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葛亮毕竟不是什么权利欲熏心之辈,所以他只是稍微聊了些关于个人前途的话题,很快就歪楼关心起刘备登基后的人事改革变法事宜。
他也知道李素一直在这个领域憋大招,只等新皇新气象的时候拿出来,但诸葛亮自己最近一个多月军务倥偬,此前一直没机会关心,也没精力帮着出谋划策。
如今时机已经成熟,李素也不会跟他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相告:“这事儿你听听也好,我今日正好请了法孝直来赴宴,交代他点事儿,你也留下一起吃吧。”
诸葛亮当然是乖乖领命,然后趁着等法正的这点时间,先向李素了解一下他这段时间为刘备筹划的官制人事改革。
李素让婢女先补上了一轮茶点,然后边喝边提纲挈领说道:“陛下登基之后,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整顿选官和吏治,要一步步走,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是选拔制度,我劝谏陛下依然保留察举制的名头,但是把察举的方法改为地方举侯选员额、朝廷中枢以新规考察,确认地方举来的侯选者是否胜任。
其次是官员的设置,之前的三公九卿虽然不至于过时,但是部门分配明显已经不合时宜,落后了数百年。
本朝自先汉末年,至光武中兴后明章二帝时,多次改制,新设、拔擢尚书令、侍中等官员,有些权柄实则已经与三公近似,但品秩却极低。
三公空有高位,但只要没有同时兼任录尚书事,则反而沦为虚衔。如今可以革除弊政、以求气象一新,当然要把那些秩低而权重的官职与公卿统合兼并、确保名实相符。
九卿当中有些卿位已经名不副实,或与其他系统的实权官重合,卫尉、太仆、光禄勋与卫将军、城门校尉、执金吾……诸多分掌兵要马政的将领、曹官混淆,不如撤去。
但为了防止改革过快群臣不适应,可以保持九卿数量不变,对少府等过于臃肿的彻底拆分,大司农也要财、民分治,改完之后依然保留九部卿。
而且目前的九卿只有属官,缺乏副职,权柄落差过大,所有部都该常设少卿为副,也好安置品秩资历不够的朝臣。九卿正职‘若无其人则阙’,以少卿署理其务。
除了选官、设官之外,第三个要改的,就是官员俸禄待遇。汉初以禄米计俸,那是因为距周、秦分封不远,财赋多以田土封户为媒介。
此法沿用四百年,竟未整顿,实在已经落后。自从先汉武帝时起,土地兼并剧烈,民户占田早已名实不符,富豪巨贾也不以封户见长。后汉自明章起,问题也是一样。
更何况如今朝廷已经使用‘租庸调输’法,这最后一个‘输’字,把运费折合了硬通,民间商贸流转大大增加,不能再以沉重的米粮发俸。
所以,朝廷要改为钱、金银、锦硬通发俸,官府给出指导汇兑,实则可以发什么划算就发什么,或许官员会略微承担一些折损,但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之前发米粮,也有粮价下跌的时候。
新法官定五尺宽锦六千钱,金依然一两万钱,银一两千钱。棉布就暂时不给官汇了,但是短期数年内可以暂时作为官员发俸折色的临时性替代,因为棉布还在一个快速降价的阶段中,未来几年会变便宜。
三五年之后,如果朝廷发俸的硬通够用,就把棉布退出俸物清单,要是金银锦不够用,那就再沿用几年。
除了发俸的方式和媒介要改,俸禄等级也要重新核定。前面提到的尚书令、侍中这些秩轻权重的,该跟三公同俸的就拔高到三公的薪酬,该跟九卿一样就提到九卿。
改发钱锦后俸禄也该普遍涨一涨,同时严格执法,对于贪汙贿弊要抓紧清查——今年马上就要秋收了,河东之战稍歇,袁绍肯定也急着整顿内务,秋天估计是不会再战了。
你身为太尉长史,也好趁机帮忙整顿军中后勤弊政。这事儿以廷尉正法正为主,文官养廉肃弊以刘巴为主,之前施行‘租庸调输’得力的张既辅之。
武将方面的养廉,以你会同刘巴处置,不过最终结果要报云长备案,毕竟武职整顿政出太尉,不能乱了法度。”
诸葛亮听李师说着说着提到他了,连忙起身表示领命,一定做好这件差事。
李素心里其实也清楚,连岳飞都说了,“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在古代帝国制度下,对武将的要求还是不怕死不拥兵为主,钱的方面只能稍微管一管,少吃空喝兵血、后勤浪费不能太严重,其他也不可能弄太清楚。
武将要是真的完全不要钱了,就该皇帝担心了。这事儿从皇帝制度诞生那天起,王翦和秦始皇这个头就没开好。
李素是觉得:历史上诸葛亮搞内政审计方面也颇有建树,能做到“吏不容奷,人怀自厉”,如今年纪资历也够了,让他积攒积攒这方面的经验也不错。
而且本该制定《蜀科》的五人当中,如今只有法正、刘巴、诸葛亮三人级别资历够了,这些人当然要吸收到新帝变法的监察执行工作中来。
原本《蜀科》的第四号修订人李严因为这一世担任武职为主,加上年纪太轻,现在还在荆州当将领,地位远在周泰甘宁等人之下,是不可能来修法了。
另外的伊籍因为跟着刘表,来投太晚,如今什么地位都没有,依然只是一州之别驾,也不可能参与立法。
就算刘备当了皇帝后,伊籍这个带资进组之人也只能提到中央的大鸿胪下面,做个三把手以下的外交官——目前最可能的是接替刚刚跑路的大行令杨修。
这里说句题外话,杨修因为父亲杨彪跟着雒阳朝廷旧班底去了邺城继续当太尉,杨修也只好到袁绍那儿去了,就是最近一两个月的事儿。
&nb... -->>
诸葛亮毕竟不是什么权利欲熏心之辈,所以他只是稍微聊了些关于个人前途的话题,很快就歪楼关心起刘备登基后的人事改革变法事宜。
他也知道李素一直在这个领域憋大招,只等新皇新气象的时候拿出来,但诸葛亮自己最近一个多月军务倥偬,此前一直没机会关心,也没精力帮着出谋划策。
如今时机已经成熟,李素也不会跟他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相告:“这事儿你听听也好,我今日正好请了法孝直来赴宴,交代他点事儿,你也留下一起吃吧。”
诸葛亮当然是乖乖领命,然后趁着等法正的这点时间,先向李素了解一下他这段时间为刘备筹划的官制人事改革。
李素让婢女先补上了一轮茶点,然后边喝边提纲挈领说道:“陛下登基之后,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整顿选官和吏治,要一步步走,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是选拔制度,我劝谏陛下依然保留察举制的名头,但是把察举的方法改为地方举侯选员额、朝廷中枢以新规考察,确认地方举来的侯选者是否胜任。
其次是官员的设置,之前的三公九卿虽然不至于过时,但是部门分配明显已经不合时宜,落后了数百年。
本朝自先汉末年,至光武中兴后明章二帝时,多次改制,新设、拔擢尚书令、侍中等官员,有些权柄实则已经与三公近似,但品秩却极低。
三公空有高位,但只要没有同时兼任录尚书事,则反而沦为虚衔。如今可以革除弊政、以求气象一新,当然要把那些秩低而权重的官职与公卿统合兼并、确保名实相符。
九卿当中有些卿位已经名不副实,或与其他系统的实权官重合,卫尉、太仆、光禄勋与卫将军、城门校尉、执金吾……诸多分掌兵要马政的将领、曹官混淆,不如撤去。
但为了防止改革过快群臣不适应,可以保持九卿数量不变,对少府等过于臃肿的彻底拆分,大司农也要财、民分治,改完之后依然保留九部卿。
而且目前的九卿只有属官,缺乏副职,权柄落差过大,所有部都该常设少卿为副,也好安置品秩资历不够的朝臣。九卿正职‘若无其人则阙’,以少卿署理其务。
除了选官、设官之外,第三个要改的,就是官员俸禄待遇。汉初以禄米计俸,那是因为距周、秦分封不远,财赋多以田土封户为媒介。
此法沿用四百年,竟未整顿,实在已经落后。自从先汉武帝时起,土地兼并剧烈,民户占田早已名实不符,富豪巨贾也不以封户见长。后汉自明章起,问题也是一样。
更何况如今朝廷已经使用‘租庸调输’法,这最后一个‘输’字,把运费折合了硬通,民间商贸流转大大增加,不能再以沉重的米粮发俸。
所以,朝廷要改为钱、金银、锦硬通发俸,官府给出指导汇兑,实则可以发什么划算就发什么,或许官员会略微承担一些折损,但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之前发米粮,也有粮价下跌的时候。
新法官定五尺宽锦六千钱,金依然一两万钱,银一两千钱。棉布就暂时不给官汇了,但是短期数年内可以暂时作为官员发俸折色的临时性替代,因为棉布还在一个快速降价的阶段中,未来几年会变便宜。
三五年之后,如果朝廷发俸的硬通够用,就把棉布退出俸物清单,要是金银锦不够用,那就再沿用几年。
除了发俸的方式和媒介要改,俸禄等级也要重新核定。前面提到的尚书令、侍中这些秩轻权重的,该跟三公同俸的就拔高到三公的薪酬,该跟九卿一样就提到九卿。
改发钱锦后俸禄也该普遍涨一涨,同时严格执法,对于贪汙贿弊要抓紧清查——今年马上就要秋收了,河东之战稍歇,袁绍肯定也急着整顿内务,秋天估计是不会再战了。
你身为太尉长史,也好趁机帮忙整顿军中后勤弊政。这事儿以廷尉正法正为主,文官养廉肃弊以刘巴为主,之前施行‘租庸调输’得力的张既辅之。
武将方面的养廉,以你会同刘巴处置,不过最终结果要报云长备案,毕竟武职整顿政出太尉,不能乱了法度。”
诸葛亮听李师说着说着提到他了,连忙起身表示领命,一定做好这件差事。
李素心里其实也清楚,连岳飞都说了,“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在古代帝国制度下,对武将的要求还是不怕死不拥兵为主,钱的方面只能稍微管一管,少吃空喝兵血、后勤浪费不能太严重,其他也不可能弄太清楚。
武将要是真的完全不要钱了,就该皇帝担心了。这事儿从皇帝制度诞生那天起,王翦和秦始皇这个头就没开好。
李素是觉得:历史上诸葛亮搞内政审计方面也颇有建树,能做到“吏不容奷,人怀自厉”,如今年纪资历也够了,让他积攒积攒这方面的经验也不错。
而且本该制定《蜀科》的五人当中,如今只有法正、刘巴、诸葛亮三人级别资历够了,这些人当然要吸收到新帝变法的监察执行工作中来。
原本《蜀科》的第四号修订人李严因为这一世担任武职为主,加上年纪太轻,现在还在荆州当将领,地位远在周泰甘宁等人之下,是不可能来修法了。
另外的伊籍因为跟着刘表,来投太晚,如今什么地位都没有,依然只是一州之别驾,也不可能参与立法。
就算刘备当了皇帝后,伊籍这个带资进组之人也只能提到中央的大鸿胪下面,做个三把手以下的外交官——目前最可能的是接替刚刚跑路的大行令杨修。
这里说句题外话,杨修因为父亲杨彪跟着雒阳朝廷旧班底去了邺城继续当太尉,杨修也只好到袁绍那儿去了,就是最近一两个月的事儿。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