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张居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极殿后的云台是一处三楹小殿,与乾清宫仅隔着一道乾清门。平日里有什么要紧事,皇上便在这里接见大臣。
这天辰时刚过,只见云台里坐了三个人,御座上坐的是小皇上朱翊钧,张居正与冯保打横坐在两侧。冯保尖细着嗓子,念一份邸报上的条陈:
苏州府知府报告:苏州府治西南太湖之滨,有山自移徙。初犹缓缓移动,渐次甚急,望太湖而趋。偶一村民过之,大惊疾呼曰:“此山要走下湖也!”闻者皆愕然而呼。山随呼即止,已离旧址百数丈矣。
冯保拖腔拖调刚念完,朱翊钧就乐了,他双脚一蹬金踏凳,拍手笑道:
“山还会跑,真有趣。”
冯保干笑了笑,觑了张居正一眼,但见这位首辅敛眉凝神,木头人一样毫无表情,冯保咽了一口唾沫,念开了第二段:
江西抚院来札:南昌府城隍庙殿下庭中生一石,初出地四五寸,越日已长尺余,以后日日渐长。既数日,已三四尺。其初生时,无人觉之是石,偶一人见曰:“此处想生出山矣。”因此语遂不复长,其生者至今有焉。
这一回小皇上产生了疑惑,他眨巴眨巴眼睛,既像在询问又像是自言自语:
“石头又不是草,怎么能长呢?”
冯保不置可否,接着念第三段:
山西太原府巡抚御史伍可奏词:查太原府静乐县龙泉村民李良云弟良雨忽转女形,见与村民白尚相为妻。隆庆六年正月内,良雨偶患小肠痛,旋止旋发,至二月初九日,卧床不起。有本村民白尚相亦无妻,于雨病时,早晚周旋同宿。四月内,良雨肾囊不觉退缩入肚,转变成阴,即与白嬲配偶。五月初一日经脉行通,初三日止,自后每月不爽。良雨方换丫髻女衣,裹足易鞋,畏赧回避不与人知。六月十五日村人得知,禀县拘雨、相同赴审实,稳婆方氏领至马房验,系变形,与妇人无异。乡人议论,称男变为女乃阴盛阳微之兆,以祈修省。
念着念着,冯保心里头就满不自在起来,他不明白张居正为何要弄来这些乱七八糟的邸报以亵圣听。当把最后一个字念完,他便把邸报朝面前茶几上重重一掼,一边端起茶盅来喝茶,一边不停地朝身后头的帷幕张望。朱翊钧年纪虽小,但心眼儿透亮。虽然这三则邸报上的奇闻逸事听起来饶有兴味,但从冯保的脸色看又似乎触犯了禁忌。小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受到压制,小皇上顿时不知所措,痴坐在御榻上,不安地搓动双手。
张居正一直在关注小皇上与冯保表情的微妙变化。待冷了一会儿场之后,张居正才开口问道:
“方才冯公公所念邸报,请问皇上有何看法?”
朱翊钧生怕答错,指着冯保说:“大伴,你说。”
“荒诞不经!”冯保愤然一哂,嘴中冷冰冰蹦出四个字。
“是,大伴说得对,荒诞不经!”经冯保这么一“点题”,朱翊钧就知道如何回答了,他扳着小指头说,“山走路,石头长个儿,男人变女人,怎么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出来了?”
“皇上问得好!”一向冷峻内向不苟言笑的张居正,此时眉棱一耸,语气凛然说道,“偌大中国,每日里发生一些或者说流传一些荒诞不经稀奇古怪的事情,原也不足为怪。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些荒诞不经稀奇古怪的事情,居然堂而皇之地刊载在通政司的邸报之上!”
张居正突出此言,小皇上顿时愣住了。
朝夕如流光阴荏苒,张居正出任首辅不知不觉已经一月有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张居正接下这个首辅可谓难上加难。国库空虚财源枯竭,大臣沽权吏治腐败。每日里往内阁值房里一坐,不管是看奏折邸报,还是与晋见的官员谈话,竟没有一件事顺心。但他还是雷厉风行,在短短时间内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给陈皇后与李贵妃都上了皇太后的尊号;二是部院大臣不称职者都已尽数撤换。前者是为了稳定皇室,讨小皇上与生母李贵妃的欢心。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大事。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钦定百官依职掌权力划分,共有九大衙门,九小衙门。九大衙门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门依次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尚宝司和苑马寺。九大衙门的掌印者,习惯上称为大九卿。九小衙门的主管,俗称小九卿。这十八衙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央政府管理机构。所谓内阁首辅,自孝宗时代起,实际上就是代表皇上,通过这十八个衙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任何首辅上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整顿这十八个衙门,物色堂官人选,张居正也不例外。不过,他不同于其他首辅的是,他并不满足于把这些衙门的堂官尽数换成自己的亲信,而是希望这些衙门能真正做到各尽其责担负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因此上任之初,他就表明“不以己之好恶决定用人取舍,而是依据才能推荐部院人选”,尽管他这么表态,但却没有几个人相信他真的会如此去做。张居正久居内阁,对官场的种种龌龊心态早就了然于胸。多年来京城官场中就流传着四句顺口溜:“大九卿有大九九,小九卿有小九九,十八衙门朝南开,堂官跟着首辅走。”短短二十八个字可谓绝妙地道出了官场痼疾。隆庆元年张居正入阁之初就曾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如果天遂人愿登上首辅之位,就一定要根除这种积弊。所有大臣忠忱于皇上,听命于政府,本是臣道职守无可厚非。但不能容忍的是大臣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样势必会造成结党营私、沽权售利的混乱局面。长此下去,不仅仅皇上的威福只是一句空话,就是天下黎民百姓举头祈盼的国家昌隆的盛世也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以上这一番思虑,张居正不知道在心里头琢磨了多少次。他一次次想觐见皇上,把这些朝廷大政官场弊端一一说给皇上听。但取笔写帖时,又犹豫着停顿下来:皇上毕竟是十岁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明白这些深奥的道理呢?与其匆匆谒见说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话,让皇上听得懵里懵懂不知所云,倒不如耐心等待某种契机的出现。昨天下午,张居正翻阅通政司送来的邸报,偶然获得了灵感,觉得可以与小皇上沟通了,遂递帖请旨,定下了今日的会见。
此刻的云台一片寂静。面对一丝不苟的张居正,小皇上有着依赖与敬畏双重心情。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又鼓起勇气问道:
“通政司的邸报应该刊载什么?”
张居正捋捋长须,转向冯保说:“冯公公,皇上这个问题,还是烦请你来回答。”
冯保不清楚张居正拿来邸报的真实用意,他担心把这样一些古怪离奇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听多了,会助长孩子的玩愒之心,故满脸的不高兴。但听了张居正方才一席话,又感到这位新首辅并不是存心“误导”皇上,而是别有所指,一颗心也就放下了。再加上张居正对他总是礼敬有加,读邸报时的那点儿懊恼也就豁然而释,于是微咳一声清清喉咙答道:
“万岁爷,奴才在司礼监待了十五个年头儿,这期间通政司的邸报,可以说是一期不落地看过,邸报内容应是各地臣官的职守总汇。各省布、抚、按三台,各府州县官,还有九边总督,河官漕官盐官,他们每天在干啥,是否都是在明赏赉,严诛责,审开塞,守一道,尽明法稽验守土牧民之责,只要一看邸报,便大略可以知道天下吏治情况。张先生拿来的这两份邸报,奴才昨儿个就看过了。一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奴才就像吃了一只苍蝇,恶心得要死,因此没有拿给皇上看。咱不知道张先生为何单单挑出这三篇怪话来念给皇上听。”
冯保话音刚落,张居正立即接过话头说道:“冯公公已把邸报作用讲得透彻。臣今日特意圈出这三个条陈给皇上看,乃是为了引起皇上的警惕,我大明天下的这些封疆大吏、府库之臣,现在都在干什么?国库空虚、匪患不绝、官员贪墨、河漕失修,这许许多多关乎朝廷命运国计民生的大事,没有人认真去做,反而弄这些异端邪说层层上报,岂不无聊至极!”
张居正言辞锋利。朱翊钧浑身一激灵,又不知该如何办理。正在他嘴角翕动,眼巴巴地看着冯保时,猛听得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冯保身后的帷幕中响起:
“说得好!”
冯保听了张居正刚才一席话,又感到这位新首辅并不是存心“误导”皇上,而是别有所指,一颗心也就放下了。
张居正一惊,寻声望去,只见冯保身后的那重猩红的帷幕被两名小内侍拉开,李太后从里面缓缓踱了出来。
却说昨日小内侍送来张居正求见的揭帖,李太后当即决定让小皇上准旨接见,当小皇上表现得紧张为难时,李太后叹道:“也难为你了,一个孩子,要让你同张居正这样天下第一精明的人打交道,不怯场才怪呢。”
母子俩正束手无策时,冯保突然灵机一动,说道:“启禀太后,奴才有个主意。”
“讲。”
“明儿个皇上云台接见,太后您也参加。”
“我?”李太后一愣,“我岂能参加,这不给天下人造成了干政之嫌,何况男女有别。”
“这些,奴才都想到了,太后可以坐在云台左侧的帷幕里,这样就近观察张先生,太后就可以明断是非了。”
李太后咬着嘴唇思索了一会儿,点头说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现在,当李太后从帷幕后面转出来时,张居正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跪下行礼。李太后吩咐冯保去搬椅子,要在御榻前安排坐下。“母后,请坐这儿。”朱翊钧站起来要给李太后让座。李太后瞅着儿子说:“你那是皇帝宝座,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僭越坐上去。”出口的话看似随便,寓意却深沉。
行过君臣相见之礼重新坐定,李太后笑吟吟问道:“张先生,咱突然出现,没惊着你吧?”
李太后虽然身份高,但毕竟只有二十八岁,依然是个明眸皓齿气质娴雅的美丽少妇,加之今天并未打算见外臣,所以没有穿戴朝廷命服,只穿了一件薄如蝉纱、洁比雪艳的西洋布六幅拖裙,越发像一朵出水芙蓉光彩照人。
尽管张居正能做到非礼勿视,但偶尔一瞥,李太后的绰约风姿仍不免让他心旌摇荡。行礼之后,他借整理官袍来掩饰自己的失态,强自收慑心神,答道:
“太后突然出现,臣下确实吃惊不小。”
李太后不再就这个问题啰唆,而是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你们君臣之间方才的谈话,咱都听见了。”说着又扭头看了一眼背后的帷幕,继续说道,“说实话,国家大事,本不该我这妇道人家掺和。咱现在常常怀念隆庆皇帝在位之时,咱一门心思都花在两个孩子身上,闲来抄抄佛经、听听曲儿,日子过得多轻松呀。那时候,隆庆皇帝用了一个高拱,把天下事办得井井有条。这个高拱是个有本事的能臣,只是品性不好,在隆庆皇帝面前唯唯诺诺,所以深得信任。钧儿即位当了万历皇帝之后,咱们从一些小事上就看出高拱心术不正。咱和仁圣太后两人出于无奈,才决定拿掉这个刺儿头,把首辅的位子给了你张先生。咱们这样做,对张先生寄予了厚望,指望你不负先帝之托,当好顾命大臣,辅佐幼主,把先帝传下的江山基业守好、治理好,让天下百姓觉着万历是个好皇帝。”
说到这里,李太后又充满爱怜地望了一眼坐在御榻上的朱翊钧。李太后没有出现之前,朱翊钧正襟危坐充小大人,自李太后走出帷幕,朱翊钧的紧张心理骤然松弛下来,眼眶里重新荡漾起孩子的天真。
张居正屏神静气听着李太后讲话,差不多把每一个字都“吃”进了脑子。以往他只知道李太后是一个端庄贤淑虔敬事佛拘法守礼课子甚严的女人,方才的这番话却让他暗暗吃惊,原来在这位年轻太后美丽的外表之下,竟隐藏了如此之深的城府和卓然独立的主见。他顿时意识到... -->>
建极殿后的云台是一处三楹小殿,与乾清宫仅隔着一道乾清门。平日里有什么要紧事,皇上便在这里接见大臣。
这天辰时刚过,只见云台里坐了三个人,御座上坐的是小皇上朱翊钧,张居正与冯保打横坐在两侧。冯保尖细着嗓子,念一份邸报上的条陈:
苏州府知府报告:苏州府治西南太湖之滨,有山自移徙。初犹缓缓移动,渐次甚急,望太湖而趋。偶一村民过之,大惊疾呼曰:“此山要走下湖也!”闻者皆愕然而呼。山随呼即止,已离旧址百数丈矣。
冯保拖腔拖调刚念完,朱翊钧就乐了,他双脚一蹬金踏凳,拍手笑道:
“山还会跑,真有趣。”
冯保干笑了笑,觑了张居正一眼,但见这位首辅敛眉凝神,木头人一样毫无表情,冯保咽了一口唾沫,念开了第二段:
江西抚院来札:南昌府城隍庙殿下庭中生一石,初出地四五寸,越日已长尺余,以后日日渐长。既数日,已三四尺。其初生时,无人觉之是石,偶一人见曰:“此处想生出山矣。”因此语遂不复长,其生者至今有焉。
这一回小皇上产生了疑惑,他眨巴眨巴眼睛,既像在询问又像是自言自语:
“石头又不是草,怎么能长呢?”
冯保不置可否,接着念第三段:
山西太原府巡抚御史伍可奏词:查太原府静乐县龙泉村民李良云弟良雨忽转女形,见与村民白尚相为妻。隆庆六年正月内,良雨偶患小肠痛,旋止旋发,至二月初九日,卧床不起。有本村民白尚相亦无妻,于雨病时,早晚周旋同宿。四月内,良雨肾囊不觉退缩入肚,转变成阴,即与白嬲配偶。五月初一日经脉行通,初三日止,自后每月不爽。良雨方换丫髻女衣,裹足易鞋,畏赧回避不与人知。六月十五日村人得知,禀县拘雨、相同赴审实,稳婆方氏领至马房验,系变形,与妇人无异。乡人议论,称男变为女乃阴盛阳微之兆,以祈修省。
念着念着,冯保心里头就满不自在起来,他不明白张居正为何要弄来这些乱七八糟的邸报以亵圣听。当把最后一个字念完,他便把邸报朝面前茶几上重重一掼,一边端起茶盅来喝茶,一边不停地朝身后头的帷幕张望。朱翊钧年纪虽小,但心眼儿透亮。虽然这三则邸报上的奇闻逸事听起来饶有兴味,但从冯保的脸色看又似乎触犯了禁忌。小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受到压制,小皇上顿时不知所措,痴坐在御榻上,不安地搓动双手。
张居正一直在关注小皇上与冯保表情的微妙变化。待冷了一会儿场之后,张居正才开口问道:
“方才冯公公所念邸报,请问皇上有何看法?”
朱翊钧生怕答错,指着冯保说:“大伴,你说。”
“荒诞不经!”冯保愤然一哂,嘴中冷冰冰蹦出四个字。
“是,大伴说得对,荒诞不经!”经冯保这么一“点题”,朱翊钧就知道如何回答了,他扳着小指头说,“山走路,石头长个儿,男人变女人,怎么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出来了?”
“皇上问得好!”一向冷峻内向不苟言笑的张居正,此时眉棱一耸,语气凛然说道,“偌大中国,每日里发生一些或者说流传一些荒诞不经稀奇古怪的事情,原也不足为怪。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些荒诞不经稀奇古怪的事情,居然堂而皇之地刊载在通政司的邸报之上!”
张居正突出此言,小皇上顿时愣住了。
朝夕如流光阴荏苒,张居正出任首辅不知不觉已经一月有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张居正接下这个首辅可谓难上加难。国库空虚财源枯竭,大臣沽权吏治腐败。每日里往内阁值房里一坐,不管是看奏折邸报,还是与晋见的官员谈话,竟没有一件事顺心。但他还是雷厉风行,在短短时间内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给陈皇后与李贵妃都上了皇太后的尊号;二是部院大臣不称职者都已尽数撤换。前者是为了稳定皇室,讨小皇上与生母李贵妃的欢心。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大事。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钦定百官依职掌权力划分,共有九大衙门,九小衙门。九大衙门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门依次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尚宝司和苑马寺。九大衙门的掌印者,习惯上称为大九卿。九小衙门的主管,俗称小九卿。这十八衙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央政府管理机构。所谓内阁首辅,自孝宗时代起,实际上就是代表皇上,通过这十八个衙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任何首辅上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整顿这十八个衙门,物色堂官人选,张居正也不例外。不过,他不同于其他首辅的是,他并不满足于把这些衙门的堂官尽数换成自己的亲信,而是希望这些衙门能真正做到各尽其责担负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因此上任之初,他就表明“不以己之好恶决定用人取舍,而是依据才能推荐部院人选”,尽管他这么表态,但却没有几个人相信他真的会如此去做。张居正久居内阁,对官场的种种龌龊心态早就了然于胸。多年来京城官场中就流传着四句顺口溜:“大九卿有大九九,小九卿有小九九,十八衙门朝南开,堂官跟着首辅走。”短短二十八个字可谓绝妙地道出了官场痼疾。隆庆元年张居正入阁之初就曾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如果天遂人愿登上首辅之位,就一定要根除这种积弊。所有大臣忠忱于皇上,听命于政府,本是臣道职守无可厚非。但不能容忍的是大臣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样势必会造成结党营私、沽权售利的混乱局面。长此下去,不仅仅皇上的威福只是一句空话,就是天下黎民百姓举头祈盼的国家昌隆的盛世也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以上这一番思虑,张居正不知道在心里头琢磨了多少次。他一次次想觐见皇上,把这些朝廷大政官场弊端一一说给皇上听。但取笔写帖时,又犹豫着停顿下来:皇上毕竟是十岁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明白这些深奥的道理呢?与其匆匆谒见说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话,让皇上听得懵里懵懂不知所云,倒不如耐心等待某种契机的出现。昨天下午,张居正翻阅通政司送来的邸报,偶然获得了灵感,觉得可以与小皇上沟通了,遂递帖请旨,定下了今日的会见。
此刻的云台一片寂静。面对一丝不苟的张居正,小皇上有着依赖与敬畏双重心情。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又鼓起勇气问道:
“通政司的邸报应该刊载什么?”
张居正捋捋长须,转向冯保说:“冯公公,皇上这个问题,还是烦请你来回答。”
冯保不清楚张居正拿来邸报的真实用意,他担心把这样一些古怪离奇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听多了,会助长孩子的玩愒之心,故满脸的不高兴。但听了张居正方才一席话,又感到这位新首辅并不是存心“误导”皇上,而是别有所指,一颗心也就放下了。再加上张居正对他总是礼敬有加,读邸报时的那点儿懊恼也就豁然而释,于是微咳一声清清喉咙答道:
“万岁爷,奴才在司礼监待了十五个年头儿,这期间通政司的邸报,可以说是一期不落地看过,邸报内容应是各地臣官的职守总汇。各省布、抚、按三台,各府州县官,还有九边总督,河官漕官盐官,他们每天在干啥,是否都是在明赏赉,严诛责,审开塞,守一道,尽明法稽验守土牧民之责,只要一看邸报,便大略可以知道天下吏治情况。张先生拿来的这两份邸报,奴才昨儿个就看过了。一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奴才就像吃了一只苍蝇,恶心得要死,因此没有拿给皇上看。咱不知道张先生为何单单挑出这三篇怪话来念给皇上听。”
冯保话音刚落,张居正立即接过话头说道:“冯公公已把邸报作用讲得透彻。臣今日特意圈出这三个条陈给皇上看,乃是为了引起皇上的警惕,我大明天下的这些封疆大吏、府库之臣,现在都在干什么?国库空虚、匪患不绝、官员贪墨、河漕失修,这许许多多关乎朝廷命运国计民生的大事,没有人认真去做,反而弄这些异端邪说层层上报,岂不无聊至极!”
张居正言辞锋利。朱翊钧浑身一激灵,又不知该如何办理。正在他嘴角翕动,眼巴巴地看着冯保时,猛听得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冯保身后的帷幕中响起:
“说得好!”
冯保听了张居正刚才一席话,又感到这位新首辅并不是存心“误导”皇上,而是别有所指,一颗心也就放下了。
张居正一惊,寻声望去,只见冯保身后的那重猩红的帷幕被两名小内侍拉开,李太后从里面缓缓踱了出来。
却说昨日小内侍送来张居正求见的揭帖,李太后当即决定让小皇上准旨接见,当小皇上表现得紧张为难时,李太后叹道:“也难为你了,一个孩子,要让你同张居正这样天下第一精明的人打交道,不怯场才怪呢。”
母子俩正束手无策时,冯保突然灵机一动,说道:“启禀太后,奴才有个主意。”
“讲。”
“明儿个皇上云台接见,太后您也参加。”
“我?”李太后一愣,“我岂能参加,这不给天下人造成了干政之嫌,何况男女有别。”
“这些,奴才都想到了,太后可以坐在云台左侧的帷幕里,这样就近观察张先生,太后就可以明断是非了。”
李太后咬着嘴唇思索了一会儿,点头说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现在,当李太后从帷幕后面转出来时,张居正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跪下行礼。李太后吩咐冯保去搬椅子,要在御榻前安排坐下。“母后,请坐这儿。”朱翊钧站起来要给李太后让座。李太后瞅着儿子说:“你那是皇帝宝座,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僭越坐上去。”出口的话看似随便,寓意却深沉。
行过君臣相见之礼重新坐定,李太后笑吟吟问道:“张先生,咱突然出现,没惊着你吧?”
李太后虽然身份高,但毕竟只有二十八岁,依然是个明眸皓齿气质娴雅的美丽少妇,加之今天并未打算见外臣,所以没有穿戴朝廷命服,只穿了一件薄如蝉纱、洁比雪艳的西洋布六幅拖裙,越发像一朵出水芙蓉光彩照人。
尽管张居正能做到非礼勿视,但偶尔一瞥,李太后的绰约风姿仍不免让他心旌摇荡。行礼之后,他借整理官袍来掩饰自己的失态,强自收慑心神,答道:
“太后突然出现,臣下确实吃惊不小。”
李太后不再就这个问题啰唆,而是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你们君臣之间方才的谈话,咱都听见了。”说着又扭头看了一眼背后的帷幕,继续说道,“说实话,国家大事,本不该我这妇道人家掺和。咱现在常常怀念隆庆皇帝在位之时,咱一门心思都花在两个孩子身上,闲来抄抄佛经、听听曲儿,日子过得多轻松呀。那时候,隆庆皇帝用了一个高拱,把天下事办得井井有条。这个高拱是个有本事的能臣,只是品性不好,在隆庆皇帝面前唯唯诺诺,所以深得信任。钧儿即位当了万历皇帝之后,咱们从一些小事上就看出高拱心术不正。咱和仁圣太后两人出于无奈,才决定拿掉这个刺儿头,把首辅的位子给了你张先生。咱们这样做,对张先生寄予了厚望,指望你不负先帝之托,当好顾命大臣,辅佐幼主,把先帝传下的江山基业守好、治理好,让天下百姓觉着万历是个好皇帝。”
说到这里,李太后又充满爱怜地望了一眼坐在御榻上的朱翊钧。李太后没有出现之前,朱翊钧正襟危坐充小大人,自李太后走出帷幕,朱翊钧的紧张心理骤然松弛下来,眼眶里重新荡漾起孩子的天真。
张居正屏神静气听着李太后讲话,差不多把每一个字都“吃”进了脑子。以往他只知道李太后是一个端庄贤淑虔敬事佛拘法守礼课子甚严的女人,方才的这番话却让他暗暗吃惊,原来在这位年轻太后美丽的外表之下,竟隐藏了如此之深的城府和卓然独立的主见。他顿时意识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