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避免了明清科举搜身的有辱斯文,说起来是朝廷给考生的卫生福利。
洗完澡之后,所有人换上朝廷统一白给的制服,也避免了以衣着贵贱看人,大家都是一视同仁。
今年赶制这批制服还有些仓促,而且规格不太统一。这让李素有些头疼,他还想到了请诸葛亮想办法发明一下简易的手摇式缝纫机,李素毕竟知道这个大致的原理,也知道这条路线肯定能做出来,他提供创意让别人发明还是有希望搞出来的。
(确切地说是请黄月英发明,因为诸葛亮现在已经很忙了,也不适合再研究这些女人用的科技。)
历史上给考生大规模洗澡换装防作弊之所以不现实,那是因为历史上古人洗澡都是靠泡,除非夏天才会浇水冲凉,秋冬寒冷状态下根本扛不住,而科举的“秋闱”时间正是深秋。
但有了李素,情况显然不一样了,他早在八年前跟着刘备刚入川的时候就发明了淋浴用的铜管花洒,还弄了集中烧热水供应的水塔。
六七年前在成都安定下来、建了泡澡侯府之后,泡澡和热水给排水科技更是点得远超时代。甚至后来李素为了推广成都平原的商业文化氛围,组织起百姓自发的村村通茶楼澡堂,早就积累了无数的给排水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经验。
所以,如今在长安和襄阳修贡院,这些建设经验很轻松就派上了用场。早在李素刚决定要搞南北分场考试时、哪怕当时他本人还没来襄阳,他已经吩咐下属到襄阳督办贡院的建设。
所以前后赶工了两个多月,才有如今一千多张床位、数座大水塔、水压足以满足同时百余个热水管出水的贡院规模。
每一批放进去的考生都要求淋浴时间不能超过半炷香(15分钟),洗完后就要立刻擦干换新衣服进场,这样澡堂也能轮流利用起来,不用建得太冗余。只要确保每次有十分之一考生同时淋浴、分十个批次洗完就行。
说白了,考试的号房建设,其实已经和历史上的科举号房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有后世之人来参观,肯定会有一种印象:这号房怎么看着像是洗浴中心的休息区?
只是多了前面一个写字答卷的案板、加上每张床位之间都是隔板隔开的包间。这一点倒是有点像后世曰本人的东京胶囊旅馆、或者说休息舱的装修风格了。
不管怎么说,把科举的住宿待遇升级到洗浴中心级别,肯定是不会有人因为考试时过于疲惫透支而猝死了。
而且后来还导致了一些搞笑的蝴蝶效应,就不足一一赘述了:比如,因为这一世是贡院这种事物先出现、而民间的“洗浴中心”后出现。结果导致所有的洗浴中心装修风格都向贡院学习。
那些原本经营文化娱乐产业的秦楼楚馆,一看贡院这逼格多高雅呀,纷纷学习,也在自己的营业场所内划地方修高品味高营业附加值的洗浴休息中心。
不过这些污秽的演变,就实在跟李素的本意毫不相关了,只能说是资本逐利、读书群众自发喜闻乐见,李素堵也堵不住。
……
董允杨仪等人洗漱收拾完个人卫生问题后,正觉得饥肠辘辘,随着辰时初刻的更锣声响起,考场内渐渐肃静。
然后就有工作人员开始发第三场的专业课考卷,每一组都是两个工作人员发放,第一个人发卷子,第二个人发一天的食物。
为了纪律,减少考场内工作人员的走动,发食物的工作还是每天集中早晚各一次完成,这样也防止打扰到正在做题的考生思路。
所以考场餐只有早饭和夜宵两顿是热食,中间白天的都是冷食,随便考生什么时候想吃就吃。
董允在家的时候条件好,到了这里前两天觉得菜差不对胃口,吃得少了些,第三天因为稍稍适应过来了,加上前两天饿过了,总算是对早餐充满了期待。
工作人员走到面前,他望眼欲穿地看了一眼,早餐是一大碗浓稠的稻米和黄糜面混熬的热糊糊粥,粥上盖着腌萝卜条和咸齑菜,还有两个半冷不热的蓬松窝头。
主要是干点心不容易保温,不像粥水盛放在桶里哪怕分发很久还是热的,考试组织者也是意识到了分发比较慢,所以热餐主要靠粥。
另外果然是完全没有肉和荤腥,一方面朝廷要一次性供上千人白吃,人人吃肉开支也不小。同时也怕穷考生没吃过油腻肠胃不适,在封闭考场不方便,宁可一视同仁吃素降低风险。
热吃的早点每个人都是定量那么多,胃口大的人也不能多拿,不过可以放着白天冷吃的干点心,就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求情多拿一些。
最后一天的干点心依然是梅干菜馅的干烤馅饼,有点类似于后世那种又大又薄的缙云烧饼/金华永康干菜饼,一看就是会稽郡南部山区的山越人口味。
很多考生第一次吃到这种干点心的时候,还挺奇怪明明考试组织者都是北方人为主,而且就算有南方人也不会是山越蛮夷,怎么选定的干点心是会稽山越口味的。
不过大多数考生吃了之后,觉得味道还不错,哪怕是富人子弟,至少不会觉得难以下咽,而且这东西有咸鲜味,凉透了之后依然味道没什么损失,所以大家很快就接受了,还颇为感谢主办方居然找到了这种好东西,能冷热都好吃。
董允喝完热粥吃了窝头,又吃了一个干菜烤饼,擦擦嘴就开始做题。
——
(首次科举,有历史纪念意义,还是写一下日常吧,毕竟之前长安那场也是虚写,大家别觉得水)
又避免了明清科举搜身的有辱斯文,说起来是朝廷给考生的卫生福利。
洗完澡之后,所有人换上朝廷统一白给的制服,也避免了以衣着贵贱看人,大家都是一视同仁。
今年赶制这批制服还有些仓促,而且规格不太统一。这让李素有些头疼,他还想到了请诸葛亮想办法发明一下简易的手摇式缝纫机,李素毕竟知道这个大致的原理,也知道这条路线肯定能做出来,他提供创意让别人发明还是有希望搞出来的。
(确切地说是请黄月英发明,因为诸葛亮现在已经很忙了,也不适合再研究这些女人用的科技。)
历史上给考生大规模洗澡换装防作弊之所以不现实,那是因为历史上古人洗澡都是靠泡,除非夏天才会浇水冲凉,秋冬寒冷状态下根本扛不住,而科举的“秋闱”时间正是深秋。
但有了李素,情况显然不一样了,他早在八年前跟着刘备刚入川的时候就发明了淋浴用的铜管花洒,还弄了集中烧热水供应的水塔。
六七年前在成都安定下来、建了泡澡侯府之后,泡澡和热水给排水科技更是点得远超时代。甚至后来李素为了推广成都平原的商业文化氛围,组织起百姓自发的村村通茶楼澡堂,早就积累了无数的给排水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经验。
所以,如今在长安和襄阳修贡院,这些建设经验很轻松就派上了用场。早在李素刚决定要搞南北分场考试时、哪怕当时他本人还没来襄阳,他已经吩咐下属到襄阳督办贡院的建设。
所以前后赶工了两个多月,才有如今一千多张床位、数座大水塔、水压足以满足同时百余个热水管出水的贡院规模。
每一批放进去的考生都要求淋浴时间不能超过半炷香(15分钟),洗完后就要立刻擦干换新衣服进场,这样澡堂也能轮流利用起来,不用建得太冗余。只要确保每次有十分之一考生同时淋浴、分十个批次洗完就行。
说白了,考试的号房建设,其实已经和历史上的科举号房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有后世之人来参观,肯定会有一种印象:这号房怎么看着像是洗浴中心的休息区?
只是多了前面一个写字答卷的案板、加上每张床位之间都是隔板隔开的包间。这一点倒是有点像后世曰本人的东京胶囊旅馆、或者说休息舱的装修风格了。
不管怎么说,把科举的住宿待遇升级到洗浴中心级别,肯定是不会有人因为考试时过于疲惫透支而猝死了。
而且后来还导致了一些搞笑的蝴蝶效应,就不足一一赘述了:比如,因为这一世是贡院这种事物先出现、而民间的“洗浴中心”后出现。结果导致所有的洗浴中心装修风格都向贡院学习。
那些原本经营文化娱乐产业的秦楼楚馆,一看贡院这逼格多高雅呀,纷纷学习,也在自己的营业场所内划地方修高品味高营业附加值的洗浴休息中心。
不过这些污秽的演变,就实在跟李素的本意毫不相关了,只能说是资本逐利、读书群众自发喜闻乐见,李素堵也堵不住。
……
董允杨仪等人洗漱收拾完个人卫生问题后,正觉得饥肠辘辘,随着辰时初刻的更锣声响起,考场内渐渐肃静。
然后就有工作人员开始发第三场的专业课考卷,每一组都是两个工作人员发放,第一个人发卷子,第二个人发一天的食物。
为了纪律,减少考场内工作人员的走动,发食物的工作还是每天集中早晚各一次完成,这样也防止打扰到正在做题的考生思路。
所以考场餐只有早饭和夜宵两顿是热食,中间白天的都是冷食,随便考生什么时候想吃就吃。
董允在家的时候条件好,到了这里前两天觉得菜差不对胃口,吃得少了些,第三天因为稍稍适应过来了,加上前两天饿过了,总算是对早餐充满了期待。
工作人员走到面前,他望眼欲穿地看了一眼,早餐是一大碗浓稠的稻米和黄糜面混熬的热糊糊粥,粥上盖着腌萝卜条和咸齑菜,还有两个半冷不热的蓬松窝头。
主要是干点心不容易保温,不像粥水盛放在桶里哪怕分发很久还是热的,考试组织者也是意识到了分发比较慢,所以热餐主要靠粥。
另外果然是完全没有肉和荤腥,一方面朝廷要一次性供上千人白吃,人人吃肉开支也不小。同时也怕穷考生没吃过油腻肠胃不适,在封闭考场不方便,宁可一视同仁吃素降低风险。
热吃的早点每个人都是定量那么多,胃口大的人也不能多拿,不过可以放着白天冷吃的干点心,就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求情多拿一些。
最后一天的干点心依然是梅干菜馅的干烤馅饼,有点类似于后世那种又大又薄的缙云烧饼/金华永康干菜饼,一看就是会稽郡南部山区的山越人口味。
很多考生第一次吃到这种干点心的时候,还挺奇怪明明考试组织者都是北方人为主,而且就算有南方人也不会是山越蛮夷,怎么选定的干点心是会稽山越口味的。
不过大多数考生吃了之后,觉得味道还不错,哪怕是富人子弟,至少不会觉得难以下咽,而且这东西有咸鲜味,凉透了之后依然味道没什么损失,所以大家很快就接受了,还颇为感谢主办方居然找到了这种好东西,能冷热都好吃。
董允喝完热粥吃了窝头,又吃了一个干菜烤饼,擦擦嘴就开始做题。
——
(首次科举,有历史纪念意义,还是写一下日常吧,毕竟之前长安那场也是虚写,大家别觉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