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白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临安。
陈宜中手上严重缺人,不由得瞄上了今年的新科进士们,他尤为欣赏探花郎俞兴,私底下大家都知道,探花本该是状元,是被蜀王硬抢走的功名。
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拎到锅里就是菜,在陈宜中的一手安排下,本应去翰林院磨炼几年的俞庆直接去了枢密院,没想到这小子一上手就显示出了极高的素养,很快引起了陈宜中的重视,想着再观察一下就提拔重用。
俞庆的恩师是文天祥,又蒙陈宜中提携,青年才俊,前途无量,身为官场中人,少不得要和同僚打交道,他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花钱请客也舍得出手,绝不像是小户人家的孩子。
这样的英才,自然不能胡乱住在北城的民房里,人一旦上了高位,生活琐事就不需要操心了,自然有人送给他大房子和奴仆佣人,而且还不是朝廷分配,而是民间捐赠。
给俞庆捐赠房产的这个人就是张炎,说起来他们还是同年的进士,只不过张炎没进一甲,屈居二甲,进士出身,朝廷随便给他一个翰林院编修的虚职挂着,连班都不用上。
俞庆是打算做个清官的,对白来的房产自然坚辞不受,但是张炎托人给他送了一封信,看了信之后他就改变了主意,收下了这处南城的宅子以及十余名仆人,
有了自己的私宅后,俞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城北贫民窟卖香囊的秦十一娘接到府里颐养,当亲妈一样伺候着,府里的佣人们都是从张府出来的,临安首富的家人眼界高着呢,对这位出身低微的秦妈妈很是瞧不起,可是秦十一娘洗漱打扮换了一身衣服之后,荣光四射,举手投足颇有官家太太的威严,丝毫不像城北厮混了一辈子的泥腿子。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空,对于各方势力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攻打对手,而对于临安的大宋朝廷来说,只有考虑怎么挨打的份儿了。
各地的军情雪片一般传到枢密院,鄂王的兵已经到了池州,鄂州到临安之间是不设防的,一路上的州县只有维持治安的官差和民壮弓手,完全无力抵挡,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举旗从贼。
陈宜中执掌中书和枢府,文武一肩挑,一个头两个大,现在他终于明白这个摇摇欲坠的小朝廷的家不好当,就像一个年久失修的破草棚,大梁要断,拿什么来支撑。
鄂王的金鳞军是大宋最强的军队,本来计划中利用白龙军予以牵制,现在蜀王被刘骁裹挟走了,计划失败,唯一战斗力强悍的只有淮军,可一旦元军南下,两淮因为兵力空虚而失陷,临安还是难逃一劫。
陈宜中盘算手中的兵力,殿前司马步军几万人,守卫临安都凑合,哪能出城野战,他一边紧急招募民壮协防,一边从江西广东福建调兵北上勤王。
南方的兵战斗力有限,广南东路的兵调过来需要半年时间,福建距离浙江最近,闽兵擅水战,泉州市舶司蒲寿庚的水师颇为强悍,倒是可以一战。
思来想去,觉得两淮的兵还是要动一下,万一元军不进攻呢,那不就捡漏了,陈宜中以枢密使的名义发命令给李庭芝,让他调拨精锐进京勤王。
军务繁忙,采用平时的运作模式难以及时处理,陈宜中加大了机速房的规模,把六品承旨俞庆也调了过来,专门处理最紧要的军务。
俞庆忙的脚不沾地,虽然忙,心里充实,看着手上的公文,会有一种大权在握的感觉,他中午不回家吃饭,就在枢密院旁边的小馆子解决,顺便遛遛弯,以免坐得太久腿脚麻木。
中午,俞庆又来到小馆子点了一碗羊汤,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文士坐了过来,他是俞庆的忘年交,钱塘报的主笔周密。
上次刊登大逆不道的文章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按理说应该追究责任,查封钱塘报,法办当事人的,但吊诡的是钱塘报没事,周密也没事,故意泄露文章的文天祥也没事。
俞庆一边喝羊汤,一边将最近发生的军情大事告诉周密,后者博闻强记,将要点全都记下,回去就发在钱塘报上。
报纸上刊登消息:金鳞军前锋抵达池州,朝廷暂时无兵可派。
临安顿时人心惶惶,但也没人卷铺盖逃离,鄂王又不是蒙古人,不会屠城,人家是针对陈宜中,针对赵家来的。
最惶恐的是荣王,他连夜进宫面见太后,建议迁都暂避一时。
谢太后不愿迁都,大宋从汴梁迁到临安,再从临安迁到何处,啥时候是个头?
荣王说,可以从钱塘江出海,前往泉州安置,蒲寿庚是个大大的忠臣,可以信赖。
谢太后淡淡说:“再议吧。”
……
调兵的金字牌递以五百里加急传送到各地,各地的回复也以同样的高效速度反馈回来,江西愿意调兵,但是希望朝廷先调拨军饷,两广也是同样口吻,福建推三推四,两淮的李庭芝最干脆利落,回复说此乃乱命,不能奉诏。
这就是公然抗命了。
李庭芝不敢抗命,还派人送了一大摞手工誊抄的文件给钱塘报社,主笔看了之后大惊,这竟然是一堆诸侯们的来往信件,有白龙王写给鄂王和白龙圣母的,也有李庭芝写给其他人,以及鄂王的回信,字里行间可见这些人的情怀眼界格局胸襟。
最打动人心的不是鄂王与李庭芝那种字斟句酌,好似秘书官代笔的四平八稳的文字,而是白龙王的家信,娓娓道来,以小见大,普通百姓也能看懂,这些大人物们心中都有家国天下。
对于信的来源,李庭芝做出了解释,他是在搜捕走私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的白龙王书信,看了之后觉得理应公开,因为这已经不属于私信范畴,是事关天下的大事情,值得全民观之。
周密忍不住击节赞叹,李庭芝是真豪杰,看了人家的私信还给人家昭告天下,还要以大义的名义,这事儿脸皮薄,没担当的人还真干不出来。
既然李庭芝敢公开,那自己就敢发!
于是,次日的钱塘报多印了十个版,周密早就预料到这一期会卖断货,特地加印一万份,到了晚上依然脱销。
钱塘报一报难求。
&n... -->>
临安。
陈宜中手上严重缺人,不由得瞄上了今年的新科进士们,他尤为欣赏探花郎俞兴,私底下大家都知道,探花本该是状元,是被蜀王硬抢走的功名。
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拎到锅里就是菜,在陈宜中的一手安排下,本应去翰林院磨炼几年的俞庆直接去了枢密院,没想到这小子一上手就显示出了极高的素养,很快引起了陈宜中的重视,想着再观察一下就提拔重用。
俞庆的恩师是文天祥,又蒙陈宜中提携,青年才俊,前途无量,身为官场中人,少不得要和同僚打交道,他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花钱请客也舍得出手,绝不像是小户人家的孩子。
这样的英才,自然不能胡乱住在北城的民房里,人一旦上了高位,生活琐事就不需要操心了,自然有人送给他大房子和奴仆佣人,而且还不是朝廷分配,而是民间捐赠。
给俞庆捐赠房产的这个人就是张炎,说起来他们还是同年的进士,只不过张炎没进一甲,屈居二甲,进士出身,朝廷随便给他一个翰林院编修的虚职挂着,连班都不用上。
俞庆是打算做个清官的,对白来的房产自然坚辞不受,但是张炎托人给他送了一封信,看了信之后他就改变了主意,收下了这处南城的宅子以及十余名仆人,
有了自己的私宅后,俞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城北贫民窟卖香囊的秦十一娘接到府里颐养,当亲妈一样伺候着,府里的佣人们都是从张府出来的,临安首富的家人眼界高着呢,对这位出身低微的秦妈妈很是瞧不起,可是秦十一娘洗漱打扮换了一身衣服之后,荣光四射,举手投足颇有官家太太的威严,丝毫不像城北厮混了一辈子的泥腿子。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空,对于各方势力来说,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攻打对手,而对于临安的大宋朝廷来说,只有考虑怎么挨打的份儿了。
各地的军情雪片一般传到枢密院,鄂王的兵已经到了池州,鄂州到临安之间是不设防的,一路上的州县只有维持治安的官差和民壮弓手,完全无力抵挡,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举旗从贼。
陈宜中执掌中书和枢府,文武一肩挑,一个头两个大,现在他终于明白这个摇摇欲坠的小朝廷的家不好当,就像一个年久失修的破草棚,大梁要断,拿什么来支撑。
鄂王的金鳞军是大宋最强的军队,本来计划中利用白龙军予以牵制,现在蜀王被刘骁裹挟走了,计划失败,唯一战斗力强悍的只有淮军,可一旦元军南下,两淮因为兵力空虚而失陷,临安还是难逃一劫。
陈宜中盘算手中的兵力,殿前司马步军几万人,守卫临安都凑合,哪能出城野战,他一边紧急招募民壮协防,一边从江西广东福建调兵北上勤王。
南方的兵战斗力有限,广南东路的兵调过来需要半年时间,福建距离浙江最近,闽兵擅水战,泉州市舶司蒲寿庚的水师颇为强悍,倒是可以一战。
思来想去,觉得两淮的兵还是要动一下,万一元军不进攻呢,那不就捡漏了,陈宜中以枢密使的名义发命令给李庭芝,让他调拨精锐进京勤王。
军务繁忙,采用平时的运作模式难以及时处理,陈宜中加大了机速房的规模,把六品承旨俞庆也调了过来,专门处理最紧要的军务。
俞庆忙的脚不沾地,虽然忙,心里充实,看着手上的公文,会有一种大权在握的感觉,他中午不回家吃饭,就在枢密院旁边的小馆子解决,顺便遛遛弯,以免坐得太久腿脚麻木。
中午,俞庆又来到小馆子点了一碗羊汤,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文士坐了过来,他是俞庆的忘年交,钱塘报的主笔周密。
上次刊登大逆不道的文章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按理说应该追究责任,查封钱塘报,法办当事人的,但吊诡的是钱塘报没事,周密也没事,故意泄露文章的文天祥也没事。
俞庆一边喝羊汤,一边将最近发生的军情大事告诉周密,后者博闻强记,将要点全都记下,回去就发在钱塘报上。
报纸上刊登消息:金鳞军前锋抵达池州,朝廷暂时无兵可派。
临安顿时人心惶惶,但也没人卷铺盖逃离,鄂王又不是蒙古人,不会屠城,人家是针对陈宜中,针对赵家来的。
最惶恐的是荣王,他连夜进宫面见太后,建议迁都暂避一时。
谢太后不愿迁都,大宋从汴梁迁到临安,再从临安迁到何处,啥时候是个头?
荣王说,可以从钱塘江出海,前往泉州安置,蒲寿庚是个大大的忠臣,可以信赖。
谢太后淡淡说:“再议吧。”
……
调兵的金字牌递以五百里加急传送到各地,各地的回复也以同样的高效速度反馈回来,江西愿意调兵,但是希望朝廷先调拨军饷,两广也是同样口吻,福建推三推四,两淮的李庭芝最干脆利落,回复说此乃乱命,不能奉诏。
这就是公然抗命了。
李庭芝不敢抗命,还派人送了一大摞手工誊抄的文件给钱塘报社,主笔看了之后大惊,这竟然是一堆诸侯们的来往信件,有白龙王写给鄂王和白龙圣母的,也有李庭芝写给其他人,以及鄂王的回信,字里行间可见这些人的情怀眼界格局胸襟。
最打动人心的不是鄂王与李庭芝那种字斟句酌,好似秘书官代笔的四平八稳的文字,而是白龙王的家信,娓娓道来,以小见大,普通百姓也能看懂,这些大人物们心中都有家国天下。
对于信的来源,李庭芝做出了解释,他是在搜捕走私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的白龙王书信,看了之后觉得理应公开,因为这已经不属于私信范畴,是事关天下的大事情,值得全民观之。
周密忍不住击节赞叹,李庭芝是真豪杰,看了人家的私信还给人家昭告天下,还要以大义的名义,这事儿脸皮薄,没担当的人还真干不出来。
既然李庭芝敢公开,那自己就敢发!
于是,次日的钱塘报多印了十个版,周密早就预料到这一期会卖断货,特地加印一万份,到了晚上依然脱销。
钱塘报一报难求。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