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问得好!”面对蔡琰的追问,李素浑身都兴奋起来,“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是因为师妹你看‘首倡必谴、殿兴有福’这八个字时,望文生义了。
首倡并不是‘每一个朝代第一个起来造反作乱的人’,而是‘一个治乱循环阶段内,使百姓们第一个陷入战乱的人’,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张角确实是造反比张举早,可张角已经被彻底消灭平定了——当初陛下改元中平,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天下重新太平了。
所以当张举再次作乱时,张举不是在把一个‘已经乱世’的天下收拾回归秩序,而是把一个依然有秩序的天下捣乱成乱世,张举依然还是首倡,依然还要遭到天谴!”
蔡琰顿时有些懵逼,小脑瓜子想了很久:“你……你这不是随你好恶随意解释幺,人家只看字面,怎么知道你们说的‘首倡’具体是怎么定义。”
李素:“你就这么想,张举作乱之前,天下是统一还是分裂?天下还统一着呢。比张举更早的那场叛乱,并没有让天下分裂为数个政权。
没有出现周末战国七雄、或者秦末诸王割据的场面,甚至都没有新莽末年王莽、绿林、赤眉各据数州军阀混战。所以,张角是使天下合久而分的首倡者,但他没能成功分裂天下,所以张举依然是试图使天下合久而分的首倡者,他依然要被天谴。
只有一个首倡者,已经成功推翻了前朝,或者至少是把天下拖入军阀混战的割裂状态,这时候后面跟进来起兵重新统一天下的,才是有福的‘殿兴’者。”
李素讲得非常透彻,也把后世喷殿兴有福论喷得最多的一个误解点剖析干净了。
后世他在外交学院学正统论哲学的时候,也在网上搜过不少一知半解网民对“殿兴有福论”的喷点。
最常见的就是举一些反例,比如有人说“最早反清的是太平天国”,甚至有人再往前追溯,说是白莲教、天地会。所以如果“殿兴有福论”成立的话,太平天国后面的反清者就不会被天谴反噬了呀,那不就跟史实对不上了?
但问题是,太平天国推翻了清幺?成功把国家打成了几个小块幺?没有啊,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后面是几十年的大统一,叫“同光中兴”。
后面再次战事爆发时,依然是“由治入乱”而不是“由乱继乱”,所以凡是每一个“由治入乱”大阶段的第一个起兵者,还是被天谴反噬没能统一天下。
从这个角度说,张角这种已经被灭了的反贼,当然不能帮后来的汉末反贼吸走“首倡”的天谴诅咒——不然的话,岂不是王莽都能帮后来的反汉者吸走天谴了?王莽可是第一个反掉了汉。
每一次“中兴”、“重新归于和平统一”之后,首倡的历史记录都是要被清零重新计算的。
这是殿兴有福论威慑力的重要组成点。
只要前一个反贼没成功,天谴就会重置!就会刷新冷却时间!
……
“原来不能故意弄一个首倡者吸走上天的天谴、让后面的人就好放手造反了。还得这个‘首倡者’真的害得天下进入割据,才能作数……那确实难了许多,也不容易被反贼利用了。”
蔡琰按照李素完善解释过的理论,重新推演了七八遍,想通过历史事迹找到反面例子,但找了一顿饭的时间也没想到反例。
这一顿饭她就这么出神地吃了大半个时辰,吃到后来连头发都挠乱了。
最终,她不得不承认师兄这个理论在安定天下人心方面确实有几把刷子,比董仲舒那套好用了不知多少倍。
“终究还是输给师兄了,我还以为我挺聪明有机会呢,唉。”
蔡琰放下书稿,扒在案桌上,连那束从双环髻里滑出来的倔强呆毛,都再次耷拉了下来,如同泄气的可达鸭。
不过她还是不死心,很想稍稍压过师兄一点:“但是,既然如此,连我都会误会,那些读书少的人,就更要误会了。
你们著书也要让人看得懂才好,既然是劝诱百姓的,如果只有大儒才知道其中本意,岂不是反而害得百姓误解、甚至诱导野心者铤而走险?”
李素想了想,公允评价:“这话倒是不错,如果时机恰当,我会想办法补充注释的。但这次是要先写出经文,经文不宜以问对体释疑——诗书礼易春秋,哪有跟人辩论的?经史子集,只有‘子’才是多有辩论问对的。”
儒家经典里面,五经才算“经”,经都是铁口直断,不好辩论的。
《论语》、《孟子》这些“四书”,才是跟诸子百家类似,可以讲寓言故事,甚至跟敌对学派的人辩论,然后把辩论过程记载下来。但这种体裁就不够庄重了,是不可以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经》的。
蔡琰虽才十三岁,但她五岁就跟着父亲从简单的诸子百家开始读,已经读了七八年,所以这些文体的知识她也了然于胸。
听李素如此推脱,她略一琢磨,继续主动问道:“那师兄,你们把经文写完之后,能不能再写个‘传’或者是‘问对’,就像庄子跟人辩论那样。你正好多收录一些对‘殿兴有福’知之不详的初学者困惑,然后一一辩析。”
就好比读《四书》要是没有《四书集注》,那肯定会歧义误解一大堆。
李素莞尔一笑:“这我自然会写,把本经写完之后,就轮到这些正本清源的事儿了。”
蔡琰眼珠子一转,言笑晏晏地请求:“那到时候,我今天这个问题,能不能写在《蔡李公问对》的第一篇?要不就交给我写吧?你我刚才说的这些,我都记住了呢。”
李素不由哑然:“你一个姑娘家,这么想在经书上留名?”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蔡琰噘着嘴,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态度很认真严肃:“班昭续成《汉书》、自著《女诫》,青史留名。我读书已有八年,遍观诸子,要是什么文章都没留下,那也太不甘心了。我写不了正经,写写外传问对也好嘛。唉,可惜了。”
李素看蔡琰的神情黯然不似作伪,忍不住好奇:“我又没不让你... -->>
“问得好!”面对蔡琰的追问,李素浑身都兴奋起来,“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是因为师妹你看‘首倡必谴、殿兴有福’这八个字时,望文生义了。
首倡并不是‘每一个朝代第一个起来造反作乱的人’,而是‘一个治乱循环阶段内,使百姓们第一个陷入战乱的人’,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张角确实是造反比张举早,可张角已经被彻底消灭平定了——当初陛下改元中平,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天下重新太平了。
所以当张举再次作乱时,张举不是在把一个‘已经乱世’的天下收拾回归秩序,而是把一个依然有秩序的天下捣乱成乱世,张举依然还是首倡,依然还要遭到天谴!”
蔡琰顿时有些懵逼,小脑瓜子想了很久:“你……你这不是随你好恶随意解释幺,人家只看字面,怎么知道你们说的‘首倡’具体是怎么定义。”
李素:“你就这么想,张举作乱之前,天下是统一还是分裂?天下还统一着呢。比张举更早的那场叛乱,并没有让天下分裂为数个政权。
没有出现周末战国七雄、或者秦末诸王割据的场面,甚至都没有新莽末年王莽、绿林、赤眉各据数州军阀混战。所以,张角是使天下合久而分的首倡者,但他没能成功分裂天下,所以张举依然是试图使天下合久而分的首倡者,他依然要被天谴。
只有一个首倡者,已经成功推翻了前朝,或者至少是把天下拖入军阀混战的割裂状态,这时候后面跟进来起兵重新统一天下的,才是有福的‘殿兴’者。”
李素讲得非常透彻,也把后世喷殿兴有福论喷得最多的一个误解点剖析干净了。
后世他在外交学院学正统论哲学的时候,也在网上搜过不少一知半解网民对“殿兴有福论”的喷点。
最常见的就是举一些反例,比如有人说“最早反清的是太平天国”,甚至有人再往前追溯,说是白莲教、天地会。所以如果“殿兴有福论”成立的话,太平天国后面的反清者就不会被天谴反噬了呀,那不就跟史实对不上了?
但问题是,太平天国推翻了清幺?成功把国家打成了几个小块幺?没有啊,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后面是几十年的大统一,叫“同光中兴”。
后面再次战事爆发时,依然是“由治入乱”而不是“由乱继乱”,所以凡是每一个“由治入乱”大阶段的第一个起兵者,还是被天谴反噬没能统一天下。
从这个角度说,张角这种已经被灭了的反贼,当然不能帮后来的汉末反贼吸走“首倡”的天谴诅咒——不然的话,岂不是王莽都能帮后来的反汉者吸走天谴了?王莽可是第一个反掉了汉。
每一次“中兴”、“重新归于和平统一”之后,首倡的历史记录都是要被清零重新计算的。
这是殿兴有福论威慑力的重要组成点。
只要前一个反贼没成功,天谴就会重置!就会刷新冷却时间!
……
“原来不能故意弄一个首倡者吸走上天的天谴、让后面的人就好放手造反了。还得这个‘首倡者’真的害得天下进入割据,才能作数……那确实难了许多,也不容易被反贼利用了。”
蔡琰按照李素完善解释过的理论,重新推演了七八遍,想通过历史事迹找到反面例子,但找了一顿饭的时间也没想到反例。
这一顿饭她就这么出神地吃了大半个时辰,吃到后来连头发都挠乱了。
最终,她不得不承认师兄这个理论在安定天下人心方面确实有几把刷子,比董仲舒那套好用了不知多少倍。
“终究还是输给师兄了,我还以为我挺聪明有机会呢,唉。”
蔡琰放下书稿,扒在案桌上,连那束从双环髻里滑出来的倔强呆毛,都再次耷拉了下来,如同泄气的可达鸭。
不过她还是不死心,很想稍稍压过师兄一点:“但是,既然如此,连我都会误会,那些读书少的人,就更要误会了。
你们著书也要让人看得懂才好,既然是劝诱百姓的,如果只有大儒才知道其中本意,岂不是反而害得百姓误解、甚至诱导野心者铤而走险?”
李素想了想,公允评价:“这话倒是不错,如果时机恰当,我会想办法补充注释的。但这次是要先写出经文,经文不宜以问对体释疑——诗书礼易春秋,哪有跟人辩论的?经史子集,只有‘子’才是多有辩论问对的。”
儒家经典里面,五经才算“经”,经都是铁口直断,不好辩论的。
《论语》、《孟子》这些“四书”,才是跟诸子百家类似,可以讲寓言故事,甚至跟敌对学派的人辩论,然后把辩论过程记载下来。但这种体裁就不够庄重了,是不可以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经》的。
蔡琰虽才十三岁,但她五岁就跟着父亲从简单的诸子百家开始读,已经读了七八年,所以这些文体的知识她也了然于胸。
听李素如此推脱,她略一琢磨,继续主动问道:“那师兄,你们把经文写完之后,能不能再写个‘传’或者是‘问对’,就像庄子跟人辩论那样。你正好多收录一些对‘殿兴有福’知之不详的初学者困惑,然后一一辩析。”
就好比读《四书》要是没有《四书集注》,那肯定会歧义误解一大堆。
李素莞尔一笑:“这我自然会写,把本经写完之后,就轮到这些正本清源的事儿了。”
蔡琰眼珠子一转,言笑晏晏地请求:“那到时候,我今天这个问题,能不能写在《蔡李公问对》的第一篇?要不就交给我写吧?你我刚才说的这些,我都记住了呢。”
李素不由哑然:“你一个姑娘家,这么想在经书上留名?”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蔡琰噘着嘴,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态度很认真严肃:“班昭续成《汉书》、自著《女诫》,青史留名。我读书已有八年,遍观诸子,要是什么文章都没留下,那也太不甘心了。我写不了正经,写写外传问对也好嘛。唉,可惜了。”
李素看蔡琰的神情黯然不似作伪,忍不住好奇:“我又没不让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