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5) (1/2)
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物种起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还举一例,为我亲眼所见,曾令我十分感动。
我在一篇论化石无柄蔓足类的论文中曾提到,依据现存与灭绝的第三纪物种的众多数量,依据全世界--从北极到赤道--在从高潮线到50英尺各个不同深度中生活的很多物种的个体数量之繁多异常,依据最古的第三纪层中被保留至今的标本状态的完整程度,依据就连一个壳瓣的碎片也不难被辨认;依据所有这些条件,我曾推断倘若无柄蔓足类曾经在第二纪生活,它们必然会被保留下来并且被找到:但由于在这一时代的一些岩层中并未找到过它们的任何物种,因此我曾断定这一大群是在第三纪的早期忽然发展起来的。这令我十分痛苦,因为那时我认为这将给物种的一个大群的忽然形成增添一个例子。然而在我的著作即将出版之时,一位颇有经验的古生物学者波斯开先生寄给我一张一种无柄蔓足类完整的标本图,他亲自在比利时的白垩层中采集到了此化石。仿佛为了使这种现象更加动人似的,这种蔓足类属于藤壶属,这是一个极其一般的、特大的、广泛存在的属,并且在这一属中尚无任何物种曾在哪一个第三纪层中被找到过。后来,伍德沃德在白垩层上段找到了无柄蔓足类的另外一个亚科的一种,四甲藤壶;因此目前我们已经有充分的事实来证实这群动物曾生存于第二纪。
被古生物学者经常提及明显忽然出现的整群物种,就是硬骨鱼类。阿加西斯说,它们的形成是在白垩纪下半段。这一鱼类包括现存物种的大多数。然而,侏罗纪的和三叠纪的一些类型如今一般都被划分为硬骨鱼类;就连一些古生代的类型也被一位高级权威学者归为此类中。倘若硬骨鱼类的确是忽然形成于北半球的白垩层上部,这肯定是应当特别注重的事实;然而,除非能说明此物种在世界其余地方也在相同时期内忽然并一起发展了,它并未制造无法克服的麻烦。
在赤道南部并未找到过一个化石鱼类,对此就不需要多阐述了:并且读过匹克推特的古生物学,就会了解在欧洲的几个地质层也仅仅找到过极少物种。少部分鱼科如今只分布在有限的区域里;硬骨鱼类以前可能也存在过类似的被限制的分布区域,不过是在某一个海里大量发展以后,它们才普遍地分布到很多地方去。而且我们也不能假设世界上的海像现在一样由南至北一直是无限制地开放的。就算在现在,倘若马来群岛变成陆地,那么印度洋的热带部分可能会成为一个全部被封闭起来的特大盆地,海产动物的任意大群或许在那里都会繁殖起来,除非其中一些物种发生变化,能够适应比较冷的温度,而且可以绕过非洲或者澳洲的南部的角,从而到达别的远处海洋,否则这种动物基本上会被限制在那一范围的。
按照这种研究,由于我们对有关欧洲及美国以外地区的地质学知之甚少,加之近十余年来的发现所引起的古生物学知识中的革命,我觉得对整个世界生物类型的演替问题作出片面的判断,就像一位博物学家在澳洲的某个不长草木的地方待了五分钟之后就对那里生物的数目和分布区域进行探讨一样,好像是过于轻率了。
近似物种群在已知的最古老的化石层中的忽然出现
更加严重的还有一个类似的难点,我是指动物领域中几个重要部门的物种在已知的化石岩层的最下部中忽然出现的事实。大部分的讨论让我相信,同群的所有现存物种都是传自于一个单独的祖先,这对于最初的既知物种也一样完全适用。例如,所有寒武纪的和志留纪的三叶虫类全部是传自某一种甲壳类动物,此种甲壳类肯定在寒武纪之前很久就存在了,同时与一切既知的动物或许都大不一样。一些最古老的动物,如鹦鹉螺、海豆芽……与现存物种差别不大;根据我们的学说,上述古老的物种无法被假设为是在它们之后产生的相同群内的所有物种的原始祖先,原因是它们没有一点中间性状。
因此,倘若我的学说是对的,远在寒武纪最下段沉积之前,一定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这时期相较于从寒武纪到今天的整个时期,或许同样的漫长,或许还要漫长得多;并且在如此漫长的时期内,地球上肯定已经布满了生物,在此我们碰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反对意见:那就是地球在适合生物生活的状态下是不是已经存在了那么长时间,值得怀疑。汤普森爵士推断说,地壳的凝固不可能低于两千万年或者超过四亿万年,而应该是低于九千八百万年或超过两亿万年。时间限度差别这样大,说明这些数据是相当可疑的,并且以后或许别的要素还会被引入此问题。克罗尔先生测算自从寒武纪至今大概已有六千万年,然而按照从冰期开始至今生物的细微变化量推断,这与寒武纪层以来生物的确曾经发生过的大且多的改变相比,六千万年好像过短;并且之前的一亿四千万年对已经生存在寒武纪中的每种生物的发展而言,也无法被认为是充足的。但是,如汤普森爵士所认为的,在特别早的时期,世界所处的物理环境,它的变化或许比现在更为急促而猛烈,而这种变化对促使当时已经存在的生物以对应速率发生改变是有帮助的。
那么,为何在寒武纪之前的这种假定最初时期内,未能找到含有丰富化石的沉积物呢?对于此问题我还无法提供完整的解释。以默奇森爵士为领导的几位杰出的地质学家们近来还认为,我们在志留纪最下段所发现的生物遗骸,是生命最早的曙光。别的部分相当有能力的鉴定者们,如菜尔和福布斯,则不同意这一观点,我们不要忘了,整个世界被确切了解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前不久,巴兰得在当时已知的志留纪的下段,找到了另一个还要靠下的地层,这一层含有极其多的新物种;而目前希克斯先生在南威尔士更下端的下寒武纪层中,找到了富含三叶虫的、并且包含种种软体动物与环虫类的岩层。甚至在一些最下级的无生岩中,还存在磷质细块和沥青物质,这或许暗示了在这个时期中生存的生物。加... -->>
我还举一例,为我亲眼所见,曾令我十分感动。
我在一篇论化石无柄蔓足类的论文中曾提到,依据现存与灭绝的第三纪物种的众多数量,依据全世界--从北极到赤道--在从高潮线到50英尺各个不同深度中生活的很多物种的个体数量之繁多异常,依据最古的第三纪层中被保留至今的标本状态的完整程度,依据就连一个壳瓣的碎片也不难被辨认;依据所有这些条件,我曾推断倘若无柄蔓足类曾经在第二纪生活,它们必然会被保留下来并且被找到:但由于在这一时代的一些岩层中并未找到过它们的任何物种,因此我曾断定这一大群是在第三纪的早期忽然发展起来的。这令我十分痛苦,因为那时我认为这将给物种的一个大群的忽然形成增添一个例子。然而在我的著作即将出版之时,一位颇有经验的古生物学者波斯开先生寄给我一张一种无柄蔓足类完整的标本图,他亲自在比利时的白垩层中采集到了此化石。仿佛为了使这种现象更加动人似的,这种蔓足类属于藤壶属,这是一个极其一般的、特大的、广泛存在的属,并且在这一属中尚无任何物种曾在哪一个第三纪层中被找到过。后来,伍德沃德在白垩层上段找到了无柄蔓足类的另外一个亚科的一种,四甲藤壶;因此目前我们已经有充分的事实来证实这群动物曾生存于第二纪。
被古生物学者经常提及明显忽然出现的整群物种,就是硬骨鱼类。阿加西斯说,它们的形成是在白垩纪下半段。这一鱼类包括现存物种的大多数。然而,侏罗纪的和三叠纪的一些类型如今一般都被划分为硬骨鱼类;就连一些古生代的类型也被一位高级权威学者归为此类中。倘若硬骨鱼类的确是忽然形成于北半球的白垩层上部,这肯定是应当特别注重的事实;然而,除非能说明此物种在世界其余地方也在相同时期内忽然并一起发展了,它并未制造无法克服的麻烦。
在赤道南部并未找到过一个化石鱼类,对此就不需要多阐述了:并且读过匹克推特的古生物学,就会了解在欧洲的几个地质层也仅仅找到过极少物种。少部分鱼科如今只分布在有限的区域里;硬骨鱼类以前可能也存在过类似的被限制的分布区域,不过是在某一个海里大量发展以后,它们才普遍地分布到很多地方去。而且我们也不能假设世界上的海像现在一样由南至北一直是无限制地开放的。就算在现在,倘若马来群岛变成陆地,那么印度洋的热带部分可能会成为一个全部被封闭起来的特大盆地,海产动物的任意大群或许在那里都会繁殖起来,除非其中一些物种发生变化,能够适应比较冷的温度,而且可以绕过非洲或者澳洲的南部的角,从而到达别的远处海洋,否则这种动物基本上会被限制在那一范围的。
按照这种研究,由于我们对有关欧洲及美国以外地区的地质学知之甚少,加之近十余年来的发现所引起的古生物学知识中的革命,我觉得对整个世界生物类型的演替问题作出片面的判断,就像一位博物学家在澳洲的某个不长草木的地方待了五分钟之后就对那里生物的数目和分布区域进行探讨一样,好像是过于轻率了。
近似物种群在已知的最古老的化石层中的忽然出现
更加严重的还有一个类似的难点,我是指动物领域中几个重要部门的物种在已知的化石岩层的最下部中忽然出现的事实。大部分的讨论让我相信,同群的所有现存物种都是传自于一个单独的祖先,这对于最初的既知物种也一样完全适用。例如,所有寒武纪的和志留纪的三叶虫类全部是传自某一种甲壳类动物,此种甲壳类肯定在寒武纪之前很久就存在了,同时与一切既知的动物或许都大不一样。一些最古老的动物,如鹦鹉螺、海豆芽……与现存物种差别不大;根据我们的学说,上述古老的物种无法被假设为是在它们之后产生的相同群内的所有物种的原始祖先,原因是它们没有一点中间性状。
因此,倘若我的学说是对的,远在寒武纪最下段沉积之前,一定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这时期相较于从寒武纪到今天的整个时期,或许同样的漫长,或许还要漫长得多;并且在如此漫长的时期内,地球上肯定已经布满了生物,在此我们碰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反对意见:那就是地球在适合生物生活的状态下是不是已经存在了那么长时间,值得怀疑。汤普森爵士推断说,地壳的凝固不可能低于两千万年或者超过四亿万年,而应该是低于九千八百万年或超过两亿万年。时间限度差别这样大,说明这些数据是相当可疑的,并且以后或许别的要素还会被引入此问题。克罗尔先生测算自从寒武纪至今大概已有六千万年,然而按照从冰期开始至今生物的细微变化量推断,这与寒武纪层以来生物的确曾经发生过的大且多的改变相比,六千万年好像过短;并且之前的一亿四千万年对已经生存在寒武纪中的每种生物的发展而言,也无法被认为是充足的。但是,如汤普森爵士所认为的,在特别早的时期,世界所处的物理环境,它的变化或许比现在更为急促而猛烈,而这种变化对促使当时已经存在的生物以对应速率发生改变是有帮助的。
那么,为何在寒武纪之前的这种假定最初时期内,未能找到含有丰富化石的沉积物呢?对于此问题我还无法提供完整的解释。以默奇森爵士为领导的几位杰出的地质学家们近来还认为,我们在志留纪最下段所发现的生物遗骸,是生命最早的曙光。别的部分相当有能力的鉴定者们,如菜尔和福布斯,则不同意这一观点,我们不要忘了,整个世界被确切了解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前不久,巴兰得在当时已知的志留纪的下段,找到了另一个还要靠下的地层,这一层含有极其多的新物种;而目前希克斯先生在南威尔士更下端的下寒武纪层中,找到了富含三叶虫的、并且包含种种软体动物与环虫类的岩层。甚至在一些最下级的无生岩中,还存在磷质细块和沥青物质,这或许暗示了在这个时期中生存的生物。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