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一样的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月20日,浙江大学师生经过了一个月的长途跋涉,最终抵达江西吉安。他们从浙江建德出发,途经金华、玉山、樟树等地,行程752公里。迁校的目的地本是江西泰和,但由于战局发展迅速,浙大提前撤离建德,泰和房舍还未准备就绪,而吉安有两所学校正在放寒假,所以全校师生暂时栖居吉安。
吉安位于江西中部,禾水在此汇入赣江。城内赣江的堤岸长7.5公里,有一座浮桥与江中的白鹭洲相连。白鹭洲是一个长约2.5公里的江中小岛,自古闻名的白鹭洲书院就建于此。
白鹭洲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学生们在这里暂时休息下来。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之间产生了更深的感情。
据回忆,初到白鹭洲的时候啊,有一天早上我去洗脸的时候,正好一个女生叫范文陶,只有我们两个人。她呢就说今天的洗脸水不热,不够热。我说可以呀。她呢就伸出手来摸底我的手了,啊哟,我一下子就像触电了一样,从此以后我就跟范文陶就好起来了,不过那个时候啊很单纯的,浙大的同学经过西迁,真是共患难同甘苦,感情特别深。
全体师生抵达吉安两天后,国立浙江大学在吉安中学复课,学校暂不放寒假,并决定在一周后举行期末考试。
据回忆,我们竺校长是抓学习抓得很紧的,那么在那里就大考,我们也举行大考。
据回忆,考试的话,一直动荡,所以这个功课要考好分数这是很难的。当然也有些同学考得好的,大多数都考不好的,能够及格都已经是拜天拜地了。
到达吉安后,竺可桢一家以每月十元的价格租下城中木匠街53号。此时,竺可桢的大儿子竺津,背着父母报考了中央军校。很快,竺津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收到了中央军官学校第十四届考生的录取通知书。
从送通知书的军事教官口中,竺可桢得知,前线急需军事人才,已经内迁成都的中央军校,将三年的学习时间压缩到六个月。虽然竺津近视400度,但成绩优秀,破格录取。
竺可桢夫妇并没有因为儿子出色的成绩而高兴。而是极力反对年仅16岁的竺津入军校学习。
2月中旬,吉安中学与乡村师范的寒假结束,泰和方面的房舍也已准备就绪。在吉安过完旧历新年的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南行40公里,深入泰和乡间。
刚刚在温州老家过完春节的苏步青,也告别日本妻子苏米子和五个子女,开始前往泰和与学校会合,继续他抗战时期的教学生活。
赣江流经泰和,几乎年年泛滥。赣江两岸是泥沙淤积而成的平原,因而常常遭遇水害。浙江大学迁到泰和后,师生们大多数居住在当地最富有的乡坤萧百万的宅院里,浙大师生用来举行重大活动的礼堂咸正堂,是萧百万家族的宗祠。在这些宅院的楼壁墙角,常能看到淹过的水痕。这些水痕引起了竺可桢和文理学院院长胡刚复的注意。
据回忆,竺校长就和胡刚富先生一块商议,并且和当时的地方当局,以及江西省政府协商,由他们出钱,浙大出力,让那些逃亡的难民,以及当地的农民来做,修了一个十五里长的长堤。
一天,泰和人发现,赣江边出现了一群年轻学生的身影。国立浙江大学土木系的学生在教授唐凤图、吴钟伟的带领下,开始勘测赣江的水位和地基。王人龙是土木系的学生,所以也在其中。
王人龙他们正在测量的时候,好多老乡也在看啦,可能是感到稀奇,没见过,好多仪器没有见过,主要测的话,把赣江东岸水平线给它测下来,同时在赣江边上设计一个水尺。
经过土木系师生的勘测设计,大堤在四月底开工。两个月后,防洪大堤终于赶在汛期前完工。防洪堤东起泰和县城,西至梁家村,全长七点五公里。第二年洪水来时,躲过灾害的泰和村民,纷纷称颂浙大的功劳。此后,上田村再未遭受水灾,为纪念国立浙江大... -->>
1月20日,浙江大学师生经过了一个月的长途跋涉,最终抵达江西吉安。他们从浙江建德出发,途经金华、玉山、樟树等地,行程752公里。迁校的目的地本是江西泰和,但由于战局发展迅速,浙大提前撤离建德,泰和房舍还未准备就绪,而吉安有两所学校正在放寒假,所以全校师生暂时栖居吉安。
吉安位于江西中部,禾水在此汇入赣江。城内赣江的堤岸长7.5公里,有一座浮桥与江中的白鹭洲相连。白鹭洲是一个长约2.5公里的江中小岛,自古闻名的白鹭洲书院就建于此。
白鹭洲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学生们在这里暂时休息下来。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之间产生了更深的感情。
据回忆,初到白鹭洲的时候啊,有一天早上我去洗脸的时候,正好一个女生叫范文陶,只有我们两个人。她呢就说今天的洗脸水不热,不够热。我说可以呀。她呢就伸出手来摸底我的手了,啊哟,我一下子就像触电了一样,从此以后我就跟范文陶就好起来了,不过那个时候啊很单纯的,浙大的同学经过西迁,真是共患难同甘苦,感情特别深。
全体师生抵达吉安两天后,国立浙江大学在吉安中学复课,学校暂不放寒假,并决定在一周后举行期末考试。
据回忆,我们竺校长是抓学习抓得很紧的,那么在那里就大考,我们也举行大考。
据回忆,考试的话,一直动荡,所以这个功课要考好分数这是很难的。当然也有些同学考得好的,大多数都考不好的,能够及格都已经是拜天拜地了。
到达吉安后,竺可桢一家以每月十元的价格租下城中木匠街53号。此时,竺可桢的大儿子竺津,背着父母报考了中央军校。很快,竺津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收到了中央军官学校第十四届考生的录取通知书。
从送通知书的军事教官口中,竺可桢得知,前线急需军事人才,已经内迁成都的中央军校,将三年的学习时间压缩到六个月。虽然竺津近视400度,但成绩优秀,破格录取。
竺可桢夫妇并没有因为儿子出色的成绩而高兴。而是极力反对年仅16岁的竺津入军校学习。
2月中旬,吉安中学与乡村师范的寒假结束,泰和方面的房舍也已准备就绪。在吉安过完旧历新年的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南行40公里,深入泰和乡间。
刚刚在温州老家过完春节的苏步青,也告别日本妻子苏米子和五个子女,开始前往泰和与学校会合,继续他抗战时期的教学生活。
赣江流经泰和,几乎年年泛滥。赣江两岸是泥沙淤积而成的平原,因而常常遭遇水害。浙江大学迁到泰和后,师生们大多数居住在当地最富有的乡坤萧百万的宅院里,浙大师生用来举行重大活动的礼堂咸正堂,是萧百万家族的宗祠。在这些宅院的楼壁墙角,常能看到淹过的水痕。这些水痕引起了竺可桢和文理学院院长胡刚复的注意。
据回忆,竺校长就和胡刚富先生一块商议,并且和当时的地方当局,以及江西省政府协商,由他们出钱,浙大出力,让那些逃亡的难民,以及当地的农民来做,修了一个十五里长的长堤。
一天,泰和人发现,赣江边出现了一群年轻学生的身影。国立浙江大学土木系的学生在教授唐凤图、吴钟伟的带领下,开始勘测赣江的水位和地基。王人龙是土木系的学生,所以也在其中。
王人龙他们正在测量的时候,好多老乡也在看啦,可能是感到稀奇,没见过,好多仪器没有见过,主要测的话,把赣江东岸水平线给它测下来,同时在赣江边上设计一个水尺。
经过土木系师生的勘测设计,大堤在四月底开工。两个月后,防洪大堤终于赶在汛期前完工。防洪堤东起泰和县城,西至梁家村,全长七点五公里。第二年洪水来时,躲过灾害的泰和村民,纷纷称颂浙大的功劳。此后,上田村再未遭受水灾,为纪念国立浙江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