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铸成的10门火炮中,全是只能打6斤或8斤炮弹的轻型红夷炮,那种重达3000斤以上的重型红夷炮,一门都没造出来。
而现在如果使用内模水冷技术的话,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李啸一直想拥有的能打12斤或16斤炮弹的重型火炮,也就可以正式生产出来了。
李啸向赵杰等人说完这种技术,赵杰及三名葡萄牙人皆是一脸兴奋之色,纷纷用纸笔详细记录了下来。
李啸能明显感觉到,赵杰及一众工匠看向自已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之情,与那些炼钢工人看自已的眼神十分类似。
接下来,李啸再向他们介绍第二种火炮炮管强化技术。
这种方法,就是双层或多层炮管嵌套技术,亦称身管筒紧技术。与赵杰他们现在正在做的铜胎铁芯炮,很有些类似之处。但具体的制作方法,却是很有差别的。
这种方法,则是专门应对防止出现内应力不均匀而在炮管内部产生裂缝的问题。
只不过,孙元化的铜胎铁芯法,是直接用铁管作内模,再于外面浇铸铜管,这样的话,是没有办法制造向内的预应力的,也是这为何即使侥幸碰到所铸的炮管没有裂缝,也往往在试炮时出现炸裂的原因。
19世纪中期时,欧洲出现了一种炮管多层嵌套技术,简单来说,是在炮管制造时,造一个内管与一个外管,而外管的内径要比内管外径小一些,叫做过盈。理论上这样的内管是不可能塞进外管里的,但巧妙的地方就在这里,只要把外管加热烧到数百度,则由于热胀冷缩,外管会膨胀,其内径也会跟着放大,等到他的内径膨胀到够大超过内管外径的时候,就可以把内管套进外管里。然后等外管冷却后收缩,自然就会向内箍住内管,提供一个向内的预应力,使内层炮管变得致密紧凑,大大减少裂缝产生的空间。
而且,这种技术,真正使用起来也十分简单,只要能把外层炮管烧红使之膨胀套住温度相对较低的内管就可以了。
这种炮管多层嵌套技术,随着年代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铸造方法,例如说,外管可以不用一个完整的套子,而是用几个环的方式一一套进来。如果是一端有孔而另一端无的完整套子就称为炮套,若是两端有孔的环的话就叫炮箍。再者,除了内管外管两层外,需要的话也可以在外管上再套上第三层、第四层管子,以加强特定部位,尤其是承压力最大的炮膛尾部的耐压力。
这种层层上套的手段,是这种技术的额外优势。
众所皆知,大炮炮管壁一般不会前后一样厚度,通常是炮口的地方薄,炮尾的地方厚。这是因为火药在炮尾爆炸,因此炮尾承受的压力最高,而炮口承受的压力最低。如果作成前后一样粗的话,那么炮口的管壁厚度,实际上就是不需要的多余重量。
因此炮管一般会铸造成前细后粗的样式,但这样的话,在铸造上会较为复杂。而如果用多层炮管嵌套的话,则可以用同样粗细的炮管。例如前后一样粗的2公尺长内管,套上1公尺长的次外管,再套上50公分长的最外管这样的形式,就可以达成给炮管不同部位,提供相对应的厚度以承受不同压力,从而大幅降低铸造难度,并且提升制造速度。
这种技术的典型例子,就是19世纪中期德国的克虏伯大炮,以及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大炮,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优良大炮,都是多层嵌套技术的产物。
这种技术,其最大的优点,便是制造上手续简单,也比较安全方便。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巨舰大炮时代,战舰的大口径主炮,一般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制造的。
听完李啸再介绍完这层多层炮管嵌套技术后,赵杰及各位工匠,都有一大开了眼界的感觉。
李啸所提供的这些技术,其实真正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复杂的地方,为什么自已就是想不到呢?
很多时候,技术的瓶颈,其实真的要捅破的话,也就是一层窗户纸。李啸提供的这两项十九世纪才出现的铸炮技术,在真正生产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复杂性,而且不受技术基础限制,并不需要象二十一世纪现代陆军所用的大炮一样,使用什么镍铬合金钢,以用生产现代军用炮的精密机床。故而,现在李啸提供了技术思路与方向后,接下来的试验,赵杰和葡萄牙人,以及一众工匠,完全可以就此试验生产出来。
并且,只要制炮厂做好重点技术的保密工作,那么这些技术,是不会因为火炮在战场上被掳获而流出去的,也会难以被模仿。
“赵杰,本官要求你们,在我军钢材已成功生产的情况下,以后停止试验铜胎铁芯炮,全部改为用钢材制炮。可同时使用这两种技术,务必要尽早生产出适合我军使用的重型火炮出来。”
李啸用一种殷殷叮嘱的语气,对赵杰等人说道。
“李大人,有你这两项技术,赵杰我可谓是茅塞顿开啊!您放心吧,我会尽早将成品试产出来,一定包李大人您满意!”赵杰爽快地回答道。
最后,李啸与赵杰他们约定,现在已是九月,务必在今年年底前,将火炮制作成功,让生产工艺成熟。然后,看看到明年三月之时,能至少制出20门可发射12斤铁弹的重型红夷炮出来。
赵杰一口应诺,保证达到李啸的要求。
这时,他仿佛想到了什么,他眨着眼对李啸笑道:“李大人,那这新炮造了出来,大人可曾想好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李啸笑了起来,他沉吟了一下,便朗声道:“古语有话道,迅疾之攻,有如龙击。以本官看来,就将这新型钢制火炮,命名为龙击炮吧。”
“好,好个龙击炮,端的有气势!”李啸的这个命名,让一众工匠为之叫好。
随后,李啸又与众人聊了一阵,便离开了火器研制场。
他离开时,令赵杰将已制好的十门铜胎铁芯炮,全部运往赤凤卫,以备使用。
而李啸在返回赤凤卫后,立刻有军兵前来禀报,说就在前天,收到了台湾拓殖集团团长丁佑,送来的飞鸽传书。
“哦,速速拿来我看。”李啸下令道。
铸成的10门火炮中,全是只能打6斤或8斤炮弹的轻型红夷炮,那种重达3000斤以上的重型红夷炮,一门都没造出来。
而现在如果使用内模水冷技术的话,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李啸一直想拥有的能打12斤或16斤炮弹的重型火炮,也就可以正式生产出来了。
李啸向赵杰等人说完这种技术,赵杰及三名葡萄牙人皆是一脸兴奋之色,纷纷用纸笔详细记录了下来。
李啸能明显感觉到,赵杰及一众工匠看向自已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之情,与那些炼钢工人看自已的眼神十分类似。
接下来,李啸再向他们介绍第二种火炮炮管强化技术。
这种方法,就是双层或多层炮管嵌套技术,亦称身管筒紧技术。与赵杰他们现在正在做的铜胎铁芯炮,很有些类似之处。但具体的制作方法,却是很有差别的。
这种方法,则是专门应对防止出现内应力不均匀而在炮管内部产生裂缝的问题。
只不过,孙元化的铜胎铁芯法,是直接用铁管作内模,再于外面浇铸铜管,这样的话,是没有办法制造向内的预应力的,也是这为何即使侥幸碰到所铸的炮管没有裂缝,也往往在试炮时出现炸裂的原因。
19世纪中期时,欧洲出现了一种炮管多层嵌套技术,简单来说,是在炮管制造时,造一个内管与一个外管,而外管的内径要比内管外径小一些,叫做过盈。理论上这样的内管是不可能塞进外管里的,但巧妙的地方就在这里,只要把外管加热烧到数百度,则由于热胀冷缩,外管会膨胀,其内径也会跟着放大,等到他的内径膨胀到够大超过内管外径的时候,就可以把内管套进外管里。然后等外管冷却后收缩,自然就会向内箍住内管,提供一个向内的预应力,使内层炮管变得致密紧凑,大大减少裂缝产生的空间。
而且,这种技术,真正使用起来也十分简单,只要能把外层炮管烧红使之膨胀套住温度相对较低的内管就可以了。
这种炮管多层嵌套技术,随着年代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铸造方法,例如说,外管可以不用一个完整的套子,而是用几个环的方式一一套进来。如果是一端有孔而另一端无的完整套子就称为炮套,若是两端有孔的环的话就叫炮箍。再者,除了内管外管两层外,需要的话也可以在外管上再套上第三层、第四层管子,以加强特定部位,尤其是承压力最大的炮膛尾部的耐压力。
这种层层上套的手段,是这种技术的额外优势。
众所皆知,大炮炮管壁一般不会前后一样厚度,通常是炮口的地方薄,炮尾的地方厚。这是因为火药在炮尾爆炸,因此炮尾承受的压力最高,而炮口承受的压力最低。如果作成前后一样粗的话,那么炮口的管壁厚度,实际上就是不需要的多余重量。
因此炮管一般会铸造成前细后粗的样式,但这样的话,在铸造上会较为复杂。而如果用多层炮管嵌套的话,则可以用同样粗细的炮管。例如前后一样粗的2公尺长内管,套上1公尺长的次外管,再套上50公分长的最外管这样的形式,就可以达成给炮管不同部位,提供相对应的厚度以承受不同压力,从而大幅降低铸造难度,并且提升制造速度。
这种技术的典型例子,就是19世纪中期德国的克虏伯大炮,以及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大炮,这些引领时代潮流的优良大炮,都是多层嵌套技术的产物。
这种技术,其最大的优点,便是制造上手续简单,也比较安全方便。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巨舰大炮时代,战舰的大口径主炮,一般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制造的。
听完李啸再介绍完这层多层炮管嵌套技术后,赵杰及各位工匠,都有一大开了眼界的感觉。
李啸所提供的这些技术,其实真正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复杂的地方,为什么自已就是想不到呢?
很多时候,技术的瓶颈,其实真的要捅破的话,也就是一层窗户纸。李啸提供的这两项十九世纪才出现的铸炮技术,在真正生产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复杂性,而且不受技术基础限制,并不需要象二十一世纪现代陆军所用的大炮一样,使用什么镍铬合金钢,以用生产现代军用炮的精密机床。故而,现在李啸提供了技术思路与方向后,接下来的试验,赵杰和葡萄牙人,以及一众工匠,完全可以就此试验生产出来。
并且,只要制炮厂做好重点技术的保密工作,那么这些技术,是不会因为火炮在战场上被掳获而流出去的,也会难以被模仿。
“赵杰,本官要求你们,在我军钢材已成功生产的情况下,以后停止试验铜胎铁芯炮,全部改为用钢材制炮。可同时使用这两种技术,务必要尽早生产出适合我军使用的重型火炮出来。”
李啸用一种殷殷叮嘱的语气,对赵杰等人说道。
“李大人,有你这两项技术,赵杰我可谓是茅塞顿开啊!您放心吧,我会尽早将成品试产出来,一定包李大人您满意!”赵杰爽快地回答道。
最后,李啸与赵杰他们约定,现在已是九月,务必在今年年底前,将火炮制作成功,让生产工艺成熟。然后,看看到明年三月之时,能至少制出20门可发射12斤铁弹的重型红夷炮出来。
赵杰一口应诺,保证达到李啸的要求。
这时,他仿佛想到了什么,他眨着眼对李啸笑道:“李大人,那这新炮造了出来,大人可曾想好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李啸笑了起来,他沉吟了一下,便朗声道:“古语有话道,迅疾之攻,有如龙击。以本官看来,就将这新型钢制火炮,命名为龙击炮吧。”
“好,好个龙击炮,端的有气势!”李啸的这个命名,让一众工匠为之叫好。
随后,李啸又与众人聊了一阵,便离开了火器研制场。
他离开时,令赵杰将已制好的十门铜胎铁芯炮,全部运往赤凤卫,以备使用。
而李啸在返回赤凤卫后,立刻有军兵前来禀报,说就在前天,收到了台湾拓殖集团团长丁佑,送来的飞鸽传书。
“哦,速速拿来我看。”李啸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