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我在北大学考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课钟声响起,俞先生开始上课。

    因为前面部分苏亦缺席,今天的课程已经讲述到第一章的第二节,已经讲述到第二列国城市的发展。

    第一节,冶铁技术的发生及其作用,苏亦错过了。

    错过了便错过了,不过内容还是要看。

    为什么会在讲义第一节强调冶铁技术?

    因为铁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且还表明整个社会关系也会进入一个新时期。

    用俞先生在讲义里面的话来说,就是。

    “铁器的出现,对世界各地所起的作用,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并不一致。例如,在地中海沿岸的古代奴隶制国家中,到铁器时代早期,进入到发达的奴隶制时代;对地中海沿岸的古代奴隶制国家以北的广大欧、亚两洲的原始部落来说,到铁器时代早期,它们是加速了阶级的分化,很快就跨进了阶级社会之门。”

    这是分析西方的。

    然后轮到中国的。

    “在中国,当铁器产生后不久,就发展到封建社会。由此科建,单纯注意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说明历史发展的复杂情况,新老修正主义的唯生产力论在理论上的荒谬,在这里也遭到了事实的批驳。为了确切表达古代历史的具体面貌,凡是已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国家的历史和考古学,我们一般都用古代国家的具体朝代来称呼它,例如我国这时期的考古学,就叫做战国秦汉考古而不是用早期铁器时代这个名字。”

    最后一句话点题了。

    还带着批判性的言论。

    其实就是回顾当年国内考古界受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概念影响,从50年代以后,咱们国内的秦汉考古包含战国考古。

    很有年代感。

    甚至还说到战国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初阶段。

    战国有多少个诸侯国?

    说实话,苏亦也不甚了解。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这节内容讲述的列国城市的发展,也并不能面面俱到。

    讲述战国的城市发展,其实还是从社会关系等角度去分析。

    这个问题,最总还是回到古史分期上。

    这本讲义都是按照战国封建说来编写的。甚至在绪言部分,还提到在考古学中,石器、铜器、铁器时代的概念,当主要是说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候,马克思主义者可以把它保留下来。但资产阶级学者顶多只能看见人类技术发展的一般进程,不可能也不敢正视生产力发展对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作用。

    再后来,就开始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来论说生产关系。

    在考古学里面,处处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后世看来,挺不着调。

    但在七十年代,这就是主旋律。

    然而,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郭先生提出来的战国时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翦两位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先生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先生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先生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北大学生在使用中国史纲要当通史教材的时候,也都要了解翦先生的这个说法。

    但尚先生魏晋封建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诋毁。

    内心深处,俞先生是认同魏晋封建论的。从后来他跟张政烺先生的交往事件,可窥见一斑。

    学历史的人,可能多少知道张政烺先生是魏晋封建论者,但未必知道张先生是国内魏晋封建论者的第一人,然而,他跟尚先生一样,也遭受到了诋毁。

    但在课堂上,俞先生并没有太过于讲述古史分期的内容。

    毕竟,国内古史分期争论不休,一共有八种说法,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似乎哪一个朝代都有学者提出假设。

    他只是简单带过。

    用春秋笔法讲战国封建说,还挺应景的。

    讲述战国的城市发展。

    是没法仅仅说战国的,必须提及春秋,没有春秋何来战国啊!

    “西周初年,统治者据宗法制新分封的诸侯,纷纷筑城立国,从而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而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则是在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

    俞先生的声音轻缓,还带着南方人的柔和,有点口音,却不浓厚,这也正常,谁让他上海出生的江苏人呢。

    而且中小学都是在上海读的,还念过三个中学,大夏、敬业和光华,都是上海老牌的中学。

    说话之间,不自觉地就带着上海腔,虽然不是上海特有的吴侬软语,但南方人的特征显露无遗。

    他的话语,听起来确实让人舒服。

    而且,也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很催眠的语调。

    “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周之际,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由使用木石工具的锄耕农业飞跃发展为使用铁木工具的犁耕农业。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带动了工商业尤其是私营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这就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基本条件。”

    说完,俞先生问,“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直接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城市建设吗?”

    有学生回答,“是社会经济发展。”

    “这个是间接因素,却不是直接原因。”俞先生否定了。

    同学们苦思冥想。

    又有人下意识望向苏亦。

    俞先生笑,“你们小师兄是你们小师兄,你们是你们,不要形成依赖性,要多思考,而不是直接获知答案,同学们可以猜一猜。”

    “人口。”

    “劳动力。”

    “商业。”

    “生产关系。”

    同学们,畅所欲言。

    等他同学们安静下来的时候,苏亦终于被点到了。

    “苏亦,你觉得呢?”俞先生问。

    这也算是一种课堂上的互动。

    一种老师推进节奏的技巧。

    “应该是战争吧。”苏亦说道。

    这个问题不难。

    只是同学们一下子没有想到罢了。

    苏亦之所以知道,那是因为他提早知道答案,看过相关的书籍。

    前世高中地理课,地理老师讲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的时候,突然就跑题了,还问什么事情会在很短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