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我在北大学考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说北大着名的教职工宿舍园区之中,哪一个最出名,那排在第一名的肯定是燕南园。
北大燕南园,之所以出名,因为北大历任校长喜欢搬入燕南园来住。
一开始,最豪华的是燕东园,但北大搬入燕园以后,不断的扩建兼并周边的园子,燕东园的位置,就远离北大校园的核心区域,再加上,跟北大东门还有一条中关村大道横跨其中,直接把燕东园给隔离校外了。
地位位置,自然不如燕南园。
这种情况之下,燕南园不出名才见鬼了。
此外,朗润园也名声不小。
着名的未名四老,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也都住朗润园,他们四位也叫朗润园四老。
考古专业这边,宿先生跟苏秉琦先生都住朗润园,尤其是宿先生就住邓光铭先生对面。
苏秉琦先生一开始住在朗润园,后来搬到健斋,又搬回朗润园。
北大健斋跟体斋一样,这年代都被当成教职工宿舍。
然而,北大教职工宿舍园区只有燕南园,燕东园,朗润园三个吗?
并非如此。
北大教职宿舍八大园,除了燕南园、燕东园、朗润园之外,另有蔚秀园、承泽园、畅春园、镜春园。除中关园外,其他园都是沿用晚清皇室贵胄别墅的名字。
其中,蔚秀园、承泽园、畅春园这三园都在燕园西区。
蔚秀园位于畅春园以北,园门与北大西门相对,原为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1931年被燕大购得,70年代北大曾在园中西部和北部建造了15幢楼房,作为教职工住宅使用。
承泽园建国之前,由张伯驹先生购得,1953年又被张伯驹先生卖给北大,成为北大校园的一部分,实际上,承泽园算是半卖半送了。
后来北大在园区南部修建教工楼,又对承泽园园西所进行修缮,作为北大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办公场所使用,园区东北部也在做修复改造,成为国发院教学科研用地。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
至于畅春园则位于北大西门外,蔚秀园以南,畅春园的历史就不用说,反正都是皇家园林,其前身为修建于万历年间的清华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劫难中,畅春园也被波及了,园中建筑被焚毁殆尽。至今只有恩佑寺、恩慕寺山门和畅春园东北界碑,等2001年北大兴建畅春园宿舍的时候,这块界碑直接被转移到他处。
不过畅春园只有遗址的北部划归北大所有,而非全部。
北大这些园子,一个比一个历史悠久,苏亦心想,以后古建保护协会的活动日,带着一帮社员介绍这些各个园子的历史,然后修订成册,弄一本燕园文物史。
未来,就成为古建协会镇会之宝了。
在骑着自己的破旧二手自行车前面中关园的路上,苏亦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也忍不住为自己这个想法拍案叫绝。
因为前世,市面上就不少书专门写燕园文物的。
有周其凤版的演员建筑,有郝平主编的燕园文物,也有历史系何晋教授写的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甚至还有唐克扬写的从废园到燕园,前两本都是校长弄出官方宣传版,后两本多了一些作者的私货,不过写的内容大同小异,互相参考,基本上就把北大各大建筑的前世今生弄得差不多了。
反正这些书,苏亦前世都翻过。等他们古建保护协会真的弄一本燕园建筑宣传本,这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蓝本。
这一两年,古建保护协会能把这些给弄出来,把北大建筑的前世今生都弄清楚,也算是大功一件。
苏亦今天的目的地是中关园高铭老师的家。
中关园自1952年北大搬迁至燕大时开始建设,到2002年拆迁,历经50年,这里曾是北大最大的家属宿舍区,见证了北大半个世纪的沧桑。
因为对这一带不太熟悉,所以,苏亦就喊上马世昌一起,俩人一个宿舍,干啥都旁边。
当然,要作为聊天对象的话,许婉韵肯定是最佳拍档。
老马这人啥都好,就是有些严肃跟一本正经。
整个人跟宿先生有点像,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所以,苏亦干脆连许婉韵也喊上。
至于姚华山有些忙,今天没空,所以,恰好是他们仨。
约上这两位老大哥老大姐,不至于冷场,说话聊天都有个伴,也不至于在高铭先生家里干巴巴的坐着。
三个人两辆车子,马世昌骑在前面开路,许婉韵坐在苏亦单车后面。
一辆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载着北大考古专业最靓的姐们,值了。
一路上,许婉韵也开始跟苏亦聊着中关园的各种情况。
52年的时候,全国院系大调整,北大入住燕园,还把清华、辅仁、北师大等高校的文科部分直接并入了北大,这样一来,燕大的校园就不够用了,因此,需要修建一批教学楼、教职工以及学生宿舍楼。
当时,还专门成立三校调整委员会,主任是梁思成先生,副主任是北大的张龙翔。中关园正是梁思成指导清华大学毕业生的作品。
当年燕大的校址北依圆明园,南临海淀镇,东偏北有成府村,东偏南与中科院规划用地接壤,发展空间都不大。
但是,北大没有选择向燕大的西偏南处发展,而是向东,从中科院的规划用地中割出1000亩地,作为北大教职工宿舍所在地。
听到这,苏亦咋舌,“咱们北大可以啊,都能从中科院身上割肉了。”
许婉韵笑,“咱们北大岂止是可以啊,不过能拿到这1000亩地,不仅仅是北大推动的结果,而是多方推动的,当时那么多高校文科专业并入咱们北大,清华、北师大、辅仁、还有原来燕大的,那么多个学校。后来成立三校调整建筑规划委员会就是为促成这些事情,整个过程,也是多方面妥协的结果。”
不管如何,也从侧面说明北大的底气。
早年间,中关园所在的地方叫做中官村
这一片北大的新家属区建成后,要为之命名。但“中官”这个词,一种解释是古代官名,另一种解释是宦官之意。沿用这个名字,显然不合适。
那为什么中官变成“中关”了?
&nbs... -->>
要说北大着名的教职工宿舍园区之中,哪一个最出名,那排在第一名的肯定是燕南园。
北大燕南园,之所以出名,因为北大历任校长喜欢搬入燕南园来住。
一开始,最豪华的是燕东园,但北大搬入燕园以后,不断的扩建兼并周边的园子,燕东园的位置,就远离北大校园的核心区域,再加上,跟北大东门还有一条中关村大道横跨其中,直接把燕东园给隔离校外了。
地位位置,自然不如燕南园。
这种情况之下,燕南园不出名才见鬼了。
此外,朗润园也名声不小。
着名的未名四老,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也都住朗润园,他们四位也叫朗润园四老。
考古专业这边,宿先生跟苏秉琦先生都住朗润园,尤其是宿先生就住邓光铭先生对面。
苏秉琦先生一开始住在朗润园,后来搬到健斋,又搬回朗润园。
北大健斋跟体斋一样,这年代都被当成教职工宿舍。
然而,北大教职工宿舍园区只有燕南园,燕东园,朗润园三个吗?
并非如此。
北大教职宿舍八大园,除了燕南园、燕东园、朗润园之外,另有蔚秀园、承泽园、畅春园、镜春园。除中关园外,其他园都是沿用晚清皇室贵胄别墅的名字。
其中,蔚秀园、承泽园、畅春园这三园都在燕园西区。
蔚秀园位于畅春园以北,园门与北大西门相对,原为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1931年被燕大购得,70年代北大曾在园中西部和北部建造了15幢楼房,作为教职工住宅使用。
承泽园建国之前,由张伯驹先生购得,1953年又被张伯驹先生卖给北大,成为北大校园的一部分,实际上,承泽园算是半卖半送了。
后来北大在园区南部修建教工楼,又对承泽园园西所进行修缮,作为北大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办公场所使用,园区东北部也在做修复改造,成为国发院教学科研用地。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
至于畅春园则位于北大西门外,蔚秀园以南,畅春园的历史就不用说,反正都是皇家园林,其前身为修建于万历年间的清华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劫难中,畅春园也被波及了,园中建筑被焚毁殆尽。至今只有恩佑寺、恩慕寺山门和畅春园东北界碑,等2001年北大兴建畅春园宿舍的时候,这块界碑直接被转移到他处。
不过畅春园只有遗址的北部划归北大所有,而非全部。
北大这些园子,一个比一个历史悠久,苏亦心想,以后古建保护协会的活动日,带着一帮社员介绍这些各个园子的历史,然后修订成册,弄一本燕园文物史。
未来,就成为古建协会镇会之宝了。
在骑着自己的破旧二手自行车前面中关园的路上,苏亦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也忍不住为自己这个想法拍案叫绝。
因为前世,市面上就不少书专门写燕园文物的。
有周其凤版的演员建筑,有郝平主编的燕园文物,也有历史系何晋教授写的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甚至还有唐克扬写的从废园到燕园,前两本都是校长弄出官方宣传版,后两本多了一些作者的私货,不过写的内容大同小异,互相参考,基本上就把北大各大建筑的前世今生弄得差不多了。
反正这些书,苏亦前世都翻过。等他们古建保护协会真的弄一本燕园建筑宣传本,这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蓝本。
这一两年,古建保护协会能把这些给弄出来,把北大建筑的前世今生都弄清楚,也算是大功一件。
苏亦今天的目的地是中关园高铭老师的家。
中关园自1952年北大搬迁至燕大时开始建设,到2002年拆迁,历经50年,这里曾是北大最大的家属宿舍区,见证了北大半个世纪的沧桑。
因为对这一带不太熟悉,所以,苏亦就喊上马世昌一起,俩人一个宿舍,干啥都旁边。
当然,要作为聊天对象的话,许婉韵肯定是最佳拍档。
老马这人啥都好,就是有些严肃跟一本正经。
整个人跟宿先生有点像,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所以,苏亦干脆连许婉韵也喊上。
至于姚华山有些忙,今天没空,所以,恰好是他们仨。
约上这两位老大哥老大姐,不至于冷场,说话聊天都有个伴,也不至于在高铭先生家里干巴巴的坐着。
三个人两辆车子,马世昌骑在前面开路,许婉韵坐在苏亦单车后面。
一辆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载着北大考古专业最靓的姐们,值了。
一路上,许婉韵也开始跟苏亦聊着中关园的各种情况。
52年的时候,全国院系大调整,北大入住燕园,还把清华、辅仁、北师大等高校的文科部分直接并入了北大,这样一来,燕大的校园就不够用了,因此,需要修建一批教学楼、教职工以及学生宿舍楼。
当时,还专门成立三校调整委员会,主任是梁思成先生,副主任是北大的张龙翔。中关园正是梁思成指导清华大学毕业生的作品。
当年燕大的校址北依圆明园,南临海淀镇,东偏北有成府村,东偏南与中科院规划用地接壤,发展空间都不大。
但是,北大没有选择向燕大的西偏南处发展,而是向东,从中科院的规划用地中割出1000亩地,作为北大教职工宿舍所在地。
听到这,苏亦咋舌,“咱们北大可以啊,都能从中科院身上割肉了。”
许婉韵笑,“咱们北大岂止是可以啊,不过能拿到这1000亩地,不仅仅是北大推动的结果,而是多方推动的,当时那么多高校文科专业并入咱们北大,清华、北师大、辅仁、还有原来燕大的,那么多个学校。后来成立三校调整建筑规划委员会就是为促成这些事情,整个过程,也是多方面妥协的结果。”
不管如何,也从侧面说明北大的底气。
早年间,中关园所在的地方叫做中官村
这一片北大的新家属区建成后,要为之命名。但“中官”这个词,一种解释是古代官名,另一种解释是宦官之意。沿用这个名字,显然不合适。
那为什么中官变成“中关”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