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 (2/2)
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耕耘贞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算李泰自己也发送了一份奏报给李世民。
当初那一份写了一句抬头的文章,这一次倒也挤出了五百左右的字,阐述了原因。
而把给李世民的奏章通过加急发出去后,李泰倒是长舒了一口气。
说实话,在刚才商议中,李泰明白,自己到底保留了一些,其中最重要得,就是高原反应这种,吐蕃的天生优势与诅咒。
因为高原反应,吐蕃获得了最大的安全保障,但同样因为高原反应,吐蕃对于周边国家的进攻能力实际上也非常有限。
不过等待吐蕃占领了现在吐谷浑的土地,那滋扰河西肯定有大唐头疼的。
但不论怎么说,不解决掉这个问题,基本上是灭不掉吐蕃的。
这也是为什么要在青海这里占据一块土地的原因,自己需要慢慢挑选出不怕高原反应,或者能够极快适应高原反应的士卒。
而这东西在这时代只能靠基因去克服,而基因这种东西的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命啊。
而这点自己不方便在军事会议上讲出来,毕竟自己去都没有去过青海,结果现在说出了这些事,其他的人也未必相信啊。
就算是其他人相信,但是你不拿出解决的办法,只是单纯的提出问题,那只是图惹人厌没有任何意义,毕竟高原反应这种事让人怎么注意。
不过,李泰倒是找来了刘神威。
不得不说,这些天繁忙下来,刘神威可以说是瘦了一圈,但在这跟死神抢时间的时光过去,医疗营接下来的工作到底是轻松了不少。
“见过燕王。”刘神威见到李泰,倒是恭敬的对着李泰进行行礼。
而李泰点点头,道,“伤员救治的如何,另外药材的消耗如何?后续是否足够?”
刘神威对着李泰回答,“回禀燕王,经过这数天抢救,将士们基本上能做到十救七八.
至于重伤员或者有残疾的伤员怕跟不上大军行动,暂时要在鄯城落脚了!
我虽在当地收购药材,但当地药材与中原的大不相同,不论药性,还是药量,都需要慢慢鉴别。
就算一些同属性的药材,但也需要长时间的处理,剩下的药材只有原来六层左右了!”
药材这种东西虽然理论上来说当天采摘,当天能用,但想要长时间的保持药性,却需要一定程度的技术处理。
像刘神威等人携带的药材那更研磨成粉末,在保持药性的同时拥有较长的保质期,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够处理的,单单是晒干这道程序,便是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
若非在郑白渠建立了大面积药园,那医疗营建立起来,常常也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整个医疗营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医疗物资体系在做着足够支撑。
“留下一批医疗营医者照顾他们,至于药材应该足够,毕竟最难啃的关卡我们啃下来了,接下来的战争不敢说此战必赢,但至少要容易的多了。”
李泰听到刘神威的话,对刘神威解释着现在的局面,说到这里,思索了一会儿道,
“我听闻高山之上一般都有瘴气,接下来大军需要攀爬到青海,我心中有几分的不放心。
你精通药理,去找当地的巫者询问有没有什么土方法能够治疗瘴气的办法,最好是一些当地能够采集的药材。
毕竟我们没有生产针对性的药物,最好还是在大军启程前,准备齐全的好!”
“诺!”刘神威听到李泰的话语,马上答应了下来。
对刘神威来说,解决路上遇到的瘴气也算是医疗营存在的意义之一。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燕王对这一件事情相当肯定,但对比起其他骄兵悍将,刘神威可以说是李泰一手带出来的。
只要目的是好的,李泰很多命令完全可以不需要解释的命令给他,刘神威也都会去做。
而刘神威也不会多问什么,毕竟一路走来,刘神威亲手不断的建立医舍体系,更是自己一手建立了医疗营。
刘神威是真切感受到当初燕王给与自己画出来的美好未来一点点实现。
虽然最初的燕王的确是在画饼,但这些年过去,这块饼可是真让燕王给做出来了,那自己又为什么不继续相信燕王。
燕王做出的决断也许自己不懂,但一定是正确的。
随着刘神威去做寻找当地的土办法,以及相关的人才,李泰却又是找来了田长耕。
“祭酒,您找我?”田长耕见到了李泰,倒是行了一个学生礼。
李泰示意免礼,道,“趁大军闲下来,我需要你带着一部分比较擅长农事的学员,寻找河湟谷地的常用作物,比如主食主材,果子配菜,牲畜饲料,都一一收集过来。
能做成标本的制作成标本,不适合制作成标本的,找优秀画师把它们都一一记录下来!”
田长耕听到这话,对李泰点头道,“谨遵吩咐,我这就找人跟我去做!”
李泰点点头,然后拍拍田长耕的肩膀说道,
“你做事情细致,交给你我放心,在我们出发去青海之前,把这东西给我!”
“诺!”田长耕听到李泰的话,马上对李泰回答道。
因为这个时代的温度计与湿度计还没有研究出来,而想要知道当地降雨水准线的最直接方式,那就是看一看当地百姓耕种的粮食到底是什么。
说实话,对李泰来说,最好当地的主粮是小麦,这样高陵学子能够直接安排过来。
但如果主流种植的伙食是青稞或者大麦的话,自己怕是要重新让人在这里研究,这两样东西的种植方式,想要发展青海到河湟谷地,怕是需要缓一缓了。
毕竟没有粮食作为根基,其他任何改革不是不行,只是一旦失败,那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而就在李泰思考着未来怎么样发展青海到河湟谷地时,李泰与李靖的奏章也通过加急向李世民送过去。
毕竟已经打败了慕容伏允,啃下了这个硬骨头,基本上已经奠定了整个战局的基础。
想要让吐谷浑彻底投降,到底还是要继续率军进攻青海湖的。
但这战功报给朝廷,已经算得上是铁打的喜讯了。
(本章完)
,就算李泰自己也发送了一份奏报给李世民。
当初那一份写了一句抬头的文章,这一次倒也挤出了五百左右的字,阐述了原因。
而把给李世民的奏章通过加急发出去后,李泰倒是长舒了一口气。
说实话,在刚才商议中,李泰明白,自己到底保留了一些,其中最重要得,就是高原反应这种,吐蕃的天生优势与诅咒。
因为高原反应,吐蕃获得了最大的安全保障,但同样因为高原反应,吐蕃对于周边国家的进攻能力实际上也非常有限。
不过等待吐蕃占领了现在吐谷浑的土地,那滋扰河西肯定有大唐头疼的。
但不论怎么说,不解决掉这个问题,基本上是灭不掉吐蕃的。
这也是为什么要在青海这里占据一块土地的原因,自己需要慢慢挑选出不怕高原反应,或者能够极快适应高原反应的士卒。
而这东西在这时代只能靠基因去克服,而基因这种东西的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命啊。
而这点自己不方便在军事会议上讲出来,毕竟自己去都没有去过青海,结果现在说出了这些事,其他的人也未必相信啊。
就算是其他人相信,但是你不拿出解决的办法,只是单纯的提出问题,那只是图惹人厌没有任何意义,毕竟高原反应这种事让人怎么注意。
不过,李泰倒是找来了刘神威。
不得不说,这些天繁忙下来,刘神威可以说是瘦了一圈,但在这跟死神抢时间的时光过去,医疗营接下来的工作到底是轻松了不少。
“见过燕王。”刘神威见到李泰,倒是恭敬的对着李泰进行行礼。
而李泰点点头,道,“伤员救治的如何,另外药材的消耗如何?后续是否足够?”
刘神威对着李泰回答,“回禀燕王,经过这数天抢救,将士们基本上能做到十救七八.
至于重伤员或者有残疾的伤员怕跟不上大军行动,暂时要在鄯城落脚了!
我虽在当地收购药材,但当地药材与中原的大不相同,不论药性,还是药量,都需要慢慢鉴别。
就算一些同属性的药材,但也需要长时间的处理,剩下的药材只有原来六层左右了!”
药材这种东西虽然理论上来说当天采摘,当天能用,但想要长时间的保持药性,却需要一定程度的技术处理。
像刘神威等人携带的药材那更研磨成粉末,在保持药性的同时拥有较长的保质期,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够处理的,单单是晒干这道程序,便是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
若非在郑白渠建立了大面积药园,那医疗营建立起来,常常也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整个医疗营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医疗物资体系在做着足够支撑。
“留下一批医疗营医者照顾他们,至于药材应该足够,毕竟最难啃的关卡我们啃下来了,接下来的战争不敢说此战必赢,但至少要容易的多了。”
李泰听到刘神威的话,对刘神威解释着现在的局面,说到这里,思索了一会儿道,
“我听闻高山之上一般都有瘴气,接下来大军需要攀爬到青海,我心中有几分的不放心。
你精通药理,去找当地的巫者询问有没有什么土方法能够治疗瘴气的办法,最好是一些当地能够采集的药材。
毕竟我们没有生产针对性的药物,最好还是在大军启程前,准备齐全的好!”
“诺!”刘神威听到李泰的话语,马上答应了下来。
对刘神威来说,解决路上遇到的瘴气也算是医疗营存在的意义之一。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燕王对这一件事情相当肯定,但对比起其他骄兵悍将,刘神威可以说是李泰一手带出来的。
只要目的是好的,李泰很多命令完全可以不需要解释的命令给他,刘神威也都会去做。
而刘神威也不会多问什么,毕竟一路走来,刘神威亲手不断的建立医舍体系,更是自己一手建立了医疗营。
刘神威是真切感受到当初燕王给与自己画出来的美好未来一点点实现。
虽然最初的燕王的确是在画饼,但这些年过去,这块饼可是真让燕王给做出来了,那自己又为什么不继续相信燕王。
燕王做出的决断也许自己不懂,但一定是正确的。
随着刘神威去做寻找当地的土办法,以及相关的人才,李泰却又是找来了田长耕。
“祭酒,您找我?”田长耕见到了李泰,倒是行了一个学生礼。
李泰示意免礼,道,“趁大军闲下来,我需要你带着一部分比较擅长农事的学员,寻找河湟谷地的常用作物,比如主食主材,果子配菜,牲畜饲料,都一一收集过来。
能做成标本的制作成标本,不适合制作成标本的,找优秀画师把它们都一一记录下来!”
田长耕听到这话,对李泰点头道,“谨遵吩咐,我这就找人跟我去做!”
李泰点点头,然后拍拍田长耕的肩膀说道,
“你做事情细致,交给你我放心,在我们出发去青海之前,把这东西给我!”
“诺!”田长耕听到李泰的话,马上对李泰回答道。
因为这个时代的温度计与湿度计还没有研究出来,而想要知道当地降雨水准线的最直接方式,那就是看一看当地百姓耕种的粮食到底是什么。
说实话,对李泰来说,最好当地的主粮是小麦,这样高陵学子能够直接安排过来。
但如果主流种植的伙食是青稞或者大麦的话,自己怕是要重新让人在这里研究,这两样东西的种植方式,想要发展青海到河湟谷地,怕是需要缓一缓了。
毕竟没有粮食作为根基,其他任何改革不是不行,只是一旦失败,那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而就在李泰思考着未来怎么样发展青海到河湟谷地时,李泰与李靖的奏章也通过加急向李世民送过去。
毕竟已经打败了慕容伏允,啃下了这个硬骨头,基本上已经奠定了整个战局的基础。
想要让吐谷浑彻底投降,到底还是要继续率军进攻青海湖的。
但这战功报给朝廷,已经算得上是铁打的喜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