是风风光光地离开了京城官场,回家荣养了。今番退休,以他的年纪来说,想要东山再起,重新问政,机会已经不大——实际上,明眼人也都能看得明白,东杨大人实际上就是被赶回老家的。他在三杨里并不是最大的一个,年纪更大的西杨大人还稳稳居于首辅之位呢,又哪有一点退休的意思?
因私德不休,落得个如今的下场,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引以为戒,但也没什么好抱怨朝廷薄情的,事到如今,大家也都知道奏疏中所言的真假了。犯下这样的事,即使是功劳彪炳如东杨阁老,黯然收场也是必然的事,不然,朝廷的法度,也真就只是吓唬人的一纸空文了。
官场中的失败者,历来不会被人念叨太久,即使是次辅也逃不脱这个规律,不过两个月功夫,京里就真再没人提起东杨阁老了,反而是有了声音,希望能尽早为内阁三臣培养出继任者,毕竟,在三杨长达十年的威压下,这十年来朝廷中并没有什么亮眼的新人出现,宫里听说也是有些声音,对这样的情况,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最顶端的几个职位被牢牢把持,在嗣皇帝登基初年,的确能起到稳定朝廷的作用,但也一样有不良影响,随着皇帝大婚在即,亲政在即,新老权力的交替,顺理成章也就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要登位为首辅,并不是简单的事,由进士入翰林,翰林入庶吉士,庶吉士入朝官,每一步都得有踏踏实实的脚印和成绩,即使庶吉士中英才济济,但若没有上位者的栽培和历练,新的阁臣,也不可能自己野生野长起来。最近的朝廷清议,也有这样的舆论,都是希望首辅能给出一个应对之策来。
“也该让他们烦心了。”徐循也是受够了内阁的腌臜气,现在当然也乐见他们被人为难。“乐了有十年了吧,以欺负孤儿寡妇为乐,偏生在外还是声望著隆,不知多少人说他们的好话,如今也该让他们焦头烂额一把,自己人先闹起来了,才方能想起些为人臣的本分。”
如果朝廷大臣在内阁的带领下,凝结成一块铁板,那么内廷说话根本也就只能和放屁一样,只有朝廷内部有纷争,才需要皇帝这个仲裁者的权威,这一点,徐循并不会否认。虽然觉得栓儿年岁还小,便贸然想要掌权,动作实在是太大了点,但这也不能说内阁便有多无辜可怜,她只是希望栓儿真能在这几年间脱胎换骨,学会圆滑老成的施政之道,而不是光凭着血勇做事。才搞倒了东杨,就又把矛头对准了西杨,若是内阁中无可用之臣了,难道还能凭着他这几手权术来治国?
见柳知恩没有附和自己的感慨,只是笑而不语,徐循索性就直接问了,“皇帝这一阵子,没有问起江西的事情吧?”
首辅是江西人,他那会打死人的败家子就住在江西老家,若是向东厂问起江西的事,那就是要首辅动刀子的前奏了。
对于这么直接的询问,柳知恩还是给了个明确的答复,“并未问起,还请娘娘放心。”
“那就好。”徐循看了柳知恩几眼,也是欲言又止,最终,仍是忍不住提点道,“在东厂做事,身系天下民情,虽是内侍,却也职重。你可要小心服侍了。”
虽然她和柳知恩有过渊源,关系更是密切,但柳知恩作为东厂提督太监,其位置是否稳当,却并不是由他和徐循的关系决定。若以为他得徐循信任,便能稳坐此位,那也就太天真了。身处这样一个位置,等于是时时刻刻都在漩涡之中,根本没有脱身的可能,想要长久地做下去,在每一次大风波到来的时候,都得选择站位,万万没有置身事外的道理。而柳知恩也不是事事都会向徐循请教的关系,两人现在与其说是主从,倒不如说是同僚——连盟友都不是,柳知恩的权位,实际上还要比徐循更重一点。徐循卸下掌权大任以后,只能说是游离于权力核心,但柳知恩手里始终都握有很重的权力和势力。
此次东杨退休一事,便是折射出了他的态度。东杨致仕,是出自皇帝的谋划,东厂提供情报,由头到尾太后对此是一无所知。要不是徐循提醒了一句,她根本连一点头绪都没摸到。——皇帝为什么不和太后提,徐循不知道,但这时候柳知恩这个东厂提督太监也没有只言片语,更不说从中斡旋,也等于说是已经择定了自己的立场,完全站到了皇帝这边。不但是跳过了权力传承,直接为皇帝做事——眼下大权还是掌握在两宫手中,没有还政于皇帝呢——而且还代皇帝隐瞒太后,太后要是心胸狭窄一点,现在就能下手把他给弄掉。
当然,有她在,有皇帝在,太后也不会把柳知恩杀了的,顶多打发去尚宝监投闲置散,真正养老。不过在徐循来看,这么做实在不是很值得,皇帝要瞒着太后,无非是怕她不同意而已,即使他年纪小,不知在适当的时机和太后通气,柳知恩应当也是能找到个恰当的切入点的。今次召他进来说话,她也是有心提醒他几句,只是话到了口中,却又不知该怎么说好。——除了身份不如她以外,在徐循看来,柳知恩是事事都比她要强,她能想得到的,柳知恩怕是不会想不到。
对她半是关心、半是迷惑的敲打,他也一样是胸有成竹地微微一笑,方才肃容道,“奴婢谨记娘娘教诲... -->>
在百姓们看来,朝廷里的变化如同戏台上的好戏,只图个好看,连角色的名字都记不分明;在底层官员们看来,朝堂上的斗争如同两个巨人在海中相博,任何一点变动,都能激起巨浪,波及到自己这艘小舟;在中层官员们来看,这朝堂中的上上下下,犹如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天意仿佛永远都蒙着薄纱,透着莫测高深,便是所谓的圣心难测。但在最高层之中,朝廷里的变化其实也就是一盘买卖,讨价还价都是说得很明白的,尤其是外廷占优势的情况下,内廷并无什么‘圣心难测’可言,当然,做臣子的虽然是多年重臣,位高权重,却也不可能收了钱便翻脸不认人。腊月里将上奏疏的御史贬官出外,转过年来,东杨大人便以老病为由,上书乞归。
重臣嘛,又是多年宰辅,当然是要多慰留几番的,来回做了一个多月的戏,附送着许多封赏和荫补,东杨大人也算是风风光光地离开了京城官场,回家荣养了。今番退休,以他的年纪来说,想要东山再起,重新问政,机会已经不大——实际上,明眼人也都能看得明白,东杨大人实际上就是被赶回老家的。他在三杨里并不是最大的一个,年纪更大的西杨大人还稳稳居于首辅之位呢,又哪有一点退休的意思?
因私德不休,落得个如今的下场,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引以为戒,但也没什么好抱怨朝廷薄情的,事到如今,大家也都知道奏疏中所言的真假了。犯下这样的事,即使是功劳彪炳如东杨阁老,黯然收场也是必然的事,不然,朝廷的法度,也真就只是吓唬人的一纸空文了。
官场中的失败者,历来不会被人念叨太久,即使是次辅也逃不脱这个规律,不过两个月功夫,京里就真再没人提起东杨阁老了,反而是有了声音,希望能尽早为内阁三臣培养出继任者,毕竟,在三杨长达十年的威压下,这十年来朝廷中并没有什么亮眼的新人出现,宫里听说也是有些声音,对这样的情况,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最顶端的几个职位被牢牢把持,在嗣皇帝登基初年,的确能起到稳定朝廷的作用,但也一样有不良影响,随着皇帝大婚在即,亲政在即,新老权力的交替,顺理成章也就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要登位为首辅,并不是简单的事,由进士入翰林,翰林入庶吉士,庶吉士入朝官,每一步都得有踏踏实实的脚印和成绩,即使庶吉士中英才济济,但若没有上位者的栽培和历练,新的阁臣,也不可能自己野生野长起来。最近的朝廷清议,也有这样的舆论,都是希望首辅能给出一个应对之策来。
“也该让他们烦心了。”徐循也是受够了内阁的腌臜气,现在当然也乐见他们被人为难。“乐了有十年了吧,以欺负孤儿寡妇为乐,偏生在外还是声望著隆,不知多少人说他们的好话,如今也该让他们焦头烂额一把,自己人先闹起来了,才方能想起些为人臣的本分。”
如果朝廷大臣在内阁的带领下,凝结成一块铁板,那么内廷说话根本也就只能和放屁一样,只有朝廷内部有纷争,才需要皇帝这个仲裁者的权威,这一点,徐循并不会否认。虽然觉得栓儿年岁还小,便贸然想要掌权,动作实在是太大了点,但这也不能说内阁便有多无辜可怜,她只是希望栓儿真能在这几年间脱胎换骨,学会圆滑老成的施政之道,而不是光凭着血勇做事。才搞倒了东杨,就又把矛头对准了西杨,若是内阁中无可用之臣了,难道还能凭着他这几手权术来治国?
见柳知恩没有附和自己的感慨,只是笑而不语,徐循索性就直接问了,“皇帝这一阵子,没有问起江西的事情吧?”
首辅是江西人,他那会打死人的败家子就住在江西老家,若是向东厂问起江西的事,那就是要首辅动刀子的前奏了。
对于这么直接的询问,柳知恩还是给了个明确的答复,“并未问起,还请娘娘放心。”
“那就好。”徐循看了柳知恩几眼,也是欲言又止,最终,仍是忍不住提点道,“在东厂做事,身系天下民情,虽是内侍,却也职重。你可要小心服侍了。”
虽然她和柳知恩有过渊源,关系更是密切,但柳知恩作为东厂提督太监,其位置是否稳当,却并不是由他和徐循的关系决定。若以为他得徐循信任,便能稳坐此位,那也就太天真了。身处这样一个位置,等于是时时刻刻都在漩涡之中,根本没有脱身的可能,想要长久地做下去,在每一次大风波到来的时候,都得选择站位,万万没有置身事外的道理。而柳知恩也不是事事都会向徐循请教的关系,两人现在与其说是主从,倒不如说是同僚——连盟友都不是,柳知恩的权位,实际上还要比徐循更重一点。徐循卸下掌权大任以后,只能说是游离于权力核心,但柳知恩手里始终都握有很重的权力和势力。
此次东杨退休一事,便是折射出了他的态度。东杨致仕,是出自皇帝的谋划,东厂提供情报,由头到尾太后对此是一无所知。要不是徐循提醒了一句,她根本连一点头绪都没摸到。——皇帝为什么不和太后提,徐循不知道,但这时候柳知恩这个东厂提督太监也没有只言片语,更不说从中斡旋,也等于说是已经择定了自己的立场,完全站到了皇帝这边。不但是跳过了权力传承,直接为皇帝做事——眼下大权还是掌握在两宫手中,没有还政于皇帝呢——而且还代皇帝隐瞒太后,太后要是心胸狭窄一点,现在就能下手把他给弄掉。
当然,有她在,有皇帝在,太后也不会把柳知恩杀了的,顶多打发去尚宝监投闲置散,真正养老。不过在徐循来看,这么做实在不是很值得,皇帝要瞒着太后,无非是怕她不同意而已,即使他年纪小,不知在适当的时机和太后通气,柳知恩应当也是能找到个恰当的切入点的。今次召他进来说话,她也是有心提醒他几句,只是话到了口中,却又不知该怎么说好。——除了身份不如她以外,在徐循看来,柳知恩是事事都比她要强,她能想得到的,柳知恩怕是不会想不到。
对她半是关心、半是迷惑的敲打,他也一样是胸有成竹地微微一笑,方才肃容道,“奴婢谨记娘娘教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