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米虫的清穿日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至今。
五、赫姓宗族(赫舍里氏——正黄旗人)
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六、富姓宗族(富察氏——镶黄旗人)
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七、那姓宗族(纳拉氏——叶赫、乌拉、哈达、辉发)
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八、郎姓宗族(纽祜禄氏)
郎氏满族宗族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纽祜禄满语ni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式,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种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过程中,由于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几乎全部原始姓氏发生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与所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为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其语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本质上产生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然在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加以沿用。这类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必然结果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姓氏演变得障碍
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无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许多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将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总结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是 由】.
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至今。
五、赫姓宗族(赫舍里氏——正黄旗人)
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六、富姓宗族(富察氏——镶黄旗人)
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七、那姓宗族(纳拉氏——叶赫、乌拉、哈达、辉发)
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八、郎姓宗族(纽祜禄氏)
郎氏满族宗族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纽祜禄满语ni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式,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种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过程中,由于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几乎全部原始姓氏发生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与所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为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其语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本质上产生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然在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加以沿用。这类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必然结果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姓氏演变得障碍
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无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许多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将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总结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