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白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喷喷的,啧道:“这个女人不简单,被贬了还能爬上来,主公要当心她。”
刘骁说:“杀人容易,改造难,希望她能涅槃重生。”
说着耸耸鼻子,问道:“你喷这么香干什么,让你探的事儿查清楚没有?”
张一佳吓一跳,赶紧下拜,正色道:“查到了,张弘范确实还在军中。”
刘骁马上召集幕僚班子开会,目前的战局胶着,张弘范以一己之力将白龙王拖在胶州,对元军的整体战略来说是有力的,毕竟东路军还有一个郭侃,而两淮防线上的宋军和白龙军是互不统属的,郭侃绕开扬州去攻上海,李庭芝未必去救,解决上海之后,元军实力会暴涨,届时扬州也会守不住。
“我得回上海,张弘范不是想拖住我么,就把我的大纛留下陪他。”刘骁说。
他不担心青岛,这边兵精粮足,又有舰炮火力协防,他还要将青岛的兵抽调一部分秘密增援上海。
则天号不能动,这是白龙王的象征,刘骁只能乘坐巡洋舰回沪,临行前他把指挥权交给张盖,之所以认张盖为义子,有多重原因,笼络人心,照顾老友后代,提高身份,以免压不住刘蜀这样的悍将。
张盖是张珏的儿子,刘骁上次离开的时候他才十几岁,现在也是镇守一方的大将了,把青岛交给他,可以放心。
至于刘蜀,这个儿子是属霍去病的,不擅守城,更喜欢千里奔袭,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打游击就行。
刘骁又去探望了史蓉,月子里的女人本不该见外人,但刘骁并不觉得自己外,刘青虽小,眉眼中已经看得出自己的影子,而史蓉也格外的羞怯,都不敢抬眼看他,也许是生育触发了女性的本能,也许本来人家就不是拉拉,是被李奇薇硬掰弯的。
儿女情长的事情,现在不宜考虑,刘骁秘密登船离青,李奇薇强烈要求随行,她在山东故土待不下去了,急需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刘骁答应了,带着趵突泉郡主在深夜离开港口。
青岛城内有不少武德司的探子,基本上都藏在难民中,他们获取情报的办法比较原始,有几条线早已被军统侦知,故意留着传递假情报而已。
情报传出城,绕了一个大圈,最终放在张弘范案头,刘骁判断的没错,张弘范唱的是空城计,他的主力人马已经小批多次撤离,现在驻扎在青岛外围的只有一支嫡系人马带着大批新附军,他的任务就是拖住刘骁,策应郭侃的行动。
兵者,诡道也,用一个张弘范拖住刘骁,这笔账划算。
只是牺牲了张弘范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对此他不说惋惜那是矫情,但为帅者大局第一,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效忠的皇朝能够胜利,自己个人的荣辱并不重要,忽必烈赏罚分明,等灭了南宋,自己这份功劳不会少。
他掐指一算,郭侃的大军应该到了上海。
……
再过五年,郭侃就六十岁了,他这一辈子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他们这批人都是世代从军,从爷爷辈就一直打仗,只不过是为金国效力,后来投降成吉思汗,变成蒙古军的一部分。
郭侃三十五岁时跟随成吉思汗的亲孙子,拖雷的第六子,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远征西亚,这是他人生中最骄傲的阶段,他独自统兵破回回城一百二十座,破十字军城八十座,杀人无数,被当地人乘坐东天将军。
只可惜蒙哥汗死于钓鱼城下,征西大军被迫停下脚步,不然郭侃现在或许已经打到欧洲腹地去了,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再难有机会弥补。
郭侃经常回忆起那些异域风情,悠扬的音乐,石头建的城堡,尖顶盔和锁子甲,沙漠、骆驼、枣椰树和披着面纱的女人。
车琳琳马萧萧,元军大队正在渡过一条河,不必担心宋军袭扰,宋人善于守城,不敢野战,尤其是两淮这些水寨,基本上都以当地民军为主,让他们保卫自家的寨子,绝对是勇悍顽强,让他们北伐,那就战斗力直接清零,变成逃兵也未可知。
所以元宋交战,一直是元军占据主导权,想什么时候打,想在哪里打,都随心所欲。
郭侃决定先打上海,这是一个极为明智的做法,宋人内讧,首尾不能相顾,军队各自为战,正好各个击破,上海是白龙军在江浙的飞地,重要的出海港口和工业基地,极其的丰腴肥美,拿下上海,那些机器工厂、兵工厂就都是大元的了。
想到自己军队装备的武器,郭侃就一阵不快,蒙古人拒绝接受新事物,还在用弓箭,汉军反而装备火枪数量较多,但质量堪忧,炸膛事件频发,军器监已经很用心在做,但是材料和工艺都远远比不上南边。
等拿下上海,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他驰马上了高处,手搭凉棚看着麾下五路纵队南下,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天上还有海东青在翱翔,那是归附的女真人养的鹰,能够侦察敌情。
一切正常,李庭芝果然没胆主动出击。
想打上海并不容易,因为横着一道长江天险,守江必守淮,长江北面还有一道淮河,之间更是水网密布,这种地形简直是骑兵的噩梦
但郭侃还是渡过了淮河,渡过了这些沟壑水网,十万大军逢山开路遇水填桥,这点阻碍根本不算事,五十年前宋军端平入洛时,蒙古人撅开黄河大堤,水漫两淮,洪水能到脖子,那种情况下还要坚持作战,现在才哪到哪。
十万大军造成的动静,别人想不知道都难,身在扬州的两淮制置使李庭芝早已严阵以待,但是元军根本不奔着他的防线来,而是径直向东去取上海。
如同郭侃预料的那样,李庭芝束手无策,在他的几个版本的预案中,都没有主动出击这一条,他的防线以堡垒为主,士兵离开永备工事,战斗力大打折扣,本来他手上还有一点机动兵力,也被朝廷强行调去临安勤王了,如今他连一个兵都派不出。
派不出援兵,不耽误他派出信使向上海预警,同时李庭芝修书两封,发给纳兰羽飞和王洛嘉,劝纳兰收回讨伐临安的军队,劝王洛嘉出兵勤王,协同抵御元军难侵。
李庭芝写完信,把笔一丢,泪流满面,国家危亡,诸侯心怀各异,临安那帮吃朝廷俸禄的更是尸位素餐,自己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喷喷的,啧道:“这个女人不简单,被贬了还能爬上来,主公要当心她。”
刘骁说:“杀人容易,改造难,希望她能涅槃重生。”
说着耸耸鼻子,问道:“你喷这么香干什么,让你探的事儿查清楚没有?”
张一佳吓一跳,赶紧下拜,正色道:“查到了,张弘范确实还在军中。”
刘骁马上召集幕僚班子开会,目前的战局胶着,张弘范以一己之力将白龙王拖在胶州,对元军的整体战略来说是有力的,毕竟东路军还有一个郭侃,而两淮防线上的宋军和白龙军是互不统属的,郭侃绕开扬州去攻上海,李庭芝未必去救,解决上海之后,元军实力会暴涨,届时扬州也会守不住。
“我得回上海,张弘范不是想拖住我么,就把我的大纛留下陪他。”刘骁说。
他不担心青岛,这边兵精粮足,又有舰炮火力协防,他还要将青岛的兵抽调一部分秘密增援上海。
则天号不能动,这是白龙王的象征,刘骁只能乘坐巡洋舰回沪,临行前他把指挥权交给张盖,之所以认张盖为义子,有多重原因,笼络人心,照顾老友后代,提高身份,以免压不住刘蜀这样的悍将。
张盖是张珏的儿子,刘骁上次离开的时候他才十几岁,现在也是镇守一方的大将了,把青岛交给他,可以放心。
至于刘蜀,这个儿子是属霍去病的,不擅守城,更喜欢千里奔袭,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打游击就行。
刘骁又去探望了史蓉,月子里的女人本不该见外人,但刘骁并不觉得自己外,刘青虽小,眉眼中已经看得出自己的影子,而史蓉也格外的羞怯,都不敢抬眼看他,也许是生育触发了女性的本能,也许本来人家就不是拉拉,是被李奇薇硬掰弯的。
儿女情长的事情,现在不宜考虑,刘骁秘密登船离青,李奇薇强烈要求随行,她在山东故土待不下去了,急需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刘骁答应了,带着趵突泉郡主在深夜离开港口。
青岛城内有不少武德司的探子,基本上都藏在难民中,他们获取情报的办法比较原始,有几条线早已被军统侦知,故意留着传递假情报而已。
情报传出城,绕了一个大圈,最终放在张弘范案头,刘骁判断的没错,张弘范唱的是空城计,他的主力人马已经小批多次撤离,现在驻扎在青岛外围的只有一支嫡系人马带着大批新附军,他的任务就是拖住刘骁,策应郭侃的行动。
兵者,诡道也,用一个张弘范拖住刘骁,这笔账划算。
只是牺牲了张弘范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对此他不说惋惜那是矫情,但为帅者大局第一,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效忠的皇朝能够胜利,自己个人的荣辱并不重要,忽必烈赏罚分明,等灭了南宋,自己这份功劳不会少。
他掐指一算,郭侃的大军应该到了上海。
……
再过五年,郭侃就六十岁了,他这一辈子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他们这批人都是世代从军,从爷爷辈就一直打仗,只不过是为金国效力,后来投降成吉思汗,变成蒙古军的一部分。
郭侃三十五岁时跟随成吉思汗的亲孙子,拖雷的第六子,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远征西亚,这是他人生中最骄傲的阶段,他独自统兵破回回城一百二十座,破十字军城八十座,杀人无数,被当地人乘坐东天将军。
只可惜蒙哥汗死于钓鱼城下,征西大军被迫停下脚步,不然郭侃现在或许已经打到欧洲腹地去了,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再难有机会弥补。
郭侃经常回忆起那些异域风情,悠扬的音乐,石头建的城堡,尖顶盔和锁子甲,沙漠、骆驼、枣椰树和披着面纱的女人。
车琳琳马萧萧,元军大队正在渡过一条河,不必担心宋军袭扰,宋人善于守城,不敢野战,尤其是两淮这些水寨,基本上都以当地民军为主,让他们保卫自家的寨子,绝对是勇悍顽强,让他们北伐,那就战斗力直接清零,变成逃兵也未可知。
所以元宋交战,一直是元军占据主导权,想什么时候打,想在哪里打,都随心所欲。
郭侃决定先打上海,这是一个极为明智的做法,宋人内讧,首尾不能相顾,军队各自为战,正好各个击破,上海是白龙军在江浙的飞地,重要的出海港口和工业基地,极其的丰腴肥美,拿下上海,那些机器工厂、兵工厂就都是大元的了。
想到自己军队装备的武器,郭侃就一阵不快,蒙古人拒绝接受新事物,还在用弓箭,汉军反而装备火枪数量较多,但质量堪忧,炸膛事件频发,军器监已经很用心在做,但是材料和工艺都远远比不上南边。
等拿下上海,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他驰马上了高处,手搭凉棚看着麾下五路纵队南下,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天上还有海东青在翱翔,那是归附的女真人养的鹰,能够侦察敌情。
一切正常,李庭芝果然没胆主动出击。
想打上海并不容易,因为横着一道长江天险,守江必守淮,长江北面还有一道淮河,之间更是水网密布,这种地形简直是骑兵的噩梦
但郭侃还是渡过了淮河,渡过了这些沟壑水网,十万大军逢山开路遇水填桥,这点阻碍根本不算事,五十年前宋军端平入洛时,蒙古人撅开黄河大堤,水漫两淮,洪水能到脖子,那种情况下还要坚持作战,现在才哪到哪。
十万大军造成的动静,别人想不知道都难,身在扬州的两淮制置使李庭芝早已严阵以待,但是元军根本不奔着他的防线来,而是径直向东去取上海。
如同郭侃预料的那样,李庭芝束手无策,在他的几个版本的预案中,都没有主动出击这一条,他的防线以堡垒为主,士兵离开永备工事,战斗力大打折扣,本来他手上还有一点机动兵力,也被朝廷强行调去临安勤王了,如今他连一个兵都派不出。
派不出援兵,不耽误他派出信使向上海预警,同时李庭芝修书两封,发给纳兰羽飞和王洛嘉,劝纳兰收回讨伐临安的军队,劝王洛嘉出兵勤王,协同抵御元军难侵。
李庭芝写完信,把笔一丢,泪流满面,国家危亡,诸侯心怀各异,临安那帮吃朝廷俸禄的更是尸位素餐,自己有心报国,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