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时空收割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真的这么干,代表着的就是有很大的可能刘濞一死一切就结束了,内部的叛乱和争权夺利会用最快的速度毁掉刘濞留下的一切。没有刘濞的威望,东南根本就挡不住长安的进攻,而刘濞已经六十二岁了,在这个时代六十二岁的年纪哪天一觉睡过去就再也睁不开眼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一点刘濞非常清楚,所以这个看起来美妙的计划实际上是砒霜陷的馅饼,刘濞甚至有可能怀疑长安天子就是指望着他这么干,等着他老死了,轻轻松松就收拾了东南。
又有人劝说刘濞既然打不下梁国那就放过梁国不打,绕开梁国直接冲着长安冲着洛阳杀过去。
能提出这种计划的绝对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流,有勇无谋还自以为了不起。
刘濞绝对是脾气好,才没有一气之下把提出这种建议的人给挂上个奸细的名头砍了脑袋。
你是真当刘武的梁国不存在是怎的?
周亚夫安营扎寨挖掘深沟摆出一副据守的姿态来,你就真当周亚夫是摆设还是怎的?
如果刘濞真的全力进攻洛阳,一战而下当然好。要是一战不能下,周亚夫和梁王三方包围,他刘濞就真成了垓下的楚霸王了。
甚至都不需要这样干,梁王只要把刘濞的粮道一卡,在函谷关下在洛阳城下刘濞的几十万大军就要瞬间麻瓜了。周亚夫领着关中军完全可以像是抓鸡一样把这几十万断粮的大军给抓个干净。
果然后来刘濞断粮,眼见急切之间已经无法攻下梁国。无奈之下猛攻周亚夫镇守的昌邑,结果梁王果然从吴楚背后出兵和周亚夫南北夹击,刘濞先是断粮再被夹击,几十万大军一战溃散。
所以说来说去,虽然有些方略看起来很美好,但是那真的只是看起来而已,真正细究的话谁都不会把一国之运压在这种冒险的计划上。
所以刘濞真正能选的,实际上也就只有强攻梁国这一条路。
强攻梁国看起来是一个笨办法,但是笨办法也有笨办法的好处,那就是没有风险。
吴王刘濞号称大军百三十万,当然实际的军队没有这么多,但是就算扣掉民夫,依然可以拿出三十万战兵,实力是长安的十倍以上,这样的情况下刘濞当然会选择没有风险的笨办法。
强攻梁国全力强攻梁国,只要梁国被攻下,刘濞就可以以梁国为据点对长安对洛阳展开进攻,无论是进逼威胁,还是回身固守,一切的主动权就都掌握在了刘濞的手中了。
至于最终刘濞被周亚夫派骑兵突袭截了粮草,只能说刘濞虽然有智谋有实力有气魄,但是看人的眼光实在是不怎么样。
他选择的镇守粮草的人实在太没用,他身边的将领基本上也都是一些有勇无谋的莽夫,结果又撞上了周亚夫这么一个军事上的奇才。
在周亚夫之前,从来都没有人干过骑兵趁夜突袭,断敌粮草这样的战术出现过。大家的目光都还停留在骑兵和弩兵交替掩护,从战国时代就传承下来的战术上。超前的看到了骑兵在未来战场上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周亚夫堪称这个时代的第一人。
刘濞败的不冤。
而周亚夫这辈子干的有名的事情基本上也就平定七国之乱这一件,扫平了吴楚和其他诸侯之后,汉景帝一句‘此央央者,非少主之臣。’就逼着周亚夫在狱中绝食自杀了。
其实即便是没有周亚夫,从一开始刘濞胜利的机会就很小很小。
没错,自从刘启一棋盘砸死了吴太子,刘濞可能就开始准备造反了。但是同样的,文帝也是在同一时间就做好了吴国造反的准备,改睢阳为梁国,将自己的小儿子刘武封为梁王,兵仗、贾马、钱粮从无短缺。
而等到刘启继位,刘启会放心那个被自己一棋盘砸死了太子的刘濞吗?
这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晁错心心念念着削藩削藩,刘启又不是傻瓜,他不知道削藩肯定会导致诸侯王谋反吗?
刘启针对刘濞乃至其他诸侯王的谋反做的手段更多,包括但不限于大量的间谍刺探以及增强梁国的武备,关中军也早早的就做好了和吴楚开战的准备。
再加上刘启还得到了一根金大腿的帮助,原本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变成了只有吴楚两国谋反,淮南王刘安早就被张释之轻松解决,原本下定决心谋反的诸侯因为推恩令的缘故在长安和吴楚之间左右摇摆坐山观虎斗。如果刘濞不是用刺客刺杀了刘戊,强行将楚国绑上自己的战车,他连家门都出不去。
甚至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刘濞在谋反的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因为刘濞真正的胜算其实不在吴楚自身,而在匈奴。
只有匈奴拖住长城兵团的军力,拖住关中的兵力,刘濞才有真正打进长安坐天下的希望。
如果匈奴真的动手,被南北夹击的长安极有可能就此覆灭,刘濞也真的能够成功。如果匈奴不答应刘濞,那么刘濞可能在详细考虑之后选择放弃造反……毕竟他的名声在那里,只要他不造反,就算皇帝再想杀他,也杀不了他。
但是匈奴人对刘濞干了一份十分缺德的事情。
他们不想跟骨头硬的和石头一样的汉人厮杀,但是他们也眼馋刘濞的使者所带来的礼物。
所以在表面上,匈奴人答应了刘濞的条件,收下了礼物。
然后……没有然后了。
当刘濞要求匈奴人出兵时,他派去的使者去一个死一个,没有一个人能够到达匈奴王庭。
这个时候刘濞才知道自己上了匈奴人的恶当,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刘濞已经造反了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ps.以上内容仅仅是一家之言,是小鹰重看吴楚七国之乱的经过之后得到的一丁点心得,连一家之言都称不上,大家要是觉得没道理,看看笑笑就算了。一不小心就写的有点太多了而且全部是私货,看来被原著影响有些严重啊。
真的这么干,代表着的就是有很大的可能刘濞一死一切就结束了,内部的叛乱和争权夺利会用最快的速度毁掉刘濞留下的一切。没有刘濞的威望,东南根本就挡不住长安的进攻,而刘濞已经六十二岁了,在这个时代六十二岁的年纪哪天一觉睡过去就再也睁不开眼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一点刘濞非常清楚,所以这个看起来美妙的计划实际上是砒霜陷的馅饼,刘濞甚至有可能怀疑长安天子就是指望着他这么干,等着他老死了,轻轻松松就收拾了东南。
又有人劝说刘濞既然打不下梁国那就放过梁国不打,绕开梁国直接冲着长安冲着洛阳杀过去。
能提出这种计划的绝对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流,有勇无谋还自以为了不起。
刘濞绝对是脾气好,才没有一气之下把提出这种建议的人给挂上个奸细的名头砍了脑袋。
你是真当刘武的梁国不存在是怎的?
周亚夫安营扎寨挖掘深沟摆出一副据守的姿态来,你就真当周亚夫是摆设还是怎的?
如果刘濞真的全力进攻洛阳,一战而下当然好。要是一战不能下,周亚夫和梁王三方包围,他刘濞就真成了垓下的楚霸王了。
甚至都不需要这样干,梁王只要把刘濞的粮道一卡,在函谷关下在洛阳城下刘濞的几十万大军就要瞬间麻瓜了。周亚夫领着关中军完全可以像是抓鸡一样把这几十万断粮的大军给抓个干净。
果然后来刘濞断粮,眼见急切之间已经无法攻下梁国。无奈之下猛攻周亚夫镇守的昌邑,结果梁王果然从吴楚背后出兵和周亚夫南北夹击,刘濞先是断粮再被夹击,几十万大军一战溃散。
所以说来说去,虽然有些方略看起来很美好,但是那真的只是看起来而已,真正细究的话谁都不会把一国之运压在这种冒险的计划上。
所以刘濞真正能选的,实际上也就只有强攻梁国这一条路。
强攻梁国看起来是一个笨办法,但是笨办法也有笨办法的好处,那就是没有风险。
吴王刘濞号称大军百三十万,当然实际的军队没有这么多,但是就算扣掉民夫,依然可以拿出三十万战兵,实力是长安的十倍以上,这样的情况下刘濞当然会选择没有风险的笨办法。
强攻梁国全力强攻梁国,只要梁国被攻下,刘濞就可以以梁国为据点对长安对洛阳展开进攻,无论是进逼威胁,还是回身固守,一切的主动权就都掌握在了刘濞的手中了。
至于最终刘濞被周亚夫派骑兵突袭截了粮草,只能说刘濞虽然有智谋有实力有气魄,但是看人的眼光实在是不怎么样。
他选择的镇守粮草的人实在太没用,他身边的将领基本上也都是一些有勇无谋的莽夫,结果又撞上了周亚夫这么一个军事上的奇才。
在周亚夫之前,从来都没有人干过骑兵趁夜突袭,断敌粮草这样的战术出现过。大家的目光都还停留在骑兵和弩兵交替掩护,从战国时代就传承下来的战术上。超前的看到了骑兵在未来战场上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周亚夫堪称这个时代的第一人。
刘濞败的不冤。
而周亚夫这辈子干的有名的事情基本上也就平定七国之乱这一件,扫平了吴楚和其他诸侯之后,汉景帝一句‘此央央者,非少主之臣。’就逼着周亚夫在狱中绝食自杀了。
其实即便是没有周亚夫,从一开始刘濞胜利的机会就很小很小。
没错,自从刘启一棋盘砸死了吴太子,刘濞可能就开始准备造反了。但是同样的,文帝也是在同一时间就做好了吴国造反的准备,改睢阳为梁国,将自己的小儿子刘武封为梁王,兵仗、贾马、钱粮从无短缺。
而等到刘启继位,刘启会放心那个被自己一棋盘砸死了太子的刘濞吗?
这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晁错心心念念着削藩削藩,刘启又不是傻瓜,他不知道削藩肯定会导致诸侯王谋反吗?
刘启针对刘濞乃至其他诸侯王的谋反做的手段更多,包括但不限于大量的间谍刺探以及增强梁国的武备,关中军也早早的就做好了和吴楚开战的准备。
再加上刘启还得到了一根金大腿的帮助,原本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变成了只有吴楚两国谋反,淮南王刘安早就被张释之轻松解决,原本下定决心谋反的诸侯因为推恩令的缘故在长安和吴楚之间左右摇摆坐山观虎斗。如果刘濞不是用刺客刺杀了刘戊,强行将楚国绑上自己的战车,他连家门都出不去。
甚至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刘濞在谋反的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因为刘濞真正的胜算其实不在吴楚自身,而在匈奴。
只有匈奴拖住长城兵团的军力,拖住关中的兵力,刘濞才有真正打进长安坐天下的希望。
如果匈奴真的动手,被南北夹击的长安极有可能就此覆灭,刘濞也真的能够成功。如果匈奴不答应刘濞,那么刘濞可能在详细考虑之后选择放弃造反……毕竟他的名声在那里,只要他不造反,就算皇帝再想杀他,也杀不了他。
但是匈奴人对刘濞干了一份十分缺德的事情。
他们不想跟骨头硬的和石头一样的汉人厮杀,但是他们也眼馋刘濞的使者所带来的礼物。
所以在表面上,匈奴人答应了刘濞的条件,收下了礼物。
然后……没有然后了。
当刘濞要求匈奴人出兵时,他派去的使者去一个死一个,没有一个人能够到达匈奴王庭。
这个时候刘濞才知道自己上了匈奴人的恶当,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刘濞已经造反了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ps.以上内容仅仅是一家之言,是小鹰重看吴楚七国之乱的经过之后得到的一丁点心得,连一家之言都称不上,大家要是觉得没道理,看看笑笑就算了。一不小心就写的有点太多了而且全部是私货,看来被原著影响有些严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