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明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戴士衡,字章尹,莆田人。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新建知县,擢吏科给事中。蓟州总兵官王保滥杀南兵,士衡极论其罪。已,请亟补言官,劾石星误国大罪五。山东税使陈增请假便宜得举刺将吏,淮、扬鲁保亦请节制有司,士衡力争。仁圣太后梓宫发引,帝不亲送,士衡言:“母子至情,送死大事,奈何于内庭数武地,靳一举足劳。今山陵竣事,愿陛下扶杖出迎神主,庶少慰圣母之灵,答臣民之望。”锦衣千户郑一麟奏开昌平银矿。士衡以地逼天寿山,抗疏争。皆不报。
二十五年正月,极陈天下大计,言:“方今事势不可知者三:天意也,人心也,气运也。大可虑者五:纪纲废弛也,戎狄侵陵也,根本动摇也,武备疏略也,府藏殚竭也。其切要而当亟正者一,则君心也。陛下高拱九重,目不睹师保之容,耳不闻丞弼之议,美丽当前,燕惰自佚,即欲殚聪明以计安社稷,其道无由。诚宜时御便殿,召执政大臣讲求化理,则心清欲寡,政事自修。”亦不报。
日本封事败,再劾星及沈惟敬、杨方亨,且列上防倭八事。多议行。俄劾南京工部尚书叶梦熊、刑部侍郎吕坤、蓟辽总督孙幰及通政参议李宜春。时幰已罢,宜春自引归,坤亦以直谏去。给事中刘道亨右坤,力诋士衡,谓其受大学士张位指。士衡亦劾道亨与星同乡,为星报复。帝以言官互争,皆报寝。寻劾罢文选郎中白所知。帝恶吏部郎,贬黜者二十二人,因诘责吏科朋比。都给事中刘为楫、杨廷兰、张正学、林应元及士衡俱引罪。诏贬为楫一秩,与廷兰等并调外。士衡得蕲州判官。无何,诏改远方,乃授陕西盐课副提举。未赴,会忧危竑议起,竟坐遣戍。
先是,士衡再劾坤,谓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因请举册立、冠婚诸礼。帝不悦。至是有跋闺范后者,名曰忧危竑议,诬坤与贵妃从父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吏科给事中程绍、吏部员外郎邓光祚及道亨、所知等同盟结纳,羽翼贵妃子。承恩大惧。以坤、道亨、所知故与士衡有隙,而全椒知县樊玉衡方上疏言国本,指斥贵妃,遂妄指士衡实为之,玉衡与其谋。帝震怒,贵妃复泣诉不已,夜半传旨逮下诏狱拷讯。比明,命永戍士衡廉州、玉衡雷州。御史赵之翰复言:“是书非出一人,主谋者张位,奉行者士衡,同谋者右都御史徐作、礼部侍郎刘楚先、国子祭酒刘应秋、故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也。诸臣皆位心腹爪牙,宜并斥。”帝入其言,下之部院。时位已落职闲住,署事侍郎裴应章、副都御史郭惟贤力为作等解,不听。夺楚先、作官,出应秋于外,廷兰、建昆谪边方,应章等复论救。帝不悦,斥位为民。
士衡等再更赦,皆不原。四十五年,士衡卒于戍所。巡按御史田生金请脱其戍籍,释玉衡生还,帝不许。天启中,赠太仆少卿。
曹学程,字希明,全州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石首、海宁。治行最,擢御史。帝命将援朝鲜。已而兵部尚书石星听沈惟敬言,力请封贡。乃以李宗城、杨方亨为正副使,往行册封礼。未至日本,而惟敬言渐不售,宗城先逃归。帝复惑星言,欲遣给事中一人充使,因察视情实。学程抗疏言:“迩者封事大坏,而方亨之揭,谓封事有绪。星、方亨表里应和,不足倚信。为今日计,遣科臣往勘则可,往封则不可。石星很很自用,赵志皋碌碌依违,东事之溃裂,元辅、枢臣俱不得辞其责。”初,朝鲜甫陷,御史郭实论经略宋应昌不足任,并陈七不可。帝以实沮挠,谪怀仁典史。后已迁刑部主事。会封贡议既罢,而朝鲜复恳请之。帝乃追怒前主议者,以实倡首,斥为民。并敕石星尽录异议者名,将大谴责。志皋等力解乃已。及遣使不得要领,因欲别遣,已而罢之,即以方亨为正使矣。而学程方督畿辅屯田,不知也。疏入,帝大怒,谓有暗嘱关节,逮下锦衣卫严讯。榜掠无所得,移刑部定罪。尚书萧大亨请宥,帝不许,命坐逆臣失节罪斩。刑科给事中侯廷佩等讼其冤。志皋及陈于陛、沈一贯言尤切,皆不纳。自是救者不绝,多言其母年九十余,哭子待毙。帝卒弗听,数遇赦亦不原。
其子正儒,朝夕不离犴狴。见父憔悴骨立,呕血仆地,久之乃苏,因刺血书奏乞代父死,终不省。三十四年九月,始用朱赓言,谪戍湖广宁远卫。久之,放归,卒。天启初,赠太仆少卿。崇祯时,旌正儒为孝子。
郭实,字伯华,高邑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朝邑知县,选授御史。御史王麟趾劾湖广巡抚秦耀结政府状,谪徐沟丞。实复劾耀,耀乃罢。比去任,侵赃赎银巨万,为衡州同知沈鈇所发,下吏戍边。故事,抚按赃赎率贮州县为公费,自耀及都御史李采菲、御史沈汝梁、祝大舟咸以自润败。自是率预灭其籍,无可稽矣。实以论朝鲜事黜。久之,封贡不成,星下吏。给事中侯廷佩请还实官,不许。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主事,终大理右寺丞。
翁宪祥,字兆隆,常熟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为鄞县知县。课最,入为礼科给事中。以忧去。补吏科,疏陈铨政五事。其一论掣签法,言:“使尽付之无心,则天官之职一吏可代。苟为不然,则地本预拟,何必于大廷中为掩饰之术。请亟停罢。”时不能从。故事,正郎不奉使,抚按必俟代,至是多反之。而江西巡抚许弘纲以父忧径归,广西巡抚杨芳亦以忧乞免代,宪祥极言非制。弘纲贬官,芳亦被责。言者诋朱赓、李廷机辄被谴,宪祥疏论。已,劾云南巡抚陈用宾、两广总督戴耀,并不报。是时大僚多缺。而侍郎杨时乔、杨道宾旬日间相继物故,吏、礼二部长贰遂无一人。兵部止一尚书,养疴不出。户、刑、工三部暨都察院堂上官,俱以人言注籍。通政大理亦无见官。宪祥言九卿俱旷,甚伤国体。因陈补缺官、起遗佚数事,报闻。屡迁刑科都给事中。吏部尚书孙丕扬、副都御史许弘纲以考察为言路所攻,求去。宪祥言:“一时贤者,直道难容,相率引避。国是如此,可为寒心。”既而军政拾遗,疏为锦衣都督王之桢所挠,久不下。罪人陈用宾等已论死,疏亦留中。宪祥皆抗章论驳。知县满朝荐、李嗣善,同知王邦才,以忤税使系狱,乃请释之。会冬至停决囚,复请推缓刑德意,宥捴臣、矜楚狱。帝皆不报。寻调吏科。四十一年,命辅臣叶向高典会试,给事中曾六德以论救被察官坐贬,旨皆从内出。宪祥力谏。中官黄勋、赵禄、李朝用、胡滨等不法,亦连疏弹劾。久之,擢太常少卿。居数年卒。
徐大相,字觉斯,江西安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东昌推官。改武学教授,稍迁国子博士。四十七年九月朔,百僚将早朝,司礼中官卢受传免。众趋出,受从后姗侮。大相愤,归草二疏。一论辽左事,一论受奸邪。时接疏者即受也。见辽事疏曰:“此小臣,亦敢言事。”及帝阅第二疏,顾受曰:“此即论汝罪者。”受错愕,叩头流血请罪,曰:“奴当死。”疏乃留中。是日,南京国子学录乔拱璧亦疏劾受,不报。明年,迁兵部主事。天启二年,调吏部稽勋主事,移考功。明年,进验封员外郎。进士薛邦瑞为其祖蕙请谥,大相与尚书张问达议如其请。熹宗方恶恤典冗滥,镌大相三秩,出之外。问达等引罪,不问。大学士叶向高、都御史赵南星等连疏救,乃改镌二秩。大相方候命,群奄党受者数十辈,持梃噪于门。比搜大相橐,止俸金七十两,乃哄然散。家居,杜门读书,里人罕见其面。
崇祯元年,起故官。俄改考功,迁验封郎中。历考功、文选。奏陈遵明旨、疏淹滞、破请托、肃官评、正选规、重掌篆、崇礼让、励气节、抑侥幸、核吏弊十事,帝即命饬行。故尚书孙丕扬等二十六人为魏忠贤削夺,大相请复其官,帝不许。旋以起废忤旨,贬秩视事。给事中杜三策言大相端廉,起废协舆论,不当谴,不听。父忧归,卒于家。
赞曰:神宗中年,德荒政圮。怀忠发愤之士,宜其激昂抗词以匡君失。然纳谏有方,务将以诚意。绞讦摩上,君子弗为。谓其忠厚之意薄,而衒沽之情胜也。雒于仁、马经纶诋讥谯让,几为侪偶所不能堪矣。圣人取讽谏,意者殆不如是乎!
<b>部分译文</b>
卢洪春,字思仁,东阳人。父亲卢仲佃,曾担任广西布政使。卢洪春考中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旌德知县,提拔为礼部祠祭主事。
万历十四年(1586)十月,皇帝长时间不上朝,卢洪春上疏说:“陛下从九月十五日以后接连免朝,前天又下诏说头眩体虚,暂时罢免朝讲。当时供奉太庙,派遣官员做代表,并且说‘并不是自己好逸偷懒,恐怕完不成礼节’。愚臣捧读,惊恐惶惑几欲涕下。那礼节没有比祭祀更重要的,而疾病尤以体虚为甚。陛下正值壮年,各种症状都是不应有的。不应有的却有了,对上使圣母伤心,对下使臣民惊骇,而且还因此废除祖宗大典,臣不知陛下怎么还能够心安理得。但臣听到的还有比这更奇怪的。先前二十六日传旨免朝,就听到人言纷扬,说陛下试马伤了额头,所以称病避讳。如果真像人言所说,那么因图一时驰骋的快乐,而忽视了安全措施,造成的灾祸还算小的。倘若像圣谕所说,因目前床笫之欢,而忘记了保养身体的方法,造成的危害就更深了。并且陛下不要以为身居九重,外廷不知道。天子起居,难道有悄无声息无人可知的么。然而没有人敢照直说出来指导陛下,由此造成迎送恭顺的意图多了,而爱戴敬仰的心态就薄了。陛下平日遇到颂扬阿谀一定非常高兴,遇到诤言进谏一定十分恼怒,一旦涉及内宫情事,立刻招致严厉的谴责,谁还愿意触犯陛下的忌讳,去将那不测之祸招引上身呢。群臣都像这样,并不是皇上的福气啊。希望陛下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要用虚假的托辞来滋长人们的疑惑。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欲,谨慎加以防范检查。不要在深宫宴享空闲时恣意放纵,不要在左右近侍面前借口托辞,以身作则,亲自执行,明告天下用规章制度约束自己,那么天下万世将世世代代仰恭您的道德行为,以至永远。比那些滥用权术,文过饰非,蒙蔽天下人耳目的人,相去何以道里计。”
奏疏传入,皇帝大怒,写了一道百余字的谕旨发给内阁,极力辩明得病派遣官员的原因。因卢洪春逆旨妄言,下命拟旨将他治罪。阁臣准备剥夺卢洪春的官职,仍有人议论挽救他。皇帝不听,廷杖六十,贬斥为平民。各给事中说明情况营救他,违抗圣旨,受到严厉的谴责。各御史跟着上疏说情,皇帝很恼火,将各人分别不同程度地剥夺俸禄。卢洪春因此被罢免回家,很久之后才去世。光宗皇帝即位,赠为太仆少卿。
李懋桧,字克苍,安溪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职六安知州,进入京城担任刑部员外郎。
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皇帝担心旱灾,命令有关部门陈奏有关方略。李懋桧和部郎刘复初等人竞相说出皇贵妃和恭妃册封的事情,奏章在同一天上交。皇帝发怒了,想重重地处罚他们,但说这事的人还有增无减。阁臣请求皇帝下诏各官衙的建议只限于自己职掌范围内的事情,并且不能够直接上交皇上,以此来安慰劝解皇帝。过了几天,皇帝也息怒了,各疏都被扣留在宫中。而李懋桧的奏疏中又有保养圣体、节制内供、控制近侍、广开言路、放粮赈灾、慎用刑罚、加强检举、限制田制等七件事,也都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实行。
第二年,给事中邵庶在议论诚意伯刘世延时,指责提建议的各大臣。李懋桧上书说:“邵庶因为刘世延的条奏,就波及建议的人,想把他们全都赶尽杀绝。‘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邵庶难道没有听说这句话吗?当今天下百姓穷困,财源枯竭,到处都在发生饥荒,山西、陕西、河南,母子离别,满路上都是因饥荒而倒毙的人,疾苦危急的情形,是郑侠所不能描绘的,陛下既听不到也看不见。近来雷击中日坛,星星坠落的有如斗大,上天已发生变异以示警告,京城皇宫之间,儿子杀父亲,奴仆杀主人,世态人情竟如此乖张。邵庶以为四海之内已经无事可说了么?在朝廷的臣子,担任言官的只有十分之二、三。言官不必都是智者,不担任言官的不必都是愚人。且不说过去的事情,就像近年冯保、张居正勾结扰乱朝政,那些接连上疏挽留,歌功颂德,像陈三谟、曾士楚等人,都出自台谏之官,而请拿剑割衣袍、以廷杖贬斥而离职的,不是众位臣僚就是新提拔的书生。如果真如邵庶所说,天子幸而无事还好,假若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陛下如何能够得知。邵庶还以为在朝廷禁止各部建议是好办法,臣恭读大明律,上面说百工技艺之人,如果有可以说的事,可以直到皇帝面前报告,如有阻拦的,斩无赦。大明会典和皇祖卧碑也多次说到此事。百工技艺之人,有建议尚且不敢阻拦,况且各司百官呢?邵庶的建言一旦得以确立,志士就会消失,建议就会逐渐被阻塞,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臣子不能够表达忠诚,国家的祸害一定会从邵庶开始。陛下一定要加强百官越权的禁令,不如严格言官失职的处罚。当说不说,判他负君误国的罪行。轻则记大过,重则剥夺官职。科道官的升迁,全看奏章的多少得失为准,那么言官无不直言,庶官无事可言,用不着禁止官员超越职权,天下太平自然会到来。”
皇帝斥责他沽名钓誉,下令贬官一级。科道联合挽救,皇帝不答应。邵庶联合同好胡时麟、梅国楼、郭显忠又轮流上疏弹劾他,于是又降了李懋桧一级官,降为湖广按察司经历。担任礼部主事,因父母丧礼回家,多次被推荐得不到起用,在家里过了二十年,才由原官职被起用。提升为南京兵部郎中。天启初年,死在太仆少卿任上。
李沂,字景鲁,湖北嘉鱼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改庶吉士。十六年冬天,授职吏科给事中。宦官张鲸掌管东厂,横行无忌。御史何出光弹劾张鲸的八条死罪,并且涉及他的同党锦衣都督刘守有、序班邢尚智。邢尚智被处死,刘守有除名,张鲸受到严厉谴责,但仍担任原官职。御史马象乾又弹劾张鲸,极力抨击执政者,皇帝将马象乾下狱。大学士申时行等人极力营救他,并且驳回了皇帝的御批,没有答复。许国、王锡爵又各自申诉营救,这才停止了以前的命令,而张鲸竟然没有受到处罚。外面议论,以为张鲸用金银财宝献给皇帝得以免罪。
李沂拜官刚一个月,上疏说:“陛下往年降罪冯保,近日驱逐宋坤,张鲸的罪恶百倍于冯保而万倍于宋坤,为什么唯独眷念他而不忍将他赶走呢?如果说他侍奉多年,那么败坏法纪也有多年;说他痛加省改,还可以任用,那么,我没有听说可以驯服虎狼使它们保卫门户的。流传张鲸大量奉献金银财宝,多方面求请乞援,陛下犹豫不忍决断。中外臣民刚开始还不肯相信,以为陛下富有四海,难道还爱他的金银财宝;威如雷霆,难道肯顺从他的乞求。等看到皇上传旨准许张鲸供任原职时,外面议论纷纷扬扬,这才相信先前的传言是真的。对皇上圣德的损害,难道还小吗?而且张鲸的奸谋既然得逞,而国家的祸害也将由此开始了,这是臣所最担心害怕的。”
这天,给事中唐尧钦也上疏进谏。皇帝只拿着李沂的奏疏,很是恼火,认为李沂想为冯保、张居正报仇,立刻将他下狱严加拷问。申时行等人请求皇上宽恕,皇上不听。官司报上来,下诏廷杖六十,贬斥为平民。皇帝御批到达内阁,申时行等人想留住御批,太监不同意,将它拿走了。皇帝特别派遣司礼张诚出来监督廷杖。申时行等人上疏,全都到会极门等候。皇帝说:“李沂放着贪官不提,却唯独说朕贪,诬蔑诽谤君王,罪行不能够宽恕。”结果还是廷杖了他。太常卿李尚智、给事中薛三才等人上书为他辩护、营救他,都没有回报。许国、王锡爵因为建议得不到实行,引罪请求回家。王锡爵说:“廷杖不是正刑,祖宗即使偶尔实施,也没有将诏狱、廷杖一起加在一个人身上的。按过去的惯例,只有盗贼大逆不道才下旨拷问,现在怎能够把这种处罚加在一个言官身上呢?”皇帝下诏劝慰挽留王锡爵,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当初,冯保有罪,实际上是张鲸干的,所以皇帝要这样说。还有人以为张鲸的罪行没有冯保的大。张诚执掌司礼,一向感激冯保,授意言者揭发他,事情隐密不能明白。当时,周弘礻仑、潘士藻都因为冒犯了张鲸而获罪,而以李沂的遭遇最为惨烈。在家居住十八年,没有征召,最后死在家中。光宗即位,赠光禄少卿。
马经纶,字主一,顺天通州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职肥城知县,入京担任御史。
万历二十三年(1595)冬天,兵部考选军政。皇帝说只有副千户的,不宜擅自戴四品官职。指责部臣徇私,兵科不检举揭发。降武选郎韩范、都给事中吴文梓杂职。降员外郎曾伟芳,主事江中信、程僖、陈楚产,给事中刘仕瞻三级官阶,调往边远地区。由于御史区大伦、俞价、强思,给事中张同德议论事情常常违背圣旨,也降了三级官。而五城御史夏之臣、朱凤翔、涂乔迁、时偕行、杨述中抄没宦官客用之家,不称皇上旨意,一起贬为边远地区的典史。又因为客用的资财藏在崇信伯费甲金的家里,刑部拷问却无实据,发配郎中徐维濂到外地。一时之间,严旨频繁下达,并且得不到千户的主名,满朝廷臣都很震动害怕。这时东厂太监张诚失去皇帝的宠幸。张诚的家奴锦衣副千户霍文炳应当提升指挥佥事,部臣先已奏请,而皇帝却想找机会怪罪言官,于是用这事作为罪状。不久又移怒于两京的科道,认为他们故意保持沉默,下命掌印官将他们全都贬降三级。于是给事中耿随龙、邹廷彦、黎道昭、孙羽侯、黄运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顾际明、袁可立、綦才、吴礼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给事中伍文焕、费必兴、卢大中,御史柳佐、聂应科、李文熙等十九人全都调任外地,留在两京的全都停发一年的薪俸。又下令吏部列上官职名称,再次罢免御史冯从吾、薛继茂、王慎德、姚三让四个人。大学士赵志皋、陈于陛、沈一贯及九卿各自上疏争论,尚书石星请求辞职来安慰各臣,皇帝都不采纳。陈于陛又特别上疏申救。皇帝发怒了,命令降各人为杂职,全都调往边地。尚书孙丕扬等人以为诏旨转严,再次上疏乞求宽恕。皇帝更加忿怒,全都剥夺官职贬为平民。马经纶十分气愤,上疏说:
“近来多次接到严旨,排斥驱逐南北的言官。臣幸蒙皇恩,罚俸禄供职,今天是臣诤言进谏的时候了。陛下数年以来,深居简出清静无为。君臣之间隔绝,朝廷内外都有隐忧。所依靠的言路各臣,公开为国家裁辨邪正,指斥奸雄。虽然庙堂处分,未必能够协调舆论,而缙绅的公议,颇足以维持世风,这是高庙神灵实际明察而加以保佑的。作为耳目的台省它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陛下为什么要在一时之间闭塞自己的耳目呢?
因为兵部考察的缘故,从而怪罪兵科是对的。却因此而蔓延到其他给事中,又波及牵连到各御史。离职的不明白应负什么罪责,留任的不明白被原谅的因由。虽然圣意深微,不能轻易理解,而道听途说的传闻,又啧有烦言。陛下近年来讨厌苦恼言官,动辄加上渎职骚扰的罪名,现在忽然改变策略,用闭口不言来怪罪他们。
以不发表言论来怪罪言官,言官还有什么话可说。臣暗中观察陛下加给言官的罪责,比起言官的罪过来,还算小的。言官今日闭口不语,有五大罪过。陛下不郊祭上天已有多年了,言官却不曾援引典故上殿直言进谏,这是让陛下处于不敬天的境地,罪过之一。陛下不祭祀祖先已有多年了,言官却不曾用至诚的态度,及时直言进谏,这是让陛下不敬祖,罪过之二。陛下不亲临朝政,停止朝讲,言官说了却不能坚持到底,这是让陛下不能像祖宗那样勤政,罪过之三。陛下不能坚决远离奸邪的人,不能坚定地任用贤能的人,言官说了却不能坚持让陛下做到,这是让陛下不能像祖宗那样任用贤能,罪过之四。陛下喜好钱财成癖,对下属缺乏恩惠,近宫之内,积怨待变,言官都很担心,却终于没有能够冒犯陛下,劝阻陛下,这是让陛下甘愿抛弃执政的初衷,而不能善始善终。罪过之五。言官有这等大罪,陛下肯奋然励精图治而用这五大罪过怪罪他们,岂不是很恰当的吗!为什么要责怪他们缄口不语,不用此而用彼呢?
“近来廷臣轮番上疏辩论营救,陛下不但不肯恢复他们的职位,还将他们落职为民。各位官员本来来自平民,现在让他们回复为平民,又有什么遗憾呢?臣只是担心朝廷的举措不能停止,大臣的忠诚不可违背。陛下不听内阁奏疏的挽救,改降级为赴任杂职,那么辅臣还有什么脸面?这是自己疏远自己的心腹啊。陛下不听各部的奏疏营救,改任杂职者为平民,那么九卿又有什么脸面?这是自己伤害自己的股肱啊!君臣本为一体,元首虽然重要,也要依靠股肱心腹耳目的帮助,现在却自塞耳目、自离心腹、自伤股肱,陛下将和谁一起共同治理天下的事情?
“君主受命于天,跟臣子受命于君,道理是一样的。言官本没有大罪,陛下一旦震怒,就定他们失职罪,没有一个人敢违抗命令。既然大失人心,一定违背了上天的旨意。万一上天震怒,因陛下不郊天不祭祖、不上朝不朝讲、不惜贤才、不看轻钱财,追究陛下失人君之职,而赫然降下非同寻常的灾难,不知道陛下那时还能否违抗天命么?臣子不能违抗君主,君主不能违抗上天,这道理十分明白,陛下难道不思为国家社稷打算吗?”
皇帝大怒,也将他贬官三级,派往外地。
马经纶被贬之后,工科都给事中海阳林熙春等人上疏说:“陛下气愤言官缄默,排斥驱逐三十余人,臣等不胜惊恐。现在御史马经纶慷慨陈言,臣等窃以为陛下一定会对他温旨褒奖,没想到也跟着被贬斥。这是因为提建议有罪呢,还是因为不提建议有罪呢?臣等不能理解。先前怪罪的,既然是由于不说的缘故,当今所怪罪的,又因为敢说的缘故,这真是叫臣等无所适从啊!陛下若真以不进言为失职,则臣等不难进忧危的苦词;若以直言为逆旨,则臣等不难仿效暗中保持缄默的成习。只怕朝廷之上,全都阿谀奉承以讨陛下的欢心,这不是君主的福气啊。臣等富贵荣辱的心念难道与常人不同?然而臣等宁愿直言进谏而不愿阿谀奉承,只不过是沐浴了二百余年来大明的养士之恩,不辜负君父,并且不辜负此生罢了。陛下为什么要深恶痛绝,如此折辱臣等啊?”皇帝更加恼怒,贬林熙春为茶盐判官,加倍贬斥马经纶为典史。林熙春于是称病离职。这一天,御史定兴鹿久征等人也上疏,请求与各臣同罪,被贬为泽州判官。二疏列有数十人的名字,全部都剥夺俸禄。
不久,南京御史东莞林培上疏陈述时政。皇帝追怒马经纶,竟将他贬为平民。回家乡之后,闭门隐居达十年之久。马经纶死后,他的门人私下谥号为闻道先生。
天启初年,恢复马经纶的官衔,赠为太仆少卿。
戴士衡,字章尹,莆田人。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新建知县,擢吏科给事中。蓟州总兵官王保滥杀南兵,士衡极论其罪。已,请亟补言官,劾石星误国大罪五。山东税使陈增请假便宜得举刺将吏,淮、扬鲁保亦请节制有司,士衡力争。仁圣太后梓宫发引,帝不亲送,士衡言:“母子至情,送死大事,奈何于内庭数武地,靳一举足劳。今山陵竣事,愿陛下扶杖出迎神主,庶少慰圣母之灵,答臣民之望。”锦衣千户郑一麟奏开昌平银矿。士衡以地逼天寿山,抗疏争。皆不报。
二十五年正月,极陈天下大计,言:“方今事势不可知者三:天意也,人心也,气运也。大可虑者五:纪纲废弛也,戎狄侵陵也,根本动摇也,武备疏略也,府藏殚竭也。其切要而当亟正者一,则君心也。陛下高拱九重,目不睹师保之容,耳不闻丞弼之议,美丽当前,燕惰自佚,即欲殚聪明以计安社稷,其道无由。诚宜时御便殿,召执政大臣讲求化理,则心清欲寡,政事自修。”亦不报。
日本封事败,再劾星及沈惟敬、杨方亨,且列上防倭八事。多议行。俄劾南京工部尚书叶梦熊、刑部侍郎吕坤、蓟辽总督孙幰及通政参议李宜春。时幰已罢,宜春自引归,坤亦以直谏去。给事中刘道亨右坤,力诋士衡,谓其受大学士张位指。士衡亦劾道亨与星同乡,为星报复。帝以言官互争,皆报寝。寻劾罢文选郎中白所知。帝恶吏部郎,贬黜者二十二人,因诘责吏科朋比。都给事中刘为楫、杨廷兰、张正学、林应元及士衡俱引罪。诏贬为楫一秩,与廷兰等并调外。士衡得蕲州判官。无何,诏改远方,乃授陕西盐课副提举。未赴,会忧危竑议起,竟坐遣戍。
先是,士衡再劾坤,谓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因请举册立、冠婚诸礼。帝不悦。至是有跋闺范后者,名曰忧危竑议,诬坤与贵妃从父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吏科给事中程绍、吏部员外郎邓光祚及道亨、所知等同盟结纳,羽翼贵妃子。承恩大惧。以坤、道亨、所知故与士衡有隙,而全椒知县樊玉衡方上疏言国本,指斥贵妃,遂妄指士衡实为之,玉衡与其谋。帝震怒,贵妃复泣诉不已,夜半传旨逮下诏狱拷讯。比明,命永戍士衡廉州、玉衡雷州。御史赵之翰复言:“是书非出一人,主谋者张位,奉行者士衡,同谋者右都御史徐作、礼部侍郎刘楚先、国子祭酒刘应秋、故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也。诸臣皆位心腹爪牙,宜并斥。”帝入其言,下之部院。时位已落职闲住,署事侍郎裴应章、副都御史郭惟贤力为作等解,不听。夺楚先、作官,出应秋于外,廷兰、建昆谪边方,应章等复论救。帝不悦,斥位为民。
士衡等再更赦,皆不原。四十五年,士衡卒于戍所。巡按御史田生金请脱其戍籍,释玉衡生还,帝不许。天启中,赠太仆少卿。
曹学程,字希明,全州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石首、海宁。治行最,擢御史。帝命将援朝鲜。已而兵部尚书石星听沈惟敬言,力请封贡。乃以李宗城、杨方亨为正副使,往行册封礼。未至日本,而惟敬言渐不售,宗城先逃归。帝复惑星言,欲遣给事中一人充使,因察视情实。学程抗疏言:“迩者封事大坏,而方亨之揭,谓封事有绪。星、方亨表里应和,不足倚信。为今日计,遣科臣往勘则可,往封则不可。石星很很自用,赵志皋碌碌依违,东事之溃裂,元辅、枢臣俱不得辞其责。”初,朝鲜甫陷,御史郭实论经略宋应昌不足任,并陈七不可。帝以实沮挠,谪怀仁典史。后已迁刑部主事。会封贡议既罢,而朝鲜复恳请之。帝乃追怒前主议者,以实倡首,斥为民。并敕石星尽录异议者名,将大谴责。志皋等力解乃已。及遣使不得要领,因欲别遣,已而罢之,即以方亨为正使矣。而学程方督畿辅屯田,不知也。疏入,帝大怒,谓有暗嘱关节,逮下锦衣卫严讯。榜掠无所得,移刑部定罪。尚书萧大亨请宥,帝不许,命坐逆臣失节罪斩。刑科给事中侯廷佩等讼其冤。志皋及陈于陛、沈一贯言尤切,皆不纳。自是救者不绝,多言其母年九十余,哭子待毙。帝卒弗听,数遇赦亦不原。
其子正儒,朝夕不离犴狴。见父憔悴骨立,呕血仆地,久之乃苏,因刺血书奏乞代父死,终不省。三十四年九月,始用朱赓言,谪戍湖广宁远卫。久之,放归,卒。天启初,赠太仆少卿。崇祯时,旌正儒为孝子。
郭实,字伯华,高邑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朝邑知县,选授御史。御史王麟趾劾湖广巡抚秦耀结政府状,谪徐沟丞。实复劾耀,耀乃罢。比去任,侵赃赎银巨万,为衡州同知沈鈇所发,下吏戍边。故事,抚按赃赎率贮州县为公费,自耀及都御史李采菲、御史沈汝梁、祝大舟咸以自润败。自是率预灭其籍,无可稽矣。实以论朝鲜事黜。久之,封贡不成,星下吏。给事中侯廷佩请还实官,不许。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主事,终大理右寺丞。
翁宪祥,字兆隆,常熟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为鄞县知县。课最,入为礼科给事中。以忧去。补吏科,疏陈铨政五事。其一论掣签法,言:“使尽付之无心,则天官之职一吏可代。苟为不然,则地本预拟,何必于大廷中为掩饰之术。请亟停罢。”时不能从。故事,正郎不奉使,抚按必俟代,至是多反之。而江西巡抚许弘纲以父忧径归,广西巡抚杨芳亦以忧乞免代,宪祥极言非制。弘纲贬官,芳亦被责。言者诋朱赓、李廷机辄被谴,宪祥疏论。已,劾云南巡抚陈用宾、两广总督戴耀,并不报。是时大僚多缺。而侍郎杨时乔、杨道宾旬日间相继物故,吏、礼二部长贰遂无一人。兵部止一尚书,养疴不出。户、刑、工三部暨都察院堂上官,俱以人言注籍。通政大理亦无见官。宪祥言九卿俱旷,甚伤国体。因陈补缺官、起遗佚数事,报闻。屡迁刑科都给事中。吏部尚书孙丕扬、副都御史许弘纲以考察为言路所攻,求去。宪祥言:“一时贤者,直道难容,相率引避。国是如此,可为寒心。”既而军政拾遗,疏为锦衣都督王之桢所挠,久不下。罪人陈用宾等已论死,疏亦留中。宪祥皆抗章论驳。知县满朝荐、李嗣善,同知王邦才,以忤税使系狱,乃请释之。会冬至停决囚,复请推缓刑德意,宥捴臣、矜楚狱。帝皆不报。寻调吏科。四十一年,命辅臣叶向高典会试,给事中曾六德以论救被察官坐贬,旨皆从内出。宪祥力谏。中官黄勋、赵禄、李朝用、胡滨等不法,亦连疏弹劾。久之,擢太常少卿。居数年卒。
徐大相,字觉斯,江西安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东昌推官。改武学教授,稍迁国子博士。四十七年九月朔,百僚将早朝,司礼中官卢受传免。众趋出,受从后姗侮。大相愤,归草二疏。一论辽左事,一论受奸邪。时接疏者即受也。见辽事疏曰:“此小臣,亦敢言事。”及帝阅第二疏,顾受曰:“此即论汝罪者。”受错愕,叩头流血请罪,曰:“奴当死。”疏乃留中。是日,南京国子学录乔拱璧亦疏劾受,不报。明年,迁兵部主事。天启二年,调吏部稽勋主事,移考功。明年,进验封员外郎。进士薛邦瑞为其祖蕙请谥,大相与尚书张问达议如其请。熹宗方恶恤典冗滥,镌大相三秩,出之外。问达等引罪,不问。大学士叶向高、都御史赵南星等连疏救,乃改镌二秩。大相方候命,群奄党受者数十辈,持梃噪于门。比搜大相橐,止俸金七十两,乃哄然散。家居,杜门读书,里人罕见其面。
崇祯元年,起故官。俄改考功,迁验封郎中。历考功、文选。奏陈遵明旨、疏淹滞、破请托、肃官评、正选规、重掌篆、崇礼让、励气节、抑侥幸、核吏弊十事,帝即命饬行。故尚书孙丕扬等二十六人为魏忠贤削夺,大相请复其官,帝不许。旋以起废忤旨,贬秩视事。给事中杜三策言大相端廉,起废协舆论,不当谴,不听。父忧归,卒于家。
赞曰:神宗中年,德荒政圮。怀忠发愤之士,宜其激昂抗词以匡君失。然纳谏有方,务将以诚意。绞讦摩上,君子弗为。谓其忠厚之意薄,而衒沽之情胜也。雒于仁、马经纶诋讥谯让,几为侪偶所不能堪矣。圣人取讽谏,意者殆不如是乎!
<b>部分译文</b>
卢洪春,字思仁,东阳人。父亲卢仲佃,曾担任广西布政使。卢洪春考中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旌德知县,提拔为礼部祠祭主事。
万历十四年(1586)十月,皇帝长时间不上朝,卢洪春上疏说:“陛下从九月十五日以后接连免朝,前天又下诏说头眩体虚,暂时罢免朝讲。当时供奉太庙,派遣官员做代表,并且说‘并不是自己好逸偷懒,恐怕完不成礼节’。愚臣捧读,惊恐惶惑几欲涕下。那礼节没有比祭祀更重要的,而疾病尤以体虚为甚。陛下正值壮年,各种症状都是不应有的。不应有的却有了,对上使圣母伤心,对下使臣民惊骇,而且还因此废除祖宗大典,臣不知陛下怎么还能够心安理得。但臣听到的还有比这更奇怪的。先前二十六日传旨免朝,就听到人言纷扬,说陛下试马伤了额头,所以称病避讳。如果真像人言所说,那么因图一时驰骋的快乐,而忽视了安全措施,造成的灾祸还算小的。倘若像圣谕所说,因目前床笫之欢,而忘记了保养身体的方法,造成的危害就更深了。并且陛下不要以为身居九重,外廷不知道。天子起居,难道有悄无声息无人可知的么。然而没有人敢照直说出来指导陛下,由此造成迎送恭顺的意图多了,而爱戴敬仰的心态就薄了。陛下平日遇到颂扬阿谀一定非常高兴,遇到诤言进谏一定十分恼怒,一旦涉及内宫情事,立刻招致严厉的谴责,谁还愿意触犯陛下的忌讳,去将那不测之祸招引上身呢。群臣都像这样,并不是皇上的福气啊。希望陛下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要用虚假的托辞来滋长人们的疑惑。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欲,谨慎加以防范检查。不要在深宫宴享空闲时恣意放纵,不要在左右近侍面前借口托辞,以身作则,亲自执行,明告天下用规章制度约束自己,那么天下万世将世世代代仰恭您的道德行为,以至永远。比那些滥用权术,文过饰非,蒙蔽天下人耳目的人,相去何以道里计。”
奏疏传入,皇帝大怒,写了一道百余字的谕旨发给内阁,极力辩明得病派遣官员的原因。因卢洪春逆旨妄言,下命拟旨将他治罪。阁臣准备剥夺卢洪春的官职,仍有人议论挽救他。皇帝不听,廷杖六十,贬斥为平民。各给事中说明情况营救他,违抗圣旨,受到严厉的谴责。各御史跟着上疏说情,皇帝很恼火,将各人分别不同程度地剥夺俸禄。卢洪春因此被罢免回家,很久之后才去世。光宗皇帝即位,赠为太仆少卿。
李懋桧,字克苍,安溪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职六安知州,进入京城担任刑部员外郎。
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皇帝担心旱灾,命令有关部门陈奏有关方略。李懋桧和部郎刘复初等人竞相说出皇贵妃和恭妃册封的事情,奏章在同一天上交。皇帝发怒了,想重重地处罚他们,但说这事的人还有增无减。阁臣请求皇帝下诏各官衙的建议只限于自己职掌范围内的事情,并且不能够直接上交皇上,以此来安慰劝解皇帝。过了几天,皇帝也息怒了,各疏都被扣留在宫中。而李懋桧的奏疏中又有保养圣体、节制内供、控制近侍、广开言路、放粮赈灾、慎用刑罚、加强检举、限制田制等七件事,也都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实行。
第二年,给事中邵庶在议论诚意伯刘世延时,指责提建议的各大臣。李懋桧上书说:“邵庶因为刘世延的条奏,就波及建议的人,想把他们全都赶尽杀绝。‘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邵庶难道没有听说这句话吗?当今天下百姓穷困,财源枯竭,到处都在发生饥荒,山西、陕西、河南,母子离别,满路上都是因饥荒而倒毙的人,疾苦危急的情形,是郑侠所不能描绘的,陛下既听不到也看不见。近来雷击中日坛,星星坠落的有如斗大,上天已发生变异以示警告,京城皇宫之间,儿子杀父亲,奴仆杀主人,世态人情竟如此乖张。邵庶以为四海之内已经无事可说了么?在朝廷的臣子,担任言官的只有十分之二、三。言官不必都是智者,不担任言官的不必都是愚人。且不说过去的事情,就像近年冯保、张居正勾结扰乱朝政,那些接连上疏挽留,歌功颂德,像陈三谟、曾士楚等人,都出自台谏之官,而请拿剑割衣袍、以廷杖贬斥而离职的,不是众位臣僚就是新提拔的书生。如果真如邵庶所说,天子幸而无事还好,假若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陛下如何能够得知。邵庶还以为在朝廷禁止各部建议是好办法,臣恭读大明律,上面说百工技艺之人,如果有可以说的事,可以直到皇帝面前报告,如有阻拦的,斩无赦。大明会典和皇祖卧碑也多次说到此事。百工技艺之人,有建议尚且不敢阻拦,况且各司百官呢?邵庶的建言一旦得以确立,志士就会消失,建议就会逐渐被阻塞,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臣子不能够表达忠诚,国家的祸害一定会从邵庶开始。陛下一定要加强百官越权的禁令,不如严格言官失职的处罚。当说不说,判他负君误国的罪行。轻则记大过,重则剥夺官职。科道官的升迁,全看奏章的多少得失为准,那么言官无不直言,庶官无事可言,用不着禁止官员超越职权,天下太平自然会到来。”
皇帝斥责他沽名钓誉,下令贬官一级。科道联合挽救,皇帝不答应。邵庶联合同好胡时麟、梅国楼、郭显忠又轮流上疏弹劾他,于是又降了李懋桧一级官,降为湖广按察司经历。担任礼部主事,因父母丧礼回家,多次被推荐得不到起用,在家里过了二十年,才由原官职被起用。提升为南京兵部郎中。天启初年,死在太仆少卿任上。
李沂,字景鲁,湖北嘉鱼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改庶吉士。十六年冬天,授职吏科给事中。宦官张鲸掌管东厂,横行无忌。御史何出光弹劾张鲸的八条死罪,并且涉及他的同党锦衣都督刘守有、序班邢尚智。邢尚智被处死,刘守有除名,张鲸受到严厉谴责,但仍担任原官职。御史马象乾又弹劾张鲸,极力抨击执政者,皇帝将马象乾下狱。大学士申时行等人极力营救他,并且驳回了皇帝的御批,没有答复。许国、王锡爵又各自申诉营救,这才停止了以前的命令,而张鲸竟然没有受到处罚。外面议论,以为张鲸用金银财宝献给皇帝得以免罪。
李沂拜官刚一个月,上疏说:“陛下往年降罪冯保,近日驱逐宋坤,张鲸的罪恶百倍于冯保而万倍于宋坤,为什么唯独眷念他而不忍将他赶走呢?如果说他侍奉多年,那么败坏法纪也有多年;说他痛加省改,还可以任用,那么,我没有听说可以驯服虎狼使它们保卫门户的。流传张鲸大量奉献金银财宝,多方面求请乞援,陛下犹豫不忍决断。中外臣民刚开始还不肯相信,以为陛下富有四海,难道还爱他的金银财宝;威如雷霆,难道肯顺从他的乞求。等看到皇上传旨准许张鲸供任原职时,外面议论纷纷扬扬,这才相信先前的传言是真的。对皇上圣德的损害,难道还小吗?而且张鲸的奸谋既然得逞,而国家的祸害也将由此开始了,这是臣所最担心害怕的。”
这天,给事中唐尧钦也上疏进谏。皇帝只拿着李沂的奏疏,很是恼火,认为李沂想为冯保、张居正报仇,立刻将他下狱严加拷问。申时行等人请求皇上宽恕,皇上不听。官司报上来,下诏廷杖六十,贬斥为平民。皇帝御批到达内阁,申时行等人想留住御批,太监不同意,将它拿走了。皇帝特别派遣司礼张诚出来监督廷杖。申时行等人上疏,全都到会极门等候。皇帝说:“李沂放着贪官不提,却唯独说朕贪,诬蔑诽谤君王,罪行不能够宽恕。”结果还是廷杖了他。太常卿李尚智、给事中薛三才等人上书为他辩护、营救他,都没有回报。许国、王锡爵因为建议得不到实行,引罪请求回家。王锡爵说:“廷杖不是正刑,祖宗即使偶尔实施,也没有将诏狱、廷杖一起加在一个人身上的。按过去的惯例,只有盗贼大逆不道才下旨拷问,现在怎能够把这种处罚加在一个言官身上呢?”皇帝下诏劝慰挽留王锡爵,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当初,冯保有罪,实际上是张鲸干的,所以皇帝要这样说。还有人以为张鲸的罪行没有冯保的大。张诚执掌司礼,一向感激冯保,授意言者揭发他,事情隐密不能明白。当时,周弘礻仑、潘士藻都因为冒犯了张鲸而获罪,而以李沂的遭遇最为惨烈。在家居住十八年,没有征召,最后死在家中。光宗即位,赠光禄少卿。
马经纶,字主一,顺天通州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职肥城知县,入京担任御史。
万历二十三年(1595)冬天,兵部考选军政。皇帝说只有副千户的,不宜擅自戴四品官职。指责部臣徇私,兵科不检举揭发。降武选郎韩范、都给事中吴文梓杂职。降员外郎曾伟芳,主事江中信、程僖、陈楚产,给事中刘仕瞻三级官阶,调往边远地区。由于御史区大伦、俞价、强思,给事中张同德议论事情常常违背圣旨,也降了三级官。而五城御史夏之臣、朱凤翔、涂乔迁、时偕行、杨述中抄没宦官客用之家,不称皇上旨意,一起贬为边远地区的典史。又因为客用的资财藏在崇信伯费甲金的家里,刑部拷问却无实据,发配郎中徐维濂到外地。一时之间,严旨频繁下达,并且得不到千户的主名,满朝廷臣都很震动害怕。这时东厂太监张诚失去皇帝的宠幸。张诚的家奴锦衣副千户霍文炳应当提升指挥佥事,部臣先已奏请,而皇帝却想找机会怪罪言官,于是用这事作为罪状。不久又移怒于两京的科道,认为他们故意保持沉默,下命掌印官将他们全都贬降三级。于是给事中耿随龙、邹廷彦、黎道昭、孙羽侯、黄运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顾际明、袁可立、綦才、吴礼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给事中伍文焕、费必兴、卢大中,御史柳佐、聂应科、李文熙等十九人全都调任外地,留在两京的全都停发一年的薪俸。又下令吏部列上官职名称,再次罢免御史冯从吾、薛继茂、王慎德、姚三让四个人。大学士赵志皋、陈于陛、沈一贯及九卿各自上疏争论,尚书石星请求辞职来安慰各臣,皇帝都不采纳。陈于陛又特别上疏申救。皇帝发怒了,命令降各人为杂职,全都调往边地。尚书孙丕扬等人以为诏旨转严,再次上疏乞求宽恕。皇帝更加忿怒,全都剥夺官职贬为平民。马经纶十分气愤,上疏说:
“近来多次接到严旨,排斥驱逐南北的言官。臣幸蒙皇恩,罚俸禄供职,今天是臣诤言进谏的时候了。陛下数年以来,深居简出清静无为。君臣之间隔绝,朝廷内外都有隐忧。所依靠的言路各臣,公开为国家裁辨邪正,指斥奸雄。虽然庙堂处分,未必能够协调舆论,而缙绅的公议,颇足以维持世风,这是高庙神灵实际明察而加以保佑的。作为耳目的台省它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陛下为什么要在一时之间闭塞自己的耳目呢?
因为兵部考察的缘故,从而怪罪兵科是对的。却因此而蔓延到其他给事中,又波及牵连到各御史。离职的不明白应负什么罪责,留任的不明白被原谅的因由。虽然圣意深微,不能轻易理解,而道听途说的传闻,又啧有烦言。陛下近年来讨厌苦恼言官,动辄加上渎职骚扰的罪名,现在忽然改变策略,用闭口不言来怪罪他们。
以不发表言论来怪罪言官,言官还有什么话可说。臣暗中观察陛下加给言官的罪责,比起言官的罪过来,还算小的。言官今日闭口不语,有五大罪过。陛下不郊祭上天已有多年了,言官却不曾援引典故上殿直言进谏,这是让陛下处于不敬天的境地,罪过之一。陛下不祭祀祖先已有多年了,言官却不曾用至诚的态度,及时直言进谏,这是让陛下不敬祖,罪过之二。陛下不亲临朝政,停止朝讲,言官说了却不能坚持到底,这是让陛下不能像祖宗那样勤政,罪过之三。陛下不能坚决远离奸邪的人,不能坚定地任用贤能的人,言官说了却不能坚持让陛下做到,这是让陛下不能像祖宗那样任用贤能,罪过之四。陛下喜好钱财成癖,对下属缺乏恩惠,近宫之内,积怨待变,言官都很担心,却终于没有能够冒犯陛下,劝阻陛下,这是让陛下甘愿抛弃执政的初衷,而不能善始善终。罪过之五。言官有这等大罪,陛下肯奋然励精图治而用这五大罪过怪罪他们,岂不是很恰当的吗!为什么要责怪他们缄口不语,不用此而用彼呢?
“近来廷臣轮番上疏辩论营救,陛下不但不肯恢复他们的职位,还将他们落职为民。各位官员本来来自平民,现在让他们回复为平民,又有什么遗憾呢?臣只是担心朝廷的举措不能停止,大臣的忠诚不可违背。陛下不听内阁奏疏的挽救,改降级为赴任杂职,那么辅臣还有什么脸面?这是自己疏远自己的心腹啊。陛下不听各部的奏疏营救,改任杂职者为平民,那么九卿又有什么脸面?这是自己伤害自己的股肱啊!君臣本为一体,元首虽然重要,也要依靠股肱心腹耳目的帮助,现在却自塞耳目、自离心腹、自伤股肱,陛下将和谁一起共同治理天下的事情?
“君主受命于天,跟臣子受命于君,道理是一样的。言官本没有大罪,陛下一旦震怒,就定他们失职罪,没有一个人敢违抗命令。既然大失人心,一定违背了上天的旨意。万一上天震怒,因陛下不郊天不祭祖、不上朝不朝讲、不惜贤才、不看轻钱财,追究陛下失人君之职,而赫然降下非同寻常的灾难,不知道陛下那时还能否违抗天命么?臣子不能违抗君主,君主不能违抗上天,这道理十分明白,陛下难道不思为国家社稷打算吗?”
皇帝大怒,也将他贬官三级,派往外地。
马经纶被贬之后,工科都给事中海阳林熙春等人上疏说:“陛下气愤言官缄默,排斥驱逐三十余人,臣等不胜惊恐。现在御史马经纶慷慨陈言,臣等窃以为陛下一定会对他温旨褒奖,没想到也跟着被贬斥。这是因为提建议有罪呢,还是因为不提建议有罪呢?臣等不能理解。先前怪罪的,既然是由于不说的缘故,当今所怪罪的,又因为敢说的缘故,这真是叫臣等无所适从啊!陛下若真以不进言为失职,则臣等不难进忧危的苦词;若以直言为逆旨,则臣等不难仿效暗中保持缄默的成习。只怕朝廷之上,全都阿谀奉承以讨陛下的欢心,这不是君主的福气啊。臣等富贵荣辱的心念难道与常人不同?然而臣等宁愿直言进谏而不愿阿谀奉承,只不过是沐浴了二百余年来大明的养士之恩,不辜负君父,并且不辜负此生罢了。陛下为什么要深恶痛绝,如此折辱臣等啊?”皇帝更加恼怒,贬林熙春为茶盐判官,加倍贬斥马经纶为典史。林熙春于是称病离职。这一天,御史定兴鹿久征等人也上疏,请求与各臣同罪,被贬为泽州判官。二疏列有数十人的名字,全部都剥夺俸禄。
不久,南京御史东莞林培上疏陈述时政。皇帝追怒马经纶,竟将他贬为平民。回家乡之后,闭门隐居达十年之久。马经纶死后,他的门人私下谥号为闻道先生。
天启初年,恢复马经纶的官衔,赠为太仆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