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过了不久,吴三桂亲自来视察自己这一生中最大的战利品。他在门口先挑帘偷视,发现永历帝正一动不动地坐在竹椅上,眼睛空空洞洞地看着前方。
永历帝察觉到门口有人,轻声问道:“何人?”
吴三桂走了进去,不知为什么,张张口,没说出话来。虽然这些年来,在心里,吴三桂为自己背明降清找了无数冠冕堂皇的借口,自以为已经彻底说服自己了,没想到,一见到前朝故主的后代,所有的理由都飞得无影无踪,他在这一刻确认,自己确实是天底下活得最丑陋、最无耻的人。
永历帝又问了一句:“来者何人?”
扑通一声,吴三桂自己也没想到,恍惚之中,他已经跪在这个年轻人的面前,“遂伏地不能起”。
“你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吧?”永历依然轻轻地问。
吴三桂什么也没听见,他只是恍惚见到这个酷似崇祯皇帝的年轻人脸上的疑问表情。他分辨不出他在说些什么,只是机械地一连声地应道:“是,是……”
也不知过了多久,永历轻轻地向他挥挥手,让他退去,他却站不起身来,只好由卫士上来把他搀扶出去。史书记载,“王令之去,三桂伏不能起,左右扶之出”。
史载吴三桂“色如死灰,汗浃背,自后不复敢见”,从此之后,再也没来见过永历。
五
有好几次,朱由榔解下腰间黄带,想悬梁自尽。然而,一想到那窒息挣扎的痛苦,他的手就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命中注定的屈辱和折磨还没有到头。
吴三桂虽然不再露面,却将永历的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从缅甸回国的一路之上,永历又一次“锦衣玉食”:吴三桂让出军中最好的轿子,住宿时提供给他最好的房屋,吃饭时把最好的食物先送给他,“进御膳用金碗,不用银碗”。吴三桂还派一位副将专门照顾永历的生活。这位副将态度和气友善,对永历毕恭毕敬。他一路上陪永历聊天,信誓旦旦地保证说,大清皇帝是仁德之主,一定会礼遇于他。确实,依照中国经典,新朝君主对亡国之君应该待以宾礼,给他一个适当的封爵和相当优厚的待遇,以让他延续先朝的香火。这就叫作“兴灭续绝”。比如商汤就将夏朝王室的一个后代封为诸侯,建立了杞国,以继承夏王朝的香火。周人灭商后,也曾封商王室后代微子建立宋国,让他坐享尊荣,祭祀伟大的商代祖先。这就是史书上说的“昔周灭殷,封微子为殷后,俾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
这位副将说得如此真诚,以至于到后来永历已经相信,他到了昆明后,会被马上转送北京,在新朝获得一个侯爵,在安静的府第中安度晚年。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吴三桂的手段而已。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永历在路上不出意外,以方便他顺利地将这个猎物送至北京,举行献俘礼,向天下宣告大清王朝的彻底统一。
永历十六年,也就是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初一,永历皇帝被押送回了昆明,被“重兵严守”于故都督府。四月二十四,康熙的上谕抵达昆明,指示说,永历是个可怜人,不必押送举行献俘礼,就在昆明“著将永历正法”。
命令是四月二十四夜里接到的,吴三桂连夜请来两位满族副手,商量如何处决。吴三桂主张将永历拉出去当众砍头了事,但满洲将领爱星阿不赞成,他说,永历毕竟曾经当过皇帝,应该给他一点适当的尊重,“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
吴三桂不敢不听满族副手的意见。四月二十五清晨,永历父子在睡梦中被清军从床上拖了起来,拉到都督府门口的一间小庙内,用弓弦活活勒死。在临死那一刻,永历没有任何挣扎。为了防止有人给永历修坟,吴三桂命令将永历父子尸体火化,“炙尸扬灰”,让他们的骨灰彻底随风飘散。这一年,永历三十九岁。
杀死永历后,吴三桂命人将年近八十的王太后槛送北京。虽然天主教禁止自杀,但是太后还是在路上自缢而死。
回首一生,永历更像是上天穷极无聊的一个恶作剧。从降生的那一刻起,他注定要在既定命运之河中顺流而下,虽然倾尽一生之力去搏涛击浪,但还是不能逆流半步,最终被带向不情愿的终点。
第八章
杨广:被大业压垮
一
书案左首,架着一面名贵的古铜镜。每当读书倦了,杨广就揽起来,和镜中人对视。一股压抑不住的英气破镜而出,照亮了他的双眸:从俊朗的眉毛到挺拔的鼻梁,从光滑的皮肤到鲜润的双唇,每一根线条都千斟万酌,每一个细节都经得住推敲。很明显,这不是随手捏就而是精心设计的面孔。他百看不厌。《隋书·炀帝纪》云:“上美姿仪,少敏慧。”
在内心深处,杨广一直觉得自己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人间的杨坚,另一个是天上的上帝。
天上的父亲给了他几乎一切他想要的。
他被安排衔着金汤匙出生,并且投生在北周重臣隋国公杨坚的府第。还没出生,府里已经给他千挑万选出数十名的奶妈和仆妇,准备了成百上千的玩具、童衣和饰物。从懂事起,他的身边就跟随着庞大的仆从队伍,随时准备满足他每一个小小的需要。他的一颦一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除了俊秀的外表,上天还赐予他超乎常人的聪颖。七岁那年,他写出了平生第一首诗歌,歌咏长安灞河两岸的旖旎风光。这首诗从老师手中流传到文人学士圈中,立刻为他赢得了“神童”的美誉。后来他成了到他为止的历代皇帝中最博学、最富才华的一个,隋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他的许多优美的诗篇。
人间的父亲当然对他更加疼爱。保姆怀中那个粉红色的小脸上灿烂的笑容,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魔力,在第一瞬间扯“偏”了父亲杨坚的心。越长大,这个孩子的聪明、懂事、可爱就越让他感觉到父亲的骄傲。作为一个很少承认错误的人,杨坚却不能否认他对这个孩子“于诸子中特所钟爱”。(《隋书·炀帝纪》)做隋国公时,杨坚重金为这个孩子聘请了国内最博学的老师。做了皇帝后,他干脆把原来打算用为丞相的王韶任命为杨广的师傅。从杨广自少年起接受的一系列任命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读出杨坚对他的特殊器重和苦心培养。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二十六,在杨坚开国称帝仅十二天之后,年仅十三岁的杨广就被封为晋王,并被任命为并州总管,授武卫大将军称号。并州是当时防备帝国最危险的敌人突厥的战略要地,封杨广于这样的要冲,当然是为了让他尽快成长为帝国的藩屏。十八岁那年,晋王在并州表现出的才能被皇帝认可,于是皇帝召他回朝中,实习宰相之职。从此之后,帝国内最重要或者最关键的职务几乎都是属于这个儿子的。当突厥欲图南下时,杨广被立刻调回并州,继续阻击突厥。由于南方全部反叛,杨广又被迅速从并州总管调为扬州总管。虽然任命皇子担当要职是隋文帝的整体政治筹划,虽然这些职务实习性成分居多,然而在五个儿子当中,杨广的屡次任命无疑是最风光的。
从懂事开始,杨广就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上帝的宠儿。在他眼里,这个世界几乎是专为他而创造的。他来到人间,就是为了玩一场叫作“人生”的快乐游戏,为了像父亲那样收获万众的崇拜,尽享人生的每一点滴美好。他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认为,因为很少有哪个生命乐章的序曲能这样灿烂。
然而,天心永远不可能彻底地被凡人所了解,命运的安排往往是让人费解的,它给了杨广一切,却唯独忘掉了最关键的一样——恰当的出生顺位。在他前景辉煌的命运之路上,横亘着一个巨大的阴影,来自他的兄长杨勇。
二
自从西周时起,中国政治权力的传递就一直遵循着一个明确的原则——“立嫡以长”。大隋天下未来的主角,应该由他的长兄杨勇扮演。
“嫡长制”最有效地保证了皇族内部权力延续的有序,杜绝了皇族间的竞争,所以被圣人称为“百王不易之制”。然而,这个制度的合理性是那么禁不起推敲。谁都知道,出生顺位与治国才能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联系。正是这个制度导致历史上幼童、白痴、昏庸之徒不断登基。为什么要把帝国的前途囚禁在这样一个弱智的规定里呢?
相信在一千四百年前,杨广和他的兄弟们都是这样想的。
降生在政治旋涡中的杨广兄弟对政治的兴趣几乎是天生的。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政治几乎是一个中国男人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在他们的视野里,只有政治,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只有权力,才能赋予男人非同寻常的力量和尊严。混合了鲜卑族和汉族血液的杨氏家族的男人生命力都非常强健。“盖世英豪,儿郎虎豹”,这句唱词用在杨坚家里异常贴切。杨坚其余的四个儿子,都像饿狼渴望鲜肉一样,对皇位垂涎三尺。虽然文笔出色,但是杨广从来没想到要当什么文学家,那样的前途对一个皇子来说几乎是一种耻辱。
在杨坚称帝、五兄弟同日封王之后,杨广就感觉到兄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从小在一起嬉戏打闹着长大的兄弟看对方的眼神里都多了一丝阴冷和提防。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阴谋和血腥色彩的时期之一。为了争夺皇位,政治上层一直在钩心斗角、相互杀戮,而皇族间的兄弟相残是高层政治中最常上演的剧目之一。从那一刻开始,杨氏兄弟倏然惊觉,生在帝王之家,就是活在狼群之中,也许有一天,不是自己杀掉其他兄弟,就是其他兄弟杀掉自己。
既然生活在狼群之中,强壮、敏捷、狡猾就是竞争的资本,杨广坚信自己具备这样的天赋。虽然一个个野心勃勃,但其他兄弟都是碌碌之徒,只有杨广从杨坚身上继承了一个政治家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城府、机敏和悟性。
一般来说,豪门子弟都免不了一些共同的毛病,比如骄纵狂傲、眼高手低以及缺乏自制能力。可杨广似乎是个异类。
也许是因为师傅教育的成功,也许是因为杨广过人的悟性,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自制力,举止端凝,“深沉严重”。其他兄弟多是典型的纨绔,为了一时之欲,多违父母之意。据《北史·列传第六十三》载,杨广的长兄杨勇缺乏心机,行事放纵;老三杨俊性格软弱,奢侈无度;老四杨秀则性情暴烈,甚至“生剖死囚,取胆为乐”;只有他对父母之命奉之唯谨。父亲提倡节俭,他便衣着朴素,用度有节;母亲性奇妒,最看不得男人好色,他则与正妃萧氏举案齐眉,恩爱有加。
从很早开始,杨广就已经学会设计自己。虽然出身天潢贵胄,但是他善待下人,从无骄纵之色。“大臣用事者,皆倾心与交。”“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隋书·炀帝纪》记载,杨广最令父亲杨坚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细节:史万岁是国之名将,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他远征云南回朝时,分别路过秦王杨俊所在的成都和晋王杨广所在的江都。两个王爷对史万岁的到来都很重视,亲自接见。不过秦王关心的是向史万岁索要征战中掳获的奇珍异宝,而晋王却“虚衿敬之,待以交友之礼”,与他探讨军国大事。杨坚见二人情好,乃命史万岁干脆留在晋王身边,督晋王府军事。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隋帝国最重要的一次战争——为统一南方而进行的平陈战争中,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被任命为五十万大军的最高统帅,引起举国瞩目。这次战争是他正式登上帝国政治舞台的亮相之作,杨广深知,这是树立自己形象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事实上,他的全国性声誉就是在此刻建立起来的。腐败的南朝不堪一击,平陈战争胜得轻松愉快。《隋书·炀帝纪》记载,攻灭南朝之后,杨广首先命属下收取陈朝政治档案和典章文物,“封存府库,金银资财一无所取”,“秋毫无所犯,称为清白”。由此“天下皆称广以为贤”,“昆弟之中,声誉独著”。
二十出头的他成了隋帝国风头最强劲的政治明星,这个皇子的贤能实为历代少见。在杨广刻意表现自己的背后,隐藏着谁都读得懂的动机:虽然嫡长制原则横亘在面前,但熟读历史的杨广知道,“换太子”这样“大不韪”的事,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发生过。
三
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历史不是一部人的历史,而是神或者鬼的历史。构成前者系列的是文武周召、孔孟程朱和诸葛亮、文天祥这些天纵神圣、料事如神、顶天立地、完美无瑕的形象;构成后者系列的是夏桀、商纣、秦始皇、曹孟德、秦桧这些穷凶极恶、无恶不作、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角色。中国历史中的人,其身上往往充斥着“神性”或者“兽性”,唯独缺少“人性”。而在这些“鬼”当中,隋炀帝杨广是面目最丑恶的一个。
在老百姓的传说中,杨广原本是终南山间一只巨鼠转世,所以淫猥贪婪,无恶不作。这个古今恶人排行榜中的老大,几乎集中了人类所能有的全部邪恶品种——淫荡、贪婪、狡诈、阴险、自私、冷血、残暴、血腥、昏乱……他犯下了几乎人类所有能犯下的罪行——“谋兄”、“淫母”、“弑父”、“幽弟”、“逆天”、“虐民”……
杨广之所以被泼上了这么多层污垢,一切都起源于他犯的第一个“错误”——“夺嫡”。
在今人看来,对皇位的渴望并不能被认为是一个错误。作为一个受到器重的皇子,杨广对皇位的“非分之想”,其实属于一个人的正常欲望范围。从能力、才华及素质看,杨广确实比他的兄弟们更适合当这个皇帝。在所谓的“夺嫡”过程中,杨广所做的主要是竭力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已,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种良性竞争。
然而,在古人看来,对皇位动念,本身就是杨广的大罪。换句话说,问题不在于杨广进行的竞争是不是良性,而是他根本不应该参与竞争。
在传统中国,每一个人生下来,身上都系着一个无形的标签,叫作“名分”。遵守“名分”,是人生守则中的第一款。用李斯的那个著名寓言来比方,生在仓里的老鼠注定会一生吃白米,而生在厕所里的老鼠注定一生吃手纸。不守“名分”,是一个人所犯的错误中最危险的一个,因为“名分”关乎社会稳定。商子说,一只兔子在野地里奔走而百人逐之,并非是兔子可以够这百人来分,是由于名分未定,谁都可以来争。卖兔者满市,却没有人敢不给钱就拿,是由于兔子有主,名分已定。所以定名分,才能天下大治;名分不定,必将天下大乱。
中国文化推崇的最高价值是稳定。江山永固,万世不变,是统治者最大的利益关切。这就注定了它是一种反竞争的文化,因为竞争往往带来混乱和动荡。“雄心、进取”,我们今天看来非常雄性、英武的词汇,在过去却是非常错误和不祥的。圣人说,如果大家都各安其分,那么社会就不会起冲突,天下就会永远太平祥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稳定肯定是压抑和缺乏活力的,然而过去的中国人乐于忍受。由于对竞争的恐惧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他们宁可要“嫡长制”的草,也不要自由竞争的苗。如果哪位皇帝或者皇子胆敢挑战“立嫡以长”的原则,他不但在当时要受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在死后也必将成为人们全力攻击的对象。
由于以勤俭著称的隋文帝被传统史学立为“基本正确”、“主流是好的”好皇帝,所以攻击的矛头就集中对准了杨广。他们以杨广为主角,编造了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以证明杨坚选择杨广是多么错误。
出现在《隋书·炀帝纪》中的杨广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平陈战争胜利后进入陈宫,寻找陈叔宝那个著名的宠妃张丽华。据说相见之后,杨广色心大动,“欲纳为妃”。幸亏老臣高颎杀了张丽华,才避免了这个“狐狸精”祸乱大隋。<... -->>
过了不久,吴三桂亲自来视察自己这一生中最大的战利品。他在门口先挑帘偷视,发现永历帝正一动不动地坐在竹椅上,眼睛空空洞洞地看着前方。
永历帝察觉到门口有人,轻声问道:“何人?”
吴三桂走了进去,不知为什么,张张口,没说出话来。虽然这些年来,在心里,吴三桂为自己背明降清找了无数冠冕堂皇的借口,自以为已经彻底说服自己了,没想到,一见到前朝故主的后代,所有的理由都飞得无影无踪,他在这一刻确认,自己确实是天底下活得最丑陋、最无耻的人。
永历帝又问了一句:“来者何人?”
扑通一声,吴三桂自己也没想到,恍惚之中,他已经跪在这个年轻人的面前,“遂伏地不能起”。
“你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吧?”永历依然轻轻地问。
吴三桂什么也没听见,他只是恍惚见到这个酷似崇祯皇帝的年轻人脸上的疑问表情。他分辨不出他在说些什么,只是机械地一连声地应道:“是,是……”
也不知过了多久,永历轻轻地向他挥挥手,让他退去,他却站不起身来,只好由卫士上来把他搀扶出去。史书记载,“王令之去,三桂伏不能起,左右扶之出”。
史载吴三桂“色如死灰,汗浃背,自后不复敢见”,从此之后,再也没来见过永历。
五
有好几次,朱由榔解下腰间黄带,想悬梁自尽。然而,一想到那窒息挣扎的痛苦,他的手就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命中注定的屈辱和折磨还没有到头。
吴三桂虽然不再露面,却将永历的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从缅甸回国的一路之上,永历又一次“锦衣玉食”:吴三桂让出军中最好的轿子,住宿时提供给他最好的房屋,吃饭时把最好的食物先送给他,“进御膳用金碗,不用银碗”。吴三桂还派一位副将专门照顾永历的生活。这位副将态度和气友善,对永历毕恭毕敬。他一路上陪永历聊天,信誓旦旦地保证说,大清皇帝是仁德之主,一定会礼遇于他。确实,依照中国经典,新朝君主对亡国之君应该待以宾礼,给他一个适当的封爵和相当优厚的待遇,以让他延续先朝的香火。这就叫作“兴灭续绝”。比如商汤就将夏朝王室的一个后代封为诸侯,建立了杞国,以继承夏王朝的香火。周人灭商后,也曾封商王室后代微子建立宋国,让他坐享尊荣,祭祀伟大的商代祖先。这就是史书上说的“昔周灭殷,封微子为殷后,俾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
这位副将说得如此真诚,以至于到后来永历已经相信,他到了昆明后,会被马上转送北京,在新朝获得一个侯爵,在安静的府第中安度晚年。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吴三桂的手段而已。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永历在路上不出意外,以方便他顺利地将这个猎物送至北京,举行献俘礼,向天下宣告大清王朝的彻底统一。
永历十六年,也就是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初一,永历皇帝被押送回了昆明,被“重兵严守”于故都督府。四月二十四,康熙的上谕抵达昆明,指示说,永历是个可怜人,不必押送举行献俘礼,就在昆明“著将永历正法”。
命令是四月二十四夜里接到的,吴三桂连夜请来两位满族副手,商量如何处决。吴三桂主张将永历拉出去当众砍头了事,但满洲将领爱星阿不赞成,他说,永历毕竟曾经当过皇帝,应该给他一点适当的尊重,“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
吴三桂不敢不听满族副手的意见。四月二十五清晨,永历父子在睡梦中被清军从床上拖了起来,拉到都督府门口的一间小庙内,用弓弦活活勒死。在临死那一刻,永历没有任何挣扎。为了防止有人给永历修坟,吴三桂命令将永历父子尸体火化,“炙尸扬灰”,让他们的骨灰彻底随风飘散。这一年,永历三十九岁。
杀死永历后,吴三桂命人将年近八十的王太后槛送北京。虽然天主教禁止自杀,但是太后还是在路上自缢而死。
回首一生,永历更像是上天穷极无聊的一个恶作剧。从降生的那一刻起,他注定要在既定命运之河中顺流而下,虽然倾尽一生之力去搏涛击浪,但还是不能逆流半步,最终被带向不情愿的终点。
第八章
杨广:被大业压垮
一
书案左首,架着一面名贵的古铜镜。每当读书倦了,杨广就揽起来,和镜中人对视。一股压抑不住的英气破镜而出,照亮了他的双眸:从俊朗的眉毛到挺拔的鼻梁,从光滑的皮肤到鲜润的双唇,每一根线条都千斟万酌,每一个细节都经得住推敲。很明显,这不是随手捏就而是精心设计的面孔。他百看不厌。《隋书·炀帝纪》云:“上美姿仪,少敏慧。”
在内心深处,杨广一直觉得自己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人间的杨坚,另一个是天上的上帝。
天上的父亲给了他几乎一切他想要的。
他被安排衔着金汤匙出生,并且投生在北周重臣隋国公杨坚的府第。还没出生,府里已经给他千挑万选出数十名的奶妈和仆妇,准备了成百上千的玩具、童衣和饰物。从懂事起,他的身边就跟随着庞大的仆从队伍,随时准备满足他每一个小小的需要。他的一颦一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除了俊秀的外表,上天还赐予他超乎常人的聪颖。七岁那年,他写出了平生第一首诗歌,歌咏长安灞河两岸的旖旎风光。这首诗从老师手中流传到文人学士圈中,立刻为他赢得了“神童”的美誉。后来他成了到他为止的历代皇帝中最博学、最富才华的一个,隋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他的许多优美的诗篇。
人间的父亲当然对他更加疼爱。保姆怀中那个粉红色的小脸上灿烂的笑容,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魔力,在第一瞬间扯“偏”了父亲杨坚的心。越长大,这个孩子的聪明、懂事、可爱就越让他感觉到父亲的骄傲。作为一个很少承认错误的人,杨坚却不能否认他对这个孩子“于诸子中特所钟爱”。(《隋书·炀帝纪》)做隋国公时,杨坚重金为这个孩子聘请了国内最博学的老师。做了皇帝后,他干脆把原来打算用为丞相的王韶任命为杨广的师傅。从杨广自少年起接受的一系列任命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读出杨坚对他的特殊器重和苦心培养。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二十六,在杨坚开国称帝仅十二天之后,年仅十三岁的杨广就被封为晋王,并被任命为并州总管,授武卫大将军称号。并州是当时防备帝国最危险的敌人突厥的战略要地,封杨广于这样的要冲,当然是为了让他尽快成长为帝国的藩屏。十八岁那年,晋王在并州表现出的才能被皇帝认可,于是皇帝召他回朝中,实习宰相之职。从此之后,帝国内最重要或者最关键的职务几乎都是属于这个儿子的。当突厥欲图南下时,杨广被立刻调回并州,继续阻击突厥。由于南方全部反叛,杨广又被迅速从并州总管调为扬州总管。虽然任命皇子担当要职是隋文帝的整体政治筹划,虽然这些职务实习性成分居多,然而在五个儿子当中,杨广的屡次任命无疑是最风光的。
从懂事开始,杨广就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上帝的宠儿。在他眼里,这个世界几乎是专为他而创造的。他来到人间,就是为了玩一场叫作“人生”的快乐游戏,为了像父亲那样收获万众的崇拜,尽享人生的每一点滴美好。他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认为,因为很少有哪个生命乐章的序曲能这样灿烂。
然而,天心永远不可能彻底地被凡人所了解,命运的安排往往是让人费解的,它给了杨广一切,却唯独忘掉了最关键的一样——恰当的出生顺位。在他前景辉煌的命运之路上,横亘着一个巨大的阴影,来自他的兄长杨勇。
二
自从西周时起,中国政治权力的传递就一直遵循着一个明确的原则——“立嫡以长”。大隋天下未来的主角,应该由他的长兄杨勇扮演。
“嫡长制”最有效地保证了皇族内部权力延续的有序,杜绝了皇族间的竞争,所以被圣人称为“百王不易之制”。然而,这个制度的合理性是那么禁不起推敲。谁都知道,出生顺位与治国才能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联系。正是这个制度导致历史上幼童、白痴、昏庸之徒不断登基。为什么要把帝国的前途囚禁在这样一个弱智的规定里呢?
相信在一千四百年前,杨广和他的兄弟们都是这样想的。
降生在政治旋涡中的杨广兄弟对政治的兴趣几乎是天生的。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政治几乎是一个中国男人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在他们的视野里,只有政治,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只有权力,才能赋予男人非同寻常的力量和尊严。混合了鲜卑族和汉族血液的杨氏家族的男人生命力都非常强健。“盖世英豪,儿郎虎豹”,这句唱词用在杨坚家里异常贴切。杨坚其余的四个儿子,都像饿狼渴望鲜肉一样,对皇位垂涎三尺。虽然文笔出色,但是杨广从来没想到要当什么文学家,那样的前途对一个皇子来说几乎是一种耻辱。
在杨坚称帝、五兄弟同日封王之后,杨广就感觉到兄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从小在一起嬉戏打闹着长大的兄弟看对方的眼神里都多了一丝阴冷和提防。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阴谋和血腥色彩的时期之一。为了争夺皇位,政治上层一直在钩心斗角、相互杀戮,而皇族间的兄弟相残是高层政治中最常上演的剧目之一。从那一刻开始,杨氏兄弟倏然惊觉,生在帝王之家,就是活在狼群之中,也许有一天,不是自己杀掉其他兄弟,就是其他兄弟杀掉自己。
既然生活在狼群之中,强壮、敏捷、狡猾就是竞争的资本,杨广坚信自己具备这样的天赋。虽然一个个野心勃勃,但其他兄弟都是碌碌之徒,只有杨广从杨坚身上继承了一个政治家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城府、机敏和悟性。
一般来说,豪门子弟都免不了一些共同的毛病,比如骄纵狂傲、眼高手低以及缺乏自制能力。可杨广似乎是个异类。
也许是因为师傅教育的成功,也许是因为杨广过人的悟性,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自制力,举止端凝,“深沉严重”。其他兄弟多是典型的纨绔,为了一时之欲,多违父母之意。据《北史·列传第六十三》载,杨广的长兄杨勇缺乏心机,行事放纵;老三杨俊性格软弱,奢侈无度;老四杨秀则性情暴烈,甚至“生剖死囚,取胆为乐”;只有他对父母之命奉之唯谨。父亲提倡节俭,他便衣着朴素,用度有节;母亲性奇妒,最看不得男人好色,他则与正妃萧氏举案齐眉,恩爱有加。
从很早开始,杨广就已经学会设计自己。虽然出身天潢贵胄,但是他善待下人,从无骄纵之色。“大臣用事者,皆倾心与交。”“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隋书·炀帝纪》记载,杨广最令父亲杨坚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细节:史万岁是国之名将,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他远征云南回朝时,分别路过秦王杨俊所在的成都和晋王杨广所在的江都。两个王爷对史万岁的到来都很重视,亲自接见。不过秦王关心的是向史万岁索要征战中掳获的奇珍异宝,而晋王却“虚衿敬之,待以交友之礼”,与他探讨军国大事。杨坚见二人情好,乃命史万岁干脆留在晋王身边,督晋王府军事。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隋帝国最重要的一次战争——为统一南方而进行的平陈战争中,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被任命为五十万大军的最高统帅,引起举国瞩目。这次战争是他正式登上帝国政治舞台的亮相之作,杨广深知,这是树立自己形象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事实上,他的全国性声誉就是在此刻建立起来的。腐败的南朝不堪一击,平陈战争胜得轻松愉快。《隋书·炀帝纪》记载,攻灭南朝之后,杨广首先命属下收取陈朝政治档案和典章文物,“封存府库,金银资财一无所取”,“秋毫无所犯,称为清白”。由此“天下皆称广以为贤”,“昆弟之中,声誉独著”。
二十出头的他成了隋帝国风头最强劲的政治明星,这个皇子的贤能实为历代少见。在杨广刻意表现自己的背后,隐藏着谁都读得懂的动机:虽然嫡长制原则横亘在面前,但熟读历史的杨广知道,“换太子”这样“大不韪”的事,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发生过。
三
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历史不是一部人的历史,而是神或者鬼的历史。构成前者系列的是文武周召、孔孟程朱和诸葛亮、文天祥这些天纵神圣、料事如神、顶天立地、完美无瑕的形象;构成后者系列的是夏桀、商纣、秦始皇、曹孟德、秦桧这些穷凶极恶、无恶不作、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角色。中国历史中的人,其身上往往充斥着“神性”或者“兽性”,唯独缺少“人性”。而在这些“鬼”当中,隋炀帝杨广是面目最丑恶的一个。
在老百姓的传说中,杨广原本是终南山间一只巨鼠转世,所以淫猥贪婪,无恶不作。这个古今恶人排行榜中的老大,几乎集中了人类所能有的全部邪恶品种——淫荡、贪婪、狡诈、阴险、自私、冷血、残暴、血腥、昏乱……他犯下了几乎人类所有能犯下的罪行——“谋兄”、“淫母”、“弑父”、“幽弟”、“逆天”、“虐民”……
杨广之所以被泼上了这么多层污垢,一切都起源于他犯的第一个“错误”——“夺嫡”。
在今人看来,对皇位的渴望并不能被认为是一个错误。作为一个受到器重的皇子,杨广对皇位的“非分之想”,其实属于一个人的正常欲望范围。从能力、才华及素质看,杨广确实比他的兄弟们更适合当这个皇帝。在所谓的“夺嫡”过程中,杨广所做的主要是竭力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已,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种良性竞争。
然而,在古人看来,对皇位动念,本身就是杨广的大罪。换句话说,问题不在于杨广进行的竞争是不是良性,而是他根本不应该参与竞争。
在传统中国,每一个人生下来,身上都系着一个无形的标签,叫作“名分”。遵守“名分”,是人生守则中的第一款。用李斯的那个著名寓言来比方,生在仓里的老鼠注定会一生吃白米,而生在厕所里的老鼠注定一生吃手纸。不守“名分”,是一个人所犯的错误中最危险的一个,因为“名分”关乎社会稳定。商子说,一只兔子在野地里奔走而百人逐之,并非是兔子可以够这百人来分,是由于名分未定,谁都可以来争。卖兔者满市,却没有人敢不给钱就拿,是由于兔子有主,名分已定。所以定名分,才能天下大治;名分不定,必将天下大乱。
中国文化推崇的最高价值是稳定。江山永固,万世不变,是统治者最大的利益关切。这就注定了它是一种反竞争的文化,因为竞争往往带来混乱和动荡。“雄心、进取”,我们今天看来非常雄性、英武的词汇,在过去却是非常错误和不祥的。圣人说,如果大家都各安其分,那么社会就不会起冲突,天下就会永远太平祥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稳定肯定是压抑和缺乏活力的,然而过去的中国人乐于忍受。由于对竞争的恐惧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他们宁可要“嫡长制”的草,也不要自由竞争的苗。如果哪位皇帝或者皇子胆敢挑战“立嫡以长”的原则,他不但在当时要受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在死后也必将成为人们全力攻击的对象。
由于以勤俭著称的隋文帝被传统史学立为“基本正确”、“主流是好的”好皇帝,所以攻击的矛头就集中对准了杨广。他们以杨广为主角,编造了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以证明杨坚选择杨广是多么错误。
出现在《隋书·炀帝纪》中的杨广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平陈战争胜利后进入陈宫,寻找陈叔宝那个著名的宠妃张丽华。据说相见之后,杨广色心大动,“欲纳为妃”。幸亏老臣高颎杀了张丽华,才避免了这个“狐狸精”祸乱大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