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筝歌(清穿皇太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巴克什,蒙古语中“有学识的人”之意,乃清语文儒谙悉事体之称。女真族中兼通满、蒙、汉语之臣,频频出使,传宣汗谕,招纳降服,被□□哈赤赐号“巴克什”,与武臣赐号“巴图鲁”一样,都属荣誉称号。其实说白了,就有点像后来的大学士一样,身兼赫图阿拉城的文官要职。所以,女真人常说:武将当为巴图鲁,文臣当属巴克什。
那日皇太极生怕出了岔子,连夜安排好了我的身份,一向同巴克什们情同手足的他,在文馆帮我打点好了一切。
我就这样以赫舍里·碧落的身份住在了文馆,文馆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编制满文文字,撰写汗王实录以及掌管文案,这些“巴克什”不经允文,又身兼军事,披甲出征,建树军功。
我能够很好地在文馆安置下来,真要多亏了我能说满、蒙、汉三种语言。而先前在朝堂之上称是我“师父”之人,乃是巴克什赫舍里·硕色,赫图阿拉城中有七八个这样的巴克什,而主要负责文馆工作的是硕色巴克什和他的族弟,名叫赫舍里·希福。赫舍里氏也是这赫图阿拉城中显赫的一族了,这个名字似乎在各种清宫剧里,也是不是能够听到,证明日后的发展也甚是兴旺。
而皇太极与赫舍里二兄弟的关系,亦师亦友,希福巴克什年纪只比皇太极长几岁,二人志趣相投,所以有些交情。据说有一次,吟诵汉诗,硕色巴克什的一番言论,令在场的众人都五体投地,连皇太极都直说:“以硕色巴克什之才,堪为吾师。”
硕色巴克什知道我通晓汉语,便将许多手上的汉书译文拿给我修缮,这倒不是什么累活,以我的水平足以胜任。只是偶有闲暇,我便会在文馆的书桌前发呆,一张一张地写着“叶君坤”三个字,写了连自己都数不清的张数。硕色偶会来点拨我几分译文上的事情,那日路过,见我桌上密密麻麻写的皆是这三个字,便好奇地问我,这三个字何意。
我却是一阵心酸,只答是个故人的名字。
硕色公务繁忙,并没有过多追问,只是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哦?我还以为是个字谜……”
我轻笑着摇头,没有把这件插曲放在心上,也没有去深想“字谜”后面跟深的意味。
这文馆里,值得一提还有一位皇太极曾特地与我介绍过的巴克什,名叫博尔济吉特氏·武纳格。他与府上其他的巴克什不同,他是个蒙古人,却是在叶赫长大的,是皇太极的额娘孟姑生前的挚友。所以皇太极从小便跟着这位武纳格巴克什学蒙语。这位武纳格能舞文弄墨,也能舞刀弄枪,前日一见,倒真长了一副武将的模样,与皇太极并肩站在一块儿,颇有些“保镖”的味道。
皇太极是□□哈赤儿子中,唯一精通汉文的。他的书房了摆了不少书,四书五经,礼易春秋,可谓是无一遗漏。想到这里我才隐隐约约记起,皇太极的谥号里称他为“文皇帝”,看来这谥号中的“文”字,并非空穴来风。而他对汉学的精通,似乎也奠定了他日后入主中原的文化基础。
在我的印象里,女真人与汉人间的民族情绪是极强烈的,就说□□哈赤,对汉人也是恨之入骨的,未入关前,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又精通汉学的爱新觉罗家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便好奇地问过皇太极,为何学这些汉人的东西。
那时皇太极正坐在书房里读《春秋》,搁下书来问我:“你可知蒙古人征服中原用了多久?”
我历史别提多差了,被问得发蒙,半躺在他书房的摇椅上,嘴一撅:“多久?”
“七十年有余。”
七十年!真真把我吓了一跳,蒙古人居然用了七十年之长的时间,才征服中国之建立自己的帝国,比征战亚欧大陆的时间还要长啊……
皇太极神轻轻嘘叹口气:“七十余年,原本只需二十年结束的仗,硬是拖了七十年,你可知为何?”
我摇摇头,对这些问题我一点也不敏感,原以为作为现代人,或许能用一些现代的政治观点点拨皇太极,可没想到他这个古人却总是能说出写连我都赞叹不已的道理来。
“他们用了近五十年的时间,做一件事情——”
皇太极扯出一丝无奈的笑容,将那本《春秋》朝我一扬,“汲取汉人的文化。”
……汉化!
我脑海中蹦出了这个词来。
原来如此!蒙古人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原来都是在进行文化的融合,进行汉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汉人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基础,征服中原的疆土容易,可要征服这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绝非等闲。少数民族若想建立政权,统治成千上万的汉人,必需进行汉化,否则只有被吞并,被历史的洪流淹没。
不得不说,皇太极是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他的身体里,带着与生俱来的爱新觉罗家族的野心。在某种程度上,皇太极是与□□哈赤最为相似之人,□□哈赤也对汉文化有颇多专研,因为他的野心,远不止统一女真那么简单!他最终的目的,是入主中原啊!
而作为女真族人中的一员,皇太极对汉文化的精通看似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以我这个百年后的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皇太极这是吸取前人的经验,未雨绸缪,为后世打下基础。
眼前这个正在认真研读汉书的皇太极,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儒雅,却不失气度。我一直担心皇太极此时所处劣势,可我却忘了皇太极本身就是最大的优势……他允文允武,聪颖过人,韬略本领更是令人惊叹。他有着一代帝王所应具备的胆识、谋略和政治远见。这是什么嫡长顺序、母妃出生都及不上的!
在这一点上……他不输给任何人!
xxxx
丁未,明万历三十五年春。
皇太极与塔尔玛的婚期在即。
这一次建州与乌拉的联姻,犹如一剂... -->>
巴克什,蒙古语中“有学识的人”之意,乃清语文儒谙悉事体之称。女真族中兼通满、蒙、汉语之臣,频频出使,传宣汗谕,招纳降服,被□□哈赤赐号“巴克什”,与武臣赐号“巴图鲁”一样,都属荣誉称号。其实说白了,就有点像后来的大学士一样,身兼赫图阿拉城的文官要职。所以,女真人常说:武将当为巴图鲁,文臣当属巴克什。
那日皇太极生怕出了岔子,连夜安排好了我的身份,一向同巴克什们情同手足的他,在文馆帮我打点好了一切。
我就这样以赫舍里·碧落的身份住在了文馆,文馆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编制满文文字,撰写汗王实录以及掌管文案,这些“巴克什”不经允文,又身兼军事,披甲出征,建树军功。
我能够很好地在文馆安置下来,真要多亏了我能说满、蒙、汉三种语言。而先前在朝堂之上称是我“师父”之人,乃是巴克什赫舍里·硕色,赫图阿拉城中有七八个这样的巴克什,而主要负责文馆工作的是硕色巴克什和他的族弟,名叫赫舍里·希福。赫舍里氏也是这赫图阿拉城中显赫的一族了,这个名字似乎在各种清宫剧里,也是不是能够听到,证明日后的发展也甚是兴旺。
而皇太极与赫舍里二兄弟的关系,亦师亦友,希福巴克什年纪只比皇太极长几岁,二人志趣相投,所以有些交情。据说有一次,吟诵汉诗,硕色巴克什的一番言论,令在场的众人都五体投地,连皇太极都直说:“以硕色巴克什之才,堪为吾师。”
硕色巴克什知道我通晓汉语,便将许多手上的汉书译文拿给我修缮,这倒不是什么累活,以我的水平足以胜任。只是偶有闲暇,我便会在文馆的书桌前发呆,一张一张地写着“叶君坤”三个字,写了连自己都数不清的张数。硕色偶会来点拨我几分译文上的事情,那日路过,见我桌上密密麻麻写的皆是这三个字,便好奇地问我,这三个字何意。
我却是一阵心酸,只答是个故人的名字。
硕色公务繁忙,并没有过多追问,只是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哦?我还以为是个字谜……”
我轻笑着摇头,没有把这件插曲放在心上,也没有去深想“字谜”后面跟深的意味。
这文馆里,值得一提还有一位皇太极曾特地与我介绍过的巴克什,名叫博尔济吉特氏·武纳格。他与府上其他的巴克什不同,他是个蒙古人,却是在叶赫长大的,是皇太极的额娘孟姑生前的挚友。所以皇太极从小便跟着这位武纳格巴克什学蒙语。这位武纳格能舞文弄墨,也能舞刀弄枪,前日一见,倒真长了一副武将的模样,与皇太极并肩站在一块儿,颇有些“保镖”的味道。
皇太极是□□哈赤儿子中,唯一精通汉文的。他的书房了摆了不少书,四书五经,礼易春秋,可谓是无一遗漏。想到这里我才隐隐约约记起,皇太极的谥号里称他为“文皇帝”,看来这谥号中的“文”字,并非空穴来风。而他对汉学的精通,似乎也奠定了他日后入主中原的文化基础。
在我的印象里,女真人与汉人间的民族情绪是极强烈的,就说□□哈赤,对汉人也是恨之入骨的,未入关前,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又精通汉学的爱新觉罗家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便好奇地问过皇太极,为何学这些汉人的东西。
那时皇太极正坐在书房里读《春秋》,搁下书来问我:“你可知蒙古人征服中原用了多久?”
我历史别提多差了,被问得发蒙,半躺在他书房的摇椅上,嘴一撅:“多久?”
“七十年有余。”
七十年!真真把我吓了一跳,蒙古人居然用了七十年之长的时间,才征服中国之建立自己的帝国,比征战亚欧大陆的时间还要长啊……
皇太极神轻轻嘘叹口气:“七十余年,原本只需二十年结束的仗,硬是拖了七十年,你可知为何?”
我摇摇头,对这些问题我一点也不敏感,原以为作为现代人,或许能用一些现代的政治观点点拨皇太极,可没想到他这个古人却总是能说出写连我都赞叹不已的道理来。
“他们用了近五十年的时间,做一件事情——”
皇太极扯出一丝无奈的笑容,将那本《春秋》朝我一扬,“汲取汉人的文化。”
……汉化!
我脑海中蹦出了这个词来。
原来如此!蒙古人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原来都是在进行文化的融合,进行汉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汉人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基础,征服中原的疆土容易,可要征服这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绝非等闲。少数民族若想建立政权,统治成千上万的汉人,必需进行汉化,否则只有被吞并,被历史的洪流淹没。
不得不说,皇太极是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他的身体里,带着与生俱来的爱新觉罗家族的野心。在某种程度上,皇太极是与□□哈赤最为相似之人,□□哈赤也对汉文化有颇多专研,因为他的野心,远不止统一女真那么简单!他最终的目的,是入主中原啊!
而作为女真族人中的一员,皇太极对汉文化的精通看似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以我这个百年后的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皇太极这是吸取前人的经验,未雨绸缪,为后世打下基础。
眼前这个正在认真研读汉书的皇太极,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儒雅,却不失气度。我一直担心皇太极此时所处劣势,可我却忘了皇太极本身就是最大的优势……他允文允武,聪颖过人,韬略本领更是令人惊叹。他有着一代帝王所应具备的胆识、谋略和政治远见。这是什么嫡长顺序、母妃出生都及不上的!
在这一点上……他不输给任何人!
xxxx
丁未,明万历三十五年春。
皇太极与塔尔玛的婚期在即。
这一次建州与乌拉的联姻,犹如一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