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红楼]奶娘的奋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十七章
唐朝坐在末尾,听着黛玉柔声细语的表示不介意,探春只得尴尬地笑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这跟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林家姐姐不是应该表示关心,然后派人去慰问一番的吗?怎么会就这样几句话便放下了。
探春从来都不算是个多聪明的人。在原著中如此,在现在,更是如此。
原著中不喜欢亲生的姨娘,只认王家的舅舅是舅舅,为人冷情冷血。就算是敏而聪慧,人品也不让人耻。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探春能够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能够不屑一顾,对别人,谁还能真的把她的孝顺放在心上呢。
反正她的儿女要是嫌弃自己身份低,她也是绝对会伤心的。虽然赵姨娘在原著中闹的不太像话。但也不能否认她对自已女儿的那份心。
周瑞两口子人品也不咋地,但对唯一女儿,那也是掏心掏肺的,在庄子上,得了点什么东西,每回有人进城的时候,都要给自家闺女捎过来。
虽然赵姨娘身份,人品样样不如人意,但比起父不管,母又丧的惜春。不是已经‘十全十美’了吗?
也是当了娘,唐朝才能明白这个中滋味。反正在她看来,上辈子远嫁和亲,也许对她来说,算得上是个好结局了。
这辈子,她便是想要远嫁和亲,估计也不能够了。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至少在史氏和张氏都活着的时候,贾家的姑娘不会再予人为妾了。只是想要嫁的好,却是要看个人的资质和受宠的程度了。
探春回到了座位,心下有些忐忑。小心地瞄了一眼邢氏。然后又看了看别人,感觉大家的注意力都没在她身上,这才小小的吐了口气。
她怎么忘记了,姨娘告诉过她,这种话都是要背着人说的。她应该私下里找个没人的时候对林家姐姐说这些。
抬头看着起身去更衣的黛玉,探春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应该在这个时候跟上去,将嫡母做的那些事情抖出来。
幸好黛玉不知道这位初次见面的三表妹,竟然连她上个洗手间,呃不,更衣都不放过。会是个什么心情更衣了。
“老太太,这两年京城里出了好多家卖菜苗的铺子。往年冬天,咱们家自己种的那些小菜虽然不够咱家自家吃的,却也还能分出一些走礼。只是今年却是要另行添置了。”张氏听到水氏之前对自己说的情况,有些皱眉。
本来最近忙乱了一些,她倒是把这个件事情给忘记了。但今天的晚宴有几道为了林家姐弟准备的素菜,看到那个青菜,张氏才把这件事情想起来。
说起年礼这种东西,外地的送的早,京城里面的,送的就相对晚一些。而一般都是东家送来了,他们收了以后再添添减减地送到西家。西家的,再加加省省给了东家。
自从前些年,家里让人在冬天养了一些小菜后,往往都会加在年礼的单子上。即是亲近也是新意。
虽然后来家家都或多或少的种了一些。走起礼来也无妨。只是一但有了铺子,专门卖这东西,有了价值,就不好放在走礼的礼单里了。
现在家大业大的,开销也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张氏觉得现在的京城局势未明。礼送的轻一些,总比送的贵重了,让人有了其他想法的要好一些。
张氏的顾虑虽然没有说全,但人老成精的史氏,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儿媳妇一家都死在了党争里,他们贾家就更要注意分寸了。
“谁家也不差那么一点子年礼过日子,倒是不妨便送一些新奇清贵一些的也就罢了。”新奇清贵,这四个字,重点还在‘清贵’上面。
多年的婆媳,史氏话一落,张氏便明白了。笑着道了声是后,转头间便看到从后面转回来的黛玉,于是自然而然地将这个话题扯到了一边去。
再小,也是客人。而且人家刚来,便说什么年礼的事情。岂不是让人多心。张氏通过这小半天的观察,发现姑奶奶家的这位小姑娘,心思较旁个更细腻了些。
更衣回来后,黛玉并没有发现屋中有什么变化。小的几个不太明白,大的也没当回事。就这么自然而然的说到了别处去。
因着体谅姐弟二人舟车劳顿,饭后不久,便都回房休息了。
唐朝将宝玉的东西都收拾妥帖了,才听到宝玉和贾芝在各自房门口分开的消息。
现在男孩子都大了,并不住在一起。虽然一人一间屋子,但幸好都是挨着的。来往也是方便,等过完了残冬,到了春时,搬到前面院子,宝玉和贾芝两个小的就要分院子了。
一番洗漱,宝玉抱着汤婆子坐在床头,双眼直直地看着前面大屏风上,用行云流水的行书写着四书的一段经义。
自他启蒙后,他屋里就多了很多这样的东西,便是床帐子,窗外纸上都是写着字,或是绣着字。像是花呀,朵呀的绣样,竟是一丝也无。
为此,他屋里的大小丫头都会写不少的字。他听过奶娘说,这是环境熏陶。看得多了,就记下了,比那些死记硬本更容易一些。
对于这样的情况,唐朝本人还是有些不满意。本来她是想要效仿那天.朝特殊十年中的某种口号来着。
让所有侍候宝玉的下人都被上几本四书五经或是诗经明经一类的东西,效法某某语录。见面说话前,都来上一句。
可惜这些东西,都太过于绕口了,大小丫头就没有一个能背的下来的。
好吧,算上她,也是不能全部背下来。
所以,因着这些种种原因,唐朝的这一提议就胎死腹中了。
宝玉也应该庆幸,不然他屋里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虽然这些并非是他所愿意去学的东西。
“大晚上的,哥儿歇一歇眼睛,多少书白天不能看的。”唐朝叫前两年新上来的可人给宝玉倒了一杯温水,温言细语的劝道。
古代晚上的光线一般都不是很好,很多人一上了年纪,眼睛就会习惯性的眯起来。再老一些,书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
宝玉接过水,就是一笑。“这可不像是嬷嬷会说出来的话。”
“怎么不像了?”
“二爷不读书,将来做什么去呢?”宝玉板了一下脸,学着唐朝的表情将唐朝劝他的话,说了一遍。逗得唐朝摇头直乐。
唐朝看出来宝玉今天有什么心事,回头打发了可人下去休息。等丫头们都出去了,唐朝才坐到宝玉的床头,温柔的问宝玉今天怎么了。
宝玉想了想,直言道,“嬷嬷,今天来的林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唐朝:“...林姑娘自小长在南边。这一趟还是她第一次入京城呢。”能没见过吗?上辈子人家一株长在河边的草,让你生生浇水浇涝了。这辈子还得用一生的眼泪把你浇过的水,按量还给你。
也是倒了血霉了。
“噢,总觉得很面善,像是久别重逢。又似乎等了好久,好久。”宝玉歪着头,不知道怎么形容见到林妹妹时心上的感觉。
... -->>
第七十七章
唐朝坐在末尾,听着黛玉柔声细语的表示不介意,探春只得尴尬地笑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这跟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林家姐姐不是应该表示关心,然后派人去慰问一番的吗?怎么会就这样几句话便放下了。
探春从来都不算是个多聪明的人。在原著中如此,在现在,更是如此。
原著中不喜欢亲生的姨娘,只认王家的舅舅是舅舅,为人冷情冷血。就算是敏而聪慧,人品也不让人耻。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探春能够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能够不屑一顾,对别人,谁还能真的把她的孝顺放在心上呢。
反正她的儿女要是嫌弃自己身份低,她也是绝对会伤心的。虽然赵姨娘在原著中闹的不太像话。但也不能否认她对自已女儿的那份心。
周瑞两口子人品也不咋地,但对唯一女儿,那也是掏心掏肺的,在庄子上,得了点什么东西,每回有人进城的时候,都要给自家闺女捎过来。
虽然赵姨娘身份,人品样样不如人意,但比起父不管,母又丧的惜春。不是已经‘十全十美’了吗?
也是当了娘,唐朝才能明白这个中滋味。反正在她看来,上辈子远嫁和亲,也许对她来说,算得上是个好结局了。
这辈子,她便是想要远嫁和亲,估计也不能够了。
不过好处也是有的,至少在史氏和张氏都活着的时候,贾家的姑娘不会再予人为妾了。只是想要嫁的好,却是要看个人的资质和受宠的程度了。
探春回到了座位,心下有些忐忑。小心地瞄了一眼邢氏。然后又看了看别人,感觉大家的注意力都没在她身上,这才小小的吐了口气。
她怎么忘记了,姨娘告诉过她,这种话都是要背着人说的。她应该私下里找个没人的时候对林家姐姐说这些。
抬头看着起身去更衣的黛玉,探春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应该在这个时候跟上去,将嫡母做的那些事情抖出来。
幸好黛玉不知道这位初次见面的三表妹,竟然连她上个洗手间,呃不,更衣都不放过。会是个什么心情更衣了。
“老太太,这两年京城里出了好多家卖菜苗的铺子。往年冬天,咱们家自己种的那些小菜虽然不够咱家自家吃的,却也还能分出一些走礼。只是今年却是要另行添置了。”张氏听到水氏之前对自己说的情况,有些皱眉。
本来最近忙乱了一些,她倒是把这个件事情给忘记了。但今天的晚宴有几道为了林家姐弟准备的素菜,看到那个青菜,张氏才把这件事情想起来。
说起年礼这种东西,外地的送的早,京城里面的,送的就相对晚一些。而一般都是东家送来了,他们收了以后再添添减减地送到西家。西家的,再加加省省给了东家。
自从前些年,家里让人在冬天养了一些小菜后,往往都会加在年礼的单子上。即是亲近也是新意。
虽然后来家家都或多或少的种了一些。走起礼来也无妨。只是一但有了铺子,专门卖这东西,有了价值,就不好放在走礼的礼单里了。
现在家大业大的,开销也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张氏觉得现在的京城局势未明。礼送的轻一些,总比送的贵重了,让人有了其他想法的要好一些。
张氏的顾虑虽然没有说全,但人老成精的史氏,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儿媳妇一家都死在了党争里,他们贾家就更要注意分寸了。
“谁家也不差那么一点子年礼过日子,倒是不妨便送一些新奇清贵一些的也就罢了。”新奇清贵,这四个字,重点还在‘清贵’上面。
多年的婆媳,史氏话一落,张氏便明白了。笑着道了声是后,转头间便看到从后面转回来的黛玉,于是自然而然地将这个话题扯到了一边去。
再小,也是客人。而且人家刚来,便说什么年礼的事情。岂不是让人多心。张氏通过这小半天的观察,发现姑奶奶家的这位小姑娘,心思较旁个更细腻了些。
更衣回来后,黛玉并没有发现屋中有什么变化。小的几个不太明白,大的也没当回事。就这么自然而然的说到了别处去。
因着体谅姐弟二人舟车劳顿,饭后不久,便都回房休息了。
唐朝将宝玉的东西都收拾妥帖了,才听到宝玉和贾芝在各自房门口分开的消息。
现在男孩子都大了,并不住在一起。虽然一人一间屋子,但幸好都是挨着的。来往也是方便,等过完了残冬,到了春时,搬到前面院子,宝玉和贾芝两个小的就要分院子了。
一番洗漱,宝玉抱着汤婆子坐在床头,双眼直直地看着前面大屏风上,用行云流水的行书写着四书的一段经义。
自他启蒙后,他屋里就多了很多这样的东西,便是床帐子,窗外纸上都是写着字,或是绣着字。像是花呀,朵呀的绣样,竟是一丝也无。
为此,他屋里的大小丫头都会写不少的字。他听过奶娘说,这是环境熏陶。看得多了,就记下了,比那些死记硬本更容易一些。
对于这样的情况,唐朝本人还是有些不满意。本来她是想要效仿那天.朝特殊十年中的某种口号来着。
让所有侍候宝玉的下人都被上几本四书五经或是诗经明经一类的东西,效法某某语录。见面说话前,都来上一句。
可惜这些东西,都太过于绕口了,大小丫头就没有一个能背的下来的。
好吧,算上她,也是不能全部背下来。
所以,因着这些种种原因,唐朝的这一提议就胎死腹中了。
宝玉也应该庆幸,不然他屋里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虽然这些并非是他所愿意去学的东西。
“大晚上的,哥儿歇一歇眼睛,多少书白天不能看的。”唐朝叫前两年新上来的可人给宝玉倒了一杯温水,温言细语的劝道。
古代晚上的光线一般都不是很好,很多人一上了年纪,眼睛就会习惯性的眯起来。再老一些,书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
宝玉接过水,就是一笑。“这可不像是嬷嬷会说出来的话。”
“怎么不像了?”
“二爷不读书,将来做什么去呢?”宝玉板了一下脸,学着唐朝的表情将唐朝劝他的话,说了一遍。逗得唐朝摇头直乐。
唐朝看出来宝玉今天有什么心事,回头打发了可人下去休息。等丫头们都出去了,唐朝才坐到宝玉的床头,温柔的问宝玉今天怎么了。
宝玉想了想,直言道,“嬷嬷,今天来的林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唐朝:“...林姑娘自小长在南边。这一趟还是她第一次入京城呢。”能没见过吗?上辈子人家一株长在河边的草,让你生生浇水浇涝了。这辈子还得用一生的眼泪把你浇过的水,按量还给你。
也是倒了血霉了。
“噢,总觉得很面善,像是久别重逢。又似乎等了好久,好久。”宝玉歪着头,不知道怎么形容见到林妹妹时心上的感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