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赘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过吏部报到、走过右相府拜访这些事情之后,李频也就在京城暂时的在停留了下来。
理论上来说,京城这种地方,达官权贵与各种二代汇集,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就算升了官,也没什么人会多看他两眼。不过,由于宁毅与右相府等人的款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倒是没有怎么被冷落,而是各种社交活动不断,过得十分充实。而这其中,最常找他的,却是秦嗣源的侄子,秦家的十六少,秦绍俞。
说起这位秦绍俞,他与宁毅的来往,只是秦嗣源当初的随意安排。秦嗣源复起之后,各个亲族都来投靠,他推拒不得,软软硬硬的打发了一些,也留下了几个相对聪明上进的年轻人在身边,秦绍俞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在京城这种地方想要暂露头角又或是跟得上秦嗣源的教导,可不是一点点的聪明可以搞定的。由于相府的势力,不久之后,秦绍俞就已经迷失其中,甚至与高沐恩等京城红人混在了一起。
秦嗣源知道这时之后,提点了一下他。好在秦绍俞对这位伯父虽然畏惧,但多少还会自省,随后秦嗣源安排他招待宁毅,秦绍俞知道伯父对他的青睐之后,虚心观察,不久之后,便被宁毅所做之事折服。宁毅定居京城之后,便常到宁府这边来串门了。
事实上,相府之中幕僚客卿众多,聪明人也比比皆是,如尧祖年、纪坤、成舟海,乃至于秦嗣源其他的一些门生。不过,这些人要么年纪大,要么性格中庸持正,又或是太有锐气。只有宁毅,与他年纪相仿,许多时候还会跟他聊的非常开心。他佩服秦嗣源,也佩服宁毅。佩服之后,便有意地向着宁毅学习起来。
一个男人总是会望着另一个男人的背影前进,秦绍俞便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当然,宁毅的霸气和运筹他是学不会了,模仿的开始,往往也是学学神态、说话什么的,而不久之后。在宁毅与他有意识的几次交谈中,他才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在聪明才智上,无论如何赶不上这些厉害的人了,但作为右相的亲族,赶不上他们,想要结交他们。却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与宁毅等人来往的过程里,他仍旧混迹于汴梁的社交圈,这次却不再与高沐恩等人相交,而是刻意地去接触一些文人名士的圈子,虚心对待、来往,跟一些有名气才华的书生套套近乎,吹捧几句。最重要的是则是刻意去亲近一些宁毅、秦嗣源觉得有本领的年轻人。尤其是秦嗣源的门生故旧。
他是右相府的人,就算才学不够,想要表现亲切的时候,总不可能真有人会来打他的脸。如此一来二往,与这些人结交多了,他的待人接物,便也有了几分为人称道名士公子气息了。
秦嗣源的子侄之中,也有些呆在京城。努力学习的。可最近半年以来,秦嗣源倒是对他愈发满意起来,夸奖了一下他的上进。最近两个月,相府一系中极有人脉的觉明和尚偶尔也会跟他说上几句话,提点一番。而在与这些人来往之后,他在典籍、诗文上的理解,反倒比以前进步得更快了。
因为这些原因。此时的秦绍俞对宁毅愈发信服。李频上京之后,宁毅说过:“这人是极有才学的,而且做事也不差。”秦绍俞便主动担下了招待的任务,安排踏青游览、诗文聚会、青楼宴饮。颇为热情。
李频在这方面其实更为擅长,也并不排斥这些社交。相府公子的引领对他而言算是一块敲门砖,不久之后,文会上的几次诗赋便令得当初的江宁才子再度在汴梁圈子里扬起名声来——此时,为官的经历已经令他更加成熟、沉稳,如果说当初的他对这类诗会扬名还有着年轻人一般的虚荣、有着对名声的追求,此时的他则更多的只是体会其中的繁华、喜悦,不会过多的为名声而沉湎其中了。
而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的汴梁,由于郭药师大败萧干的捷报,各处都呈现出仿佛沸腾一般的狂喜。上至公卿大臣的私下庆祝,中至文人墨客的诗词聚会、青楼活动的热烈,下至一些商家——包括竹记在内——的打折促销、爱国回馈。都将城市的氛围炒得犹如过年一般。
如果说童贯的收复燕京,乃至于此后的一起起胜利,多少还有一部分人能知道其中的内情。这一次的胜利,就令得所有人都打消了对“盛世”的疑虑。
辽国奚王萧干,真正的辽国中枢大将之一,即便在女真人起事,如摧枯拉朽般横扫北地的时候,也很难压住这人的光芒。辽国丞相、奚六部大王,最后掌握辽国兵马,抵御住女真人进攻的人。虽然大部分人口头上说起来辽国已经不堪一击,然而当郭药师真的阵斩此人,众人的喜悦,还是确确实实地爆发开来。
李频也就沉浸在这种喜悦当中,与秦绍俞一同认识了一些京城中颇有名气的女子,也结交了几个有名也有才学的年轻人。这其中包括颇有名声的太学生陈东——不过秦绍俞并不喜欢这家伙,因为对方曾经登门指责宁毅不思进取,枉为读书之人。
京城乃首善之地,纷繁复杂的天下事,都在这里汇聚。感受着这些气息的同时,他也考虑着为官的种种事情,包括对此时各地灾情的忧虑,接下来如何发放赈灾,平抑飞涨的粮价,包括在接触基层两年多以后,对于富国强兵的许多想法,甚至于希望朝廷在对待郭药师问题上多做警惕的一些建议。
当然,出仕之后,每日感受到的就是做不完的事情,他考虑着这些,也未必会觉得已经迫切到极致。就如同后世的愤青忧心国事一般,虽然有时候会说国家已经到了危亡边缘,实际上放眼望去,周围的世界还是在平静地转动着,如果每个人都为此着急,日子就没法过了。
私下里,他写了几份呈文和折子。准备有机会时就往上面递一递,或者在秦嗣源面前说一说。同时也在考虑着这次将他召唤进京的具体是谁——当然,肯定是右相一系——以及将会给他安排到什么职位上去,用意为何。
这些事情秦绍俞不知道,宁毅也没有说——李频不清楚他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在他看来,宁毅不知道的可能性是大的。因为就算宁毅能在秦嗣源面前说话。作为一朝宰相,也不可能将对官员的安排告诉一个帮自己办事的商人。
而对于宁毅,他的看法没有陈东那般偏激,但多少有些叹息,有些可惜。
最近这段时间,他与宁毅接触过几次。宁毅对他还是亲切和关照的。有时候跟他聊起一些当县令时的事情,聊起一些底层民众的状况,宁毅并非是一个不接地气的人,但在李频眼中,对方了解这些,显然也是为了做生意——他并不明白宁毅的想法,相识之初。宁毅运作松花蛋的事情让他拍案叫绝,他也曾参与其中帮忙,但这些毕竟是小事,大丈夫岂能专心于这些事情上!
而另一方面,在秦绍俞许多崇拜的话语中,他其实更加加深了这一印象。
经商厉害,如今甚至帮整个相府运作着收入。各种手段厉... -->>
去过吏部报到、走过右相府拜访这些事情之后,李频也就在京城暂时的在停留了下来。
理论上来说,京城这种地方,达官权贵与各种二代汇集,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就算升了官,也没什么人会多看他两眼。不过,由于宁毅与右相府等人的款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倒是没有怎么被冷落,而是各种社交活动不断,过得十分充实。而这其中,最常找他的,却是秦嗣源的侄子,秦家的十六少,秦绍俞。
说起这位秦绍俞,他与宁毅的来往,只是秦嗣源当初的随意安排。秦嗣源复起之后,各个亲族都来投靠,他推拒不得,软软硬硬的打发了一些,也留下了几个相对聪明上进的年轻人在身边,秦绍俞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在京城这种地方想要暂露头角又或是跟得上秦嗣源的教导,可不是一点点的聪明可以搞定的。由于相府的势力,不久之后,秦绍俞就已经迷失其中,甚至与高沐恩等京城红人混在了一起。
秦嗣源知道这时之后,提点了一下他。好在秦绍俞对这位伯父虽然畏惧,但多少还会自省,随后秦嗣源安排他招待宁毅,秦绍俞知道伯父对他的青睐之后,虚心观察,不久之后,便被宁毅所做之事折服。宁毅定居京城之后,便常到宁府这边来串门了。
事实上,相府之中幕僚客卿众多,聪明人也比比皆是,如尧祖年、纪坤、成舟海,乃至于秦嗣源其他的一些门生。不过,这些人要么年纪大,要么性格中庸持正,又或是太有锐气。只有宁毅,与他年纪相仿,许多时候还会跟他聊的非常开心。他佩服秦嗣源,也佩服宁毅。佩服之后,便有意地向着宁毅学习起来。
一个男人总是会望着另一个男人的背影前进,秦绍俞便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当然,宁毅的霸气和运筹他是学不会了,模仿的开始,往往也是学学神态、说话什么的,而不久之后。在宁毅与他有意识的几次交谈中,他才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在聪明才智上,无论如何赶不上这些厉害的人了,但作为右相的亲族,赶不上他们,想要结交他们。却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与宁毅等人来往的过程里,他仍旧混迹于汴梁的社交圈,这次却不再与高沐恩等人相交,而是刻意地去接触一些文人名士的圈子,虚心对待、来往,跟一些有名气才华的书生套套近乎,吹捧几句。最重要的是则是刻意去亲近一些宁毅、秦嗣源觉得有本领的年轻人。尤其是秦嗣源的门生故旧。
他是右相府的人,就算才学不够,想要表现亲切的时候,总不可能真有人会来打他的脸。如此一来二往,与这些人结交多了,他的待人接物,便也有了几分为人称道名士公子气息了。
秦嗣源的子侄之中,也有些呆在京城。努力学习的。可最近半年以来,秦嗣源倒是对他愈发满意起来,夸奖了一下他的上进。最近两个月,相府一系中极有人脉的觉明和尚偶尔也会跟他说上几句话,提点一番。而在与这些人来往之后,他在典籍、诗文上的理解,反倒比以前进步得更快了。
因为这些原因。此时的秦绍俞对宁毅愈发信服。李频上京之后,宁毅说过:“这人是极有才学的,而且做事也不差。”秦绍俞便主动担下了招待的任务,安排踏青游览、诗文聚会、青楼宴饮。颇为热情。
李频在这方面其实更为擅长,也并不排斥这些社交。相府公子的引领对他而言算是一块敲门砖,不久之后,文会上的几次诗赋便令得当初的江宁才子再度在汴梁圈子里扬起名声来——此时,为官的经历已经令他更加成熟、沉稳,如果说当初的他对这类诗会扬名还有着年轻人一般的虚荣、有着对名声的追求,此时的他则更多的只是体会其中的繁华、喜悦,不会过多的为名声而沉湎其中了。
而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的汴梁,由于郭药师大败萧干的捷报,各处都呈现出仿佛沸腾一般的狂喜。上至公卿大臣的私下庆祝,中至文人墨客的诗词聚会、青楼活动的热烈,下至一些商家——包括竹记在内——的打折促销、爱国回馈。都将城市的氛围炒得犹如过年一般。
如果说童贯的收复燕京,乃至于此后的一起起胜利,多少还有一部分人能知道其中的内情。这一次的胜利,就令得所有人都打消了对“盛世”的疑虑。
辽国奚王萧干,真正的辽国中枢大将之一,即便在女真人起事,如摧枯拉朽般横扫北地的时候,也很难压住这人的光芒。辽国丞相、奚六部大王,最后掌握辽国兵马,抵御住女真人进攻的人。虽然大部分人口头上说起来辽国已经不堪一击,然而当郭药师真的阵斩此人,众人的喜悦,还是确确实实地爆发开来。
李频也就沉浸在这种喜悦当中,与秦绍俞一同认识了一些京城中颇有名气的女子,也结交了几个有名也有才学的年轻人。这其中包括颇有名声的太学生陈东——不过秦绍俞并不喜欢这家伙,因为对方曾经登门指责宁毅不思进取,枉为读书之人。
京城乃首善之地,纷繁复杂的天下事,都在这里汇聚。感受着这些气息的同时,他也考虑着为官的种种事情,包括对此时各地灾情的忧虑,接下来如何发放赈灾,平抑飞涨的粮价,包括在接触基层两年多以后,对于富国强兵的许多想法,甚至于希望朝廷在对待郭药师问题上多做警惕的一些建议。
当然,出仕之后,每日感受到的就是做不完的事情,他考虑着这些,也未必会觉得已经迫切到极致。就如同后世的愤青忧心国事一般,虽然有时候会说国家已经到了危亡边缘,实际上放眼望去,周围的世界还是在平静地转动着,如果每个人都为此着急,日子就没法过了。
私下里,他写了几份呈文和折子。准备有机会时就往上面递一递,或者在秦嗣源面前说一说。同时也在考虑着这次将他召唤进京的具体是谁——当然,肯定是右相一系——以及将会给他安排到什么职位上去,用意为何。
这些事情秦绍俞不知道,宁毅也没有说——李频不清楚他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在他看来,宁毅不知道的可能性是大的。因为就算宁毅能在秦嗣源面前说话。作为一朝宰相,也不可能将对官员的安排告诉一个帮自己办事的商人。
而对于宁毅,他的看法没有陈东那般偏激,但多少有些叹息,有些可惜。
最近这段时间,他与宁毅接触过几次。宁毅对他还是亲切和关照的。有时候跟他聊起一些当县令时的事情,聊起一些底层民众的状况,宁毅并非是一个不接地气的人,但在李频眼中,对方了解这些,显然也是为了做生意——他并不明白宁毅的想法,相识之初。宁毅运作松花蛋的事情让他拍案叫绝,他也曾参与其中帮忙,但这些毕竟是小事,大丈夫岂能专心于这些事情上!
而另一方面,在秦绍俞许多崇拜的话语中,他其实更加加深了这一印象。
经商厉害,如今甚至帮整个相府运作着收入。各种手段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