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任皇帝,万一到时没有原始记录,对不上号,那就麻烦了。
所以记录工作十分重要。但这项工作,还有一个漏洞,因为事情发生的时候,只有皇帝、太监、后妃(宫女)三人在场,事后一旦有了孩子,后妃自然一口咬定,是皇帝干的,而皇帝一般都不记得是不是自己干的。
最终的确定证据,就是太监的记录。但问题在于,太监也是人,也可能被人收买,如果后妃玩花样,或是皇帝不认账,太监没有公信力。
所以宫中规定,皇帝工作完毕,要送给当事人一件物品,而这件物品,就是证据。
李太后拿出了内起居注,翻到了那一页,交给了万历。一切就此真相大白,万历只能低头认账。万历十年(1582),上车补票的程序完成,王宫女的地位终于得到了确认,她挺着大肚子,接受了恭妃的封号。两个月后,她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儿子,是为万历长子,取名朱常洛。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老太太高兴,大臣们也高兴,唯一不高兴的,就是万历。
因为他对这位恭妃,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对这个意外出生的儿子,自然也谈不上喜欢。更何况,此时他已经有了德妃。德妃,就是后世俗称的郑贵妃,北京大兴人,万历初年(约1573)进宫,颇得皇帝喜爱。
在后来的许多记载中,这位郑贵妃被描述成一个相貌妖艳、阴狠毒辣的女人,但在我看来,相貌妖艳还有可能,阴狠毒辣实在谈不上。在此后几十年的后宫斗争中,此人手段之拙劣,脑筋之愚蠢,反应之迟钝,实在令人发指。
综合史料分析,其智商水平,也就能到菜市场骂个街而已。
可是万历偏偏就喜欢这个女人,经常前去留宿,而郑妃的肚子也相当争气,万历十一年(1583)生了个女儿,虽然不能接班,但万历很高兴,竟然破格提拔,把她升为了贵妃。
这是一个不祥的先兆,因为在后宫中,贵妃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妃嫔,包括生了儿子的恭妃。
而这位郑贵妃的个人素养也实在很成问题,当上了后妃领导后,除了皇后,谁都瞧不上,特别是恭妃,经常被她称做老太婆。横行宫中,专横跋扈,十分好斗。
难能可贵的是,贵妃同志不但特别能战斗,还特别能生。万历十四年(1586),她终于生下了儿子,取名朱常洵。这位朱常洵,就是后来的福王。按郑贵妃的想法,有万历当靠山,这孩子生出来,就是当皇帝的,但她做梦也想不到,几十年后,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会死在屠刀之下,挥刀的人,名叫李自成。
但在当时,这个孩子的出生,确实让万历欣喜异常。他本来就不喜欢长子朱常洛,打算换人,现在替补来了,怎能不高兴?
然而,他很快就将发现,皇帝说话,不一定算数。吸取了以往一百多年里,自己的祖辈与言官大臣斗争的丰富经验,万历没敢过早暴露目标,绝口不提换人的事,只是静静地等待时机成熟,再把生米煮成熟饭。可还没等米下锅,人家就打上门来了,而且还不是言官。
万历十四年三月,内阁首辅申时行上奏:望陛下早立太子,以定国家之大计,固千秋之基业。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自从郑贵妃生下朱常洵,申时行就意识到了隐藏的危险,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想干什么。
凭借多年的政治经验,他也很清楚,如果这么干了,迎面而来的,必定是史无前例的惊涛骇浪。从此,朝廷将永无宁日。
于是他立即上疏,希望万历早立长子,言下之意是,我知道你想干吗,但这事不能干,你趁早断了这念头,早点儿洗了睡吧。
其实申时行的本意,倒不是要干涉皇帝的私生活:立谁都好,又不是我儿子,与我何干?之所以提早打预防针,实在是出于好心,告诉你这事干不成,早点儿收手,免得到时受苦。
可是他的好学生似乎打定主意,一定要吃苦,收到奏疏,只回复了一句话:“长子年纪还小,再等个几年吧。”学生如此不开窍,申时行只得叹息一声,扬长而去。
但这一次,申老师错了,他低估了对方的智商。事实上,万历十分清楚这封奏疏的隐含意义。只是在他看来,皇帝毕竟是皇帝,大臣毕竟是大臣,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此即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但一般说来,没事上山找老虎玩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打猎,一种是自尽。话虽如此,万历倒也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正式亮出匕首之前,他决定玩一个花招。
万历十四年三月,万历突然下达谕旨:郑贵妃劳苦功高,升任皇贵妃。消息传来,真是粪坑里丢炸弹,分量十足,朝廷上下议论纷纷,群情激愤。因为在后宫中,皇贵妃仅次于皇后,算第二把手,且历朝历代,能获此殊荣者少之又少(生下独子或在后宫服务多)。按照这个标准,郑贵妃是没戏的。因为她入宫不长,且皇帝之前已有长子,没啥突出贡献,无论怎么算都轮不到她。万历突然来这一招,真可谓是煞费苦心,首先可以借此提高郑贵妃的地位,子以母贵,母亲是皇贵妃,儿子的名分也好办。其次还能借机试探群臣的反应,今天我提拔孩子他妈,你们同意了,后天我就敢提拔孩子,咱们慢慢来。
算盘打得很好,可惜只是掩耳盗铃。
要知道,在朝廷里混事的这帮人,个个都不简单:老百姓家的孩子,辛辛苦苦读几十年书,考得死去活来,进了朝廷,再被踩个七荤八素,这才修成正果。生肖都是属狐狸的,嗅觉极其灵敏,擅长见风使舵、无事生非,皇帝玩的这点儿小把戏,在他们面前也就是个笑话,傻子才看不出来。
更为难得的是,明朝的大臣们不但看得出来,还豁得出去,第一个出头的,是户部给事中姜应麟。
相对而言,这位仁兄还算文明,不说粗话,也不骂人,摆事实、讲道理:“皇帝陛下,听说您要封郑妃为皇贵妃,我认为这是不妥的。恭妃先生皇长子,郑妃生皇三子(中间还有一个,夭折了),先来后到,恭妃应该先封。如果您主意已定,一定要封,也应该先封恭妃为贵妃,再封郑妃皇贵妃,这样才算合适。”
“此外,我还认为,陛下应该尽早立皇长子为太子,这样天下方才能安定。”
万历再一次愤怒了。这可以理解,苦思冥想几天,好不容易想出个绝招,自以为得意,没想到人家不买账,还一言点破自己的真实意图,实在太伤自尊。
为挽回面子,他随即下令,将姜应麟免职外放。好戏就此开场,一天后,吏部员外郎沈璟上疏,支持姜应麟,万历二话不说,撤了他的职。几天后,吏部给事中杨廷相上疏,支持姜应麟、沈璟,万历对其撤职处理。又几天后,刑部主事孙如法上疏,支持姜应麟、沈璟、杨廷相,万历同志不厌其烦,下令将其撤职发配。
在这场斗争中,明朝大臣们表现出了无畏的战斗精神,不怕降级,不怕撤职,不怕发配,个顶个地扛着炸药包往上冲,前仆后继,人越闹越多,事越闹越大,中央的官不够用了,地方官也上疏凑热闹,搞得一塌糊涂,乌烟瘴气。
一任皇帝,万一到时没有原始记录,对不上号,那就麻烦了。
所以记录工作十分重要。但这项工作,还有一个漏洞,因为事情发生的时候,只有皇帝、太监、后妃(宫女)三人在场,事后一旦有了孩子,后妃自然一口咬定,是皇帝干的,而皇帝一般都不记得是不是自己干的。
最终的确定证据,就是太监的记录。但问题在于,太监也是人,也可能被人收买,如果后妃玩花样,或是皇帝不认账,太监没有公信力。
所以宫中规定,皇帝工作完毕,要送给当事人一件物品,而这件物品,就是证据。
李太后拿出了内起居注,翻到了那一页,交给了万历。一切就此真相大白,万历只能低头认账。万历十年(1582),上车补票的程序完成,王宫女的地位终于得到了确认,她挺着大肚子,接受了恭妃的封号。两个月后,她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儿子,是为万历长子,取名朱常洛。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老太太高兴,大臣们也高兴,唯一不高兴的,就是万历。
因为他对这位恭妃,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对这个意外出生的儿子,自然也谈不上喜欢。更何况,此时他已经有了德妃。德妃,就是后世俗称的郑贵妃,北京大兴人,万历初年(约1573)进宫,颇得皇帝喜爱。
在后来的许多记载中,这位郑贵妃被描述成一个相貌妖艳、阴狠毒辣的女人,但在我看来,相貌妖艳还有可能,阴狠毒辣实在谈不上。在此后几十年的后宫斗争中,此人手段之拙劣,脑筋之愚蠢,反应之迟钝,实在令人发指。
综合史料分析,其智商水平,也就能到菜市场骂个街而已。
可是万历偏偏就喜欢这个女人,经常前去留宿,而郑妃的肚子也相当争气,万历十一年(1583)生了个女儿,虽然不能接班,但万历很高兴,竟然破格提拔,把她升为了贵妃。
这是一个不祥的先兆,因为在后宫中,贵妃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妃嫔,包括生了儿子的恭妃。
而这位郑贵妃的个人素养也实在很成问题,当上了后妃领导后,除了皇后,谁都瞧不上,特别是恭妃,经常被她称做老太婆。横行宫中,专横跋扈,十分好斗。
难能可贵的是,贵妃同志不但特别能战斗,还特别能生。万历十四年(1586),她终于生下了儿子,取名朱常洵。这位朱常洵,就是后来的福王。按郑贵妃的想法,有万历当靠山,这孩子生出来,就是当皇帝的,但她做梦也想不到,几十年后,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会死在屠刀之下,挥刀的人,名叫李自成。
但在当时,这个孩子的出生,确实让万历欣喜异常。他本来就不喜欢长子朱常洛,打算换人,现在替补来了,怎能不高兴?
然而,他很快就将发现,皇帝说话,不一定算数。吸取了以往一百多年里,自己的祖辈与言官大臣斗争的丰富经验,万历没敢过早暴露目标,绝口不提换人的事,只是静静地等待时机成熟,再把生米煮成熟饭。可还没等米下锅,人家就打上门来了,而且还不是言官。
万历十四年三月,内阁首辅申时行上奏:望陛下早立太子,以定国家之大计,固千秋之基业。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自从郑贵妃生下朱常洵,申时行就意识到了隐藏的危险,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想干什么。
凭借多年的政治经验,他也很清楚,如果这么干了,迎面而来的,必定是史无前例的惊涛骇浪。从此,朝廷将永无宁日。
于是他立即上疏,希望万历早立长子,言下之意是,我知道你想干吗,但这事不能干,你趁早断了这念头,早点儿洗了睡吧。
其实申时行的本意,倒不是要干涉皇帝的私生活:立谁都好,又不是我儿子,与我何干?之所以提早打预防针,实在是出于好心,告诉你这事干不成,早点儿收手,免得到时受苦。
可是他的好学生似乎打定主意,一定要吃苦,收到奏疏,只回复了一句话:“长子年纪还小,再等个几年吧。”学生如此不开窍,申时行只得叹息一声,扬长而去。
但这一次,申老师错了,他低估了对方的智商。事实上,万历十分清楚这封奏疏的隐含意义。只是在他看来,皇帝毕竟是皇帝,大臣毕竟是大臣,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此即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但一般说来,没事上山找老虎玩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打猎,一种是自尽。话虽如此,万历倒也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正式亮出匕首之前,他决定玩一个花招。
万历十四年三月,万历突然下达谕旨:郑贵妃劳苦功高,升任皇贵妃。消息传来,真是粪坑里丢炸弹,分量十足,朝廷上下议论纷纷,群情激愤。因为在后宫中,皇贵妃仅次于皇后,算第二把手,且历朝历代,能获此殊荣者少之又少(生下独子或在后宫服务多)。按照这个标准,郑贵妃是没戏的。因为她入宫不长,且皇帝之前已有长子,没啥突出贡献,无论怎么算都轮不到她。万历突然来这一招,真可谓是煞费苦心,首先可以借此提高郑贵妃的地位,子以母贵,母亲是皇贵妃,儿子的名分也好办。其次还能借机试探群臣的反应,今天我提拔孩子他妈,你们同意了,后天我就敢提拔孩子,咱们慢慢来。
算盘打得很好,可惜只是掩耳盗铃。
要知道,在朝廷里混事的这帮人,个个都不简单:老百姓家的孩子,辛辛苦苦读几十年书,考得死去活来,进了朝廷,再被踩个七荤八素,这才修成正果。生肖都是属狐狸的,嗅觉极其灵敏,擅长见风使舵、无事生非,皇帝玩的这点儿小把戏,在他们面前也就是个笑话,傻子才看不出来。
更为难得的是,明朝的大臣们不但看得出来,还豁得出去,第一个出头的,是户部给事中姜应麟。
相对而言,这位仁兄还算文明,不说粗话,也不骂人,摆事实、讲道理:“皇帝陛下,听说您要封郑妃为皇贵妃,我认为这是不妥的。恭妃先生皇长子,郑妃生皇三子(中间还有一个,夭折了),先来后到,恭妃应该先封。如果您主意已定,一定要封,也应该先封恭妃为贵妃,再封郑妃皇贵妃,这样才算合适。”
“此外,我还认为,陛下应该尽早立皇长子为太子,这样天下方才能安定。”
万历再一次愤怒了。这可以理解,苦思冥想几天,好不容易想出个绝招,自以为得意,没想到人家不买账,还一言点破自己的真实意图,实在太伤自尊。
为挽回面子,他随即下令,将姜应麟免职外放。好戏就此开场,一天后,吏部员外郎沈璟上疏,支持姜应麟,万历二话不说,撤了他的职。几天后,吏部给事中杨廷相上疏,支持姜应麟、沈璟,万历对其撤职处理。又几天后,刑部主事孙如法上疏,支持姜应麟、沈璟、杨廷相,万历同志不厌其烦,下令将其撤职发配。
在这场斗争中,明朝大臣们表现出了无畏的战斗精神,不怕降级,不怕撤职,不怕发配,个顶个地扛着炸药包往上冲,前仆后继,人越闹越多,事越闹越大,中央的官不够用了,地方官也上疏凑热闹,搞得一塌糊涂,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