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大明武状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书唯一首发站,起点中文网,请大家支持正版订阅,您的每一次订阅其实是作者用来支撑写书的生活费)
**
在刘孔诏的这个托辞的后面,随之而来的便是吓死人的军饷,养一支水师可比步军要费多了,全军大小战船上千条,光是每月的维修及维护费用就达五六万两之多,更有水战多赖火器和远程弓弩,这些武器的消耗远超其他兵种,一个国家,他的水师力量的强弱是最能休现国力的。
在大明国力强盛时,还能咬咬牙组建起一支庞大的帝国水师,远渡重洋,威震四海,自从万历皇帝与东洋扶桑一战,以惨胜收尾,日本一厥二百年不振,但大明帝国也是元气大伤,一直到崇祯朝都没有缓过劲来,庞大的帝国水师也随之没落,原因就是朝廷没银子,养不起这么一支舰队。
按保守估计,仅是长江水师一年的费用,至少过百万两,这还是水师一战不打的前提下,要打起仗来,恐怕把国库掏空都动不了,水师三万多官兵,很长时间都没有军饷发下来了,就算有时候朝廷挤了一点出来,也根本就发不到士兵的手里,上级军官,层层盘剥,谁在乎当兵的死活。
除长江水师之外,大明还有另一支水师,福建水师,这支水师的战斗力远胜长江水师,有大小战船两千余艘,兵力达十万,由福建总兵官郑芝龙任水师提督,之所以郑芝龙能养得起规模这么大的水师,主要是因为他的水师根本不靠朝廷养活,本来就是一群大海盗,靠四处劫掠过日子,整个东南沿海全是他的地盘,连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都得给他几分面子,富可敌国。
所以,长江水师自从不受朝廷待见后。也自谋生路,学起了郑芝龙,镇江水师大寨里的战船时常在长江上神出鬼没,有些军官胆子大些的成了水匪。胆子小的干脆成了渔民,战斗力一落千丈,虽然还保留着大明水师的招牌,可里子全都变了质。
弘光朝新立后,长江防务就变得尤为重要。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的后代,诚意伯刘孔昭奉旨提领长江水师,可当刘孔昭一上任,才发现,长江水师除了那一堆破烂不堪的战船还在水里泡着发烂之外,连兵员都凑不齐了,更别说武器装备了,水师的官兵大多是军户出身,大家很多年都没有领到过朝廷的军饷了。
这些年朝廷也没能力约束他们,所以很多人都自谋生路。连战船上的各式火炮,枪械等等大部分都被官兵们折了,有的卖给了水匪海盗,有的干脆就卖给了反贼,像顺贼西贼满贼之流,如今的大明水师名存实亡,也就镇江水师里的一支偏师还有些战斗力,这就是原镇江总兵官郑鸿奎的水师,现在已经归建到了状元军的麾下。
郑鸿奎的水师原有兵员上万,后来刘孔昭任水师提督后。郑的兵权一再被削减,到他归建状元军时,总兵力也不过两千人,仅有战船二百。但装备的都是一流的火炮,最大的战船上装备了近四十门大炮,长枪短械无一不是最精良的,郑鸿奎能保持这样强硬的战斗力,那主要是因为这支水师也靠福建的郑芝龙供给。
所以呀,这个刘孔昭一到任。发现这个水师衙门是个彻头彻尾的穷衙门,这哪是升官,明明就是发配了,而且还随时都有可能被朝廷里那些官员给拉到战场上玩命。
索性,刘提督一不做二不休,什么长江水师,什么长江防务,统统见鬼去吧,这年头谁手里有兵,谁就成了所有叛军的敌人,人人都想拿你开练,像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这些人,哪个都不是善茬,惹不起咱还躲得起,让打谁都不打,怎么说自己手里还有一支水师,最起码能在大明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时候拿出来和别人谈谈条件,保不齐还能弄个开国元勋当当。
这些日子,刘孔昭玩了命的捞银子,水师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水盗,而且是官办水盗,纵横长江出海口一带,不管是盐商还是茶商,哪怕是官船,那都得给刘提督上足了买路钱,而南京朝廷又是多事之秋,压根就没能力去管,也不敢管,别把水师给逼急了,要不然又是一支反贼。
刘孔昭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就更别说对他有提携之恩的马士英了,整个长江水师上上下下乌烟瘴气,彻底地烂透了。
当兵部催刘孔昭出兵的军令送来时,刘孔昭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打仗,而是又有大把的银子要进帐了,银子从何而来,当然是朝廷给。
水师一多半的战船烂在长江里,早都不能动了,要出兵,先拿银子修战船,再有,皇帝也不差饿兵,上上下下所有水师官兵的军饷得补上,要不然朝廷指望谁去卖命,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水师不同于步军,水师官兵一辈子吃喝拉撒全在战船上,这日常的供给要比步军要求高很多。
总之,刘孔昭以为发财的机会到了,一张口,向兵部要了白银二百万两,否则,长江水师还得留在长江里打渔,哪也不去。
纵是张煌言有通天的本事,也没可能把这笔军费给凑上,别说二百万两,两万两都没有,不过也算绵煌言脑子好使,第二天,他又将兵部的文书稍作了下修改,再次命人给刘孔昭送去。
命令大意为:扬州是场守城战,水师的作用不大,但目前形势所迫,朝廷援军远水不能解渴,水师距扬州不过百里之程,现请刘提督率全体水师官兵转为步军参战,以援扬州,又鉴于战事需要,水师至扬州后,暂归扬州督师统辖,一应军需用度,皆由扬州督师供给,望诚意伯念祖上之威,再建奇功,以扬大明国威,以彰先祖之德。另皇上已下旨,改封刘孔昭的诚意伯为侯爵,是为诚意侯。
张煌言真不愧是王岚平千挑万选出来的,几个字的变化就把刘孔昭推到了道德的对立面。主动权完全归属了朝廷,你不动,那就是明摆着抗旨,日后若是扬州被清军攻破,朝廷头一个就要拿你的人头谢罪。
兵部的信使再度返回刘孔昭的水师衙门。但这次来的不光是大明兵部的人,还有一名商人,说是往来南北贩运木料的商人,他听闻水师不日北上,特来找刘孔昭兜售木料,用来修补战船。
刘孔昭压根就没想过要北上,更谈不上修被战船上,索性对这位大商人也就拒而不见,但这个商人却一直不肯离开,花了些银子。买通门房,隔一会就去通报一声。
正巧,兵部给事中,张名振奉兵部尚书张煌言之命,再来水师衙门传令。
兵部来的人,刘孔昭不能不见,待看完张名振送来的公文后,只推说了一句话:容三思再议,送张大人驿馆歇息。
还议个屁,离开了水师老巢。鬼知道水师以后是姓刘还是姓史,不去,坚决不去,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去。... -->>
(本书唯一首发站,起点中文网,请大家支持正版订阅,您的每一次订阅其实是作者用来支撑写书的生活费)
**
在刘孔诏的这个托辞的后面,随之而来的便是吓死人的军饷,养一支水师可比步军要费多了,全军大小战船上千条,光是每月的维修及维护费用就达五六万两之多,更有水战多赖火器和远程弓弩,这些武器的消耗远超其他兵种,一个国家,他的水师力量的强弱是最能休现国力的。
在大明国力强盛时,还能咬咬牙组建起一支庞大的帝国水师,远渡重洋,威震四海,自从万历皇帝与东洋扶桑一战,以惨胜收尾,日本一厥二百年不振,但大明帝国也是元气大伤,一直到崇祯朝都没有缓过劲来,庞大的帝国水师也随之没落,原因就是朝廷没银子,养不起这么一支舰队。
按保守估计,仅是长江水师一年的费用,至少过百万两,这还是水师一战不打的前提下,要打起仗来,恐怕把国库掏空都动不了,水师三万多官兵,很长时间都没有军饷发下来了,就算有时候朝廷挤了一点出来,也根本就发不到士兵的手里,上级军官,层层盘剥,谁在乎当兵的死活。
除长江水师之外,大明还有另一支水师,福建水师,这支水师的战斗力远胜长江水师,有大小战船两千余艘,兵力达十万,由福建总兵官郑芝龙任水师提督,之所以郑芝龙能养得起规模这么大的水师,主要是因为他的水师根本不靠朝廷养活,本来就是一群大海盗,靠四处劫掠过日子,整个东南沿海全是他的地盘,连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都得给他几分面子,富可敌国。
所以,长江水师自从不受朝廷待见后。也自谋生路,学起了郑芝龙,镇江水师大寨里的战船时常在长江上神出鬼没,有些军官胆子大些的成了水匪。胆子小的干脆成了渔民,战斗力一落千丈,虽然还保留着大明水师的招牌,可里子全都变了质。
弘光朝新立后,长江防务就变得尤为重要。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的后代,诚意伯刘孔昭奉旨提领长江水师,可当刘孔昭一上任,才发现,长江水师除了那一堆破烂不堪的战船还在水里泡着发烂之外,连兵员都凑不齐了,更别说武器装备了,水师的官兵大多是军户出身,大家很多年都没有领到过朝廷的军饷了。
这些年朝廷也没能力约束他们,所以很多人都自谋生路。连战船上的各式火炮,枪械等等大部分都被官兵们折了,有的卖给了水匪海盗,有的干脆就卖给了反贼,像顺贼西贼满贼之流,如今的大明水师名存实亡,也就镇江水师里的一支偏师还有些战斗力,这就是原镇江总兵官郑鸿奎的水师,现在已经归建到了状元军的麾下。
郑鸿奎的水师原有兵员上万,后来刘孔昭任水师提督后。郑的兵权一再被削减,到他归建状元军时,总兵力也不过两千人,仅有战船二百。但装备的都是一流的火炮,最大的战船上装备了近四十门大炮,长枪短械无一不是最精良的,郑鸿奎能保持这样强硬的战斗力,那主要是因为这支水师也靠福建的郑芝龙供给。
所以呀,这个刘孔昭一到任。发现这个水师衙门是个彻头彻尾的穷衙门,这哪是升官,明明就是发配了,而且还随时都有可能被朝廷里那些官员给拉到战场上玩命。
索性,刘提督一不做二不休,什么长江水师,什么长江防务,统统见鬼去吧,这年头谁手里有兵,谁就成了所有叛军的敌人,人人都想拿你开练,像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这些人,哪个都不是善茬,惹不起咱还躲得起,让打谁都不打,怎么说自己手里还有一支水师,最起码能在大明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时候拿出来和别人谈谈条件,保不齐还能弄个开国元勋当当。
这些日子,刘孔昭玩了命的捞银子,水师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水盗,而且是官办水盗,纵横长江出海口一带,不管是盐商还是茶商,哪怕是官船,那都得给刘提督上足了买路钱,而南京朝廷又是多事之秋,压根就没能力去管,也不敢管,别把水师给逼急了,要不然又是一支反贼。
刘孔昭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就更别说对他有提携之恩的马士英了,整个长江水师上上下下乌烟瘴气,彻底地烂透了。
当兵部催刘孔昭出兵的军令送来时,刘孔昭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打仗,而是又有大把的银子要进帐了,银子从何而来,当然是朝廷给。
水师一多半的战船烂在长江里,早都不能动了,要出兵,先拿银子修战船,再有,皇帝也不差饿兵,上上下下所有水师官兵的军饷得补上,要不然朝廷指望谁去卖命,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水师不同于步军,水师官兵一辈子吃喝拉撒全在战船上,这日常的供给要比步军要求高很多。
总之,刘孔昭以为发财的机会到了,一张口,向兵部要了白银二百万两,否则,长江水师还得留在长江里打渔,哪也不去。
纵是张煌言有通天的本事,也没可能把这笔军费给凑上,别说二百万两,两万两都没有,不过也算绵煌言脑子好使,第二天,他又将兵部的文书稍作了下修改,再次命人给刘孔昭送去。
命令大意为:扬州是场守城战,水师的作用不大,但目前形势所迫,朝廷援军远水不能解渴,水师距扬州不过百里之程,现请刘提督率全体水师官兵转为步军参战,以援扬州,又鉴于战事需要,水师至扬州后,暂归扬州督师统辖,一应军需用度,皆由扬州督师供给,望诚意伯念祖上之威,再建奇功,以扬大明国威,以彰先祖之德。另皇上已下旨,改封刘孔昭的诚意伯为侯爵,是为诚意侯。
张煌言真不愧是王岚平千挑万选出来的,几个字的变化就把刘孔昭推到了道德的对立面。主动权完全归属了朝廷,你不动,那就是明摆着抗旨,日后若是扬州被清军攻破,朝廷头一个就要拿你的人头谢罪。
兵部的信使再度返回刘孔昭的水师衙门。但这次来的不光是大明兵部的人,还有一名商人,说是往来南北贩运木料的商人,他听闻水师不日北上,特来找刘孔昭兜售木料,用来修补战船。
刘孔昭压根就没想过要北上,更谈不上修被战船上,索性对这位大商人也就拒而不见,但这个商人却一直不肯离开,花了些银子。买通门房,隔一会就去通报一声。
正巧,兵部给事中,张名振奉兵部尚书张煌言之命,再来水师衙门传令。
兵部来的人,刘孔昭不能不见,待看完张名振送来的公文后,只推说了一句话:容三思再议,送张大人驿馆歇息。
还议个屁,离开了水师老巢。鬼知道水师以后是姓刘还是姓史,不去,坚决不去,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