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幽州的交换生 (2/2)
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耕耘贞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说,李世民打东突厥几乎没什么阻止,但如果是打高句丽的话,阻止的人绝对是前赴后继。
毕竟当初的隋朝说没就没了,他们也怕唐朝重蹈覆辙啊。
不过,大唐或者任何一个华夏政权,收服高句丽那一片几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因为那片区域非常容易产生一个威胁中原政权,这点不论是宋朝的覆灭,还是大明的败亡,都清楚记录了那片区域对中原文明的威胁性。
只不过,现在历史还没发生未来的故事,但只要战略目光还可以的人都会明白那一片区域对中原文明的威胁,尤其是文明越高,这种威胁性也越高。
“大唐与高句丽必定会有一战!而我大唐必胜!”李淳风无比自信的说道。
李淳风来到涿郡,尤其见到大唐船只在渤海上航行后,便无比肯定了这一点。
因为幽州成不了华夏的屏障,只要高句丽反应过来,狂点航海术,以一个顶尖王国的水准,想要研究出跨越渤海的船只真不是什么难事。
到时候,从幽州到青州的都会进入高句丽的进攻范围,这危险性足以让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难以忍受。
而这点在当初还没点海军这技能时大唐倒没什么觉得,但在李泰提出了水上补给的计划,李靖完成了水师到海军的转职,以及李德謇开始率领这一支海军开始训练。
一步步下来,不论是李靖,还是李世民都非常清楚,高句丽的问题需要摆上日程了。
听到李淳风如此坚定的话语,不论是刘仁轨还是王玄策却也是热血沸腾。
刘仁轨站出来道:“玄策,你有语言天赋,善于同异族打交道,你便留下来继续完成草种记录,还是让我来尝试这个水草养殖的工作好了。”
王玄策没想到刘仁轨居然抢先了一步,张张嘴吧,到底没有跟刘仁轨争抢。
无奈的点点头,还是继续把手上的这个草种计划给完成掉吧!
李淳风见到两人做出选择,到也不再多说什么废话,只是交给了刘仁轨一份推荐信,让他先去李德謇的水师中报道了。
因为水师算是幽州学府的投资人之一,所以一般海上项目的学生都需要在水师上走一遭。
拥有合格的水师素质,以及从水师薅点退役的船支下来,就算是教学了。
毕竟李淳风是穷逼,总不可能每个学生就准备一条船吧,李淳风哪来得那么多钱糟蹋。
还不如丢到水师里面,从头到尾的进行系统培养,然后让李德謇抽走一部分人高马大善于作战的,剩下来一部分被淘汰掉的人,则投入到生产上。
而靠着这样的合作方式,李德謇水军中的幽州学府的学生比例,实际上是逐渐增多的。
因为李德謇也发现了,这些人在学校里面走了一趟,明白了读书写字,好像在组织力与纪律性上比那些老兵油子要好的多。
尤其海军是个技术性的兵种,很多对船只的技巧经验,远远比生死搏杀留下来的经验要更加重要。
生死经验可以从不断剿匪中积累,但读书识字的机会,在这社会不是你想学就能学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整个大唐的水师随着幽州学生的加入,也让水师更具有组织力。
而此刻远在长安的李泰,因为整合关中地区煤矿的事,却前后忙了三个月时间,总算搭建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
提了几位主管让他们把这整个煤矿体系运转起来,李泰也不敢确保这东西能够运转到什么程度,不过先运转着也就是了,大不了出了问题再调整好了。
自己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尽可能降低煤炭成本,然后出售煤炭,以替代百姓手中的木材。
不过,百姓还没有享受到低廉的煤炭价,但自己手上的浴室、桑拿、开水店铺等等的以售出热水服务为主的产业,只要在水边的,基本都享受到了这波煤炭价格降低的福利。
李泰稍稍合算了一下成本,再看看这整个关中所有热水服务的产业,不免有些发愣。
因为整个体系是近乎闭环的,扣除掉人工费用后,自己好像不知不觉又赚到了一点点。
这整个热水体系所带来的收入,不说什么额外影响,单就是纯粹销售利益,每年已有破三千万文的趋势了。
三千吊钱已经不算少了,更不要说热水产业所带来的其他衍生产业,那收入就更值钱了。
李泰看着自己算出的数据,微微眯起眼睛:
“吃了渭河的红利感觉有些多了,看起来要向着周边的州道去发展了。
钱这种东西,还是快点用起来,留在手中意义不大!”
当然,这句话是对于资本家来说,但对个体的人来说,因为手中的钱就等于是自己对抗整个社会安全的资本,手中多留点钱终归是不会错的。
至于为什么不向郡县去发展而是向着州道去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州道间的道路朝廷到底多少是会有维护的,但郡县间的道路维护的程度就会明显下降,至于乡村到郡县的道路,那就更不用指望了。
而对李泰来说,交通所带来的运输成本问题,才是最限制自己煤炭体系发展的阻碍。
如果自己是皇帝的话,这些问题自然可以解决,一个命令下来修路也就是了。
但问题是自己只是皇子,总不可能让高陵的徭役去修其他郡县的道路吧。
所以,除了整个郑白渠区域到高陵的道路,李泰准备让高陵徭役们顺路的修一修,可以在这些地方买卖煤炭。
至于其他的地方,还是以州道为目标进行规划吧。
而随着李泰把这些事情全部都安排完,杜楚客找上李泰道:
“越王,今年小麦收割了,丰收!又是大丰收,这势头比去年的要更加好!”
李泰听到杜楚客这话,心中一喜道,“这都五月末了,马上准备好收割。
上书给朝廷,告知高陵丰收,另外通知阎郎中。
他欠我的那一幅画,这一次可是要交给我了!”
李泰马上把这件事情通知给朝廷,这次丰收,便能证明自己农业学府的种植技术的确优秀,同时,自己的农官计划,也能随着这次丰收而推行开来了!
(本章完)
来说,李世民打东突厥几乎没什么阻止,但如果是打高句丽的话,阻止的人绝对是前赴后继。
毕竟当初的隋朝说没就没了,他们也怕唐朝重蹈覆辙啊。
不过,大唐或者任何一个华夏政权,收服高句丽那一片几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因为那片区域非常容易产生一个威胁中原政权,这点不论是宋朝的覆灭,还是大明的败亡,都清楚记录了那片区域对中原文明的威胁性。
只不过,现在历史还没发生未来的故事,但只要战略目光还可以的人都会明白那一片区域对中原文明的威胁,尤其是文明越高,这种威胁性也越高。
“大唐与高句丽必定会有一战!而我大唐必胜!”李淳风无比自信的说道。
李淳风来到涿郡,尤其见到大唐船只在渤海上航行后,便无比肯定了这一点。
因为幽州成不了华夏的屏障,只要高句丽反应过来,狂点航海术,以一个顶尖王国的水准,想要研究出跨越渤海的船只真不是什么难事。
到时候,从幽州到青州的都会进入高句丽的进攻范围,这危险性足以让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难以忍受。
而这点在当初还没点海军这技能时大唐倒没什么觉得,但在李泰提出了水上补给的计划,李靖完成了水师到海军的转职,以及李德謇开始率领这一支海军开始训练。
一步步下来,不论是李靖,还是李世民都非常清楚,高句丽的问题需要摆上日程了。
听到李淳风如此坚定的话语,不论是刘仁轨还是王玄策却也是热血沸腾。
刘仁轨站出来道:“玄策,你有语言天赋,善于同异族打交道,你便留下来继续完成草种记录,还是让我来尝试这个水草养殖的工作好了。”
王玄策没想到刘仁轨居然抢先了一步,张张嘴吧,到底没有跟刘仁轨争抢。
无奈的点点头,还是继续把手上的这个草种计划给完成掉吧!
李淳风见到两人做出选择,到也不再多说什么废话,只是交给了刘仁轨一份推荐信,让他先去李德謇的水师中报道了。
因为水师算是幽州学府的投资人之一,所以一般海上项目的学生都需要在水师上走一遭。
拥有合格的水师素质,以及从水师薅点退役的船支下来,就算是教学了。
毕竟李淳风是穷逼,总不可能每个学生就准备一条船吧,李淳风哪来得那么多钱糟蹋。
还不如丢到水师里面,从头到尾的进行系统培养,然后让李德謇抽走一部分人高马大善于作战的,剩下来一部分被淘汰掉的人,则投入到生产上。
而靠着这样的合作方式,李德謇水军中的幽州学府的学生比例,实际上是逐渐增多的。
因为李德謇也发现了,这些人在学校里面走了一趟,明白了读书写字,好像在组织力与纪律性上比那些老兵油子要好的多。
尤其海军是个技术性的兵种,很多对船只的技巧经验,远远比生死搏杀留下来的经验要更加重要。
生死经验可以从不断剿匪中积累,但读书识字的机会,在这社会不是你想学就能学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整个大唐的水师随着幽州学生的加入,也让水师更具有组织力。
而此刻远在长安的李泰,因为整合关中地区煤矿的事,却前后忙了三个月时间,总算搭建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
提了几位主管让他们把这整个煤矿体系运转起来,李泰也不敢确保这东西能够运转到什么程度,不过先运转着也就是了,大不了出了问题再调整好了。
自己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尽可能降低煤炭成本,然后出售煤炭,以替代百姓手中的木材。
不过,百姓还没有享受到低廉的煤炭价,但自己手上的浴室、桑拿、开水店铺等等的以售出热水服务为主的产业,只要在水边的,基本都享受到了这波煤炭价格降低的福利。
李泰稍稍合算了一下成本,再看看这整个关中所有热水服务的产业,不免有些发愣。
因为整个体系是近乎闭环的,扣除掉人工费用后,自己好像不知不觉又赚到了一点点。
这整个热水体系所带来的收入,不说什么额外影响,单就是纯粹销售利益,每年已有破三千万文的趋势了。
三千吊钱已经不算少了,更不要说热水产业所带来的其他衍生产业,那收入就更值钱了。
李泰看着自己算出的数据,微微眯起眼睛:
“吃了渭河的红利感觉有些多了,看起来要向着周边的州道去发展了。
钱这种东西,还是快点用起来,留在手中意义不大!”
当然,这句话是对于资本家来说,但对个体的人来说,因为手中的钱就等于是自己对抗整个社会安全的资本,手中多留点钱终归是不会错的。
至于为什么不向郡县去发展而是向着州道去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州道间的道路朝廷到底多少是会有维护的,但郡县间的道路维护的程度就会明显下降,至于乡村到郡县的道路,那就更不用指望了。
而对李泰来说,交通所带来的运输成本问题,才是最限制自己煤炭体系发展的阻碍。
如果自己是皇帝的话,这些问题自然可以解决,一个命令下来修路也就是了。
但问题是自己只是皇子,总不可能让高陵的徭役去修其他郡县的道路吧。
所以,除了整个郑白渠区域到高陵的道路,李泰准备让高陵徭役们顺路的修一修,可以在这些地方买卖煤炭。
至于其他的地方,还是以州道为目标进行规划吧。
而随着李泰把这些事情全部都安排完,杜楚客找上李泰道:
“越王,今年小麦收割了,丰收!又是大丰收,这势头比去年的要更加好!”
李泰听到杜楚客这话,心中一喜道,“这都五月末了,马上准备好收割。
上书给朝廷,告知高陵丰收,另外通知阎郎中。
他欠我的那一幅画,这一次可是要交给我了!”
李泰马上把这件事情通知给朝廷,这次丰收,便能证明自己农业学府的种植技术的确优秀,同时,自己的农官计划,也能随着这次丰收而推行开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