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明朝小官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个便宜姐姐她都能时时帮衬,何况胖胖呢?他可是三娘的亲弟弟。”
周桃姑身体壮健,生下的小娃娃胖乎乎的,有八斤重,李家人给他起了个小名,叫胖胖。大名暂时没取,等三岁后再定名字。
周桃姑一巴掌拍在自己腿上,脸上的忧愁之色淡去几分:“是我想岔了,三娘是胖胖的姐姐,只要三娘肯照拂胖胖一二,胖胖一辈子的吃喝拉撒都不用愁啦!”
她在胖胖软嘟嘟的脸上使劲攥了一把,“心肝宝贝,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小心讨好你的三姐姐,你三姐姐不晓得攒了多少好东西,她手上随便漏一点,够你使上好几年的。”
周桃姑说风就是雨,等胖胖满月之后,天天抱着他到李绮节院子里看花,想趁着一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让姐弟俩多亲近亲近。
李绮节没有拒绝周桃姑的热情,李乙做了多年鳏夫,晚年有老妻幼子陪伴在身边,日子过得和美充实,她和李子恒才能安心把阿爷留在乡下老宅,不用周桃姑刻意讨好,她也愿意真心爱护和自己同为李姓的胖弟弟。
杨县令的政治嗅觉异常灵敏,在他向孙天佑托孤后不久,府城内的丧钟再次响起,朱高炽没来得及把都城迁回他魂牵梦绕的南京城,便猝死于钦安殿内。
朱高炽死得太突然,天下百姓刚刚送走一位帝王,丧期刚过,又迎来另一轮政权更迭。
连早有谋反之心的赵王和汉王都来不及反应,在两位王爷犹豫该趁机起事、好浑水摸鱼,还是掩藏实力、静待时机的当口,皇太子朱瞻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南京赶回北京,收拢皇权,安抚权贵,顺利登基。
迁都的计划被搁置,南方土产货物的价格开始回跌。
端阳过后,一艘旗帜飞扬、威风凛凛的大船停靠在武昌府汉口镇外,船上之人鹅帽锦衣,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正是赫赫有名,掌管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上可抓捕皇亲国戚,下可私审地方官员,让文武百官畏惧至极、闻之色变的锦衣卫亲至。
驾帖发下,包括知府、典史、经历、司狱、县丞、主簿在内的数十名官吏锒铛入狱。三天后,这艘让武昌府一应大小官差闻风丧胆的楼船没有多做停留,继续顺江而下,沿路抓捕名单上的官员。
直到楼船远去,李家相公入主县衙,锦衣卫那一连串雷厉风行、迅疾如电的缉捕行动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被抓的小吏中,杨县令平时的名声不错,不少人私底下觉得他是冤枉的,但没人敢当众为他喊冤。
事实上,县里人根本不明白官老爷们为什么会被抓,不过既然劳动到锦衣卫亲自来拿人,那牵涉的势力肯定不小。
一向喜欢打听□□、善于逢迎的政客们都噤若寒蝉,试问满朝文武,谁敢明目张胆和锦衣卫对着干?
除非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连身为皇室血亲的楚王都不敢触怒锦衣卫,更别提没有任何依仗的平头老百姓,没人愿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所以即使杨县令罪名模糊,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和杨家来往密切的姻亲故交还是果断和他们划清界限。订下的亲事立刻废除,已经成亲的接回外嫁女儿,关系亲近的旁支收拾细软悄悄跑路,丫头仆从坑蒙各房主妇,携款逃走,掌柜、伙计阳奉阴违,趁机偷瞒财物……
偌大一个杨家,顷刻间败了个彻彻底底。
昔日风光热闹、庭院深深的杨府,霎时凄风冷雨,颓唐破败。
孙天佑纵马驰过杨府门前的长街时,杨表叔带着高大姐、杨天保和孟春芳仓惶逃出大门。
有人趁乱在府内燃起大火,火势凶猛,烧得半边宅院笼罩在红艳的火苗和呛人的黑烟中。
杨家人无力扑灭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能仓促收拾金银财宝,退出大宅。
高大姐面容扭曲,疯狂尖叫:“是李家,是李家人!我早知道他们不安好心!”
她扑在孟春芳身上,长指甲差点戳进后者的眼睛里:“你这个蠢货!不守妇道,和李家那些贼人有说有笑,比亲姐妹还亲香,是不是你,是不是你把他们放进门的!”
孟春芳一手抱着杨福舟,一手亲亲牵着杨福生,高大姐扑向她时,她下意识把两个孩子紧紧护在怀里。
孩子们安然无恙,她却狼狈不堪,衣襟、头发被高大姐抓得一团乱,簪环掉落一地,连耳坠子都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站在街角看热闹的人趁人不备,偷偷捡起地上摔碎的簪子发钗,一溜跑远。
杨天保又气又急,板着脸斥道:“娘,李家那些人和七娘没关系,你怎么能拿七娘撒气呢?成何体统!”
他气急败坏,不住跺脚,连头上的儒生帽都歪了,但却始终不敢伸手去拦高大姐。
孟春芳把两个孩子推到素清身后,抹抹散乱的发鬓,淡淡道:“天保,家里乱糟糟的,吓着大郎和二郎怎么办?我先带两个孩子回娘家去,等你找到落脚的地方,再来接我们。”
说罢,不等高大姐发怒,转身即走。
高大姐从癫狂中冷静下来,怔愣半天,忽然大哭起来,泣道:“七娘,你不能带走我的孙子!”
杨表叔狠狠瞪高大姐一眼,“你还想怎么样?媳妇都被你打跑了!”
孙天佑围观完一场闹剧,一夹马腹,驱马上前,和孟春芳打声招呼,将她们母子几人送回葫芦巷。
杨家遭此大难,杨天保以后还能不能读书进举成了未知数,孟娘子哭得死去活来,连向来不关心俗务的孟举人也跟着叹气。
孟十二任性骄纵,脾气虽坏,但对两个外甥杨福生和杨福舟却很关心,痛快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让丫头把外甥抱到他的架子床上去困觉。
孙天佑没心情和孟举人、孟娘子寒暄,把人送到门前,轻轻一勒缰绳,掉转马头,默默离开。
几天前他已经把金氏和杨天娇送到庵堂里躲藏起来,之后她们母女能不能躲过搜查,躲过搜查之后又以什么为生,都和他没有关系。
李大伯和李乙已经好几年没和嫡支来往过。
没想到再次听到嫡支的消息时,李家大郎君已然摇身一变,成为接替杨县令的父母官。
李大伯和李乙面面相觑,他们攀亲的时候,可没想过李家嫡支有这么大的能耐。
李绮节皱眉道:“依我看,这次杨县令被抓,可能是他们告发的。”
几年前李家嫡支就在打杨家的主意,还曾想借着李绮节的名头去杨家闹事,被李绮节和孙天佑拦下,之后杨县令对李家嫡支心生警惕,多加打压,逼得李家嫡支不得不迁往长沙府。
消停了几年,他们还是卷土重来了。
李子恒摸摸脑袋,茫然道:“那咱们还要不要和他们走动?”
李大伯和李乙对望一眼,不约而同摇摇头。
李绮节肃然道:“礼还是要送的,但别的就罢了,反正他们从来没把咱们当做正经亲戚。”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不论杨家还是李家嫡支,都只能交好,但不能深交。
今天倒下的是杨家,谁晓得李家嫡支又能风光几年呢?
周氏心有余悸道:“还好县里人不晓得咱们家和嫡支那边连过宗,不然该戳官人和二叔的脊梁骨了。”
杨天保和李绮节退亲的事处理得很低调,外人看来,杨、李两家依然是祖辈姻亲,如果别人知道告发杨县令的李大官人和李家很可能是同一个祖宗,肯定要指着李大伯的鼻子骂他冷血无耻。
李大伯觉得自己很无辜:“好好的,谁晓得他们那些读书人在搞什么名堂?”
到底是多年亲戚,而且杨县令还是孙天佑的亲生父亲,李大伯和李乙为杨县令痛心不已。
李绮节安慰心有愧疚的长辈:“杨县令当年身不由己,卷入朝堂争斗当中,迟早会遭人清算,就算没人告发,杨县令也躲不过这一遭。”
杨县令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恶事,但他能够坐稳县令之位,得益于他的几位同窗暗中筹谋,而他的同窗,正是汉王派系中一位吏部尚书的重要僚属,有这层关系在,早从朱高炽登基的第一天开始,杨县令就做好被剥夺官职的准备。
朱高炽仁爱,没有对两个兄弟动手,等年轻气盛的朱瞻基继位,杨县令明白,这一回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了。
朱瞻基不准备放过两位叔父,现在赵王和汉王还在观望,他已经抢先一步,开始清理两位叔父的亲信僚属。
武昌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也牵涉其中,他们对汉王的谋反计划一无所知,事实上许多人压根没见过汉王或是那位吏部尚书,不过这并不重要,新帝即位,需要杀鸡儆猴,多扯出几个小虾小米,正好空出给新帝信任的新贵们空出位置。
至于汉王和赵王,不过是笼中之鸟,现在看着还如日中天,其实蹦跶不了多久。
李大伯和李乙只知道杨县令是掌管一方的青天大老爷,杨家几辈子才飞出这么一只金凤凰,哪想到在那些京师来的锦衣卫们眼中,杨县令竟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芝麻小吏,他们甚至不屑前去抓捕,让差役代劳,自己只负责一路开道,威慑各方势力。
自此以后,李大伯和李乙都歇了和世家大族连宗的想头。
小老百姓,还是脚踏实地过日子吧!
然而他们不去找李家嫡支,李家嫡支却自己找上门来了。
两个便宜姐姐她都能时时帮衬,何况胖胖呢?他可是三娘的亲弟弟。”
周桃姑身体壮健,生下的小娃娃胖乎乎的,有八斤重,李家人给他起了个小名,叫胖胖。大名暂时没取,等三岁后再定名字。
周桃姑一巴掌拍在自己腿上,脸上的忧愁之色淡去几分:“是我想岔了,三娘是胖胖的姐姐,只要三娘肯照拂胖胖一二,胖胖一辈子的吃喝拉撒都不用愁啦!”
她在胖胖软嘟嘟的脸上使劲攥了一把,“心肝宝贝,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小心讨好你的三姐姐,你三姐姐不晓得攒了多少好东西,她手上随便漏一点,够你使上好几年的。”
周桃姑说风就是雨,等胖胖满月之后,天天抱着他到李绮节院子里看花,想趁着一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让姐弟俩多亲近亲近。
李绮节没有拒绝周桃姑的热情,李乙做了多年鳏夫,晚年有老妻幼子陪伴在身边,日子过得和美充实,她和李子恒才能安心把阿爷留在乡下老宅,不用周桃姑刻意讨好,她也愿意真心爱护和自己同为李姓的胖弟弟。
杨县令的政治嗅觉异常灵敏,在他向孙天佑托孤后不久,府城内的丧钟再次响起,朱高炽没来得及把都城迁回他魂牵梦绕的南京城,便猝死于钦安殿内。
朱高炽死得太突然,天下百姓刚刚送走一位帝王,丧期刚过,又迎来另一轮政权更迭。
连早有谋反之心的赵王和汉王都来不及反应,在两位王爷犹豫该趁机起事、好浑水摸鱼,还是掩藏实力、静待时机的当口,皇太子朱瞻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南京赶回北京,收拢皇权,安抚权贵,顺利登基。
迁都的计划被搁置,南方土产货物的价格开始回跌。
端阳过后,一艘旗帜飞扬、威风凛凛的大船停靠在武昌府汉口镇外,船上之人鹅帽锦衣,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正是赫赫有名,掌管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上可抓捕皇亲国戚,下可私审地方官员,让文武百官畏惧至极、闻之色变的锦衣卫亲至。
驾帖发下,包括知府、典史、经历、司狱、县丞、主簿在内的数十名官吏锒铛入狱。三天后,这艘让武昌府一应大小官差闻风丧胆的楼船没有多做停留,继续顺江而下,沿路抓捕名单上的官员。
直到楼船远去,李家相公入主县衙,锦衣卫那一连串雷厉风行、迅疾如电的缉捕行动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被抓的小吏中,杨县令平时的名声不错,不少人私底下觉得他是冤枉的,但没人敢当众为他喊冤。
事实上,县里人根本不明白官老爷们为什么会被抓,不过既然劳动到锦衣卫亲自来拿人,那牵涉的势力肯定不小。
一向喜欢打听□□、善于逢迎的政客们都噤若寒蝉,试问满朝文武,谁敢明目张胆和锦衣卫对着干?
除非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连身为皇室血亲的楚王都不敢触怒锦衣卫,更别提没有任何依仗的平头老百姓,没人愿意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所以即使杨县令罪名模糊,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和杨家来往密切的姻亲故交还是果断和他们划清界限。订下的亲事立刻废除,已经成亲的接回外嫁女儿,关系亲近的旁支收拾细软悄悄跑路,丫头仆从坑蒙各房主妇,携款逃走,掌柜、伙计阳奉阴违,趁机偷瞒财物……
偌大一个杨家,顷刻间败了个彻彻底底。
昔日风光热闹、庭院深深的杨府,霎时凄风冷雨,颓唐破败。
孙天佑纵马驰过杨府门前的长街时,杨表叔带着高大姐、杨天保和孟春芳仓惶逃出大门。
有人趁乱在府内燃起大火,火势凶猛,烧得半边宅院笼罩在红艳的火苗和呛人的黑烟中。
杨家人无力扑灭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能仓促收拾金银财宝,退出大宅。
高大姐面容扭曲,疯狂尖叫:“是李家,是李家人!我早知道他们不安好心!”
她扑在孟春芳身上,长指甲差点戳进后者的眼睛里:“你这个蠢货!不守妇道,和李家那些贼人有说有笑,比亲姐妹还亲香,是不是你,是不是你把他们放进门的!”
孟春芳一手抱着杨福舟,一手亲亲牵着杨福生,高大姐扑向她时,她下意识把两个孩子紧紧护在怀里。
孩子们安然无恙,她却狼狈不堪,衣襟、头发被高大姐抓得一团乱,簪环掉落一地,连耳坠子都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站在街角看热闹的人趁人不备,偷偷捡起地上摔碎的簪子发钗,一溜跑远。
杨天保又气又急,板着脸斥道:“娘,李家那些人和七娘没关系,你怎么能拿七娘撒气呢?成何体统!”
他气急败坏,不住跺脚,连头上的儒生帽都歪了,但却始终不敢伸手去拦高大姐。
孟春芳把两个孩子推到素清身后,抹抹散乱的发鬓,淡淡道:“天保,家里乱糟糟的,吓着大郎和二郎怎么办?我先带两个孩子回娘家去,等你找到落脚的地方,再来接我们。”
说罢,不等高大姐发怒,转身即走。
高大姐从癫狂中冷静下来,怔愣半天,忽然大哭起来,泣道:“七娘,你不能带走我的孙子!”
杨表叔狠狠瞪高大姐一眼,“你还想怎么样?媳妇都被你打跑了!”
孙天佑围观完一场闹剧,一夹马腹,驱马上前,和孟春芳打声招呼,将她们母子几人送回葫芦巷。
杨家遭此大难,杨天保以后还能不能读书进举成了未知数,孟娘子哭得死去活来,连向来不关心俗务的孟举人也跟着叹气。
孟十二任性骄纵,脾气虽坏,但对两个外甥杨福生和杨福舟却很关心,痛快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让丫头把外甥抱到他的架子床上去困觉。
孙天佑没心情和孟举人、孟娘子寒暄,把人送到门前,轻轻一勒缰绳,掉转马头,默默离开。
几天前他已经把金氏和杨天娇送到庵堂里躲藏起来,之后她们母女能不能躲过搜查,躲过搜查之后又以什么为生,都和他没有关系。
李大伯和李乙已经好几年没和嫡支来往过。
没想到再次听到嫡支的消息时,李家大郎君已然摇身一变,成为接替杨县令的父母官。
李大伯和李乙面面相觑,他们攀亲的时候,可没想过李家嫡支有这么大的能耐。
李绮节皱眉道:“依我看,这次杨县令被抓,可能是他们告发的。”
几年前李家嫡支就在打杨家的主意,还曾想借着李绮节的名头去杨家闹事,被李绮节和孙天佑拦下,之后杨县令对李家嫡支心生警惕,多加打压,逼得李家嫡支不得不迁往长沙府。
消停了几年,他们还是卷土重来了。
李子恒摸摸脑袋,茫然道:“那咱们还要不要和他们走动?”
李大伯和李乙对望一眼,不约而同摇摇头。
李绮节肃然道:“礼还是要送的,但别的就罢了,反正他们从来没把咱们当做正经亲戚。”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不论杨家还是李家嫡支,都只能交好,但不能深交。
今天倒下的是杨家,谁晓得李家嫡支又能风光几年呢?
周氏心有余悸道:“还好县里人不晓得咱们家和嫡支那边连过宗,不然该戳官人和二叔的脊梁骨了。”
杨天保和李绮节退亲的事处理得很低调,外人看来,杨、李两家依然是祖辈姻亲,如果别人知道告发杨县令的李大官人和李家很可能是同一个祖宗,肯定要指着李大伯的鼻子骂他冷血无耻。
李大伯觉得自己很无辜:“好好的,谁晓得他们那些读书人在搞什么名堂?”
到底是多年亲戚,而且杨县令还是孙天佑的亲生父亲,李大伯和李乙为杨县令痛心不已。
李绮节安慰心有愧疚的长辈:“杨县令当年身不由己,卷入朝堂争斗当中,迟早会遭人清算,就算没人告发,杨县令也躲不过这一遭。”
杨县令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恶事,但他能够坐稳县令之位,得益于他的几位同窗暗中筹谋,而他的同窗,正是汉王派系中一位吏部尚书的重要僚属,有这层关系在,早从朱高炽登基的第一天开始,杨县令就做好被剥夺官职的准备。
朱高炽仁爱,没有对两个兄弟动手,等年轻气盛的朱瞻基继位,杨县令明白,这一回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了。
朱瞻基不准备放过两位叔父,现在赵王和汉王还在观望,他已经抢先一步,开始清理两位叔父的亲信僚属。
武昌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也牵涉其中,他们对汉王的谋反计划一无所知,事实上许多人压根没见过汉王或是那位吏部尚书,不过这并不重要,新帝即位,需要杀鸡儆猴,多扯出几个小虾小米,正好空出给新帝信任的新贵们空出位置。
至于汉王和赵王,不过是笼中之鸟,现在看着还如日中天,其实蹦跶不了多久。
李大伯和李乙只知道杨县令是掌管一方的青天大老爷,杨家几辈子才飞出这么一只金凤凰,哪想到在那些京师来的锦衣卫们眼中,杨县令竟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芝麻小吏,他们甚至不屑前去抓捕,让差役代劳,自己只负责一路开道,威慑各方势力。
自此以后,李大伯和李乙都歇了和世家大族连宗的想头。
小老百姓,还是脚踏实地过日子吧!
然而他们不去找李家嫡支,李家嫡支却自己找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