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龙争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贞手下的“燕记商号”虽行商满天下,可主要的对外通商路线却大多是顺着丝绸之路蔓延,至于朝鲜半岛那一块却因着利润空间不大的缘故,并没有太多的涉及,每年也就是一、两支商队的规模罢了,至于“旭日”也因着李贞对西域的重视之故,并没有在北方投入过多的精力,仅仅只是有一个不成规模的情报站罢了,所能收集来的情报自是有限得很,只能是勉强知道个大概罢了。在李贞看来,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么些小国家闹腾来,闹腾去,其实都不过是癣疥之患罢了,压根儿就算不上甚了不得的大事,只可惜老爷子却不会这么看——而今四海咸服,唯有高句丽敢出头来搅事,这令一向以天可汗自居的李世民势必无法容忍,再者,李世民心中始终有个念头在,那就是一雪前隋征高句丽的失败之耻,用老爷子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为中国报子弟之仇”,再算上李世民老骥伏枥,尤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这几个方面一相加,就注定了老爷子征伐高句丽乃必然之举,唯一的问题便是这战究竟该如何打罢了,可问题是这战事李贞却做不得主,甚至该如何打都未必能轮到李贞置啄一,二的。
这仗是无可避免的了,这一条李贞心里头有数——就老爷子那个老辣的个性,甭管朝臣们怎么反对,他都一准会用兵无疑,只不过对于李贞来说,如今关键的问题是要不要设法劝阻老爷子亲征的事儿罢了——老爷子一出,按其战略定式去打这场仗,最终的结果一准是徒耗军力,却一无所得,如此一来,大唐之国力有损还是小事,老爷子一旦挫败而归,闹不好整个人都会因此而垮了下来,这一点从李贞前世的历史便能看得出来,李贞身为人子,自是不想看着自己的父亲因为此仗而有所郁结,只不过一来李贞却对自己能否说服得了老爷子心存疑虑,再者,一帮子兄弟们都在盼着老爷子亲征,从而寻找机会给李贞来个致命一击,而李贞也有着同样的想法在,自也打算借着老爷子不在京师的当口,彻底打垮一帮子野心勃勃的兄弟们,正是因着有这么个矛盾的心理在,李贞始终也没下定决心该如此处置此事,此时听得诸遂良如此直接了当地问出了征高句丽的事情,还真令李贞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才好的,皱着眉头沉思了良久,这才面色凝重地开口道:“此事本宫略有所闻,却不甚明了,恳请诸侍中为本宫详加分析一番可成?”
“……”诸遂良显然没想到李贞深思熟虑了如此长的时间,竟然就冒出了这么句话来,脸上的笑容登时就僵住了,瞠目结舌地看着李贞,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李贞这些天接见了如此多的朝臣,所议的事情不就是征伐高句丽的事儿罢了,这一点满朝文武谁人不晓,谁人不知,可李贞此时竟然说自己不甚明了,这话叫诸遂良如何能信?
“殿下,高句丽无端生事,藐视我大唐之天威,依殿下看来,此等蛮荒小国,当伐否?”眼瞅着诸遂良吃了憋,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一闪,沉稳地开口问了一句,算是为诸遂良解了围。
嘿,长孙老儿还真是会说话,您老都说高句丽藐视我朝天威了,那还不是明摆着要开战么,既如此,那还问咱干啥?李贞心里头叽叽歪歪着,可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正容看向长孙无忌,略一欠身道:“长孙大人所言甚是,本宫受教了,只是此事重大,须得父皇圣裁,本宫一切听从父皇之旨意便是。”
见李贞回答来回答去,貌似诚恳,却始终滴水不漏,房玄龄的眉头登时便皱了起来,长叹了口气道:“太子殿下,高句丽小寇猖獗无端,自当加以惩戒,然则我大军方回,若是骤然再次动,一旦战事迁延,恐于战不利,而今圣上力主亲征,老臣等力劝不能,特来请殿下出马,若是殿下能出面自荐,老臣等当死保殿下为帅。”
啥?啥?啥?您老这是要将咱往火坑里推啊!李贞一听房玄龄是这么个说法,登时就大吃了一惊,手一颤,险险些将茶碗打翻在地,这才明白这三位朝中大佬敢情不是奉了圣旨前来问话的,而是试图推出李贞去跟李世民争夺出征高句丽的领兵之权,这令李贞心里头很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李贞对于如何征伐高句丽自然是有着绝对的信心,也有着绝对的取胜之把握,当然了,除非李贞打算将火药武器提前公开,否则的话,要想胜几无可能,而火药武器乃是李贞保命的底牌,轻易泄露不得——东宫如今的防卫力量除了李贞从西域带回来的百余名亲信之外,余者全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垃圾兵,而李贞又绝无可能去训练这帮子垃圾兵,否则的话,必然会引起老爷子的猜忌之心,这就导致李贞手下兵力空虚至极,而反观诸兄弟手中全都握有两千精兵,一旦这帮家伙也玩上一把玄武门之变,李贞若是没个底牌在,拿啥去抵挡?再者,若是李贞领兵在外征战,这么一来二去地打将下去,时间拖延过久,万一京师里出现甚变故,那乐子可就大了,从这个意义来说,李贞是绝对不可能去争夺这个帅位的,更何况就李世民那个性子,一旦决定了要亲征,谁也无法劝服得了他,三位宰相不能,李贞也一样办不到。
若是旁人说出此等话来,李贞顶多是哈哈一笑,随便胡言两句便可将这话题搪塞了过去,可面对着这三名朝中大佬,李贞却是无法瞎扯一通的,眼瞅着三人六只老眼都死盯着自己不放,李贞实是无奈至极,沉吟了一下道:“身为人子,为父皇分忧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本宫不才,承蒙诸位大人看重,自该依言行事才是,只是此事重大,本宫一时间尚难定夺,且容本宫思虑一番,再行进言父皇可成?”
李贞说得慎重无比,语气也诚恳得很,三位朝中大佬自是听得出来,眼见李贞没有出言推托,也没有立刻应承下来,虽略有些子失望,可也知晓此事之利害关系重大,自也不好多加逼问,互视了一番,齐齐地起了身,各自躬身行礼道:“既如此,殿下请善自斟酌,老臣们告退。”
“诸位大人走好,本宫不送了。”李贞也没有心情矫情,起了身,抬了下手,示意诸人不必多礼,而后让王秉和送三位大佬出了东宫,自己却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苦苦地沉思了起来。
代父出征?呵,好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问题是老爷子一心要证明自己尚未老去,这理由一出口,只怕立马会招来一番训斥,为老爷子出谋划策?先不说老爷子能不能听得进去,就算老爷子能耐着性子听,只怕也不会当一回事儿,就老爷子那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还轮不到咱这个做儿子的来指点,那岂不是说老爷子不如咱了么?没地讨打不是?装聋作哑?也不成,这几日朝臣们纷来迭至,老爷子那头又岂会不知,更何况三位宰相都露面了,老爷子那头岂会没有想法,不说出个道道来,这一关怕是过不去了的,只不过该如何说,还真是件烦人的事儿!李贞来回踱着步,却越想越乱,额头上布满了汗水都顾不得去擦上一下,寻思了良久,却始终一无所得,无奈地摇了摇头,突地提高了声调道:“来人,去请莫、纳二位先生到书房一行!”
李贞手下的“燕记商号”虽行商满天下,可主要的对外通商路线却大多是顺着丝绸之路蔓延,至于朝鲜半岛那一块却因着利润空间不大的缘故,并没有太多的涉及,每年也就是一、两支商队的规模罢了,至于“旭日”也因着李贞对西域的重视之故,并没有在北方投入过多的精力,仅仅只是有一个不成规模的情报站罢了,所能收集来的情报自是有限得很,只能是勉强知道个大概罢了。在李贞看来,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么些小国家闹腾来,闹腾去,其实都不过是癣疥之患罢了,压根儿就算不上甚了不得的大事,只可惜老爷子却不会这么看——而今四海咸服,唯有高句丽敢出头来搅事,这令一向以天可汗自居的李世民势必无法容忍,再者,李世民心中始终有个念头在,那就是一雪前隋征高句丽的失败之耻,用老爷子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为中国报子弟之仇”,再算上李世民老骥伏枥,尤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这几个方面一相加,就注定了老爷子征伐高句丽乃必然之举,唯一的问题便是这战究竟该如何打罢了,可问题是这战事李贞却做不得主,甚至该如何打都未必能轮到李贞置啄一,二的。
这仗是无可避免的了,这一条李贞心里头有数——就老爷子那个老辣的个性,甭管朝臣们怎么反对,他都一准会用兵无疑,只不过对于李贞来说,如今关键的问题是要不要设法劝阻老爷子亲征的事儿罢了——老爷子一出,按其战略定式去打这场仗,最终的结果一准是徒耗军力,却一无所得,如此一来,大唐之国力有损还是小事,老爷子一旦挫败而归,闹不好整个人都会因此而垮了下来,这一点从李贞前世的历史便能看得出来,李贞身为人子,自是不想看着自己的父亲因为此仗而有所郁结,只不过一来李贞却对自己能否说服得了老爷子心存疑虑,再者,一帮子兄弟们都在盼着老爷子亲征,从而寻找机会给李贞来个致命一击,而李贞也有着同样的想法在,自也打算借着老爷子不在京师的当口,彻底打垮一帮子野心勃勃的兄弟们,正是因着有这么个矛盾的心理在,李贞始终也没下定决心该如此处置此事,此时听得诸遂良如此直接了当地问出了征高句丽的事情,还真令李贞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才好的,皱着眉头沉思了良久,这才面色凝重地开口道:“此事本宫略有所闻,却不甚明了,恳请诸侍中为本宫详加分析一番可成?”
“……”诸遂良显然没想到李贞深思熟虑了如此长的时间,竟然就冒出了这么句话来,脸上的笑容登时就僵住了,瞠目结舌地看着李贞,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李贞这些天接见了如此多的朝臣,所议的事情不就是征伐高句丽的事儿罢了,这一点满朝文武谁人不晓,谁人不知,可李贞此时竟然说自己不甚明了,这话叫诸遂良如何能信?
“殿下,高句丽无端生事,藐视我大唐之天威,依殿下看来,此等蛮荒小国,当伐否?”眼瞅着诸遂良吃了憋,长孙无忌眼中精光一闪,沉稳地开口问了一句,算是为诸遂良解了围。
嘿,长孙老儿还真是会说话,您老都说高句丽藐视我朝天威了,那还不是明摆着要开战么,既如此,那还问咱干啥?李贞心里头叽叽歪歪着,可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正容看向长孙无忌,略一欠身道:“长孙大人所言甚是,本宫受教了,只是此事重大,须得父皇圣裁,本宫一切听从父皇之旨意便是。”
见李贞回答来回答去,貌似诚恳,却始终滴水不漏,房玄龄的眉头登时便皱了起来,长叹了口气道:“太子殿下,高句丽小寇猖獗无端,自当加以惩戒,然则我大军方回,若是骤然再次动,一旦战事迁延,恐于战不利,而今圣上力主亲征,老臣等力劝不能,特来请殿下出马,若是殿下能出面自荐,老臣等当死保殿下为帅。”
啥?啥?啥?您老这是要将咱往火坑里推啊!李贞一听房玄龄是这么个说法,登时就大吃了一惊,手一颤,险险些将茶碗打翻在地,这才明白这三位朝中大佬敢情不是奉了圣旨前来问话的,而是试图推出李贞去跟李世民争夺出征高句丽的领兵之权,这令李贞心里头很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李贞对于如何征伐高句丽自然是有着绝对的信心,也有着绝对的取胜之把握,当然了,除非李贞打算将火药武器提前公开,否则的话,要想胜几无可能,而火药武器乃是李贞保命的底牌,轻易泄露不得——东宫如今的防卫力量除了李贞从西域带回来的百余名亲信之外,余者全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垃圾兵,而李贞又绝无可能去训练这帮子垃圾兵,否则的话,必然会引起老爷子的猜忌之心,这就导致李贞手下兵力空虚至极,而反观诸兄弟手中全都握有两千精兵,一旦这帮家伙也玩上一把玄武门之变,李贞若是没个底牌在,拿啥去抵挡?再者,若是李贞领兵在外征战,这么一来二去地打将下去,时间拖延过久,万一京师里出现甚变故,那乐子可就大了,从这个意义来说,李贞是绝对不可能去争夺这个帅位的,更何况就李世民那个性子,一旦决定了要亲征,谁也无法劝服得了他,三位宰相不能,李贞也一样办不到。
若是旁人说出此等话来,李贞顶多是哈哈一笑,随便胡言两句便可将这话题搪塞了过去,可面对着这三名朝中大佬,李贞却是无法瞎扯一通的,眼瞅着三人六只老眼都死盯着自己不放,李贞实是无奈至极,沉吟了一下道:“身为人子,为父皇分忧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本宫不才,承蒙诸位大人看重,自该依言行事才是,只是此事重大,本宫一时间尚难定夺,且容本宫思虑一番,再行进言父皇可成?”
李贞说得慎重无比,语气也诚恳得很,三位朝中大佬自是听得出来,眼见李贞没有出言推托,也没有立刻应承下来,虽略有些子失望,可也知晓此事之利害关系重大,自也不好多加逼问,互视了一番,齐齐地起了身,各自躬身行礼道:“既如此,殿下请善自斟酌,老臣们告退。”
“诸位大人走好,本宫不送了。”李贞也没有心情矫情,起了身,抬了下手,示意诸人不必多礼,而后让王秉和送三位大佬出了东宫,自己却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苦苦地沉思了起来。
代父出征?呵,好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问题是老爷子一心要证明自己尚未老去,这理由一出口,只怕立马会招来一番训斥,为老爷子出谋划策?先不说老爷子能不能听得进去,就算老爷子能耐着性子听,只怕也不会当一回事儿,就老爷子那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功,还轮不到咱这个做儿子的来指点,那岂不是说老爷子不如咱了么?没地讨打不是?装聋作哑?也不成,这几日朝臣们纷来迭至,老爷子那头又岂会不知,更何况三位宰相都露面了,老爷子那头岂会没有想法,不说出个道道来,这一关怕是过不去了的,只不过该如何说,还真是件烦人的事儿!李贞来回踱着步,却越想越乱,额头上布满了汗水都顾不得去擦上一下,寻思了良久,却始终一无所得,无奈地摇了摇头,突地提高了声调道:“来人,去请莫、纳二位先生到书房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