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袁绍和袁术再支持,再逐利卖粮,实际上也不可能堵上那么大的缺口,两家加起来能解决一半就不错了。李素再想想办法,让百姓用树皮草根杂粮蔬菜补一部分,再指望明年开春鼓励百姓多种点速成作物、夏粮早点下来少撑两个月,勉强也就撑过去了。
到了这一刻,关中那些始终“礼貌观望”的世家,才算是彻底信服了李素的“宏观调控”。原来李素不但懂抗旱灭蝗救灾,也懂“吸引外贸进出口”解决粮荒,双管齐下竟能把一个荒年的局势稳住到这种程度。
一开始喷他“盘剥百姓把米价涨到那么高”的人,哪怕原先是慑于刀兵不敢公开喷,心里始终是嘀咕的。到了这一刻,所有人内心的嘀咕也才彻底平息。
就像后世范仲淹那个“涨价引诱外地人卖粮过来”的操作,在真相大白后终于欲扬先抑收获了满满的盛誉。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可惜右将军已经贵为京兆尹,否则若是能担任大司农,真是造福百姓造福朝廷。现在却只有京兆百姓能受益于这样的好官,真是京兆之幸,天下百姓之不幸啊。”
……
随着袁绍的大批粮食运到,刘备也深感欣慰,他是知道民间疾苦的,所以拨出几天时间,亲自暗访体察民情,探明百姓心声。
五天之后,八月初十,刘备非常满意地在北宫召见了李素,也召见了杨修,他要论功行赏。
其他一些文官幕僚得到消息,也是艳羡不已。李素已经没什么可升的了,但杨修从一个无职郎官入仕,第一个任务就说服了袁绍这样举足轻重的强大诸侯,跟刘备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盟友善、周济急困,这功劳可就太大了。大伙儿都纷纷猜测杨修能授个什么官。
赏赐之前,刘备也温言问了杨修一些别的细节,主要是关于薛悌这枚棋子的效果的:“德祖,你说袁绍当时完全相信了曹操以薛悌、王必等内应,阻挠关中寻求外援赈灾、阻挠我们联结袁绍。
可如今你也回来五日了,为何还没打探到袁绍有与曹操反目的风声?也不曾听闻袁绍至少派遣使者去弘农御前状告曹操‘离间诸侯、阻塞王路’?”
杨修对答如流:“大王,袁绍肯不加限制地大量卖粮给我们,可见其心已明。但我观袁绍贪图眼前之利,往往不愿被突发的新目标打乱自己的计划。何况,我此番出使,问袁绍示好买粮是明,其余在暗。
袁绍不想表现得跟我议论过此事,想等王必这边的案情风声渐渐自然传到河北,他再有所反应,也是人之常情。我估计他会拖到秋末入冬,再假装反应过来,然后先给陛下上书,陈述曹操的离间之恶,但既然隆冬不宜用兵,他至少也要明年才会有所举动了。
我在邺城时,探查过袁绍的本意,他今年原是打算公孙瓒彻底被灭后,转而顺路以大军歼灭上党郡张燕。先张燕而后曹操,也省了大军往返奔波,白白多行军浪费。”
刘备听了,扼腕叹息:袁绍这人,眼前的利益还是看不开啊,他只想着最近的利益有什么先吃下去,不太考虑“哪个敌人威胁最大”。
罢了,袁绍要是能看穿,彻底果断豪赌,那就不是袁绍了。
刘备这才拿出一道旨意——当然不是他写的,而是这五天里,他派人去弘农请来的。
刘备只是宣布:“德祖,我五日前已向陛下表奏你为大行令,陛下也正式回复、下旨允准了。日后还要继续好生为朝廷效力!”
杨修心中一喜,随后也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仪态得体地谢过了天恩。
“大行令”这个官职,在汉初的时候是非常高的,是九卿之一,总管汉朝对外藩蛮夷的外交事务。不过汉武帝之后,“大行令”改名叫“大鸿胪”,反而是原本“大行令”下面的“行人”改叫“大行令”,顶替了上官的旧名。
但即使如此,现在的“大行令”依然是“大鸿胪”下属的第三把手,仅次于正千石的“大鸿胪丞”。
品秩虽然不高,只有六百石,但这毕竟是“外交部三把手”了,实权是非常可观的,负责接待应对所有外国来使的具体工作。
刘备这也是看上了杨修这人出身高贵、口才也好,机灵聪明,适合这些外交斡旋的事儿,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旁边其他文官幕僚一时窃窃私语:
“杨家这真是一门煊赫,将来说不定要五世三公了,杨德祖这才虚岁二十二啊,从闲职郎官升迁,第一步就是大行令,就出使了一趟袁绍求援,啧啧啧,这升官速度,三十岁前肯定位列九卿了,四十岁还不是能到杨太尉的高度。”
“不能这么看,人家做事时间是不久,但这一趟出使,也算是至少多救活了几十万本该饿死的关中百姓,否则袁绍肯卖这么多粮食给咱?从这份功德看,给大行令也不为过了。
我估计要不是袁绍没立刻跟曹操反目,所以大王才觉得未竟全功。否则的话,怕不是大鸿胪丞都有可能。”
当天散会之后,不少朝中比千石以下的文官,就纷纷跟杨修示好,笑称他该请客庆贺升官。
杨修也不推辞,意气风发地表示一定请客,但大灾之年,还是不要铺张浪费。
p; 袁绍和袁术再支持,再逐利卖粮,实际上也不可能堵上那么大的缺口,两家加起来能解决一半就不错了。李素再想想办法,让百姓用树皮草根杂粮蔬菜补一部分,再指望明年开春鼓励百姓多种点速成作物、夏粮早点下来少撑两个月,勉强也就撑过去了。
到了这一刻,关中那些始终“礼貌观望”的世家,才算是彻底信服了李素的“宏观调控”。原来李素不但懂抗旱灭蝗救灾,也懂“吸引外贸进出口”解决粮荒,双管齐下竟能把一个荒年的局势稳住到这种程度。
一开始喷他“盘剥百姓把米价涨到那么高”的人,哪怕原先是慑于刀兵不敢公开喷,心里始终是嘀咕的。到了这一刻,所有人内心的嘀咕也才彻底平息。
就像后世范仲淹那个“涨价引诱外地人卖粮过来”的操作,在真相大白后终于欲扬先抑收获了满满的盛誉。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可惜右将军已经贵为京兆尹,否则若是能担任大司农,真是造福百姓造福朝廷。现在却只有京兆百姓能受益于这样的好官,真是京兆之幸,天下百姓之不幸啊。”
……
随着袁绍的大批粮食运到,刘备也深感欣慰,他是知道民间疾苦的,所以拨出几天时间,亲自暗访体察民情,探明百姓心声。
五天之后,八月初十,刘备非常满意地在北宫召见了李素,也召见了杨修,他要论功行赏。
其他一些文官幕僚得到消息,也是艳羡不已。李素已经没什么可升的了,但杨修从一个无职郎官入仕,第一个任务就说服了袁绍这样举足轻重的强大诸侯,跟刘备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盟友善、周济急困,这功劳可就太大了。大伙儿都纷纷猜测杨修能授个什么官。
赏赐之前,刘备也温言问了杨修一些别的细节,主要是关于薛悌这枚棋子的效果的:“德祖,你说袁绍当时完全相信了曹操以薛悌、王必等内应,阻挠关中寻求外援赈灾、阻挠我们联结袁绍。
可如今你也回来五日了,为何还没打探到袁绍有与曹操反目的风声?也不曾听闻袁绍至少派遣使者去弘农御前状告曹操‘离间诸侯、阻塞王路’?”
杨修对答如流:“大王,袁绍肯不加限制地大量卖粮给我们,可见其心已明。但我观袁绍贪图眼前之利,往往不愿被突发的新目标打乱自己的计划。何况,我此番出使,问袁绍示好买粮是明,其余在暗。
袁绍不想表现得跟我议论过此事,想等王必这边的案情风声渐渐自然传到河北,他再有所反应,也是人之常情。我估计他会拖到秋末入冬,再假装反应过来,然后先给陛下上书,陈述曹操的离间之恶,但既然隆冬不宜用兵,他至少也要明年才会有所举动了。
我在邺城时,探查过袁绍的本意,他今年原是打算公孙瓒彻底被灭后,转而顺路以大军歼灭上党郡张燕。先张燕而后曹操,也省了大军往返奔波,白白多行军浪费。”
刘备听了,扼腕叹息:袁绍这人,眼前的利益还是看不开啊,他只想着最近的利益有什么先吃下去,不太考虑“哪个敌人威胁最大”。
罢了,袁绍要是能看穿,彻底果断豪赌,那就不是袁绍了。
刘备这才拿出一道旨意——当然不是他写的,而是这五天里,他派人去弘农请来的。
刘备只是宣布:“德祖,我五日前已向陛下表奏你为大行令,陛下也正式回复、下旨允准了。日后还要继续好生为朝廷效力!”
杨修心中一喜,随后也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仪态得体地谢过了天恩。
“大行令”这个官职,在汉初的时候是非常高的,是九卿之一,总管汉朝对外藩蛮夷的外交事务。不过汉武帝之后,“大行令”改名叫“大鸿胪”,反而是原本“大行令”下面的“行人”改叫“大行令”,顶替了上官的旧名。
但即使如此,现在的“大行令”依然是“大鸿胪”下属的第三把手,仅次于正千石的“大鸿胪丞”。
品秩虽然不高,只有六百石,但这毕竟是“外交部三把手”了,实权是非常可观的,负责接待应对所有外国来使的具体工作。
刘备这也是看上了杨修这人出身高贵、口才也好,机灵聪明,适合这些外交斡旋的事儿,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旁边其他文官幕僚一时窃窃私语:
“杨家这真是一门煊赫,将来说不定要五世三公了,杨德祖这才虚岁二十二啊,从闲职郎官升迁,第一步就是大行令,就出使了一趟袁绍求援,啧啧啧,这升官速度,三十岁前肯定位列九卿了,四十岁还不是能到杨太尉的高度。”
“不能这么看,人家做事时间是不久,但这一趟出使,也算是至少多救活了几十万本该饿死的关中百姓,否则袁绍肯卖这么多粮食给咱?从这份功德看,给大行令也不为过了。
我估计要不是袁绍没立刻跟曹操反目,所以大王才觉得未竟全功。否则的话,怕不是大鸿胪丞都有可能。”
当天散会之后,不少朝中比千石以下的文官,就纷纷跟杨修示好,笑称他该请客庆贺升官。
杨修也不推辞,意气风发地表示一定请客,但大灾之年,还是不要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