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8年的正月底,长安未央宫。
三兴汉室的章武皇帝刘备,最近这个新年过得很是滋润。从大年初一到上元节,每天不是大宴群臣,就是与后妃子女嬉游上林苑,享受李司空发明的种种享乐措施。
朝中也不是没有耿介的直言切谏之臣劝他收敛、但刘备也就是当面礼贤下士听一听,稍微克制两三天,但后来就还是忍不住。
张飞、荀攸等心腹和近臣偶尔私下劝他,他还大大咧咧暗示:
这不是天下太平的势头很好,朕才享受享受么?这是为了与民同乐,示军民以信心,就像当年萧何劝高祖皇帝把未央宫修得巍峨宏大,是为了天子的气象威仪,让天下人心思定。
皇帝都这么说了,身边的人也无话可说,懒得再纠结这些小事。反正皇帝就是每天多花费几十万钱,一年一个亿,皇家御用商人的收入也扛得住。
如今大汉中枢的收入结构比较奇葩,皇室国营的生意和勋贵搞的工业工场收益,都不比朝廷的正税低多少。而且也不是那种与民争利的搜刮百姓生意,都是堂堂正正靠科技解放生产力。
从蜀锦到棉布,到赚标准运费的大型物流运输商,再加上冶金锻造、工程承包、织机车船水车等机械产业,哪个行业不是每年几个亿到二三十亿的毛利?
相比之下,租庸调输法框架内,刘备占领区一千七百万人口、折合一千一百万成年税龄男丁(八百多万纳税男丁,其他成年女性和十到十五岁男孩加起来折合三百万壮年男),每年的纳税也就三十三个亿而已,真不如上述最赚的两三项皇室/勋贵行业收益相加。
当然,租庸调输法制度下,收钱和丝织品的部分毕竟不是大头。占领区人民每年还要提供价值六十六亿的粮食的价值一百亿的徭役劳动。这两部分实际上经常会多出来,折成钱来缴纳。
皇室每年多花一两个亿,也就无所谓了。现在可不是灵帝朝那种没有大规模手工业工场的穷逼时代。
而支持刘备如此信心爆棚、急于夸耀太平的外部因素,说白了主要也是因为南北两线战事的顺利。
二弟和孔明很给力,去年冬天干掉了袁绍五万人,后来虽然相持了一个半月没有新进展,但暗地里却不断通过细作、传来那些不好拿到台面上讲的好消息。
比如袁绍的部队因为冬季补给不足士气低落、袁绍为了扩军和整顿军需,内部人事矛盾又如何如何加深了,多少心腹谋士文官内部撕逼派系斗争激化……
这些,都让刘备愈发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他还一度准备在刚迈入新年的时候,让身在长安的几个近臣们商讨一下,给关羽和诸葛亮进一步加官进爵。
比如,关羽之前是因为刘备登基称帝前、刚刚河东败退了一波,才没拿到大将军的位置,屈居太尉。刘备心里一直记着这事儿,就觉得是不是可以重新提一提大将军的事情了。
至于诸葛亮,没必要单独去挖空心思想刻意封赏之法,因为关羽如果升到大将军,诸葛亮自然而然从太尉长史变成大将军长史。
不过,最终还是在几个比较谨慎的近臣劝说下,暂缓了这个事儿,理由是对袁绍的作战还未全胜,只是先锋小胜几场,相持还旷日持久,不如有了决定性战果,再挪关羽这种已经身居顶层重将的位置。
当然,诸葛亮官职还不高,只是他年纪太轻,不适合揠苗助长。所以本职不动,可以给他加个爵位。
最终,刘备就在上元节之前,给诸葛亮加了“阳都亭侯”爵位,食邑是基础的三百户。考虑到他正月才刚虚岁十九,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断句是“阳都(县)亭侯”,不是“阳/都亭侯”。诸葛亮是琅琊阳都人。)
与此同时,南边的伯雅贤弟,虽然去年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的时候,不如二弟和孔明那么给力,毕竟连南郡的江陵都被孙策夺走了。
哪怕李素一再秘奏请刘备放心、说这只是他勾引孙策周瑜的计策、一切局势尽在掌握中。但刘备最多也就是不担心李素,绝不可能因为李素丢了地盘,反而欣喜觉得孙策败亡在即——
刘备还没到这种能够“以败为胜”的好心态,暂时的诈败也是败,连本带利赢回来、正式落袋为安了,才好扬眉吐气。期间赵云在长坂坡歼敌两万这种胜利,只能算是调节心情的点缀,让刘备不至于一想到江陵还在敌手就糟心。
不过,进入今年正月之后,伯雅贤弟那边实打实的重量级干货好消息也多了起来。正月十二的时候,李素派出了使者,加急进京,从江陵出发三天就飞马赶到长安,为的就是赶上正月十五上元节,让皇帝和群臣过个喜庆的上元节。
李素那份奏表里说他已经在近期内数次击败了敌人,包括甘宁的敌后海盗战围魏救赵、太史慈黄忠指挥的巴丘阻击战、乃至沙羡-赤壁之战,多次重创敌主力,搅乱敌后方。
这份捷报李素当然是发得有点早了,而且内容有一定的夸张,毕竟正月十二那天他还没击伤孙策本人、并且将孙策的水军主力大半歼灭呢。所以他只是笼统写了个“重创”,只给皇帝图个喜庆,好好过个安乐祥和的上元节。
捷报到的时候,刘备就立刻传示在长安的群臣文武,把上元节当天的庆典活动都加码了。
临时让太仆寺和光禄勋会同皇室的内藏官员(管皇家内库钱财的)会商,拿出内库的钱在长安城施粥,确保救济每一个穷人,而且规格很高,规定麦粥里要加红豆绿豆、配上咸菜,不能有麸糠。
太仓里积压的麸糠如果确实陈年,不吃就要变质了,那就拿去给太仆寺的皇家马厩里的马加料。连皇室和京城卫戍部队的战马都能享受到普天同庆的好处了。
除了赈济舍粥,刘备还宣布今年秋税的时候,丁税按减征一个月算,也就是理论上把三辅地区今年正月的丁税给免了,也就是三辅每个壮丁今年少交二十五个钱。这样也算是相当于皇帝给大家普... -->>
198年的正月底,长安未央宫。
三兴汉室的章武皇帝刘备,最近这个新年过得很是滋润。从大年初一到上元节,每天不是大宴群臣,就是与后妃子女嬉游上林苑,享受李司空发明的种种享乐措施。
朝中也不是没有耿介的直言切谏之臣劝他收敛、但刘备也就是当面礼贤下士听一听,稍微克制两三天,但后来就还是忍不住。
张飞、荀攸等心腹和近臣偶尔私下劝他,他还大大咧咧暗示:
这不是天下太平的势头很好,朕才享受享受么?这是为了与民同乐,示军民以信心,就像当年萧何劝高祖皇帝把未央宫修得巍峨宏大,是为了天子的气象威仪,让天下人心思定。
皇帝都这么说了,身边的人也无话可说,懒得再纠结这些小事。反正皇帝就是每天多花费几十万钱,一年一个亿,皇家御用商人的收入也扛得住。
如今大汉中枢的收入结构比较奇葩,皇室国营的生意和勋贵搞的工业工场收益,都不比朝廷的正税低多少。而且也不是那种与民争利的搜刮百姓生意,都是堂堂正正靠科技解放生产力。
从蜀锦到棉布,到赚标准运费的大型物流运输商,再加上冶金锻造、工程承包、织机车船水车等机械产业,哪个行业不是每年几个亿到二三十亿的毛利?
相比之下,租庸调输法框架内,刘备占领区一千七百万人口、折合一千一百万成年税龄男丁(八百多万纳税男丁,其他成年女性和十到十五岁男孩加起来折合三百万壮年男),每年的纳税也就三十三个亿而已,真不如上述最赚的两三项皇室/勋贵行业收益相加。
当然,租庸调输法制度下,收钱和丝织品的部分毕竟不是大头。占领区人民每年还要提供价值六十六亿的粮食的价值一百亿的徭役劳动。这两部分实际上经常会多出来,折成钱来缴纳。
皇室每年多花一两个亿,也就无所谓了。现在可不是灵帝朝那种没有大规模手工业工场的穷逼时代。
而支持刘备如此信心爆棚、急于夸耀太平的外部因素,说白了主要也是因为南北两线战事的顺利。
二弟和孔明很给力,去年冬天干掉了袁绍五万人,后来虽然相持了一个半月没有新进展,但暗地里却不断通过细作、传来那些不好拿到台面上讲的好消息。
比如袁绍的部队因为冬季补给不足士气低落、袁绍为了扩军和整顿军需,内部人事矛盾又如何如何加深了,多少心腹谋士文官内部撕逼派系斗争激化……
这些,都让刘备愈发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他还一度准备在刚迈入新年的时候,让身在长安的几个近臣们商讨一下,给关羽和诸葛亮进一步加官进爵。
比如,关羽之前是因为刘备登基称帝前、刚刚河东败退了一波,才没拿到大将军的位置,屈居太尉。刘备心里一直记着这事儿,就觉得是不是可以重新提一提大将军的事情了。
至于诸葛亮,没必要单独去挖空心思想刻意封赏之法,因为关羽如果升到大将军,诸葛亮自然而然从太尉长史变成大将军长史。
不过,最终还是在几个比较谨慎的近臣劝说下,暂缓了这个事儿,理由是对袁绍的作战还未全胜,只是先锋小胜几场,相持还旷日持久,不如有了决定性战果,再挪关羽这种已经身居顶层重将的位置。
当然,诸葛亮官职还不高,只是他年纪太轻,不适合揠苗助长。所以本职不动,可以给他加个爵位。
最终,刘备就在上元节之前,给诸葛亮加了“阳都亭侯”爵位,食邑是基础的三百户。考虑到他正月才刚虚岁十九,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断句是“阳都(县)亭侯”,不是“阳/都亭侯”。诸葛亮是琅琊阳都人。)
与此同时,南边的伯雅贤弟,虽然去年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的时候,不如二弟和孔明那么给力,毕竟连南郡的江陵都被孙策夺走了。
哪怕李素一再秘奏请刘备放心、说这只是他勾引孙策周瑜的计策、一切局势尽在掌握中。但刘备最多也就是不担心李素,绝不可能因为李素丢了地盘,反而欣喜觉得孙策败亡在即——
刘备还没到这种能够“以败为胜”的好心态,暂时的诈败也是败,连本带利赢回来、正式落袋为安了,才好扬眉吐气。期间赵云在长坂坡歼敌两万这种胜利,只能算是调节心情的点缀,让刘备不至于一想到江陵还在敌手就糟心。
不过,进入今年正月之后,伯雅贤弟那边实打实的重量级干货好消息也多了起来。正月十二的时候,李素派出了使者,加急进京,从江陵出发三天就飞马赶到长安,为的就是赶上正月十五上元节,让皇帝和群臣过个喜庆的上元节。
李素那份奏表里说他已经在近期内数次击败了敌人,包括甘宁的敌后海盗战围魏救赵、太史慈黄忠指挥的巴丘阻击战、乃至沙羡-赤壁之战,多次重创敌主力,搅乱敌后方。
这份捷报李素当然是发得有点早了,而且内容有一定的夸张,毕竟正月十二那天他还没击伤孙策本人、并且将孙策的水军主力大半歼灭呢。所以他只是笼统写了个“重创”,只给皇帝图个喜庆,好好过个安乐祥和的上元节。
捷报到的时候,刘备就立刻传示在长安的群臣文武,把上元节当天的庆典活动都加码了。
临时让太仆寺和光禄勋会同皇室的内藏官员(管皇家内库钱财的)会商,拿出内库的钱在长安城施粥,确保救济每一个穷人,而且规格很高,规定麦粥里要加红豆绿豆、配上咸菜,不能有麸糠。
太仓里积压的麸糠如果确实陈年,不吃就要变质了,那就拿去给太仆寺的皇家马厩里的马加料。连皇室和京城卫戍部队的战马都能享受到普天同庆的好处了。
除了赈济舍粥,刘备还宣布今年秋税的时候,丁税按减征一个月算,也就是理论上把三辅地区今年正月的丁税给免了,也就是三辅每个壮丁今年少交二十五个钱。这样也算是相当于皇帝给大家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