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的茂才名额。诸葛亮早年丧父,孝廉是很难孝廉了,李素也不希望诸葛亮以德出仕,那就以才举茂才吧。有个攻打长安战役时实打实的规划献策功劳,茂才也没人能说不公,毕竟是在光复首都的战役中立功了嘛,非同凡响。
而且最近这几个月,诸葛亮虽说是继续读书游学为主,没有正式差遣,但还是凭着个人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帮李素做了一些有趣的小工作的——诸葛亮擅长数学,又心细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旁人行事的弊病漏洞,所以前阵子李素要抓关中世家子弟“开豪车领低保”的骗补行为时,诸葛亮就出于好玩帮李素明察暗访,抓到了不少把柄。
李素在杨修家的鸿门宴上亮出来的很多骗补证据,都是诸葛亮凭兴趣帮他抓到的。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是“吏不容奸”的查账一把好手,这一世数学功底更好了,做起来更是轻车熟路。
当然这一点就没必要写进李素的察举茂才的奏表中去了,只要其他雍州世家略微知道诸葛亮的厉害,不敢来找茬就行了。
李素趁着离职之前,把今年的京兆尹察举名额都用光,奏表递上去之后,五天之内皇帝就批复了,正式允许雍州地区今年举诸葛亮为茂才,还说了一些“感谢卿在光复长安之战中的献策”的场面话。
表章到手后,李素让秘书邓芝把诸葛亮喊来,诸葛亮还有点没心没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最近还在凭兴趣搞各种民生调研、观察豪强欺压百姓的作弊之法。
就跟沉迷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似的,少年人靠着自己的智商锄强扶弱揭发舞弊玩上瘾了。
李素先问了他最近在干什么,诸葛亮如实相告,把李素听得哭笑不得。
笑过之后,李素把刘协回复的旨意拿给诸葛亮看,诸葛亮这才郑重接旨,然后还要感恩李素的提携。
“不知李师安排我何等差使?学生年少,纷繁复杂之政务,恐不能胜任。”诸葛亮还是很知道自己斤两的,另一方面,他也是确实担心自己还在学习阶段,积累不够,分给公务的精力也不够。
“放心,不会累着你的,先稍微给你点事儿练练手。就当是一边继续学业,一边找点事做——读书也不能光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宝剑锋从磨砺出,修行还需事上练。”李素胡七八糟说了一堆车轱辘话,也不管分别出处哪里,反正意思道理对就行。
他自己也不知不觉,把陆游王阳明的心得都拉到一块儿随口扯淡,也没打算记录下来。倒是诸葛亮听了觉得李师说话都是随口一套一套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诸葛亮连忙正襟跪坐,恭敬请教:“请李师示下。”
李素:“我也是考虑到了你的年纪,能力特点,临时说服大王专门为你设置了一个职位,原本所无,归在九卿中的太常卿府下、由太史令拆分而来,就叫灵台令。
将来太史令还是掌国史修撰之职权,而灵台令掌太史令除修撰国史以外的职责,包括掌天文星象历法、记录处理灾异、祥瑞、鉴别批驳谶纬,以及一些我新给你加的权限。
毕竟直接给你一个古所未闻的新官,怕也不能服众,还是要带一点日常旧职的,好在你懂算学物理,要仰观天文记载历法对你太轻松了,一边学一边玩就做好了。剩下的精力,可以放在新设的职责上。”
按照汉制,太史令是太常卿以下的正六百石官员,跟博士祭酒平级,一起掌管朝廷的修史、典籍等职责,太史令也要管天文历法灾异祥瑞等等“天意”。
太史令下属还有灵台丞,则是专门分管太史那些天文工作,类似于后来唐宋明的“钦天监/司天监”。
不过灵台丞级别太低了,李素故意设了一个“灵台令”,从太史令里拆分出来,这样就可以把级别做到比六百石。
相当于从太史这个“司”下面的“处”,提拔为一个独立的“副司级办公室”。
诸葛亮也知道,李素让他继续学习天文地理,那肯定都是小事,就算这个工作干不了几年,只是让他历练学习当京官,也不会那么简单的,估计后面加塞的私货才是关键。
所以诸葛亮也很上道地问:“愿闻其余——那些加进去的工作,才是重点吧?”
李素:“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没错。我准备上奏朝廷,给这个灵台令增加一项职权,那就是成立一个朝廷官办出钱的出版机构,负责审核民间哪些书籍、言论应当被推广,但因为不好卖,商人不愿意刻印,那就官方出钱雕版印刷。
未来,也好作为一项对希望著书立说、立德立言以传万世的儒臣的约束奖惩机制——凡是所言所著有如《殿兴有福论》一样有利于社稷,或是《农政要术》这般有利于民的,哪怕不挣钱,朝廷负责出雕版的钱,帮他们的著作名扬千秋。
这样,也好激励官员与大儒勤于著作、效忠朝廷。毕竟光靠我和有限几个有良知的鸿儒著述还是太少了,如今雕版一卷书成本也要数十万钱,穷儒出不起,但写得好朝廷就让他们刊印天下。
另一方面,这活儿也不重,只要你清廉,别想着以权谋私、以决定谁的书能千秋传颂为交换收受那些想留名的文官的财物,那你就没什么好怕犯错的。我这也是看重你品性不错,而且家里有钱犯不着这样,别让我失望。
最后么,让你提前出仕,做这份工作,也是考虑到你游学未竟。做了灵台令,就得增广见闻,把天下的书都读了,才知道哪些书值得刊印,哪些书是‘老生常谈、前人之述备矣’。”
李素让诸葛亮“以审代读”,用编辑和文化部门审核人员的眼光去读书,逼着他增加阅读广度,也是为了诸葛亮的成长好,而且诸葛亮读书喜欢博而不精、不求甚解,读书非常快,给他这个审核工作,新书不够就让他先从蔡邕抢救下来的兰台藏书里筛选,把哪些古书值得刻印哪些不值得,都做个价值判断归并。
说白了,这份工作有点类似后世的文化审核部门,乃至某某总局或者新闻出版领域的某某署,能做这活儿对于一个还在成长期的天才,是最好的学业向事业的过渡,说不定当两三年这种闲差官,带着问题去事上练,比自己闭门读书七八年收获还大。
诸葛亮也是深为感动,李师帮他量身定做了这么贴切的一个官职,来作为他茂才入仕的起点,虽然只是比六百石,但已经让他跃跃欲试了。
读书还有俸禄拿,还有名师可以请教切磋,多好。
个的茂才名额。诸葛亮早年丧父,孝廉是很难孝廉了,李素也不希望诸葛亮以德出仕,那就以才举茂才吧。有个攻打长安战役时实打实的规划献策功劳,茂才也没人能说不公,毕竟是在光复首都的战役中立功了嘛,非同凡响。
而且最近这几个月,诸葛亮虽说是继续读书游学为主,没有正式差遣,但还是凭着个人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帮李素做了一些有趣的小工作的——诸葛亮擅长数学,又心细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旁人行事的弊病漏洞,所以前阵子李素要抓关中世家子弟“开豪车领低保”的骗补行为时,诸葛亮就出于好玩帮李素明察暗访,抓到了不少把柄。
李素在杨修家的鸿门宴上亮出来的很多骗补证据,都是诸葛亮凭兴趣帮他抓到的。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是“吏不容奸”的查账一把好手,这一世数学功底更好了,做起来更是轻车熟路。
当然这一点就没必要写进李素的察举茂才的奏表中去了,只要其他雍州世家略微知道诸葛亮的厉害,不敢来找茬就行了。
李素趁着离职之前,把今年的京兆尹察举名额都用光,奏表递上去之后,五天之内皇帝就批复了,正式允许雍州地区今年举诸葛亮为茂才,还说了一些“感谢卿在光复长安之战中的献策”的场面话。
表章到手后,李素让秘书邓芝把诸葛亮喊来,诸葛亮还有点没心没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最近还在凭兴趣搞各种民生调研、观察豪强欺压百姓的作弊之法。
就跟沉迷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似的,少年人靠着自己的智商锄强扶弱揭发舞弊玩上瘾了。
李素先问了他最近在干什么,诸葛亮如实相告,把李素听得哭笑不得。
笑过之后,李素把刘协回复的旨意拿给诸葛亮看,诸葛亮这才郑重接旨,然后还要感恩李素的提携。
“不知李师安排我何等差使?学生年少,纷繁复杂之政务,恐不能胜任。”诸葛亮还是很知道自己斤两的,另一方面,他也是确实担心自己还在学习阶段,积累不够,分给公务的精力也不够。
“放心,不会累着你的,先稍微给你点事儿练练手。就当是一边继续学业,一边找点事做——读书也不能光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宝剑锋从磨砺出,修行还需事上练。”李素胡七八糟说了一堆车轱辘话,也不管分别出处哪里,反正意思道理对就行。
他自己也不知不觉,把陆游王阳明的心得都拉到一块儿随口扯淡,也没打算记录下来。倒是诸葛亮听了觉得李师说话都是随口一套一套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诸葛亮连忙正襟跪坐,恭敬请教:“请李师示下。”
李素:“我也是考虑到了你的年纪,能力特点,临时说服大王专门为你设置了一个职位,原本所无,归在九卿中的太常卿府下、由太史令拆分而来,就叫灵台令。
将来太史令还是掌国史修撰之职权,而灵台令掌太史令除修撰国史以外的职责,包括掌天文星象历法、记录处理灾异、祥瑞、鉴别批驳谶纬,以及一些我新给你加的权限。
毕竟直接给你一个古所未闻的新官,怕也不能服众,还是要带一点日常旧职的,好在你懂算学物理,要仰观天文记载历法对你太轻松了,一边学一边玩就做好了。剩下的精力,可以放在新设的职责上。”
按照汉制,太史令是太常卿以下的正六百石官员,跟博士祭酒平级,一起掌管朝廷的修史、典籍等职责,太史令也要管天文历法灾异祥瑞等等“天意”。
太史令下属还有灵台丞,则是专门分管太史那些天文工作,类似于后来唐宋明的“钦天监/司天监”。
不过灵台丞级别太低了,李素故意设了一个“灵台令”,从太史令里拆分出来,这样就可以把级别做到比六百石。
相当于从太史这个“司”下面的“处”,提拔为一个独立的“副司级办公室”。
诸葛亮也知道,李素让他继续学习天文地理,那肯定都是小事,就算这个工作干不了几年,只是让他历练学习当京官,也不会那么简单的,估计后面加塞的私货才是关键。
所以诸葛亮也很上道地问:“愿闻其余——那些加进去的工作,才是重点吧?”
李素:“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没错。我准备上奏朝廷,给这个灵台令增加一项职权,那就是成立一个朝廷官办出钱的出版机构,负责审核民间哪些书籍、言论应当被推广,但因为不好卖,商人不愿意刻印,那就官方出钱雕版印刷。
未来,也好作为一项对希望著书立说、立德立言以传万世的儒臣的约束奖惩机制——凡是所言所著有如《殿兴有福论》一样有利于社稷,或是《农政要术》这般有利于民的,哪怕不挣钱,朝廷负责出雕版的钱,帮他们的著作名扬千秋。
这样,也好激励官员与大儒勤于著作、效忠朝廷。毕竟光靠我和有限几个有良知的鸿儒著述还是太少了,如今雕版一卷书成本也要数十万钱,穷儒出不起,但写得好朝廷就让他们刊印天下。
另一方面,这活儿也不重,只要你清廉,别想着以权谋私、以决定谁的书能千秋传颂为交换收受那些想留名的文官的财物,那你就没什么好怕犯错的。我这也是看重你品性不错,而且家里有钱犯不着这样,别让我失望。
最后么,让你提前出仕,做这份工作,也是考虑到你游学未竟。做了灵台令,就得增广见闻,把天下的书都读了,才知道哪些书值得刊印,哪些书是‘老生常谈、前人之述备矣’。”
李素让诸葛亮“以审代读”,用编辑和文化部门审核人员的眼光去读书,逼着他增加阅读广度,也是为了诸葛亮的成长好,而且诸葛亮读书喜欢博而不精、不求甚解,读书非常快,给他这个审核工作,新书不够就让他先从蔡邕抢救下来的兰台藏书里筛选,把哪些古书值得刻印哪些不值得,都做个价值判断归并。
说白了,这份工作有点类似后世的文化审核部门,乃至某某总局或者新闻出版领域的某某署,能做这活儿对于一个还在成长期的天才,是最好的学业向事业的过渡,说不定当两三年这种闲差官,带着问题去事上练,比自己闭门读书七八年收获还大。
诸葛亮也是深为感动,李师帮他量身定做了这么贴切的一个官职,来作为他茂才入仕的起点,虽然只是比六百石,但已经让他跃跃欲试了。
读书还有俸禄拿,还有名师可以请教切磋,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