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铁血铸新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此一时彼一时!
现如今,建奴已经进关,入侵大明长达三个月之久,四处残杀大明子民,掠夺财物人口。
若是此时再想着和谈,缔结城下之盟,则大错特错!
此举将令天下百姓如何看待皇上?
若是大明和建奴悬殊太大,根本不是对手,和谈倒也就罢了。可是现在皇上也看到,事情并非如此。”
秦浩明讲得激动,不知不觉站起身,在崇祯的目视下侃侃而谈。
“建奴此次出兵总计八万,纵然未必完全准确,但大体不差。
一路攻城略地必有损耗,不说别的,单是在赵县,卢总督便让他们丧失万余人,这可是真真切切的数据。
若此,微臣估计他们可战兵马也不过六万五千人上下。
更何况,他们还要分兵看守被掳的大明百姓和劫掠的财物。
如此一来,则可战之兵更少。
反观大明,卢总督的天雄军尚有近两万人马,高监军朝廷兵马和关宁铁骑共有六万,陈新甲陈总督的宣府也有五万可战之兵。
虽说比不得建奴精锐,可若是和兵一处,十几万大军跟建奴死耗,他们何能胜之?
若是皇上能够下定决心,便是十人拼他一人又如何?
大明百姓有十几千万,而建奴多不过百万人,这其中还包括蒙古人和投降过去的汉人等,真正属于建奴的族人决计不超过二十五万人。
这点,我们可以从去岁建奴组建的八旗制度便可略知一二。
若是在此战中,无需太多,我大明再留下他们两三万人,看建奴今后还敢再随意寇边,视我大明如入无人之地耶?
所以,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圣心独断,早做决定。
则此,百姓幸甚!大明幸甚!
微臣定和卢督一起,驱逐鞑虏,复我大明雄风,虽万死而不辞!”
说到最后,秦浩明诚心实意跪倒在地,向崇祯行一跪三叩礼。
若是崇祯能够答应,救千千万万人与水火兵戈,自己这一跪又算得了什么?
“秦爱卿切勿如此,快快请起,朕还有事相询。”
秦浩明说得条理清晰,有实有据,并非凭着一腔热血高喊,崇祯也是颇为意动。
可执掌朝政十一年,早已过了原先冲动的年龄,考虑事情自有他的方略。
没有得到崇祯肯定的答复,秦浩明心有不甘,可又无可奈何?
该说的已经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该做的他正在做,唯有默默等待崇祯的决定。
看见秦浩明一脸的哀怨,崇祯心里一软,柔声劝慰道:“兵戈之事,甚是凶险,朕无法立马答应,待和内阁朝臣商议后再做计较。”
崇祯作为一国之君,能如此这样对自己说,已经是算相当给面子。
秦浩明点点头,知道勉强不得,鞠躬行礼,“多谢皇上不怪微臣胡言乱语,臣感激不尽!”
崇祯对秦浩明的表现相当满意,知进退,明事理,不会跟其他酸儒一样,胡搅蛮缠,值得细细观察,留待大用。
“朕所虑者,恐如杨学士所说,若鞑虏拼死与我大明死战,则陷入和国内叛军两线作战。
以大明目前的财力和兵力,尚无法应付。
秦爱卿可有其他见解?另外对于解决反贼可有什么好办法?”
秦浩明之前的优异表现,让崇祯不敢小觑,从他身上,崇祯隐隐约约看到卢象升的影子。
因此,像这样关于朝廷决策的大事,也不知不觉询问他的意见。
&nbs... -->>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此一时彼一时!
现如今,建奴已经进关,入侵大明长达三个月之久,四处残杀大明子民,掠夺财物人口。
若是此时再想着和谈,缔结城下之盟,则大错特错!
此举将令天下百姓如何看待皇上?
若是大明和建奴悬殊太大,根本不是对手,和谈倒也就罢了。可是现在皇上也看到,事情并非如此。”
秦浩明讲得激动,不知不觉站起身,在崇祯的目视下侃侃而谈。
“建奴此次出兵总计八万,纵然未必完全准确,但大体不差。
一路攻城略地必有损耗,不说别的,单是在赵县,卢总督便让他们丧失万余人,这可是真真切切的数据。
若此,微臣估计他们可战兵马也不过六万五千人上下。
更何况,他们还要分兵看守被掳的大明百姓和劫掠的财物。
如此一来,则可战之兵更少。
反观大明,卢总督的天雄军尚有近两万人马,高监军朝廷兵马和关宁铁骑共有六万,陈新甲陈总督的宣府也有五万可战之兵。
虽说比不得建奴精锐,可若是和兵一处,十几万大军跟建奴死耗,他们何能胜之?
若是皇上能够下定决心,便是十人拼他一人又如何?
大明百姓有十几千万,而建奴多不过百万人,这其中还包括蒙古人和投降过去的汉人等,真正属于建奴的族人决计不超过二十五万人。
这点,我们可以从去岁建奴组建的八旗制度便可略知一二。
若是在此战中,无需太多,我大明再留下他们两三万人,看建奴今后还敢再随意寇边,视我大明如入无人之地耶?
所以,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圣心独断,早做决定。
则此,百姓幸甚!大明幸甚!
微臣定和卢督一起,驱逐鞑虏,复我大明雄风,虽万死而不辞!”
说到最后,秦浩明诚心实意跪倒在地,向崇祯行一跪三叩礼。
若是崇祯能够答应,救千千万万人与水火兵戈,自己这一跪又算得了什么?
“秦爱卿切勿如此,快快请起,朕还有事相询。”
秦浩明说得条理清晰,有实有据,并非凭着一腔热血高喊,崇祯也是颇为意动。
可执掌朝政十一年,早已过了原先冲动的年龄,考虑事情自有他的方略。
没有得到崇祯肯定的答复,秦浩明心有不甘,可又无可奈何?
该说的已经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该做的他正在做,唯有默默等待崇祯的决定。
看见秦浩明一脸的哀怨,崇祯心里一软,柔声劝慰道:“兵戈之事,甚是凶险,朕无法立马答应,待和内阁朝臣商议后再做计较。”
崇祯作为一国之君,能如此这样对自己说,已经是算相当给面子。
秦浩明点点头,知道勉强不得,鞠躬行礼,“多谢皇上不怪微臣胡言乱语,臣感激不尽!”
崇祯对秦浩明的表现相当满意,知进退,明事理,不会跟其他酸儒一样,胡搅蛮缠,值得细细观察,留待大用。
“朕所虑者,恐如杨学士所说,若鞑虏拼死与我大明死战,则陷入和国内叛军两线作战。
以大明目前的财力和兵力,尚无法应付。
秦爱卿可有其他见解?另外对于解决反贼可有什么好办法?”
秦浩明之前的优异表现,让崇祯不敢小觑,从他身上,崇祯隐隐约约看到卢象升的影子。
因此,像这样关于朝廷决策的大事,也不知不觉询问他的意见。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