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我在北大学考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了准备这一次河宕遗址的成果展,苏亦确实付出不少的时间跟精力。
绘画就不说了。
大量的画像都需要他跟曹子均来画,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帮忙。
甚至有不少画作曹子均也帮不上忙,比如,人类起源的进化演示图。
还有那些头盖骨复制品,这些东西都是他跟省博的修复师莫鹏亲自翻模的。
恰好,他们在室内整理陶器的那段时间,杨式挺病倒,省博的领导就让莫鹏过来帮忙,修复挖角出来的陶器,跟杨式挺一样,莫鹏也是省博未来的副馆长之一。
现在已经是省博保管部文物修复室的负责人。
为了准备人类起源部分,莫鹏跟曹子均都给了他不少的帮助。
然而,回到南国陶都单元,又得他亲自来。
所以,绘画需要他,文字说明需要他,策展大纲需要他,甚至布展还需要他,到了最后讲解还需要他,讲解完了,论证报告又需要他。
活真多。
所以定陵发掘经过讲到一半,他就讲不下去。
不是不想讲,是太累了。
他需要休息。
一觉睡到自然醒。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众人忙完工作,吃饱喝足后,在吴宗鳞等人翘首以盼之中,苏亦才开讲了定陵发掘的后半段故事。
这一次,听讲的人已经不局限于曹子均、沈明、白槿、吴宗鳞、周雅琴五人,就连河宕遗址发掘工作队的杨少详、佛山馆的陈志杰也都过来挺故事。
甚至连杨式挺也没有缺席。
从广州重返工作站,兼职工作站驻站医生杨师母,也一起过来了。
因为,昨天他讲定陵的发掘故事之后,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大家就都知道他很会将故事,讲的很精彩很传神让人很有代入感。
甚至有种茶楼说书人的范。
然后,这帮无聊的家伙(嗯,队长杨式挺跟杨式母除外),就都过来凑热闹了。
因为凑热闹的家伙,除了他们发掘队的人之外,祖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因为好奇凑过来挺故事。
也不知道怎么传出去了。
传到最后,都变成北京来的专家要讲自己挖皇陵的经历。
天知道,他们是这么把苏亦跟北京来的专家对上号的。
不过流言已经传去。
听故事的人陆陆续续的来了十几个人,这还是不少人被杨式挺亲自劝回去的结果,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头铁了。
或者是存着来都来了,听听再走的心态。
就连祖庙看门的秦大爷都过来了。
就知道流言的可怕。
见到这一幕,苏亦也哭笑不得。
然而,就在他说,“不要,故事先不讲吧。”
吴宗鳞第一个就跳出来,“苏队长,别啊,我们都等了一天,忙活了一天,就为等待这下午的故事时刻,可不能不讲啊。”
沈明也说,“就是,苏亦,你小子,这一整天都把我们的好奇心都吊到镇海楼那么高了,却突然不讲,过分了啊。”
曹子均也说,“苏亦,讲吧。”
就连杨少详跟陈志杰都让他讲,“我们俩,好不容易提前忙完手中的话,你小子突然不讲故事了,故意的吧。”
杨式挺却说,“没事,大家也都是好奇,讲一讲也挺好,当时定陵发掘的时候,我还在北大读书,也听到不少的传言,如有错误的话,咱们相互验证一下,应该就八九不离十,而且,前段时间成果展,大家都累坏了,今天也算放半日假,就当做跟大家讲故事吧。”
杨式挺又补充,“听说你昨天还讲了白老的考古杂谈,今天,也算是你的考古杂谈,挺好的,再说你杨师母也挺好奇的,大家都好奇,说说无妨。”
杨师母也点头附和,“小亦,赶紧讲,大家都等着听故事呢。”
苏亦想想也对,也没有拒绝,继续开讲。
再说,讲讲也无法。
讲定陵发掘的经历,也不是什么忌讳不能讲的东西。
定陵就在那里。
发掘简报都发掘了几十年,谁都可以讲。
他为什么不行?
“昨天我们大家讲了为什么要发掘定陵,讲了一些背景,还有一些偏向中国考古史的东西,没什么故事性,就不跟大家赘述了。今天就给大家从考古队发现定陵地宫入口这部分开始讲吧,大家都没有问题吧。”
沈明五人当然没问题。
昨天下午他们都在。
杨少祥跟陈志杰都是考古人员,定陵发掘的背景多少知道一些,杨式挺就不用说了。
杨师母肯定不反对。
剩下一些祖庙工作站的人,他们想要反对也不知道从哪里提意见,你让一个看门的大爷提出质疑,这就有点难为人家了。
所以,苏亦这天的故事,就是从定陵发掘工作队队长赵其昌发现的宝城上方的洞口说起。
“定陵的券门终于被找到了,历经一年多的十三陵皇陵入口勘探,从长陵到献陵,从献陵到定陵,券门好不容易找到了。券门找到了应该怎么办呢?”
苏亦下意识提问,对象就是吴宗鳞。
吴宗鳞说,“应该是进入地宫里面吧。”
苏亦笑,“是要准备发掘,因为只是找到了一个砖砌券门,并不是真的找到地宫入口,距离进入地宫还要有好远的距离要走。”
“工作队确定券门的位置以后,就准备发掘工作,但发掘工程量太大了,仅仅凭借工作队的几个人,是没有办法进行定陵那么大的发掘工作的。所以,发掘委员会直接雇佣了十三陵周边村庄的六十多个村民,开始发掘,这个阵容比咱们河宕大多了吧。”
众人点头。
河宕遗址发掘面积就一万多平。
还历经两年多的发掘,肯定不可能一次性雇佣那么多人。
所以有人感慨,“不愧是皇陵,排场就是大。”
皇陵的排场不见得多大。
但一下子雇佣六十多个村民的发掘现场,在五十年代,确实不多见。
“1956年5月17日,发掘定陵的工程正式开始。首先是在宝城内侧,正对着发现券门的地方,挖一条宽3.5米、长20米的探沟。”
发掘墓葬,探沟是必须的,不过,跟探方不一样,这真是一条沟,因为有20米长。
接下来,没有什么好讲的。
无非就是工作队用绳子标注,然后农民用铁铲来开挖,然后用箩筐装土运走,这种经过没啥好讲的。
苏亦一笔带过。
“不过挖了快两个小时以后,宝城内侧砌的石条就暴露出来了,这个时候,突然有民工大喊一声……”
说到这里,苏亦停顿了一下。
听故事的人急了。
看门的秦大爷忍不出催促,“都喊什么了?你这小娃子,倒是说啊。”
苏亦笑,“别急,我想喝口水。”
这个时候,拿起茶缸满满喝水,略微有点遗憾不是水中贵族。
这帮家伙既然想听故事,那他就当做故事讲给他们听吧。
讲故事肯定要讲究个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吊胃口那是必须的。
这个时候,要是有一个惊堂木就应景了。
就在他喝水的时候,旁边的门房秦大爷就说道,“别是有鬼吧。”
这一话出来,靠近秦大爷旁边的人脸都有些变了。
这些凑热闹听故事的人,有些心虚道,“不可能吧。”
还有人附和,“就是,真要有鬼,也要进入地宫以后的事情,不然光天化日之下,跳出来的鬼,那也是个糊涂鬼。”
说话的人是杨少详。
苏亦对这位不算太熟悉,却不曾还是有个秒人。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营造气氛却是一把好手。
>
为了准备这一次河宕遗址的成果展,苏亦确实付出不少的时间跟精力。
绘画就不说了。
大量的画像都需要他跟曹子均来画,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帮忙。
甚至有不少画作曹子均也帮不上忙,比如,人类起源的进化演示图。
还有那些头盖骨复制品,这些东西都是他跟省博的修复师莫鹏亲自翻模的。
恰好,他们在室内整理陶器的那段时间,杨式挺病倒,省博的领导就让莫鹏过来帮忙,修复挖角出来的陶器,跟杨式挺一样,莫鹏也是省博未来的副馆长之一。
现在已经是省博保管部文物修复室的负责人。
为了准备人类起源部分,莫鹏跟曹子均都给了他不少的帮助。
然而,回到南国陶都单元,又得他亲自来。
所以,绘画需要他,文字说明需要他,策展大纲需要他,甚至布展还需要他,到了最后讲解还需要他,讲解完了,论证报告又需要他。
活真多。
所以定陵发掘经过讲到一半,他就讲不下去。
不是不想讲,是太累了。
他需要休息。
一觉睡到自然醒。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众人忙完工作,吃饱喝足后,在吴宗鳞等人翘首以盼之中,苏亦才开讲了定陵发掘的后半段故事。
这一次,听讲的人已经不局限于曹子均、沈明、白槿、吴宗鳞、周雅琴五人,就连河宕遗址发掘工作队的杨少详、佛山馆的陈志杰也都过来挺故事。
甚至连杨式挺也没有缺席。
从广州重返工作站,兼职工作站驻站医生杨师母,也一起过来了。
因为,昨天他讲定陵的发掘故事之后,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大家就都知道他很会将故事,讲的很精彩很传神让人很有代入感。
甚至有种茶楼说书人的范。
然后,这帮无聊的家伙(嗯,队长杨式挺跟杨式母除外),就都过来凑热闹了。
因为凑热闹的家伙,除了他们发掘队的人之外,祖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因为好奇凑过来挺故事。
也不知道怎么传出去了。
传到最后,都变成北京来的专家要讲自己挖皇陵的经历。
天知道,他们是这么把苏亦跟北京来的专家对上号的。
不过流言已经传去。
听故事的人陆陆续续的来了十几个人,这还是不少人被杨式挺亲自劝回去的结果,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头铁了。
或者是存着来都来了,听听再走的心态。
就连祖庙看门的秦大爷都过来了。
就知道流言的可怕。
见到这一幕,苏亦也哭笑不得。
然而,就在他说,“不要,故事先不讲吧。”
吴宗鳞第一个就跳出来,“苏队长,别啊,我们都等了一天,忙活了一天,就为等待这下午的故事时刻,可不能不讲啊。”
沈明也说,“就是,苏亦,你小子,这一整天都把我们的好奇心都吊到镇海楼那么高了,却突然不讲,过分了啊。”
曹子均也说,“苏亦,讲吧。”
就连杨少详跟陈志杰都让他讲,“我们俩,好不容易提前忙完手中的话,你小子突然不讲故事了,故意的吧。”
杨式挺却说,“没事,大家也都是好奇,讲一讲也挺好,当时定陵发掘的时候,我还在北大读书,也听到不少的传言,如有错误的话,咱们相互验证一下,应该就八九不离十,而且,前段时间成果展,大家都累坏了,今天也算放半日假,就当做跟大家讲故事吧。”
杨式挺又补充,“听说你昨天还讲了白老的考古杂谈,今天,也算是你的考古杂谈,挺好的,再说你杨师母也挺好奇的,大家都好奇,说说无妨。”
杨师母也点头附和,“小亦,赶紧讲,大家都等着听故事呢。”
苏亦想想也对,也没有拒绝,继续开讲。
再说,讲讲也无法。
讲定陵发掘的经历,也不是什么忌讳不能讲的东西。
定陵就在那里。
发掘简报都发掘了几十年,谁都可以讲。
他为什么不行?
“昨天我们大家讲了为什么要发掘定陵,讲了一些背景,还有一些偏向中国考古史的东西,没什么故事性,就不跟大家赘述了。今天就给大家从考古队发现定陵地宫入口这部分开始讲吧,大家都没有问题吧。”
沈明五人当然没问题。
昨天下午他们都在。
杨少祥跟陈志杰都是考古人员,定陵发掘的背景多少知道一些,杨式挺就不用说了。
杨师母肯定不反对。
剩下一些祖庙工作站的人,他们想要反对也不知道从哪里提意见,你让一个看门的大爷提出质疑,这就有点难为人家了。
所以,苏亦这天的故事,就是从定陵发掘工作队队长赵其昌发现的宝城上方的洞口说起。
“定陵的券门终于被找到了,历经一年多的十三陵皇陵入口勘探,从长陵到献陵,从献陵到定陵,券门好不容易找到了。券门找到了应该怎么办呢?”
苏亦下意识提问,对象就是吴宗鳞。
吴宗鳞说,“应该是进入地宫里面吧。”
苏亦笑,“是要准备发掘,因为只是找到了一个砖砌券门,并不是真的找到地宫入口,距离进入地宫还要有好远的距离要走。”
“工作队确定券门的位置以后,就准备发掘工作,但发掘工程量太大了,仅仅凭借工作队的几个人,是没有办法进行定陵那么大的发掘工作的。所以,发掘委员会直接雇佣了十三陵周边村庄的六十多个村民,开始发掘,这个阵容比咱们河宕大多了吧。”
众人点头。
河宕遗址发掘面积就一万多平。
还历经两年多的发掘,肯定不可能一次性雇佣那么多人。
所以有人感慨,“不愧是皇陵,排场就是大。”
皇陵的排场不见得多大。
但一下子雇佣六十多个村民的发掘现场,在五十年代,确实不多见。
“1956年5月17日,发掘定陵的工程正式开始。首先是在宝城内侧,正对着发现券门的地方,挖一条宽3.5米、长20米的探沟。”
发掘墓葬,探沟是必须的,不过,跟探方不一样,这真是一条沟,因为有20米长。
接下来,没有什么好讲的。
无非就是工作队用绳子标注,然后农民用铁铲来开挖,然后用箩筐装土运走,这种经过没啥好讲的。
苏亦一笔带过。
“不过挖了快两个小时以后,宝城内侧砌的石条就暴露出来了,这个时候,突然有民工大喊一声……”
说到这里,苏亦停顿了一下。
听故事的人急了。
看门的秦大爷忍不出催促,“都喊什么了?你这小娃子,倒是说啊。”
苏亦笑,“别急,我想喝口水。”
这个时候,拿起茶缸满满喝水,略微有点遗憾不是水中贵族。
这帮家伙既然想听故事,那他就当做故事讲给他们听吧。
讲故事肯定要讲究个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吊胃口那是必须的。
这个时候,要是有一个惊堂木就应景了。
就在他喝水的时候,旁边的门房秦大爷就说道,“别是有鬼吧。”
这一话出来,靠近秦大爷旁边的人脸都有些变了。
这些凑热闹听故事的人,有些心虚道,“不可能吧。”
还有人附和,“就是,真要有鬼,也要进入地宫以后的事情,不然光天化日之下,跳出来的鬼,那也是个糊涂鬼。”
说话的人是杨少详。
苏亦对这位不算太熟悉,却不曾还是有个秒人。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营造气氛却是一把好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