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崔安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个扁担两个筐,三五成群走四方。
拨浪鼓子叮当响,扣子鞋带一样样。
日出山头天又亮,叫卖声里生活忙。
昔日,在偏僻的农村,走乡串村的卖货郎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听见拨浪鼓声,响亮清脆,萦绕于村子上空。货郎的身影,更是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那悠长的叫卖声,淳朴、简单,飘飘扬扬,犹如一首绵绵的情感恋歌,令我魂牵梦萦,思绪滚滚。啊!那把像圆脸的小姑娘摇着头两根小辫子甩来甩去的拨浪鼓,那根挑起过日月星辰的黝黑发亮的扁担,那双沾满黄泥的漫游天涯的脚板,那曾经陪伴并慰藉过我们童年的货郎呦。
拨浪鼓拨浪浪
暮春正午,尚在休息,余梦中飘来远逝已久的拨浪鼓的拨浪声,拨浪浪,拨浪浪,熟悉却又陌生。我恍恍惚惚披衣下床,立刻电话告知门岗,令其“截住”货郎。当我看到这位多年不曾见到的货郎时,吃惊不小,因为我觉得大爷足有七旬年纪,古铜色面孔,一问更吃惊,他已经78岁,接近8旬了。这是颐养天年的年纪,您还有力气走村串户吗?他靠在脚蹬三轮车旁,笑眯眯的“大哥,您想要点什么?”他对别人的称呼还沿袭着乡村淳朴的民风,不管多年迈的老人,见到小伙子就称大哥,见到姑娘就叫小姐姐。老人一边说着一边亮出他的家底:“发卡、梳子、珊瑚链、钢针、顶针、绣花针。快来挑,快来捡,便宜好看不显眼”我被老人这一长溜的惯口逗乐了。我知道老人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把这些吆喝来回翻腾几遍,然后再拨浪浪、拨浪浪我觉得老人摇的很有节奏,就拿过来试一试,结果不听使唤,拨浪锤还不时的打在鼓邦上。
聚目细瞧,大爷用的拨浪鼓外侧有金属圈,圈上均匀分布着铜钉,其两侧拴有绳,绳头系着两个小木球,摇动手柄小球左右撞击鼓面。随着手臂摇动的快慢急缓,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大爷又换一种摇法“当啷啷噔,当啷啷噔,噔噔”好像奏起有节奏的打击乐。时而高昂,时而低缓,节奏优美的乐曲声,引来单位周边住家户的老太太和小媳妇们的光顾,你一言我一语,品评哪个东西好,价钱也不贵,就争相选买自己心爱的小东西。
大爷知我来意,就顺手从三轮车上取下一个马扎,坐下来准备和我长谈。“大爷,您卖这些东西卖了多久了?”“不少年头喽,我挑过担子,拉过架车,推过自行车,现在骑不住自行车了,就换了脚蹬三轮走乡卖货,算来前后大约四五十年了吧。”我说我不能影响您的生意,于是,我就陪他一起溜了两个村庄,一边走一边聊一边拍了几张照片,聆听了老人昔年一段鲜为人知的货郎故事。
少年流浪在他乡
老人家住谷饶镇,名叫代礼信。礼:礼节,礼貌,规矩。信:诚信,忠信,信守,蕴含着老人父辈的厚望,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生,自幼聪慧,初小毕业,一生没享过什么福,和大多数父辈的中国农民一样,经历过的,只是旧中国的压迫,新中国的磨难,等改革开放的曙光终于照亮了小村,他们已经老了,年轻人都去了南方打工,空旷的小村一片荒凉。
老人从小就随父母在外地谋生。他在16岁时,全家流浪到江北一个叫蔡岭的地方。由于自然条件制约,人们习惯于广种薄收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活拮据。从旧中国到解放初期,那里的人们一直处于封闭落后的生存环境。在这辽阔的地域之内,只有一些做小本生意的货郎,走村串户为人们提供一些有限的零碎小商品、为农家百姓应急解忧。在村上被当地人称呼“侉子”的他也做起了货郎的生意。他为人诚实,性情直爽,细高的个头,迈着细小的步子,脸上常挂着笑容。他以诚信公平的经商原则,童叟无欺,一视同仁,一年四季挑着那副颤巍巍的担子,一进村口就摇动着拨浪鼓,人们一听到拨浪浪拨浪浪的声音,便纷纷走出院门。顿时,大姑娘、小媳妇、馋嘴娃们,都围在他的货担前,这时他就揭起箱盖,用他那淮北土话向人们介绍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物件。姑娘、媳妇们拿起这放下那地挑选着,馋嘴娃娃嘴里抿着手指头,眼睛睁得滴溜溜的,有钱人家的孩子花上块二八毛能买几样好吃的,没钱的孩子回家爬在鸡窝口,掏鸡蛋换糖吃,解解馋。哪家大婶想买的东西没有,就叮嘱他:“侉子,下回来一定给俺带上。”他微笑地点点头,掏出身上的白纸本认真地记在上面。他言之有信,说到做到,到时准会带来。临年过节前,他还很有心计地把硬红纸、黄表纸、糊窗麻纸、蜡烛、麻炮、二踢脚、祭灶贴纸、敬神的香一样不缺送上门。春秋两季学生们开学上课时,他又把毛笔、墨锭、铅笔、橡皮等学生文具用品按时带来。
他为人和气,从不斤斤计较,他在木框边沿刻好了尺寸,大姑娘小媳妇要买的红头绳、松紧带,小伙子们要买的钓鱼线,都是在这儿丈量的。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在大姑娘小媳妇小伙子们的嘻嘻哈哈拉拉扯扯中,一边嘴里嚷着不够本了不够本了,一边把手中的线绳又往外放出几寸来。当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也挂满了一脸的微笑。他摇着拨郎鼓走着,这个时候他的心中正涌动着一股温暖的、柔软的东西。
货郎担子走四方,这村游啊那村逛,风餐露宿不怕苦,送货下乡天天忙
由于终日在乡村街巷行走,常遇气候冷热变化和落雨的烦恼,所以货郎在出门时必须随带衣服或雨具等自身生活用品。特别是春天时节,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所带行李用品更是繁多,有时足足有一头担子的重量,故民间流传着“春天生意实难做,一头行李一头货”的谚言,这也生动地描述了“货郎担”在春天做生意艰难时的实情实景。
碰上下雨天,不能按时返回,无论进哪村哪家,乡亲们都不嫌弃他。他吃饭付饭钱,住宿给店钱,人们都满意地说:“货郎侉子老实耿直!”雨过天晴太阳东升,他又迈着细碎的步子上了路,肩上那副担子依然上下颤悠,他手摇动听的拨浪鼓依然进村出庄,依然行走在异乡的荒路野径上。
挑着媳妇回家乡
货郎担子来了,村里的小媳妇们围拢在货郎担身边叽叽呱呱吵个不休,把货郎担子的两个萝筐翻了个底朝天。里面的一根红头绳、几个头发箍箍、半块洋碱都会让她们欢呼雀跃争来抢去。至于那些已近妙龄即将出阁嫁人的姑娘,断然不敢近前去嘻笑打趣的。她们总缩在门边边,露出红灿灿的脸蛋,细切切地唤娘亲、呼小弟去帮她们买条皮筋选个铜针顶。还有一种人不能不说,他们总是坐立不安地守候在距离货郎担一二十步之外,要么蹲着猛抽纸卷的“喇叭筒”旱烟,要么怒气冲冲狠瞪货郎担汉子。他们是小媳妇的男人,是孩他爹。
孩他爹们紧张自己的小媳妇紧张货郎担是有原因的,他们担心货郎担趁着月黑风高夜领跑他们的俏媳妇。一个没了婆娘的家,最终的结局基本上是土... -->>
一个扁担两个筐,三五成群走四方。
拨浪鼓子叮当响,扣子鞋带一样样。
日出山头天又亮,叫卖声里生活忙。
昔日,在偏僻的农村,走乡串村的卖货郎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听见拨浪鼓声,响亮清脆,萦绕于村子上空。货郎的身影,更是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那悠长的叫卖声,淳朴、简单,飘飘扬扬,犹如一首绵绵的情感恋歌,令我魂牵梦萦,思绪滚滚。啊!那把像圆脸的小姑娘摇着头两根小辫子甩来甩去的拨浪鼓,那根挑起过日月星辰的黝黑发亮的扁担,那双沾满黄泥的漫游天涯的脚板,那曾经陪伴并慰藉过我们童年的货郎呦。
拨浪鼓拨浪浪
暮春正午,尚在休息,余梦中飘来远逝已久的拨浪鼓的拨浪声,拨浪浪,拨浪浪,熟悉却又陌生。我恍恍惚惚披衣下床,立刻电话告知门岗,令其“截住”货郎。当我看到这位多年不曾见到的货郎时,吃惊不小,因为我觉得大爷足有七旬年纪,古铜色面孔,一问更吃惊,他已经78岁,接近8旬了。这是颐养天年的年纪,您还有力气走村串户吗?他靠在脚蹬三轮车旁,笑眯眯的“大哥,您想要点什么?”他对别人的称呼还沿袭着乡村淳朴的民风,不管多年迈的老人,见到小伙子就称大哥,见到姑娘就叫小姐姐。老人一边说着一边亮出他的家底:“发卡、梳子、珊瑚链、钢针、顶针、绣花针。快来挑,快来捡,便宜好看不显眼”我被老人这一长溜的惯口逗乐了。我知道老人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把这些吆喝来回翻腾几遍,然后再拨浪浪、拨浪浪我觉得老人摇的很有节奏,就拿过来试一试,结果不听使唤,拨浪锤还不时的打在鼓邦上。
聚目细瞧,大爷用的拨浪鼓外侧有金属圈,圈上均匀分布着铜钉,其两侧拴有绳,绳头系着两个小木球,摇动手柄小球左右撞击鼓面。随着手臂摇动的快慢急缓,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大爷又换一种摇法“当啷啷噔,当啷啷噔,噔噔”好像奏起有节奏的打击乐。时而高昂,时而低缓,节奏优美的乐曲声,引来单位周边住家户的老太太和小媳妇们的光顾,你一言我一语,品评哪个东西好,价钱也不贵,就争相选买自己心爱的小东西。
大爷知我来意,就顺手从三轮车上取下一个马扎,坐下来准备和我长谈。“大爷,您卖这些东西卖了多久了?”“不少年头喽,我挑过担子,拉过架车,推过自行车,现在骑不住自行车了,就换了脚蹬三轮走乡卖货,算来前后大约四五十年了吧。”我说我不能影响您的生意,于是,我就陪他一起溜了两个村庄,一边走一边聊一边拍了几张照片,聆听了老人昔年一段鲜为人知的货郎故事。
少年流浪在他乡
老人家住谷饶镇,名叫代礼信。礼:礼节,礼貌,规矩。信:诚信,忠信,信守,蕴含着老人父辈的厚望,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生,自幼聪慧,初小毕业,一生没享过什么福,和大多数父辈的中国农民一样,经历过的,只是旧中国的压迫,新中国的磨难,等改革开放的曙光终于照亮了小村,他们已经老了,年轻人都去了南方打工,空旷的小村一片荒凉。
老人从小就随父母在外地谋生。他在16岁时,全家流浪到江北一个叫蔡岭的地方。由于自然条件制约,人们习惯于广种薄收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活拮据。从旧中国到解放初期,那里的人们一直处于封闭落后的生存环境。在这辽阔的地域之内,只有一些做小本生意的货郎,走村串户为人们提供一些有限的零碎小商品、为农家百姓应急解忧。在村上被当地人称呼“侉子”的他也做起了货郎的生意。他为人诚实,性情直爽,细高的个头,迈着细小的步子,脸上常挂着笑容。他以诚信公平的经商原则,童叟无欺,一视同仁,一年四季挑着那副颤巍巍的担子,一进村口就摇动着拨浪鼓,人们一听到拨浪浪拨浪浪的声音,便纷纷走出院门。顿时,大姑娘、小媳妇、馋嘴娃们,都围在他的货担前,这时他就揭起箱盖,用他那淮北土话向人们介绍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物件。姑娘、媳妇们拿起这放下那地挑选着,馋嘴娃娃嘴里抿着手指头,眼睛睁得滴溜溜的,有钱人家的孩子花上块二八毛能买几样好吃的,没钱的孩子回家爬在鸡窝口,掏鸡蛋换糖吃,解解馋。哪家大婶想买的东西没有,就叮嘱他:“侉子,下回来一定给俺带上。”他微笑地点点头,掏出身上的白纸本认真地记在上面。他言之有信,说到做到,到时准会带来。临年过节前,他还很有心计地把硬红纸、黄表纸、糊窗麻纸、蜡烛、麻炮、二踢脚、祭灶贴纸、敬神的香一样不缺送上门。春秋两季学生们开学上课时,他又把毛笔、墨锭、铅笔、橡皮等学生文具用品按时带来。
他为人和气,从不斤斤计较,他在木框边沿刻好了尺寸,大姑娘小媳妇要买的红头绳、松紧带,小伙子们要买的钓鱼线,都是在这儿丈量的。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在大姑娘小媳妇小伙子们的嘻嘻哈哈拉拉扯扯中,一边嘴里嚷着不够本了不够本了,一边把手中的线绳又往外放出几寸来。当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也挂满了一脸的微笑。他摇着拨郎鼓走着,这个时候他的心中正涌动着一股温暖的、柔软的东西。
货郎担子走四方,这村游啊那村逛,风餐露宿不怕苦,送货下乡天天忙
由于终日在乡村街巷行走,常遇气候冷热变化和落雨的烦恼,所以货郎在出门时必须随带衣服或雨具等自身生活用品。特别是春天时节,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所带行李用品更是繁多,有时足足有一头担子的重量,故民间流传着“春天生意实难做,一头行李一头货”的谚言,这也生动地描述了“货郎担”在春天做生意艰难时的实情实景。
碰上下雨天,不能按时返回,无论进哪村哪家,乡亲们都不嫌弃他。他吃饭付饭钱,住宿给店钱,人们都满意地说:“货郎侉子老实耿直!”雨过天晴太阳东升,他又迈着细碎的步子上了路,肩上那副担子依然上下颤悠,他手摇动听的拨浪鼓依然进村出庄,依然行走在异乡的荒路野径上。
挑着媳妇回家乡
货郎担子来了,村里的小媳妇们围拢在货郎担身边叽叽呱呱吵个不休,把货郎担子的两个萝筐翻了个底朝天。里面的一根红头绳、几个头发箍箍、半块洋碱都会让她们欢呼雀跃争来抢去。至于那些已近妙龄即将出阁嫁人的姑娘,断然不敢近前去嘻笑打趣的。她们总缩在门边边,露出红灿灿的脸蛋,细切切地唤娘亲、呼小弟去帮她们买条皮筋选个铜针顶。还有一种人不能不说,他们总是坐立不安地守候在距离货郎担一二十步之外,要么蹲着猛抽纸卷的“喇叭筒”旱烟,要么怒气冲冲狠瞪货郎担汉子。他们是小媳妇的男人,是孩他爹。
孩他爹们紧张自己的小媳妇紧张货郎担是有原因的,他们担心货郎担趁着月黑风高夜领跑他们的俏媳妇。一个没了婆娘的家,最终的结局基本上是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