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东晋烽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襄阳而下,汉水右岸是一条狭长的通道,后面是蜿蜒的群山,只是在龙舌这里拐了一个大湾,冲积出一大片的平地。一条溪河从后面山谷蜿蜒而下,绕过村庄流入汉江,刘家村有一条五十米长的街道,两旁建了两排商铺,每月逢十有一个集市,周围几十里地的乡民都会来这里赶集。因为北方战乱,关中、河南的一些流民来到襄阳,带来了大量的北方手工艺,刘正也是乘着这个机会招揽了大批的作坊手艺人,沿着溪河建立起了陶瓷、纺织、砖窑、冶铁、木器、造纸等一些作坊。东晋现在大都数是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现在刘家村有四百多户人家,按照人口算应该是一个乡镇,其中一百多户是关中工匠,他们大多数都是拖儿带女,一个群落一个群落地迁徙过来,刘家为了争夺他们,花费了不少精力和银子。
延绵的大山下是两个坞堡,虎踞龙盘,威不可犯。刘家坞堡有点像现在闽南、赣南客家人的围屋,墙壁的底部用花岗岩条石筑就,整个坞堡呈正方形,边长约100米,墙高10米,厚2米,有三层楼。坞堡前有一个半圆形状的大池塘,半圆的直径和坞堡平齐。坞堡的正面有三座门,一大二小,第一层楼的墙壁不开窗,二三楼开一个竖立的小窗,这些都是为了防御外来入侵的需要。在刘家坞堡的外围有一座小型的坞堡,这是给外来的工匠修建的。
坞堡分外围和内围,形成一个回字,内围只有两层楼,里面分别有楼门、门厅、环廊、天井、围屋和厅堂,天井之下皆被鹅卵石所铺砌,中间挖了几口水井。整个坞堡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这个中心就是祖宗神位,供奉神牌的正厅俗称香火堂。香火堂是敬神祭祖的礼堂,平日议事的会场,又是新春团拜的地方。如遇婚丧喜庆,这里便是行礼、宴饮的场所。厅堂作全楼的中枢逐步扩展、卧室、仓库、厨房、过道、回廊、门窗、楼梯口等,安排讲究,严谨有序,采光合理。
刘丹走近坞堡的时候,池塘内有些下人正在池塘洗衣服,见到刘丹都朝他打招呼:“九郎回来了?”刘丹都含笑一一点头,温文尔雅,礼貌谦逊。刘丹这一辈有兄弟十六人,刘丹排行老九,姐妹有十二人,刘婷六岁,排行老八,深得哥哥姐姐们的宠爱。
穿过坞堡楼门,刘丹走入内屋二楼东南角自己的住处,这里有卧室,书房,客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房笔墨纸砚都有,但是书架上的书很少,有简书、帛书、纸书,但是大多数都是手抄本。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再加上帛娟和纸张昂贵,所以现在的士族基本上垄断了文化的传播。
士族集团的崛起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首倡儒术”后开始,研习儒家经学的学者垄断了儒家孔孟一门经典学说的解释权,并在家族内部代代传袭,进而掌握了整个国家文化制度的话语权,最后造成南北朝时期“铁打的门阀,流水的王朝”这一特有的现象。从刘宋到唐朝,历代的帝王都在想方设法削弱门阀士族势力,直到唐朝末年的屠夫黄巢,打着“为民除害,天补平均”的旗号,残忍暴虐,所到之处无一不血流成河,哀嚎遍野,这些门阀士族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刘丹拿起一本书《五经章句后定》,这是刘表编纂的。这本书删除浮辞,让学者较快通晓经文,关西、兖、豫学士都来
到襄阳,为荆州学派和魏晋玄学奠定了基础。也许是穿越黑洞的福利,刘丹的前世记忆非常清晰,看过的书都历历在目,而且这一世耳聪目明,反应敏捷,记忆超群,过目不忘。不过刘丹不想做一个皓首穷经、寻章摘句的雕虫,他的本来的愿望是做一个网虫,能上网不干活,最好能屌丝结缘白富美。只是没想到来到东晋乱世,雕虫网虫米虫都不能干了。
刘丹拿出笔墨,开始抄写,现在刘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毛笔字太差。小时候虽然临摹过柳、欧、颜、赵的字帖,但是没有下过苦工,后面都是电脑打字,就连钢笔字都写不好。还有一个问题是繁体字,刘丹不得不重新从识字开始。自从八王之乱以来,胡族的一些风俗生活用具也传入中原,床榻就是其中之一。这时的几案几乎与床榻平齐,文人主流作书姿势是执书,即一手执纸、绢,一手执笔,在胸前悬空书写,这个高难度动作对于刘丹来说无疑是练杂技一般。特别是跪坐,时间长了这腿就像东瀛人一样又短又粗,没奈何,刘丹只好叫人打了一套书架、书桌和椅子,这样就舒服多了。
对于刘丹的离经叛道、斯文扫地,爷爷和老爹是辞色俱厉,大加呵斥,但是刘丹一再坚持,死不改悔,声称跪坐久了会腰肌劳损,腰椎盘突出,加上他大病初愈,几个女眷也在一旁劝和,最好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心里哀叹这个孩子毁了,就凭这样的读书写字的方式,想要挤入士林之中是别指望了。
晚上吃饭,刘丹的爷爷一家人在一起,男丁一屋,女人带着孩子一屋,都是用长食案,刘丹现在算是男丁,和大人们在一起。刘正昂藏七尺,目光炯炯,不怒而威,原来是行伍出生,在军队里混过一段时间。刘岩长得和父亲很像,高大威猛,剑眉星目,刘丹的刘家基因遗传不多... -->>
从襄阳而下,汉水右岸是一条狭长的通道,后面是蜿蜒的群山,只是在龙舌这里拐了一个大湾,冲积出一大片的平地。一条溪河从后面山谷蜿蜒而下,绕过村庄流入汉江,刘家村有一条五十米长的街道,两旁建了两排商铺,每月逢十有一个集市,周围几十里地的乡民都会来这里赶集。因为北方战乱,关中、河南的一些流民来到襄阳,带来了大量的北方手工艺,刘正也是乘着这个机会招揽了大批的作坊手艺人,沿着溪河建立起了陶瓷、纺织、砖窑、冶铁、木器、造纸等一些作坊。东晋现在大都数是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现在刘家村有四百多户人家,按照人口算应该是一个乡镇,其中一百多户是关中工匠,他们大多数都是拖儿带女,一个群落一个群落地迁徙过来,刘家为了争夺他们,花费了不少精力和银子。
延绵的大山下是两个坞堡,虎踞龙盘,威不可犯。刘家坞堡有点像现在闽南、赣南客家人的围屋,墙壁的底部用花岗岩条石筑就,整个坞堡呈正方形,边长约100米,墙高10米,厚2米,有三层楼。坞堡前有一个半圆形状的大池塘,半圆的直径和坞堡平齐。坞堡的正面有三座门,一大二小,第一层楼的墙壁不开窗,二三楼开一个竖立的小窗,这些都是为了防御外来入侵的需要。在刘家坞堡的外围有一座小型的坞堡,这是给外来的工匠修建的。
坞堡分外围和内围,形成一个回字,内围只有两层楼,里面分别有楼门、门厅、环廊、天井、围屋和厅堂,天井之下皆被鹅卵石所铺砌,中间挖了几口水井。整个坞堡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这个中心就是祖宗神位,供奉神牌的正厅俗称香火堂。香火堂是敬神祭祖的礼堂,平日议事的会场,又是新春团拜的地方。如遇婚丧喜庆,这里便是行礼、宴饮的场所。厅堂作全楼的中枢逐步扩展、卧室、仓库、厨房、过道、回廊、门窗、楼梯口等,安排讲究,严谨有序,采光合理。
刘丹走近坞堡的时候,池塘内有些下人正在池塘洗衣服,见到刘丹都朝他打招呼:“九郎回来了?”刘丹都含笑一一点头,温文尔雅,礼貌谦逊。刘丹这一辈有兄弟十六人,刘丹排行老九,姐妹有十二人,刘婷六岁,排行老八,深得哥哥姐姐们的宠爱。
穿过坞堡楼门,刘丹走入内屋二楼东南角自己的住处,这里有卧室,书房,客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房笔墨纸砚都有,但是书架上的书很少,有简书、帛书、纸书,但是大多数都是手抄本。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再加上帛娟和纸张昂贵,所以现在的士族基本上垄断了文化的传播。
士族集团的崛起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首倡儒术”后开始,研习儒家经学的学者垄断了儒家孔孟一门经典学说的解释权,并在家族内部代代传袭,进而掌握了整个国家文化制度的话语权,最后造成南北朝时期“铁打的门阀,流水的王朝”这一特有的现象。从刘宋到唐朝,历代的帝王都在想方设法削弱门阀士族势力,直到唐朝末年的屠夫黄巢,打着“为民除害,天补平均”的旗号,残忍暴虐,所到之处无一不血流成河,哀嚎遍野,这些门阀士族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刘丹拿起一本书《五经章句后定》,这是刘表编纂的。这本书删除浮辞,让学者较快通晓经文,关西、兖、豫学士都来
到襄阳,为荆州学派和魏晋玄学奠定了基础。也许是穿越黑洞的福利,刘丹的前世记忆非常清晰,看过的书都历历在目,而且这一世耳聪目明,反应敏捷,记忆超群,过目不忘。不过刘丹不想做一个皓首穷经、寻章摘句的雕虫,他的本来的愿望是做一个网虫,能上网不干活,最好能屌丝结缘白富美。只是没想到来到东晋乱世,雕虫网虫米虫都不能干了。
刘丹拿出笔墨,开始抄写,现在刘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毛笔字太差。小时候虽然临摹过柳、欧、颜、赵的字帖,但是没有下过苦工,后面都是电脑打字,就连钢笔字都写不好。还有一个问题是繁体字,刘丹不得不重新从识字开始。自从八王之乱以来,胡族的一些风俗生活用具也传入中原,床榻就是其中之一。这时的几案几乎与床榻平齐,文人主流作书姿势是执书,即一手执纸、绢,一手执笔,在胸前悬空书写,这个高难度动作对于刘丹来说无疑是练杂技一般。特别是跪坐,时间长了这腿就像东瀛人一样又短又粗,没奈何,刘丹只好叫人打了一套书架、书桌和椅子,这样就舒服多了。
对于刘丹的离经叛道、斯文扫地,爷爷和老爹是辞色俱厉,大加呵斥,但是刘丹一再坚持,死不改悔,声称跪坐久了会腰肌劳损,腰椎盘突出,加上他大病初愈,几个女眷也在一旁劝和,最好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心里哀叹这个孩子毁了,就凭这样的读书写字的方式,想要挤入士林之中是别指望了。
晚上吃饭,刘丹的爷爷一家人在一起,男丁一屋,女人带着孩子一屋,都是用长食案,刘丹现在算是男丁,和大人们在一起。刘正昂藏七尺,目光炯炯,不怒而威,原来是行伍出生,在军队里混过一段时间。刘岩长得和父亲很像,高大威猛,剑眉星目,刘丹的刘家基因遗传不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