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盛世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进了大同城后,陆缜并没有直接就赶去知府衙门,而是先把楚云容二女安顿进了馆驿之中,并让林烈照看着,这才在李现二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大同知府衙门,拜见自己的顶头上司沈天星。
至于其实跟他关系更紧密些的胡遂,陆缜到时自然也是要去拜候一下的,但毕竟双方没有公事上的直接往来,只能留待之后了。
这知府衙门的格局和县衙差不太多,也是经过八字墙,入了大门后便是大堂、二堂之类的建筑,唯一的区别就是占地更大些,显得更加的气派些罢了。事实上,大明朝的所有衙门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这都是明显带有强迫症的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他的控制欲几乎可以涵盖到全国官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除了格局规制诸多衙门都差不多外,里面建筑的陈旧那也是一样的。这些衙门建筑多是在大明立国时所修建起来的,距离如今已有快百年时光,但官员们却都没有进行修缮的意思,如此自然就显得陈旧,甚至是有些残旧的感觉了。
究其原因,便因官场里有个官不修衙的潜规则在作祟了。所以会有这么条不成文的规定,原因自然是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两条——第一,便是修衙门出钱会让人议论官员乱用民脂民膏。哪怕你暗地里贪得再多,也是会在这方面保持低调的,不然就是授人以柄了。
第二,便是因为官员的流动性了。大明地方官在任短则两三年,长则八九年,在这期间什么时候都可能被调往别处。而修缮衙门却得花上不短的时间,到时候要是自己刚花心力修好了衙门然后就要拍拍屁-股走人,那不是为他人作嫁衣么?
所以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大明官场就有了这么条官不修衙的规则。无论是富庶的江南,还是偏远的边境,几乎所有衙门的模样都一样的残旧不堪。
不过虽然看着残旧,但衙门里的规矩依然严谨,尤其是大同这样的边地要镇,这里的看守就更加严密了。甚至连守在知府衙门外面的都不是寻常衙差,而换作了精神抖擞的兵卒。
此时站在陆缜面前的,就是四名手持长枪,站得也跟标枪般笔挺的军汉,见他过来,几人便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他。直到陆缜把准备的官凭递过去,几人才放松下来,将他让了进去,至于后面的李现二人,便只能等在门外了。
在门房处道明自己来意,陆缜才在一名杂役的带领下来到位于二堂的一处偏厅等候。虽然他是受知府之命赶来的,但知府大人平日里公务繁忙,自然不可能立刻就见,只有先把名刺和要办的事情报上去,再等候召见了。
进了偏厅,陆缜就看到里面还等了几名青袍官员在那儿喝茶。显然,这几位也是来府衙办公事,求见知府大人的。于是他便冲那几位拱手行了个礼,然后挑了一把椅子坐了下来。
旁边的一名四十来岁的官员刚想问问陆缜的身份,就有一个书吏走了过来,那是照例来跟陆缜要名刺和公文的。陆缜不敢怠慢,忙把准备好的名刺交了过去。那人低头一看,面上露出一丝异色:“原来是广灵县令陆大人,失敬了。”
其他几人听到这个名字,也微微动了下容,看陆缜的眼色又多了几分敬佩之意。现在论整个山西境内何人名头最健,自当数他陆缜陆县令了。除了因为他率人挡下蒙人的攻击外,更因为朝廷要召其入京的消息也已在官场中传开,大家自然要对他另眼相看了。
对此,陆缜只是谦虚地一笑:“些许虚名,不足挂齿。”说着,在把手中的公文递过去的同时,还不着痕迹地将一块碎银也塞了过去。
那书吏接过文书和银子,一掂份量发现竟有四五钱重,心下便是一喜,笑得是越发好看了:“陆县令乃是我等为官者之楷模,小人自然是打从心里敬重的。而且我家知府大人也曾几次提及了您,想必很快就会召见了。”说着微一欠身,便退了出去。
其他几人见此,便知道陆缜做了什么,不觉有些吃惊地看了这位年轻的县令一眼,心下啧啧称奇。他们久在官场,对这种事自然心知肚明,但想不到一个看着没多少经验,且刚立下功劳的年轻人居然也会这么晓事,实在让人惊叹哪。
他们可不知道陆缜那是比他们多了好几百年知识的穿越者,深知官场里的一些道道。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些书吏看着是不起眼,也没什么权势,但若是不... -->>
进了大同城后,陆缜并没有直接就赶去知府衙门,而是先把楚云容二女安顿进了馆驿之中,并让林烈照看着,这才在李现二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大同知府衙门,拜见自己的顶头上司沈天星。
至于其实跟他关系更紧密些的胡遂,陆缜到时自然也是要去拜候一下的,但毕竟双方没有公事上的直接往来,只能留待之后了。
这知府衙门的格局和县衙差不太多,也是经过八字墙,入了大门后便是大堂、二堂之类的建筑,唯一的区别就是占地更大些,显得更加的气派些罢了。事实上,大明朝的所有衙门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这都是明显带有强迫症的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他的控制欲几乎可以涵盖到全国官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除了格局规制诸多衙门都差不多外,里面建筑的陈旧那也是一样的。这些衙门建筑多是在大明立国时所修建起来的,距离如今已有快百年时光,但官员们却都没有进行修缮的意思,如此自然就显得陈旧,甚至是有些残旧的感觉了。
究其原因,便因官场里有个官不修衙的潜规则在作祟了。所以会有这么条不成文的规定,原因自然是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两条——第一,便是修衙门出钱会让人议论官员乱用民脂民膏。哪怕你暗地里贪得再多,也是会在这方面保持低调的,不然就是授人以柄了。
第二,便是因为官员的流动性了。大明地方官在任短则两三年,长则八九年,在这期间什么时候都可能被调往别处。而修缮衙门却得花上不短的时间,到时候要是自己刚花心力修好了衙门然后就要拍拍屁-股走人,那不是为他人作嫁衣么?
所以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大明官场就有了这么条官不修衙的规则。无论是富庶的江南,还是偏远的边境,几乎所有衙门的模样都一样的残旧不堪。
不过虽然看着残旧,但衙门里的规矩依然严谨,尤其是大同这样的边地要镇,这里的看守就更加严密了。甚至连守在知府衙门外面的都不是寻常衙差,而换作了精神抖擞的兵卒。
此时站在陆缜面前的,就是四名手持长枪,站得也跟标枪般笔挺的军汉,见他过来,几人便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他。直到陆缜把准备的官凭递过去,几人才放松下来,将他让了进去,至于后面的李现二人,便只能等在门外了。
在门房处道明自己来意,陆缜才在一名杂役的带领下来到位于二堂的一处偏厅等候。虽然他是受知府之命赶来的,但知府大人平日里公务繁忙,自然不可能立刻就见,只有先把名刺和要办的事情报上去,再等候召见了。
进了偏厅,陆缜就看到里面还等了几名青袍官员在那儿喝茶。显然,这几位也是来府衙办公事,求见知府大人的。于是他便冲那几位拱手行了个礼,然后挑了一把椅子坐了下来。
旁边的一名四十来岁的官员刚想问问陆缜的身份,就有一个书吏走了过来,那是照例来跟陆缜要名刺和公文的。陆缜不敢怠慢,忙把准备好的名刺交了过去。那人低头一看,面上露出一丝异色:“原来是广灵县令陆大人,失敬了。”
其他几人听到这个名字,也微微动了下容,看陆缜的眼色又多了几分敬佩之意。现在论整个山西境内何人名头最健,自当数他陆缜陆县令了。除了因为他率人挡下蒙人的攻击外,更因为朝廷要召其入京的消息也已在官场中传开,大家自然要对他另眼相看了。
对此,陆缜只是谦虚地一笑:“些许虚名,不足挂齿。”说着,在把手中的公文递过去的同时,还不着痕迹地将一块碎银也塞了过去。
那书吏接过文书和银子,一掂份量发现竟有四五钱重,心下便是一喜,笑得是越发好看了:“陆县令乃是我等为官者之楷模,小人自然是打从心里敬重的。而且我家知府大人也曾几次提及了您,想必很快就会召见了。”说着微一欠身,便退了出去。
其他几人见此,便知道陆缜做了什么,不觉有些吃惊地看了这位年轻的县令一眼,心下啧啧称奇。他们久在官场,对这种事自然心知肚明,但想不到一个看着没多少经验,且刚立下功劳的年轻人居然也会这么晓事,实在让人惊叹哪。
他们可不知道陆缜那是比他们多了好几百年知识的穿越者,深知官场里的一些道道。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些书吏看着是不起眼,也没什么权势,但若是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