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大宋将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39章贾昌朝的表态,彻底把文官集团给出卖了,六艺学堂进京,已经成了不可扭转的事情。
范仲淹和晏殊心里头有数,他们这是有踏进了是非圈子,可是两位老人无所畏惧,他们必须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给大宋争取出一个未来。
范仲淹激动地浑身颤抖,他躬身道:“陛下天恩,贾相公大德,六艺学堂搬进京城,必定一心一意,为天下培育人才。老臣还有一个恳请。”
“范相公请讲。”
“老臣办学,重在实用,六艺学堂要培养有用人才,学生要有用,学堂也要图强,自负盈亏,绝不给朝廷增加负担。既然如此,更不能浪费朝廷俸禄钱粮,老臣也不愿担任朝廷官职,只求朝廷能在土地,赋税上面,提供一些方便,六艺学堂就感激不尽。”
赵祯沉思了一下,他明白,范仲淹这是怕过度刺激文官集团,把姿态放低,不要朝廷的好处,就避免和太学竞争。至于范仲淹和晏殊,他们也没心思当在野的宰相。
当然了,这两位大神进京,只要站在那里,不声不响,就能牵制百官,是一招妙棋,文官集团再也不是铁板一块,至少贾昌朝就彻底叛变了。
“范爱卿,就依你之见,不过朕身为君父,岂能不管办学大事!这样,朕从内帑拨出100万贯,支持六艺办学。另外朕再把城外的一处皇庄送给六艺学堂,作为马场之用。”
“老臣拜谢陛下!”
……
一天的功夫下来,范仲淹和晏殊虽然疲惫,但是却非常欣喜,换成是谁,看到了努力几年,终于开花结果,都会如此。
六艺学堂进京,那可不简单是一所学校而已,而是代表着士林整个要发生改变。
赵祯已经亲口说了,要把六艺的教学视为标杆,再有以后科举要增加通识项目,虽然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但其中至少包括算学、弓马、天文、地里、农学、史学等等内容,凡是想参加科举的学子,都要先通过通识考试,才有继续科举的资格。
虽然此举也难以杜绝庸才腐儒,更没有改变以策论和诗词为主的考核内容,当至少在风雨不透的科举上面,撕开了一道口子。
要知道,大宋虽然录取人数很高,但每四年才能提供四五百个名额,相较于近亿人口,百分之三十的识字率,还是有太多的读书人,上进无门,怀才不遇。
这些年光是投奔六艺的老师就有五六十人。
他们很多人都才华不弱,只是不善于写太学体,又没有深厚背景,所以无福通过科举。
六艺进京,势必会吸引更多的落榜士子,加入其中。
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了考试当官,别无去处。
如今呢,去算学院,进入金融行业,每年几千贯的酬劳,虽然不能封妻荫子,但是吃喝不愁没有问题。
要不就去商学院,百工院,去经商,发明创造,攒不下官职,总能攒下来股本吧!一样能留给后人,吃穿不尽。
一个六艺学堂,势必造福士人,功德无量!
而且只要六艺站稳了脚跟,要不了十年二十年,读书人的眼界和心胸必定更加宽广,涉猎也多了,路子也多了,孔孟的那一套,肯定无法一统江湖,到时候一个全新的思想必定出现……
王宁安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非常激动,他本来是想推出渤海国的事情,所谓比试,只是压住文官反扑的手段。
没想到这事情越高越大,居然要变成撬动大宋的支点了,王宁安十分激动。
他破天荒,把苏轼等人都找到了一起,给他们摆酒宴庆贺。
苏轼等人到底年轻,在皇帝面前露了脸,被当成了读书人的楷模,一个个兴奋,膨胀,颇有些志得意满的味道。
王宁安陪着他们喝了几杯酒,把酒杯一顿!
“我可告诉你们,这才是六艺学堂的第一步,接下来你们要好好的,不论做什么都要想到六艺,想到我——们师长,不要给我们丢脸,更不要给皇帝丢脸!爬得越高,摔得越狠,都明白吗?”
&nb... -->>
第339章贾昌朝的表态,彻底把文官集团给出卖了,六艺学堂进京,已经成了不可扭转的事情。
范仲淹和晏殊心里头有数,他们这是有踏进了是非圈子,可是两位老人无所畏惧,他们必须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给大宋争取出一个未来。
范仲淹激动地浑身颤抖,他躬身道:“陛下天恩,贾相公大德,六艺学堂搬进京城,必定一心一意,为天下培育人才。老臣还有一个恳请。”
“范相公请讲。”
“老臣办学,重在实用,六艺学堂要培养有用人才,学生要有用,学堂也要图强,自负盈亏,绝不给朝廷增加负担。既然如此,更不能浪费朝廷俸禄钱粮,老臣也不愿担任朝廷官职,只求朝廷能在土地,赋税上面,提供一些方便,六艺学堂就感激不尽。”
赵祯沉思了一下,他明白,范仲淹这是怕过度刺激文官集团,把姿态放低,不要朝廷的好处,就避免和太学竞争。至于范仲淹和晏殊,他们也没心思当在野的宰相。
当然了,这两位大神进京,只要站在那里,不声不响,就能牵制百官,是一招妙棋,文官集团再也不是铁板一块,至少贾昌朝就彻底叛变了。
“范爱卿,就依你之见,不过朕身为君父,岂能不管办学大事!这样,朕从内帑拨出100万贯,支持六艺办学。另外朕再把城外的一处皇庄送给六艺学堂,作为马场之用。”
“老臣拜谢陛下!”
……
一天的功夫下来,范仲淹和晏殊虽然疲惫,但是却非常欣喜,换成是谁,看到了努力几年,终于开花结果,都会如此。
六艺学堂进京,那可不简单是一所学校而已,而是代表着士林整个要发生改变。
赵祯已经亲口说了,要把六艺的教学视为标杆,再有以后科举要增加通识项目,虽然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但其中至少包括算学、弓马、天文、地里、农学、史学等等内容,凡是想参加科举的学子,都要先通过通识考试,才有继续科举的资格。
虽然此举也难以杜绝庸才腐儒,更没有改变以策论和诗词为主的考核内容,当至少在风雨不透的科举上面,撕开了一道口子。
要知道,大宋虽然录取人数很高,但每四年才能提供四五百个名额,相较于近亿人口,百分之三十的识字率,还是有太多的读书人,上进无门,怀才不遇。
这些年光是投奔六艺的老师就有五六十人。
他们很多人都才华不弱,只是不善于写太学体,又没有深厚背景,所以无福通过科举。
六艺进京,势必会吸引更多的落榜士子,加入其中。
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了考试当官,别无去处。
如今呢,去算学院,进入金融行业,每年几千贯的酬劳,虽然不能封妻荫子,但是吃喝不愁没有问题。
要不就去商学院,百工院,去经商,发明创造,攒不下官职,总能攒下来股本吧!一样能留给后人,吃穿不尽。
一个六艺学堂,势必造福士人,功德无量!
而且只要六艺站稳了脚跟,要不了十年二十年,读书人的眼界和心胸必定更加宽广,涉猎也多了,路子也多了,孔孟的那一套,肯定无法一统江湖,到时候一个全新的思想必定出现……
王宁安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非常激动,他本来是想推出渤海国的事情,所谓比试,只是压住文官反扑的手段。
没想到这事情越高越大,居然要变成撬动大宋的支点了,王宁安十分激动。
他破天荒,把苏轼等人都找到了一起,给他们摆酒宴庆贺。
苏轼等人到底年轻,在皇帝面前露了脸,被当成了读书人的楷模,一个个兴奋,膨胀,颇有些志得意满的味道。
王宁安陪着他们喝了几杯酒,把酒杯一顿!
“我可告诉你们,这才是六艺学堂的第一步,接下来你们要好好的,不论做什么都要想到六艺,想到我——们师长,不要给我们丢脸,更不要给皇帝丢脸!爬得越高,摔得越狠,都明白吗?”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