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斗米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朝茶园最兴盛的时期,在这座山上置办了十二个颇具规模的茶园。明朝末年时,农民军在两湖、安徽、河南地界非常活跃,势力很强盛。谢家就扎根在安徽的庐州,在农民军还没有进入庐州之前,谢家家主就带着谢家嫡系、旁支、以及各房庶支,全族人全部进入这个茶园里躲避叛乱。

    当时,物资充足、人手也足够多,房屋的建造也相对的要比茶园原有的茶农家要好很多。只是光有一个房屋建的好是不行的,在山上主家生活总是不方便,米、面、油、盐这些生活所需,都得要去山下买。因此,谢家这些人,只要家里还稍有一点积蓄的,都一心盼着能下山。直到清朝完全替代了明朝,战争结束,世态基本稳定,谢家手里有钱的,又都回了庐州。原本的老宅能要回来的要回来,实在要不回来的,就另外置办。还继续留在山上的都是那些没有积蓄,在山下也没有半点产业的各房庶支们。

    因为这山是产好茶的石头山,山上的土地确实不是什么种庄稼的好土壤,谢家虽然人口发展越来越多,但是仍然依靠茶园生存,从来没有想过开荒种庄稼,以此来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直到清朝末年,各处战争开始,这地方土匪也闹的特别厉害。一方面是粮食贵到山里人已经吃不起,另一方面一下山就被抢个精光。没有办法,才在山坳里一些土层较厚的地方开地种麦子和芋头。就那么点土地各家分一点,每年的出产,连各家人口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只不过,总比一口吃的都没有要强太多。

    “有失必有得!”这话很有道理,这地方虽然穷的只能活命,其他的不要多求。但是战争的惨烈不会影响到这儿,土匪的贪婪也不会光顾这儿,就连当地解放都有五六年了,上面才知道这儿还有个这么大的山寨,接着派了工作组到这儿来共产,领导谢家庄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大发展。

    受自然条件限制,共产的只能是茶园(至于山坳里那点土地,小麦出产实在太低,芋头不在上交粮食之内)。每年谷雨前会有工作组的人前来,收获春茶。谷雨后的茶便归谢家洼的人所有,口粮按照各家上交的茶叶品级、数量、人口等各方面因素综合配给。管理谢家洼的大队长、书记、各生产小组的组长都是有谢家庄自己人里选举出来的。因此,除了每季茶叶上来的时候,由大队部的干部统一带着茶叶去山下的供销社,换取油盐酱醋酒等生活必需品,这个山庄基本是与外面隔绝。

    山外的文化大革命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个没有学校、没有臭老九的地方。

    山外的农业学大寨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这石头山那荒没法开,工作组的人查看了一圈都无奈摇头走了。

    山外的各种批斗会跟他们无关,因为这里没有哪个是地主,真正的茶园主都没有在这山上。

    唯有除四旧,在他们这儿闹的最凶,因为他们这儿是封建旧俗保留的最完整的地方。

    山外的浮夸风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这儿不产粮食。不过,他们还是受到了影响。山外闹饥荒的头一年,山内正在试验改种玉米,当年玉米高产,却被镇里来人把玉米全部拉走了,只留下芋头供他们自己饱腹。大家伙儿虽然郁闷的很,在心里嘀咕不如当初不种玉米。但是好在谢权忠那个当书记的大堂哥有想法,竟然种出了二季玉米,要不然全靠芋头的话,只怕他们也要闹饥荒饿死人。

    现在,他们也施行了分茶园到家,分粮食的福利也就跟着取消,而他们只产玉米和芋头这两样农作物。一年到头只吃这两样显然不行,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因此在得知以后要吃细粮,只能靠自家拿钱拿粮票去山下买的时候,各家都犯愁。钱和粮票都是他们手里紧缺的东西,唯有茶叶、玉米和芋头可以拿出来跟山下人家换细粮。而谢权忠家是第一个带着玉米下山的人家,因此整个谢家洼都很关注这件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