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八十年代翻身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房的鱼肉米面,立即干劲十足,往来欢声笑语,更高昂了几分。
姜宁起床后打了热水洗头洗澡,换上新衣。
短款旗袍式上衣,黑色长裤。上衣有几分类似乡里的斜襟褂子,不显得突兀,腰身肩线收了收,贴身一点不显肥大。
不是时下最时髦的一身,但三十年后穿出去也不突兀,姜宁瞅着很满意。
姜母请了本家一个老太太给闺女上头,老太太五代同堂,儿孙满堂又孝顺,今年八十多,身板还很硬朗。
老太太手脚麻利,夸赞两句姜宁发质乌黑柔顺,两三下就给盘好了发髻。
姜宁就着小圆镜一照,配着她今天的新衣,还别说,挺和谐挺怀旧的,骤看就像民国时期好人家的少奶奶。
她这边整理好,那边姜母就开了屋门,让本家人给添妆。
添妆是林县的风俗,不过传到现在,就剩个象征形式而已,大家都穷,一般就给个针头线脑的,就算添过了。
“大伯,你这布我不能收!”
作为姜父的亲大哥,姜大伯家本该头一个添妆的,但姜宁并没有看见大伯母金桂枝,她不在意那些东西,只是有点奇怪,大伯不可能不让添的,难道是这位伯母又阳奉阴违?
她暗暗腹诽,微笑向本家婶子大嫂们道谢,等女人们散了些,不想一抬头,见姜大伯竟亲自进了门。
一个大男人进来不好,他让姜父陪着,手里拿着一块蓝色粗布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块叠得厚厚枣红色的灯芯绒。
“大哥,听宁宁的,你赶快收起来,这多稀罕的布,你给自家留着,多换些粮食也是好的。”
这年头灯芯绒是上好的布料,价钱贵还需要布票,布票这玩意分得少,一户人家攒一年大概只能够做一身衣服的。灯芯绒这么厚一叠起码七八尺,姜大伯不管钱还是票,都得攒很久。
姜父一看,立即把灯芯绒重新包起来递回去,亲哥日子难,这布万万不能收。
“这是我特地卖给宁宁的,我运气好,比较几次刚好遇上好颜色。”姜大伯爱惜摸了摸粗布包,他跑了好几趟,不是舍不得,而是东西值钱他慎重。
本来侄女出嫁,弟弟家里条件好,他没必要送这么贵重的,只不过姜大伯愧疚,自己没养好闺女,折腾了亲侄女,他补救不了什么,只能表表心意。
“家里分了田地,几个小子都年轻,日子会好起来,这布不值什么。”
姜大伯鬓角已经有些发白,黝黑粗糙皱纹深深的的脸上有歉疚,手坚定伸出去,死活不收回来。
这是他当伯父心意,姜父最后只能点头,琢磨着以后给补偿回去。
姜宁双手接过布,“谢谢大伯。”
姜大伯松了口气,露出笑脸,“宁宁好好过,大伯看东子是个可靠的。”
“嗯。”
姜大伯不好久留,说完就出去了,他今天没有让姜艳来,甚至如果可以的话,他连金桂花也不想带。
不过金桂花是大伯母,侄女出嫁肯定要帮忙的,不能不来。这次她老实了很多,因为她男人意外发现,媳妇闺女苦口婆心说不听的,狠狠打上两顿却安分多了。
今天金桂花老实洗菜切肉,最多就拿了一个碗拨满肉,给留在家里的闺女送去。旁边几个本家婶姆纷纷侧目,她白了人家一眼轻哼,姜艳与吕文伟已经定亲,要不是姜大伯几顿打,她早就抖了起来。
这些灶房里的琐碎事,姜宁是不知道的,她刚将姜大伯送灯芯绒收好,就听见鞭炮声炸响。
喧闹声起,赵向东来接媳妇儿了。
“我尽力争取。”
卫安国已经打算让父亲出手,厂子的任务都是市里以及几个大县的,像林县这种小县城以及下面的乡镇,市场处于空白状态,他压根没想过销售问题。
至于竞争也不存在,厂子里头有能力往外批货的人,大家都有默契,你往那边搭上线了,他就不会横插一竿子,反正选择多得去了。
姜宁不熟悉里面的弯弯绕,倒没预料到,他们还能垄断一个回合。
其实这也是那三成利润的力量,不然卫安国还会批给别人的。
这一行比想象中顺利太多了,兄妹很高兴,出了印刷一厂,见还有点时间,他们还逛了逛供销社以及新聚集起的小市场,买了些林县少有的糖饼瓜果。
回到县城纺织厂,已快五点,姜红兵对着单子交接了货物就下班,推出自行车,载着妹妹回家。
县城道路平整,不颠坐得还算舒服,买的东西都挂在车头,姜宁挺轻松的,连带离愁也减了些,看这灰扑扑的小县城顺眼不少。
自行车缓缓前行,忽然,一阵阵少男少女的笑声从左边传来,改革.开放,连带国人束缚也渐趋减少,以前这种喧哗是不可能有的。
她顺势往左边望了一眼,然而就是这么一眼,让她微笑顿了顿。
六个少年男女在马路对面的巷口笑闹,他们的行为很打眼,因为都是一对一对靠着的,显然是早恋的先头部队,对路人侧目嘀咕视若无睹。
姜宁之所以皱眉,是因为其中一个少女,正是她那小姑子赵玉燕,对方正满面春风,偎依着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少年,那男的看着家境不错,衣着光鲜亮丽。
赵母给新儿媳介绍过她的女儿,说是学习很用功。然而说用功却没说成绩,显然是不咋地,她本来以为是以前老师的问题。
林县这块地方,当年闹革.命尤其厉害,好的老师都给撸下去批.斗了,没多久学校重开,再上任者肚里墨水大不如前,小学教初中,初中教高中,照着书本念一遍就算完事。
高考重开后已经两届了,林县地区一个都没能考上去,这也是姜宁没有选择高考的原因,原身水平本来就处于班里中下游,她突然如有神助,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不过换了赵玉燕这批学生,就幸运得多了,这两年有学识的教师陆续回来,再用功三年,就算退一步只考上个大专,出路也是很不错的。
没想到,事实真相原来是这样,显然赵母也被蒙在鼓里了,这镇上的学生混来县里,恐怕她还逃学或早退。
不得不说,这么一个用功法,才符合姜宁对这小姑子的第一印象。
她皱着眉看着半响,不想对面的赵玉燕嬉闹中无意往这边一扫,却正好对上她的目光。
赵玉燕慌乱一瞬,不过没等她有反应,姜红兵就蹬着自行车载着姜宁过去了。
“燕子,燕子,你咋啦?”
“我,我,”赵玉燕勉强一笑,“我家里有事,我今天要早点回去。”
房的鱼肉米面,立即干劲十足,往来欢声笑语,更高昂了几分。
姜宁起床后打了热水洗头洗澡,换上新衣。
短款旗袍式上衣,黑色长裤。上衣有几分类似乡里的斜襟褂子,不显得突兀,腰身肩线收了收,贴身一点不显肥大。
不是时下最时髦的一身,但三十年后穿出去也不突兀,姜宁瞅着很满意。
姜母请了本家一个老太太给闺女上头,老太太五代同堂,儿孙满堂又孝顺,今年八十多,身板还很硬朗。
老太太手脚麻利,夸赞两句姜宁发质乌黑柔顺,两三下就给盘好了发髻。
姜宁就着小圆镜一照,配着她今天的新衣,还别说,挺和谐挺怀旧的,骤看就像民国时期好人家的少奶奶。
她这边整理好,那边姜母就开了屋门,让本家人给添妆。
添妆是林县的风俗,不过传到现在,就剩个象征形式而已,大家都穷,一般就给个针头线脑的,就算添过了。
“大伯,你这布我不能收!”
作为姜父的亲大哥,姜大伯家本该头一个添妆的,但姜宁并没有看见大伯母金桂枝,她不在意那些东西,只是有点奇怪,大伯不可能不让添的,难道是这位伯母又阳奉阴违?
她暗暗腹诽,微笑向本家婶子大嫂们道谢,等女人们散了些,不想一抬头,见姜大伯竟亲自进了门。
一个大男人进来不好,他让姜父陪着,手里拿着一块蓝色粗布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块叠得厚厚枣红色的灯芯绒。
“大哥,听宁宁的,你赶快收起来,这多稀罕的布,你给自家留着,多换些粮食也是好的。”
这年头灯芯绒是上好的布料,价钱贵还需要布票,布票这玩意分得少,一户人家攒一年大概只能够做一身衣服的。灯芯绒这么厚一叠起码七八尺,姜大伯不管钱还是票,都得攒很久。
姜父一看,立即把灯芯绒重新包起来递回去,亲哥日子难,这布万万不能收。
“这是我特地卖给宁宁的,我运气好,比较几次刚好遇上好颜色。”姜大伯爱惜摸了摸粗布包,他跑了好几趟,不是舍不得,而是东西值钱他慎重。
本来侄女出嫁,弟弟家里条件好,他没必要送这么贵重的,只不过姜大伯愧疚,自己没养好闺女,折腾了亲侄女,他补救不了什么,只能表表心意。
“家里分了田地,几个小子都年轻,日子会好起来,这布不值什么。”
姜大伯鬓角已经有些发白,黝黑粗糙皱纹深深的的脸上有歉疚,手坚定伸出去,死活不收回来。
这是他当伯父心意,姜父最后只能点头,琢磨着以后给补偿回去。
姜宁双手接过布,“谢谢大伯。”
姜大伯松了口气,露出笑脸,“宁宁好好过,大伯看东子是个可靠的。”
“嗯。”
姜大伯不好久留,说完就出去了,他今天没有让姜艳来,甚至如果可以的话,他连金桂花也不想带。
不过金桂花是大伯母,侄女出嫁肯定要帮忙的,不能不来。这次她老实了很多,因为她男人意外发现,媳妇闺女苦口婆心说不听的,狠狠打上两顿却安分多了。
今天金桂花老实洗菜切肉,最多就拿了一个碗拨满肉,给留在家里的闺女送去。旁边几个本家婶姆纷纷侧目,她白了人家一眼轻哼,姜艳与吕文伟已经定亲,要不是姜大伯几顿打,她早就抖了起来。
这些灶房里的琐碎事,姜宁是不知道的,她刚将姜大伯送灯芯绒收好,就听见鞭炮声炸响。
喧闹声起,赵向东来接媳妇儿了。
“我尽力争取。”
卫安国已经打算让父亲出手,厂子的任务都是市里以及几个大县的,像林县这种小县城以及下面的乡镇,市场处于空白状态,他压根没想过销售问题。
至于竞争也不存在,厂子里头有能力往外批货的人,大家都有默契,你往那边搭上线了,他就不会横插一竿子,反正选择多得去了。
姜宁不熟悉里面的弯弯绕,倒没预料到,他们还能垄断一个回合。
其实这也是那三成利润的力量,不然卫安国还会批给别人的。
这一行比想象中顺利太多了,兄妹很高兴,出了印刷一厂,见还有点时间,他们还逛了逛供销社以及新聚集起的小市场,买了些林县少有的糖饼瓜果。
回到县城纺织厂,已快五点,姜红兵对着单子交接了货物就下班,推出自行车,载着妹妹回家。
县城道路平整,不颠坐得还算舒服,买的东西都挂在车头,姜宁挺轻松的,连带离愁也减了些,看这灰扑扑的小县城顺眼不少。
自行车缓缓前行,忽然,一阵阵少男少女的笑声从左边传来,改革.开放,连带国人束缚也渐趋减少,以前这种喧哗是不可能有的。
她顺势往左边望了一眼,然而就是这么一眼,让她微笑顿了顿。
六个少年男女在马路对面的巷口笑闹,他们的行为很打眼,因为都是一对一对靠着的,显然是早恋的先头部队,对路人侧目嘀咕视若无睹。
姜宁之所以皱眉,是因为其中一个少女,正是她那小姑子赵玉燕,对方正满面春风,偎依着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少年,那男的看着家境不错,衣着光鲜亮丽。
赵母给新儿媳介绍过她的女儿,说是学习很用功。然而说用功却没说成绩,显然是不咋地,她本来以为是以前老师的问题。
林县这块地方,当年闹革.命尤其厉害,好的老师都给撸下去批.斗了,没多久学校重开,再上任者肚里墨水大不如前,小学教初中,初中教高中,照着书本念一遍就算完事。
高考重开后已经两届了,林县地区一个都没能考上去,这也是姜宁没有选择高考的原因,原身水平本来就处于班里中下游,她突然如有神助,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不过换了赵玉燕这批学生,就幸运得多了,这两年有学识的教师陆续回来,再用功三年,就算退一步只考上个大专,出路也是很不错的。
没想到,事实真相原来是这样,显然赵母也被蒙在鼓里了,这镇上的学生混来县里,恐怕她还逃学或早退。
不得不说,这么一个用功法,才符合姜宁对这小姑子的第一印象。
她皱着眉看着半响,不想对面的赵玉燕嬉闹中无意往这边一扫,却正好对上她的目光。
赵玉燕慌乱一瞬,不过没等她有反应,姜红兵就蹬着自行车载着姜宁过去了。
“燕子,燕子,你咋啦?”
“我,我,”赵玉燕勉强一笑,“我家里有事,我今天要早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