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葬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迁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无他,只因为临安实在不适合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的国都。
就算仅仅作为南朝国都,都不合适。
李洛打开地图,在北方一划拉,“北宋之前,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一直是北方比南方强。为何现在北方不行了?一是战争太多导致人口南迁,二是契丹,金,西夏,蒙古这些政权的长期统治,使得文化衰落,人才不行了。三是水利和环境的恶化。”
崔秀宁道:“也就是说,南方经济人口上领先也就一百多年?”
李洛点头:“北宋灭亡是个分水岭。北宋前期,北方仍然占优。不然后周也不能吊打南唐。到了北宋中期,由于契丹和西夏的压力,北方苦难加深,南北开始平分秋色。北宋灭亡,南方超过北方。”
“所以,未来一定要定都北方。一方面北方在军事上更有战略意义,二是可以带动恢复北方的经济文化。”
“我们的计划,高丽,日国,辽东,漠南漠北,西域,吐蕃都是要拿下的。那么这个首都,首先在军事上具有最重要的辐射作用。二是在文化上有底蕴,三是经济上的辐射效果最强。”
崔秀宁道:“所以你一直犹豫是选北京还是西安,洛阳。我倾向于北京。”
“那我们就要说道说道,仔细分析分析了。”李洛坐下来。
“首先军事上,未来的威胁最大来自哪里?是东北和日国?在东北和日国都成为本土的情况下,事实上东北方向不会有后世历史上的威胁了。”
“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西部!一是蒙古帝国,二是奥斯曼帝国,三是绿色东来。你看后世西域和西北变成什么样子了?”
“中西亚的产油区一定要拿到手里。那就必须长期对西部大陆保持军事压力。丝绸之路也要复兴。蒙元干了一件好事,就是利用被征服者修建了西北到东欧的驿站,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定要利用这点,不能让这条东西贯通的驿站废弃。”
“北京不合适,只能看守东北和草原。可东北和草原将来很难有大威胁,战略和资源地位远远比不上西部。所以,长安最合适!”
“别拿什么海权说事。都城靠海就能有利于开拓海权?那不是扯淡?德川幕府几百年沿海都城,却闭关锁国了。明清的北京城都离海近,发展出海权强国了么?还有很多天生的岛国,发展出海权了么?”
“伦敦不是沿海城市,马德里和巴黎更不是,但英国,西班牙和法国都发展出海洋强权了。海权靠的是国策,是战略布局,不是首都是不是靠海。”
“咱们定都长安,就不能发展海权了?”
崔秀宁听完李洛的一番演说,还是提出了看法:“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未来的确是最大的威胁,除非我们退出中西亚。可中西亚的产油区必须要掌控,我们不可能退出。”
“从军事和石油资源的角度看,定都长安的确最适合。可问题是,长安开发过度,水土流失严重,关中不再是金城沃土了,还能担负起一个大国首都吗?粮食运输就是个大问题。”
李洛笑了笑,“所以说,先入为主害死人呐。你去过现在的关中没有?和后世根本就是两码事。看过历史地图没?关中直到明初,还是郁郁葱葱,植被丰茂。”
“关中退化严重,就是在元朝。元朝统治关中一百多年,养了一百多年的马!西安在元朝叫奉元,这名字可不白叫。关中平原,渭水和黄河两岸,长期养马十几万匹!关中长期是忽必烈的封地,他就是靠关中的马力和物力争夺汗位的。”
“赵匡胤和忽必烈都曾想定都西安。赵匡胤是因为弟弟反对,有心无力。忽必烈是因为要控制漠北老家,所以最终放弃。”
“就是朱元璋也曾想定都西安。他曾写诗说: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既洛阳。他派太子朱标考察关中。朱标回来后上奏《经略建都表》,奏请营建长安。这说明什么?说明起码到明初,关中虽然因为元朝长期养马遭到破坏,但仍然能做都。”
崔秀宁笑道:“那朱元璋怎么又放弃关中了?”
“问得好,有分教。”李洛来劲儿了,“有两个原因。第一,朱标从关中回来,还没开始营建长安,就病故了,那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非常悲痛,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秦王朱樉的封地正是在西安,乃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强藩,史记秦王‘富甲天下,拥资千万’。他得知老爹想迁都长安,怕自己的封地没了,就跑到朱元璋面前哭泣反对,哀求不要迁都。朱元璋大怒,将他囚禁起来,准备废了他。朱标死前求情,才放了他。”
“这两件事,加上其他事,营建长安的事就暂时搁置了。不过,一直没有废止,到了建文朝,还有营建长安的计划。可是一场靖难之役,朱棣夺取皇位,铁了心要迁都北平,这才成就几百年北京城。北京成为明朝都,偶然性太大了。至于清朝,人家老家就在东北,当然要立北京为都。”
“我们呢?我们既不是朱棣,老家又不在东北和草原,干嘛要立北京为都?”
崔秀宁想了想,“好像唐朝的时候,皇帝就曾经常率文武百官去洛阳,叫什么就食,据说是关中的粮食不够吃,是不是真的?”
李洛笑道:“这是真的,逐粮天子嘛!唐高宗就曾三次去洛阳就食。的确,虽然关中富裕,可当时人口太多,经常灾荒,粮食不够吃。可是,这不是根本原因。”
“早在秦朝,关中就经常粮食不够吃,所以肯定不是灾荒和人口问题。”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作物品种!关中是粟米(小米)的起源之地,种植粟米的历史非常古老,据说秦国的秦字,就来源于此。”
“唐朝关中种的最多的是粟,再就是荞麦,最有价值的小麦反而种的最少。你知道,小米的产量太低了。只有小麦的一半不到。而且粟米热量低,没有小麦能量高。”
“汉朝皇帝曾经九次下诏推广小麦,可是因为磨面技术没有发明,小麦太难吃,被称为野人之食,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种。尤其是粟米起源的关中,就更是排斥小麦。河南小麦种植超过一半了,可关中的小麦还不到两成种植面积。”
“关中的小麦长期推广不起来。直到唐朝中期,关中的小麦推广才有起色,这才是就食洛阳最主要的缘由,老秦人太固执了。这也是为何盛唐那么富强,还要就食洛阳,晚唐不行了,却反而没有再就食洛阳的原因。”
崔秀宁问:“没这么简单吧?”
李洛道:“对。还有就是,小麦种植太需要时间,技术远比种植粟米复杂精细。而关中人是府兵精锐,他们需要更多的农闲时间训练打仗,也不喜欢精细种植庄稼,所以小麦迟迟在关中无法推广。”
“老陕以粟米为主食,一直到宋朝。粟米产量又低,能量又低,那肯定不够吃。但也不是没有好处。一是更抗旱,二是可以偷懒。因为种粟很简单,农时花的少。你以为老陕为何懒汉多?这就是根由啊。”
“我去!”崔秀宁摇头,“老陕懒汉多因为这个?我觉得太扯淡了。王八念经!”
“哈。”李洛一笑,“老陕的懒可不是一般的懒。他们是懒于精细伺候庄稼,却勤于打仗!他们不是真正的懒啊。说白了,老秦人自古以来,就是半农半兵,他们不愿意向河南人那样,做个纯粹的农民。”
“作物品种,是唐朝关中粮食不够吃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就是水利吃老本,长期只靠秦国西汉的水利老底子,抗旱能力太差。第三,就是唐代关中贵族门阀太多,土地垄断太严重。唐朝曾经发生过荒年皇帝去洛阳就食,而关中门阀还将粮食卖到外地的怪事。”
“总之原因很复杂很多,但都是技术性问题,而不是你所认为的自然环境恶化。现在的关中,远不到千沟万壑的时候。我们定都长安,解决好作物安排,水利灌溉和土地垄断的事,就不怕没粮食。只要做好环境治理规划,就不怕出现后世的黄土高原。”
崔秀宁觉得有道理,“那要不要再和大臣们商议一下?”
李洛摆摆手,“元从巴不得迁回海东,江南官员巴不得不迁都,益州人希望迁到成都,湖广人希望迁到江陵。我们都拿定主意了,为啥还要和他们商议?就是要乾纲独断。”
崔秀宁道:“关中还在元廷手里,你想迁都长安也迁都不了。眼下呢?你马上称帝了,这宋宫只剩几座完好的建筑,的确不像话。”
李洛皱眉思索,“要不暂时迁到江陵?”
萧隐起兵后,急于享乐,征发了几万人修建宫殿。到萧梁灭亡之前,已经竣工。
如今整个南方,像样的皇宫有三座,一是刚完工的江陵梁宫,二是保存一直完好的大理皇宫,三是安南越国皇宫。
至于临安皇宫,被蒙元毁的差不多了。南朝建康(南京)皇宫,早就烟消云散。广州宋廷皇宫,根本就是一个衙门改建的。
想来想去,也就是江陵最合适。虽然梁宫规模不大,但毕竟按照皇宫规格,花了几万人耗时两年新建的。
而且,江陵据唐国之中,又是沿江大城,对益州,大理,湖广都有很好的控制,还是战略要地。暂时以江陵为都,能够最快的消化湖广。
还有就是,因为萧隐出身豪族,所以很讲究帝王礼制。他虽然只做了两年皇帝,可梁宫中的宦官宫女不缺,筛选一下就能直接用。宫中的诸司,也都比较齐备。
“江陵作为临时都城,倒是可以。”崔秀宁没有意见,“更有利于控制整个南方,也有利于我们北伐先取关中的战略。”
&n... -->>
迁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无他,只因为临安实在不适合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的国都。
就算仅仅作为南朝国都,都不合适。
李洛打开地图,在北方一划拉,“北宋之前,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一直是北方比南方强。为何现在北方不行了?一是战争太多导致人口南迁,二是契丹,金,西夏,蒙古这些政权的长期统治,使得文化衰落,人才不行了。三是水利和环境的恶化。”
崔秀宁道:“也就是说,南方经济人口上领先也就一百多年?”
李洛点头:“北宋灭亡是个分水岭。北宋前期,北方仍然占优。不然后周也不能吊打南唐。到了北宋中期,由于契丹和西夏的压力,北方苦难加深,南北开始平分秋色。北宋灭亡,南方超过北方。”
“所以,未来一定要定都北方。一方面北方在军事上更有战略意义,二是可以带动恢复北方的经济文化。”
“我们的计划,高丽,日国,辽东,漠南漠北,西域,吐蕃都是要拿下的。那么这个首都,首先在军事上具有最重要的辐射作用。二是在文化上有底蕴,三是经济上的辐射效果最强。”
崔秀宁道:“所以你一直犹豫是选北京还是西安,洛阳。我倾向于北京。”
“那我们就要说道说道,仔细分析分析了。”李洛坐下来。
“首先军事上,未来的威胁最大来自哪里?是东北和日国?在东北和日国都成为本土的情况下,事实上东北方向不会有后世历史上的威胁了。”
“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西部!一是蒙古帝国,二是奥斯曼帝国,三是绿色东来。你看后世西域和西北变成什么样子了?”
“中西亚的产油区一定要拿到手里。那就必须长期对西部大陆保持军事压力。丝绸之路也要复兴。蒙元干了一件好事,就是利用被征服者修建了西北到东欧的驿站,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定要利用这点,不能让这条东西贯通的驿站废弃。”
“北京不合适,只能看守东北和草原。可东北和草原将来很难有大威胁,战略和资源地位远远比不上西部。所以,长安最合适!”
“别拿什么海权说事。都城靠海就能有利于开拓海权?那不是扯淡?德川幕府几百年沿海都城,却闭关锁国了。明清的北京城都离海近,发展出海权强国了么?还有很多天生的岛国,发展出海权了么?”
“伦敦不是沿海城市,马德里和巴黎更不是,但英国,西班牙和法国都发展出海洋强权了。海权靠的是国策,是战略布局,不是首都是不是靠海。”
“咱们定都长安,就不能发展海权了?”
崔秀宁听完李洛的一番演说,还是提出了看法:“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未来的确是最大的威胁,除非我们退出中西亚。可中西亚的产油区必须要掌控,我们不可能退出。”
“从军事和石油资源的角度看,定都长安的确最适合。可问题是,长安开发过度,水土流失严重,关中不再是金城沃土了,还能担负起一个大国首都吗?粮食运输就是个大问题。”
李洛笑了笑,“所以说,先入为主害死人呐。你去过现在的关中没有?和后世根本就是两码事。看过历史地图没?关中直到明初,还是郁郁葱葱,植被丰茂。”
“关中退化严重,就是在元朝。元朝统治关中一百多年,养了一百多年的马!西安在元朝叫奉元,这名字可不白叫。关中平原,渭水和黄河两岸,长期养马十几万匹!关中长期是忽必烈的封地,他就是靠关中的马力和物力争夺汗位的。”
“赵匡胤和忽必烈都曾想定都西安。赵匡胤是因为弟弟反对,有心无力。忽必烈是因为要控制漠北老家,所以最终放弃。”
“就是朱元璋也曾想定都西安。他曾写诗说: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既洛阳。他派太子朱标考察关中。朱标回来后上奏《经略建都表》,奏请营建长安。这说明什么?说明起码到明初,关中虽然因为元朝长期养马遭到破坏,但仍然能做都。”
崔秀宁笑道:“那朱元璋怎么又放弃关中了?”
“问得好,有分教。”李洛来劲儿了,“有两个原因。第一,朱标从关中回来,还没开始营建长安,就病故了,那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非常悲痛,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秦王朱樉的封地正是在西安,乃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强藩,史记秦王‘富甲天下,拥资千万’。他得知老爹想迁都长安,怕自己的封地没了,就跑到朱元璋面前哭泣反对,哀求不要迁都。朱元璋大怒,将他囚禁起来,准备废了他。朱标死前求情,才放了他。”
“这两件事,加上其他事,营建长安的事就暂时搁置了。不过,一直没有废止,到了建文朝,还有营建长安的计划。可是一场靖难之役,朱棣夺取皇位,铁了心要迁都北平,这才成就几百年北京城。北京成为明朝都,偶然性太大了。至于清朝,人家老家就在东北,当然要立北京为都。”
“我们呢?我们既不是朱棣,老家又不在东北和草原,干嘛要立北京为都?”
崔秀宁想了想,“好像唐朝的时候,皇帝就曾经常率文武百官去洛阳,叫什么就食,据说是关中的粮食不够吃,是不是真的?”
李洛笑道:“这是真的,逐粮天子嘛!唐高宗就曾三次去洛阳就食。的确,虽然关中富裕,可当时人口太多,经常灾荒,粮食不够吃。可是,这不是根本原因。”
“早在秦朝,关中就经常粮食不够吃,所以肯定不是灾荒和人口问题。”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作物品种!关中是粟米(小米)的起源之地,种植粟米的历史非常古老,据说秦国的秦字,就来源于此。”
“唐朝关中种的最多的是粟,再就是荞麦,最有价值的小麦反而种的最少。你知道,小米的产量太低了。只有小麦的一半不到。而且粟米热量低,没有小麦能量高。”
“汉朝皇帝曾经九次下诏推广小麦,可是因为磨面技术没有发明,小麦太难吃,被称为野人之食,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种。尤其是粟米起源的关中,就更是排斥小麦。河南小麦种植超过一半了,可关中的小麦还不到两成种植面积。”
“关中的小麦长期推广不起来。直到唐朝中期,关中的小麦推广才有起色,这才是就食洛阳最主要的缘由,老秦人太固执了。这也是为何盛唐那么富强,还要就食洛阳,晚唐不行了,却反而没有再就食洛阳的原因。”
崔秀宁问:“没这么简单吧?”
李洛道:“对。还有就是,小麦种植太需要时间,技术远比种植粟米复杂精细。而关中人是府兵精锐,他们需要更多的农闲时间训练打仗,也不喜欢精细种植庄稼,所以小麦迟迟在关中无法推广。”
“老陕以粟米为主食,一直到宋朝。粟米产量又低,能量又低,那肯定不够吃。但也不是没有好处。一是更抗旱,二是可以偷懒。因为种粟很简单,农时花的少。你以为老陕为何懒汉多?这就是根由啊。”
“我去!”崔秀宁摇头,“老陕懒汉多因为这个?我觉得太扯淡了。王八念经!”
“哈。”李洛一笑,“老陕的懒可不是一般的懒。他们是懒于精细伺候庄稼,却勤于打仗!他们不是真正的懒啊。说白了,老秦人自古以来,就是半农半兵,他们不愿意向河南人那样,做个纯粹的农民。”
“作物品种,是唐朝关中粮食不够吃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就是水利吃老本,长期只靠秦国西汉的水利老底子,抗旱能力太差。第三,就是唐代关中贵族门阀太多,土地垄断太严重。唐朝曾经发生过荒年皇帝去洛阳就食,而关中门阀还将粮食卖到外地的怪事。”
“总之原因很复杂很多,但都是技术性问题,而不是你所认为的自然环境恶化。现在的关中,远不到千沟万壑的时候。我们定都长安,解决好作物安排,水利灌溉和土地垄断的事,就不怕没粮食。只要做好环境治理规划,就不怕出现后世的黄土高原。”
崔秀宁觉得有道理,“那要不要再和大臣们商议一下?”
李洛摆摆手,“元从巴不得迁回海东,江南官员巴不得不迁都,益州人希望迁到成都,湖广人希望迁到江陵。我们都拿定主意了,为啥还要和他们商议?就是要乾纲独断。”
崔秀宁道:“关中还在元廷手里,你想迁都长安也迁都不了。眼下呢?你马上称帝了,这宋宫只剩几座完好的建筑,的确不像话。”
李洛皱眉思索,“要不暂时迁到江陵?”
萧隐起兵后,急于享乐,征发了几万人修建宫殿。到萧梁灭亡之前,已经竣工。
如今整个南方,像样的皇宫有三座,一是刚完工的江陵梁宫,二是保存一直完好的大理皇宫,三是安南越国皇宫。
至于临安皇宫,被蒙元毁的差不多了。南朝建康(南京)皇宫,早就烟消云散。广州宋廷皇宫,根本就是一个衙门改建的。
想来想去,也就是江陵最合适。虽然梁宫规模不大,但毕竟按照皇宫规格,花了几万人耗时两年新建的。
而且,江陵据唐国之中,又是沿江大城,对益州,大理,湖广都有很好的控制,还是战略要地。暂时以江陵为都,能够最快的消化湖广。
还有就是,因为萧隐出身豪族,所以很讲究帝王礼制。他虽然只做了两年皇帝,可梁宫中的宦官宫女不缺,筛选一下就能直接用。宫中的诸司,也都比较齐备。
“江陵作为临时都城,倒是可以。”崔秀宁没有意见,“更有利于控制整个南方,也有利于我们北伐先取关中的战略。”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