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盛唐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咸亨三年三月初三,龙抬头,高宗下明诏公告天下,立潞王李贤为太子,着礼部有司择日成礼,并大赦天下,开恩科,以太子李贤为主考,郝处俊为副主考。另有诏书数道,对朝堂大员进行了番大调整——任命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留朝参知政事;晋刘仁轨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礼部尚书李敬玄调户部尚书,并参知政事;乐彦玮转调礼部尚书,参知政事;裴炎晋刑部尚书;河道总督贾大隐晋工部尚书职,其所留之缺由范履冰接任;郝处俊晋右相,兼兵部尚书职,裴行俭依旧为左相不变,其余各部有司也多有变动,其中礼部侍郎林明度调户部侍郎;御史中丞骆宾王调国子监祭酒;侍御史林奇晋御史中丞等等不一而足,说是一场朝局的大洗牌也绝不为过。
朝局如此大的变动下,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总的算来,越王李贞与武后显然是占到了便宜,而新上任的太子李贤也颇有所得,其几名铁杆心腹都得到了晋升,其余外放的手下也纷纷调回了朝中,再加上闻风投效过来的朝臣,可谓是赚得钵满湓溢,相形之下,李显的际遇似乎就有些子不太令人满意了,尽管也有着骆宾王与林明度等极个别的升迁例子在,可不少原太子一方投效过来的官员却是被排挤到了地方上,占据朝堂半壁江山的规模陡然间便缩水了不老少,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此番变革下来,李显似乎是亏大发了的。
亏了么?或许在旁人看来是如此,这不,不仅太子之位没混上,还被排挤走了一大帮的手下,哪怕这些手下不过都是刚投效过来的,忠心尚难保证,可不管怎么说,不能保住这些效忠者的地位,本身就说明李显失了势,当然了,这都是旁人的看法而已,于李显来说,旁人怎么看都无所谓,李显有着自己的算计在,自不会因旁人的看法而有所更易,实际上,在李显看来,此番折腾下来,他并没有亏到哪去,概因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斤斤计较眼前得失者,往往无法成就大事,就那些被排挤到地方的官员而论,若是能在地方上作出些成绩,将来便是值得大用的人才,若是怨天尤人地混吃等死,这等人留着也是祸害,早早赶将出去也是好事一桩,再说了,李显真正的根本都没动,又岂会去在意那些枝节上的小损失,真正令李显有些闹心的是武后趁着朝局大变动的时机,出手发力,将武承嗣等诸武子弟全都成功地塞进了朝堂官员序列之中,尽管目下全都麋集于左右羽林军中,暂时尚无法介入朝政,可有了羽林军这么个跳板在,诸武参政已是可以预见之事了的,对此,李显虽明知其害极大,却又无法阻止,也就只能是默认现实了事,至于将来的事情,那就将来在说也罢。
朝堂变易之际,各人盈亏自在心中,或喜或悲,不一而足,可对于来洛阳城赶考的举子们来说,却绝对是个天大的喜讯——太子一定,恩科也就可以开了,大比不致延迟本身就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儿,更别说此番恩科还特意加大了录取的比例,由原先的百人之数扩大到了两百人,这就意味着三千举子们有了几乎一成的中进士之可能,这可是自开唐以来,最大规模的取士之举,做官有望之下,自是无人不因之兴奋异常的,若非考期将至,众举子们不敢不临阵磨枪的话,只怕上街大游行一番的心都有了,即便如此,称颂高宗、太子的文章也是滚滚如潮般地涌向了国子监,当然了,拍今上的马屁是一回事,更多的怕也是想着靠那些不值钱的马屁文章先给考官们留下个好印象,以便大比之际能得个便利,这等花小钱办大事之举,众文人们做将起来可都是顺溜得很,可也不是每个举子都热衷此道,襄阳举子张柬之就很是不屑一众同行们的小伎俩,在屡次劝说同行者无效的情形下,张柬之索性搬离了同乡们一道租住的客栈,独自躲到了城郊的关林庙中温书备考。
关林庙,始建于三国,乃是一代武圣关羽的墓葬之地,因其坟前有古柏千株,故称关林,占地面积颇广,庙中房舍甚多,虽香火鼎盛,可后院却是一片清净,柏涛如潮,清风送爽,正是苦读的好出去,张柬之与庙中主持青云道长有旧,得以暂居于此,自是随了心愿,于林中山石间温上一壶茶,捧上一卷书,兴起则朗朗而读,兴消则浅品清茶,坐看涛生云灭,着实自在了得,这不,天都已近了黄昏,张柬之依旧了无归意,斜卧山石上,高声吟咏:“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
咸亨三年三月初三,龙抬头,高宗下明诏公告天下,立潞王李贤为太子,着礼部有司择日成礼,并大赦天下,开恩科,以太子李贤为主考,郝处俊为副主考。另有诏书数道,对朝堂大员进行了番大调整——任命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留朝参知政事;晋刘仁轨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礼部尚书李敬玄调户部尚书,并参知政事;乐彦玮转调礼部尚书,参知政事;裴炎晋刑部尚书;河道总督贾大隐晋工部尚书职,其所留之缺由范履冰接任;郝处俊晋右相,兼兵部尚书职,裴行俭依旧为左相不变,其余各部有司也多有变动,其中礼部侍郎林明度调户部侍郎;御史中丞骆宾王调国子监祭酒;侍御史林奇晋御史中丞等等不一而足,说是一场朝局的大洗牌也绝不为过。
朝局如此大的变动下,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总的算来,越王李贞与武后显然是占到了便宜,而新上任的太子李贤也颇有所得,其几名铁杆心腹都得到了晋升,其余外放的手下也纷纷调回了朝中,再加上闻风投效过来的朝臣,可谓是赚得钵满湓溢,相形之下,李显的际遇似乎就有些子不太令人满意了,尽管也有着骆宾王与林明度等极个别的升迁例子在,可不少原太子一方投效过来的官员却是被排挤到了地方上,占据朝堂半壁江山的规模陡然间便缩水了不老少,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此番变革下来,李显似乎是亏大发了的。
亏了么?或许在旁人看来是如此,这不,不仅太子之位没混上,还被排挤走了一大帮的手下,哪怕这些手下不过都是刚投效过来的,忠心尚难保证,可不管怎么说,不能保住这些效忠者的地位,本身就说明李显失了势,当然了,这都是旁人的看法而已,于李显来说,旁人怎么看都无所谓,李显有着自己的算计在,自不会因旁人的看法而有所更易,实际上,在李显看来,此番折腾下来,他并没有亏到哪去,概因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斤斤计较眼前得失者,往往无法成就大事,就那些被排挤到地方的官员而论,若是能在地方上作出些成绩,将来便是值得大用的人才,若是怨天尤人地混吃等死,这等人留着也是祸害,早早赶将出去也是好事一桩,再说了,李显真正的根本都没动,又岂会去在意那些枝节上的小损失,真正令李显有些闹心的是武后趁着朝局大变动的时机,出手发力,将武承嗣等诸武子弟全都成功地塞进了朝堂官员序列之中,尽管目下全都麋集于左右羽林军中,暂时尚无法介入朝政,可有了羽林军这么个跳板在,诸武参政已是可以预见之事了的,对此,李显虽明知其害极大,却又无法阻止,也就只能是默认现实了事,至于将来的事情,那就将来在说也罢。
朝堂变易之际,各人盈亏自在心中,或喜或悲,不一而足,可对于来洛阳城赶考的举子们来说,却绝对是个天大的喜讯——太子一定,恩科也就可以开了,大比不致延迟本身就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儿,更别说此番恩科还特意加大了录取的比例,由原先的百人之数扩大到了两百人,这就意味着三千举子们有了几乎一成的中进士之可能,这可是自开唐以来,最大规模的取士之举,做官有望之下,自是无人不因之兴奋异常的,若非考期将至,众举子们不敢不临阵磨枪的话,只怕上街大游行一番的心都有了,即便如此,称颂高宗、太子的文章也是滚滚如潮般地涌向了国子监,当然了,拍今上的马屁是一回事,更多的怕也是想着靠那些不值钱的马屁文章先给考官们留下个好印象,以便大比之际能得个便利,这等花小钱办大事之举,众文人们做将起来可都是顺溜得很,可也不是每个举子都热衷此道,襄阳举子张柬之就很是不屑一众同行们的小伎俩,在屡次劝说同行者无效的情形下,张柬之索性搬离了同乡们一道租住的客栈,独自躲到了城郊的关林庙中温书备考。
关林庙,始建于三国,乃是一代武圣关羽的墓葬之地,因其坟前有古柏千株,故称关林,占地面积颇广,庙中房舍甚多,虽香火鼎盛,可后院却是一片清净,柏涛如潮,清风送爽,正是苦读的好出去,张柬之与庙中主持青云道长有旧,得以暂居于此,自是随了心愿,于林中山石间温上一壶茶,捧上一卷书,兴起则朗朗而读,兴消则浅品清茶,坐看涛生云灭,着实自在了得,这不,天都已近了黄昏,张柬之依旧了无归意,斜卧山石上,高声吟咏:“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