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徐庶也知道诸葛亮的厉害,所以丝毫不敢因为年龄白长七八岁就轻视对方的意见,认认真真听他们说完。
诸葛亮也不客气,首先就指出徐庶对这片“水车工业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就有问题。
诸葛亮指着河堤两旁、上游水流坡度相对陡峭处的几座水车,说道:“元直兄,你看,上游水流最湍急、受水位下降影响也最大的那些车位,你都安排给纺纱用水车。
而下游多余出来那些车位,相对平缓、冲力小、但受水位下降影响也小、你才留给磨坊和锻锤工场,这就是对水力的一种浪费。
缫丝纺纱需要的水车推力并不大,追求的是出力稳、持续时间长。相比之下,磨面和锻铁需要的是出力大,但需求的加工量未必多,可闲置的季节也长一些。你这样的排列,还怎么充分利用水能?趁着现在水车里面的纺机还没都装上去,改还来得及。”
徐庶一听,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只是这种程度的指出,他还是能反驳的:“这西凉之地,也没发现有什么铁矿泥炭矿,锻铁需求不多。
至于磨面,也就兰州河谷产出的麦子会运来磨,没有多少分量。其他湟中、枹罕、河西产出的麦子,运费都不够。我当然要优先满足纺纱用的水车了,未来三五年内,这儿的纺纱水车数量,都不一定够整个湟中与河西的棉花产量用。”
诸葛亮摇摇头:“我听大王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那些需求少,那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划的时候就该根据各个产业究竟是需要力大时短还是力小时久分开规划区片。
这个且不多说,再说你看那些仅有的已经开工的纺纱水车,你看,整个场地堆了那么多杂乱无章的棉货,有皮棉有原棉,旁边还有弹棉籽梳皮棉的工场,杂乱不堪,一旦梳皮棉环节产量高一些、纺纱环节就堆砌拥堵……”
徐庶连忙辩解:“这是一时的混乱,这不因为过去那个冬天,水车转不动没法纺纱么,但去年的棉花又是秋天九月就全部收下来了,只好暂缓收购,等这边开春有水了再纺纱。
只是各县以及民间商旅收卖棉花没有规律,所以堆货混乱。等水车转起来运作个几个月,把冬闲积压的待加工量都消化了,就不会这样了。”
还别说,徐庶这种“我消化不掉就让供应商先别给我供货”的粗放管理模式,倒是实际结果上实现了类似后世“丰田精益生产”的“零库存”,反正我用不掉就别给我。
但这种“零库存”,其实是把物流环节的更多滞压和混乱推给了更没有组织的小生产者。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更混乱了。李素和诸葛亮都能看到在这附近的镇子上,已经扎堆了不少卖棉花的。
当然,这也不能怪徐庶,只能说他数学统筹能力不行,又是才第一年实施这种繁琐的民政规划,而且一旦忙起来就容易当局者迷。
诸葛亮摇摇头,继续说:“要我说,收棉的政令就该统一,比如告诉周边各郡百姓,这儿的官营工场主要收没有梳的原棉,至于弹棉籽的工序要不要让百姓和棉商自行完成,你可以自己斟酌看着办。
然后,这儿就该多造仓库,不要怕库存,再让朝廷拨付一笔款项,作为多收棉花的库存占款——这兰州之地,还是荒郊野外,地皮又不值钱,多造些仓库有什么成本?
以后大不了就把棉花屯着库存过冬,每年七月到九月棉花分批收获完之后,哪怕赶上枯水期也无所谓。冬天农闲,让百姓先在官营的梳棉坊里梳成皮棉、也正好雇佣民夫赚点梳棉的外快。
开春水量丰沛之后,再把一冬积压的库存拿去纺纱,井然有序,无非占用一笔库存款罢了,却能便民,还解决了机器闲置时间和人力闲置时间有季节差错位的问题——用李师的话说,这叫‘用资金的低效率换取民力的高效率’。不是我说,论组织生产资源,元直兄你这水平比我二姐差远了!”
诸葛亮这番数落,不懂经商的人未必也全部听得明白,但不管怎么说,肯定能看出诸葛亮的数学统筹能力很厉害的样子。
另外,别看古代高利贷似乎利率很高,至少一年收五成利息。但其实大笔占用资金的额外成本并不大。因为钱的流动率非常低,很多地主老财都是把金银铜钱窖藏在家里闲着,能找到放贷对象的比例寥寥无几。
利息之所以高,也是因为收不回来的风险很大——很多农民都是走投无路了才借高利粮食渡荒,借了之后依然饿死病死的也不少,连年遇灾的情况也不少,人都死了还怎么还?
所以,诸葛亮建议官府拿出储备金来进货增加库存、减少供应链的混乱,完全是可行的。
徐庶到了这一步,也算是彻底在这方面佩服对方了,自己确实号称懂点谋略,却流于定性分析,没有... -->>
徐庶也知道诸葛亮的厉害,所以丝毫不敢因为年龄白长七八岁就轻视对方的意见,认认真真听他们说完。
诸葛亮也不客气,首先就指出徐庶对这片“水车工业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就有问题。
诸葛亮指着河堤两旁、上游水流坡度相对陡峭处的几座水车,说道:“元直兄,你看,上游水流最湍急、受水位下降影响也最大的那些车位,你都安排给纺纱用水车。
而下游多余出来那些车位,相对平缓、冲力小、但受水位下降影响也小、你才留给磨坊和锻锤工场,这就是对水力的一种浪费。
缫丝纺纱需要的水车推力并不大,追求的是出力稳、持续时间长。相比之下,磨面和锻铁需要的是出力大,但需求的加工量未必多,可闲置的季节也长一些。你这样的排列,还怎么充分利用水能?趁着现在水车里面的纺机还没都装上去,改还来得及。”
徐庶一听,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只是这种程度的指出,他还是能反驳的:“这西凉之地,也没发现有什么铁矿泥炭矿,锻铁需求不多。
至于磨面,也就兰州河谷产出的麦子会运来磨,没有多少分量。其他湟中、枹罕、河西产出的麦子,运费都不够。我当然要优先满足纺纱用的水车了,未来三五年内,这儿的纺纱水车数量,都不一定够整个湟中与河西的棉花产量用。”
诸葛亮摇摇头:“我听大王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那些需求少,那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划的时候就该根据各个产业究竟是需要力大时短还是力小时久分开规划区片。
这个且不多说,再说你看那些仅有的已经开工的纺纱水车,你看,整个场地堆了那么多杂乱无章的棉货,有皮棉有原棉,旁边还有弹棉籽梳皮棉的工场,杂乱不堪,一旦梳皮棉环节产量高一些、纺纱环节就堆砌拥堵……”
徐庶连忙辩解:“这是一时的混乱,这不因为过去那个冬天,水车转不动没法纺纱么,但去年的棉花又是秋天九月就全部收下来了,只好暂缓收购,等这边开春有水了再纺纱。
只是各县以及民间商旅收卖棉花没有规律,所以堆货混乱。等水车转起来运作个几个月,把冬闲积压的待加工量都消化了,就不会这样了。”
还别说,徐庶这种“我消化不掉就让供应商先别给我供货”的粗放管理模式,倒是实际结果上实现了类似后世“丰田精益生产”的“零库存”,反正我用不掉就别给我。
但这种“零库存”,其实是把物流环节的更多滞压和混乱推给了更没有组织的小生产者。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更混乱了。李素和诸葛亮都能看到在这附近的镇子上,已经扎堆了不少卖棉花的。
当然,这也不能怪徐庶,只能说他数学统筹能力不行,又是才第一年实施这种繁琐的民政规划,而且一旦忙起来就容易当局者迷。
诸葛亮摇摇头,继续说:“要我说,收棉的政令就该统一,比如告诉周边各郡百姓,这儿的官营工场主要收没有梳的原棉,至于弹棉籽的工序要不要让百姓和棉商自行完成,你可以自己斟酌看着办。
然后,这儿就该多造仓库,不要怕库存,再让朝廷拨付一笔款项,作为多收棉花的库存占款——这兰州之地,还是荒郊野外,地皮又不值钱,多造些仓库有什么成本?
以后大不了就把棉花屯着库存过冬,每年七月到九月棉花分批收获完之后,哪怕赶上枯水期也无所谓。冬天农闲,让百姓先在官营的梳棉坊里梳成皮棉、也正好雇佣民夫赚点梳棉的外快。
开春水量丰沛之后,再把一冬积压的库存拿去纺纱,井然有序,无非占用一笔库存款罢了,却能便民,还解决了机器闲置时间和人力闲置时间有季节差错位的问题——用李师的话说,这叫‘用资金的低效率换取民力的高效率’。不是我说,论组织生产资源,元直兄你这水平比我二姐差远了!”
诸葛亮这番数落,不懂经商的人未必也全部听得明白,但不管怎么说,肯定能看出诸葛亮的数学统筹能力很厉害的样子。
另外,别看古代高利贷似乎利率很高,至少一年收五成利息。但其实大笔占用资金的额外成本并不大。因为钱的流动率非常低,很多地主老财都是把金银铜钱窖藏在家里闲着,能找到放贷对象的比例寥寥无几。
利息之所以高,也是因为收不回来的风险很大——很多农民都是走投无路了才借高利粮食渡荒,借了之后依然饿死病死的也不少,连年遇灾的情况也不少,人都死了还怎么还?
所以,诸葛亮建议官府拿出储备金来进货增加库存、减少供应链的混乱,完全是可行的。
徐庶到了这一步,也算是彻底在这方面佩服对方了,自己确实号称懂点谋略,却流于定性分析,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