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李嘉诚案例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不光要有精明的头脑,还需要有为人处世的智慧。李嘉诚在商场之所以成功,更多的取决于他做人的成功。
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人脉决定着财源。一个商人,若能做到广结善缘,才能左右逢源,才能上不得罪达官,下不失信于客户,中不遭同行挤兑,如此,财源才能滚滚不断,生意才能越做越大,才能做得长久。
李嘉诚的发家史也是他企业的收购扩张史。在每一次收购时,他都特别考虑股东的利益,特别是在收购永高公司、和记黄埔、青洲英泥、港灯等公司时都从双方的利益出发,竭力做到双方满意、皆大欢喜。
1979年,李嘉诚看中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的土地资源,决定收购和黄。在李嘉诚收购和黄之前,在黄埔船坞旧址上做地产生意的是和黄洋行大班祈德尊,但祈德尊不擅长做地产生意,没有赚多少钱。后来,韦理取代了祈德尊,售房时选错了时机,竟然坑苦了股东。
幸好,这块风水宝地还没有被他们全部建上房子,这给李嘉诚留下了建大型屋村的机会。1984年,中英两国代表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恒生指数回升,地产业又开始见到春光。李嘉诚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在当年底,和黄准备投资40亿港元兴建商业中心的大型住宅区,地点就选在黄埔船坞旧址。
李嘉诚早在1981年就盯上了这块地。当时地产发展得还不错,若要建黄埔花园屋村和黄需补上28亿港元的地价,这对和黄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而李嘉诚故意拖延与香港政府的谈判,一直到1983年底,当时地产业低迷,香港政府以3.9亿港元的价格将这块土地的商业住宅开发权转给了李嘉诚。李嘉诚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开发权,降低了成本,算下来,屋村每平方英尺的成本还不到一百元。
这样,屋村计划还没面世,李嘉诚就赚了一大笔,和祈德尊、韦理相比真正是技高一筹。黄埔花园总面积19公顷,计划用于建楼的面积约760万平方英尺,建94栋住宅楼,提供的住宅单位是11224个,车位2900个,另外还有一栋170万平方英尺的商厦。黄埔花园从1985年动工到1990年竣工,共12期,是香港史无前例的大工程,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大工程。专家估计,李嘉诚在这个项目中获利可达60亿港元。如此丰厚的利润乐坏了和黄的股东们,也让其他地产公司羡慕不已。
李嘉诚获得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9000万普通股,得到了和黄22.4%的股份。由于这些股份是从汇丰银行手里买的,很多华商港商认为李嘉诚不是凭本事而是靠汇丰的恩惠获得的,对李嘉诚能管理好这个庞大的老牌银行也抱否定态度。为了得到确切的消息,《南华早报》和《虎报》的外籍记者多次询问汇丰的老板沈弼:“为什么会让李嘉诚接管和黄?”沈弼非常诚恳地说:“长江实业发展得很好,信誉又好,和黄也从1975年的困境里走了出来。汇丰销售和黄的股份不是很圆满的事吗?”
李嘉诚成了和黄最大的股东,拥有的股权最多,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权力做上董事局的主席。但是,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拒绝董事局给他的优惠,为和黄出差、应酬都自己掏腰包。在决策时,李嘉诚丝毫没有摆架子的态势,而是以商量和建议的口气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众董事和管理层的信任,也为自己赢得了董事局选举的选票。
李嘉诚不计小利,却紧抓大利。和黄公司的盈利乐观,李嘉诚就趁机增购和黄的股份,一点点地将和黄拿下。关于李嘉诚收购和黄的事,有人编了一副对联“高人高手高招,超人超智超福”,从此“李超人”的称呼便传开了。
● 李嘉诚智慧
做生意不能只想着自己赚个盆满钵满,而不管别人的利益,这样做生意的人最终会没有生意可做。“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人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时候母亲就告诉给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正是有着这样的人生态度,他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小王和大张是好朋友,他们合伙开了一家餐馆,生意很好,两个人很快就赚回了本钱。但时间一长,在餐馆管理等问题上,两个人的分歧越来越大。
多次闹得不可开交后,小王和大张拆伙了。他们一拍两散,小王继续经营餐馆,大张拿到了属于自己该拿的那部分钱后,跑到隔壁街也开了一个餐馆,两个人的关系从合作伙伴变为了竞争对手。
一开始的时候,为了争夺客源,小王和大张使出各种招数,今天他降价,明天他买一送一,不断降低利润,就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人,但客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小王和大张坐到了一起,两个人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决定不再为了击垮对方而进行恶性竞争,两家餐馆要共同生存,一起发展。
达成这个协议后,小王开始改良菜品,大张在环境上做起了文章,两家餐馆开出了自己的特色,客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而且两家餐馆还经常联合起来做活动,使客源更加多了起来。
做生意不要总想着挤垮对方,要想着相互比拼,吸取彼此的经验和教训,共同发展。就像李嘉诚说的那样:“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鼎力相助才是智者所为。落井下石,踩沉对方,的确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就算你真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是不可能永远独霸一个行业的。而救人于危难之中,不但可以赢得人缘和声誉,你的形象也会成为另外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你受用无穷。”
● 李嘉诚案例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不光要有精明的头脑,还需要有为人处世的智慧。李嘉诚在商场之所以成功,更多的取决于他做人的成功。
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人脉决定着财源。一个商人,若能做到广结善缘,才能左右逢源,才能上不得罪达官,下不失信于客户,中不遭同行挤兑,如此,财源才能滚滚不断,生意才能越做越大,才能做得长久。
李嘉诚的发家史也是他企业的收购扩张史。在每一次收购时,他都特别考虑股东的利益,特别是在收购永高公司、和记黄埔、青洲英泥、港灯等公司时都从双方的利益出发,竭力做到双方满意、皆大欢喜。
1979年,李嘉诚看中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的土地资源,决定收购和黄。在李嘉诚收购和黄之前,在黄埔船坞旧址上做地产生意的是和黄洋行大班祈德尊,但祈德尊不擅长做地产生意,没有赚多少钱。后来,韦理取代了祈德尊,售房时选错了时机,竟然坑苦了股东。
幸好,这块风水宝地还没有被他们全部建上房子,这给李嘉诚留下了建大型屋村的机会。1984年,中英两国代表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恒生指数回升,地产业又开始见到春光。李嘉诚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在当年底,和黄准备投资40亿港元兴建商业中心的大型住宅区,地点就选在黄埔船坞旧址。
李嘉诚早在1981年就盯上了这块地。当时地产发展得还不错,若要建黄埔花园屋村和黄需补上28亿港元的地价,这对和黄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而李嘉诚故意拖延与香港政府的谈判,一直到1983年底,当时地产业低迷,香港政府以3.9亿港元的价格将这块土地的商业住宅开发权转给了李嘉诚。李嘉诚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开发权,降低了成本,算下来,屋村每平方英尺的成本还不到一百元。
这样,屋村计划还没面世,李嘉诚就赚了一大笔,和祈德尊、韦理相比真正是技高一筹。黄埔花园总面积19公顷,计划用于建楼的面积约760万平方英尺,建94栋住宅楼,提供的住宅单位是11224个,车位2900个,另外还有一栋170万平方英尺的商厦。黄埔花园从1985年动工到1990年竣工,共12期,是香港史无前例的大工程,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大工程。专家估计,李嘉诚在这个项目中获利可达60亿港元。如此丰厚的利润乐坏了和黄的股东们,也让其他地产公司羡慕不已。
李嘉诚获得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9000万普通股,得到了和黄22.4%的股份。由于这些股份是从汇丰银行手里买的,很多华商港商认为李嘉诚不是凭本事而是靠汇丰的恩惠获得的,对李嘉诚能管理好这个庞大的老牌银行也抱否定态度。为了得到确切的消息,《南华早报》和《虎报》的外籍记者多次询问汇丰的老板沈弼:“为什么会让李嘉诚接管和黄?”沈弼非常诚恳地说:“长江实业发展得很好,信誉又好,和黄也从1975年的困境里走了出来。汇丰销售和黄的股份不是很圆满的事吗?”
李嘉诚成了和黄最大的股东,拥有的股权最多,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权力做上董事局的主席。但是,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拒绝董事局给他的优惠,为和黄出差、应酬都自己掏腰包。在决策时,李嘉诚丝毫没有摆架子的态势,而是以商量和建议的口气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众董事和管理层的信任,也为自己赢得了董事局选举的选票。
李嘉诚不计小利,却紧抓大利。和黄公司的盈利乐观,李嘉诚就趁机增购和黄的股份,一点点地将和黄拿下。关于李嘉诚收购和黄的事,有人编了一副对联“高人高手高招,超人超智超福”,从此“李超人”的称呼便传开了。
● 李嘉诚智慧
做生意不能只想着自己赚个盆满钵满,而不管别人的利益,这样做生意的人最终会没有生意可做。“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人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时候母亲就告诉给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正是有着这样的人生态度,他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小王和大张是好朋友,他们合伙开了一家餐馆,生意很好,两个人很快就赚回了本钱。但时间一长,在餐馆管理等问题上,两个人的分歧越来越大。
多次闹得不可开交后,小王和大张拆伙了。他们一拍两散,小王继续经营餐馆,大张拿到了属于自己该拿的那部分钱后,跑到隔壁街也开了一个餐馆,两个人的关系从合作伙伴变为了竞争对手。
一开始的时候,为了争夺客源,小王和大张使出各种招数,今天他降价,明天他买一送一,不断降低利润,就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人,但客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小王和大张坐到了一起,两个人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决定不再为了击垮对方而进行恶性竞争,两家餐馆要共同生存,一起发展。
达成这个协议后,小王开始改良菜品,大张在环境上做起了文章,两家餐馆开出了自己的特色,客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而且两家餐馆还经常联合起来做活动,使客源更加多了起来。
做生意不要总想着挤垮对方,要想着相互比拼,吸取彼此的经验和教训,共同发展。就像李嘉诚说的那样:“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鼎力相助才是智者所为。落井下石,踩沉对方,的确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就算你真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是不可能永远独霸一个行业的。而救人于危难之中,不但可以赢得人缘和声誉,你的形象也会成为另外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你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