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万历外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从这三把尺子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其中两把尺子,仅有“寸”的刻度,只一把尺在寸之下又标了“分”的刻度。
杨铮道:“要解决尺寸偏差,首先我们得定一把标准尺。不妨以这十张宝钞为参照,取其墨边之平均长度,用松木、檀木之类不易伸缩变形的木头制尺一把,可命名为‘古记标准尺’。”
在大明私制量器乃是重罪,杀头抄家都有可能。不过那针对的是“升”、“斗”这等与粮赋相关的量器,工匠用的尺子并不受影响。
古成冶道:“杨兄弟的意思是,以后店内所有的尺都要以此为标准?”
杨铮道:“不光如此。其余铁铺要和我们一同打制‘杨古井’,在分给他们活做之前,第一件事便是验尺,误差超过一厘即为不合格。”
古成冶骇然道:“这也太精细了吧?”
一尺为十寸,一寸为十分,一分为十厘。一厘之长若不细看,根本察觉不出来。他们平日打制的物品,无论如何也精细不到这个程度。
(PS:换算成今制,明代营造尺的一厘长约为0.32毫米)
杨铮道:“有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尺差一厘,物必差分。尺若差分,物必差寸。如果量具的精度尚不能保证,在其量度下的器物精度又何以能够保证。再者所立标准越是精细,别的工匠就越会有高山仰止之感,对内里核心工艺便会望而却步,而甘心去做那些辅助零件了。”
古常勇点头道:“小兄弟说得在理,这尺度确是要严加把控。”
古成冶道:“是,我知道了。可要将物件的尺寸做到如此精确,实在大为不易。”
杨铮道:“倒也不是处处要求精确,只要所差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便不会影响拼装。比如这外筒,内径七寸,但若大上一点却是不妨,估且称之为允许上差。”
他一边说,一边拾起炭笔,在草纸上画了个外筒,标注内径尺寸为“七寸”,在这之后画了个括号,内里写上“上差,三至六厘”。随即又画了个内筒,标注其外径为“七寸”,后面也画了个括号,注明“下差,三至六厘”。
“内筒要嵌入外筒中,外径须小于外筒内径,且名为允许下差。这样两筒之间的缝隙最大为一分二厘,最小为六厘,这样便能保证能够拼装且不影响使用。”
说完又在纸上画了个封堵上水口的活页,道:“这个活页比上水口大上一分便可足用。可实际上在使用时,它难免会有些左右晃动,故而需做得再大一些。其实就是大上一两寸,也不影响功用,只是会比较费料,我们就把它的偏差,定为‘上差,三分至六分’。”
杨铮这样一解释,古家父子很快就明白了。他们已经打制出十数个“杨古井”,无论是对其各部件的结构还是功用,都已经十分熟悉。不觉就在脑中将其余部件都按此法标注了一下,何处该是上差,何处该是下差,误差又允许在多大之间,颇感有些兴味。
古成冶道:“照这样来做,确是能解决很多偏差问题。可打制之时,铁器总是难免会有伸缩变形,这却不好掌控。”
杨铮知他说的是热胀冷缩的问题。小部件倒还罢了,允许误差本就比较大,些许变形并不影响功用。问题最大的当在外筒。尤其是改为螺旋管的形式后,再以热融的生铁液浸泡,形变会比较大。
杨铮道:“铁器伸缩总有规律可循。古大哥不妨做些记录,将不同的火候下发生的形变之量作精确测量后记下,只要找到那规律,掌控就不难了。”
古成冶点头道:“好,这个我可以试试。”
此际匠人处理生产工艺中的种种问题时,大体上是凭经验,这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很少有人会去做目的性明确的实验,更缺乏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规律总结。长久以来,华夏的许多工艺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多数却未能形成系统的学科,这也是其一大症结之所在。
杨铮道:“古大叔,古大哥,我所说的办法,一开始做起来定然比你们所用的办法繁琐得多,店内的伙计们和别的铁铺恐怕会很不习惯,可一旦做顺了,好处却是很多。借这次打制‘杨古井’的机会,抓大、放小、立体统,慢慢向其余的铁铺施加影响,或许用不了多久,古记铁铺便能成为秦州铁业之执牛耳者。再假以时日,影响力必不限于秦州一隅。”
古常勇笑道:“小兄弟,你这可是给我谋划了好大一盘棋啊!”
杨铮笑了笑,说道:“唯愿早日看到实现。”心想,这目标大么?也只是刚开个头吧。
。
从这三把尺子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其中两把尺子,仅有“寸”的刻度,只一把尺在寸之下又标了“分”的刻度。
杨铮道:“要解决尺寸偏差,首先我们得定一把标准尺。不妨以这十张宝钞为参照,取其墨边之平均长度,用松木、檀木之类不易伸缩变形的木头制尺一把,可命名为‘古记标准尺’。”
在大明私制量器乃是重罪,杀头抄家都有可能。不过那针对的是“升”、“斗”这等与粮赋相关的量器,工匠用的尺子并不受影响。
古成冶道:“杨兄弟的意思是,以后店内所有的尺都要以此为标准?”
杨铮道:“不光如此。其余铁铺要和我们一同打制‘杨古井’,在分给他们活做之前,第一件事便是验尺,误差超过一厘即为不合格。”
古成冶骇然道:“这也太精细了吧?”
一尺为十寸,一寸为十分,一分为十厘。一厘之长若不细看,根本察觉不出来。他们平日打制的物品,无论如何也精细不到这个程度。
(PS:换算成今制,明代营造尺的一厘长约为0.32毫米)
杨铮道:“有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尺差一厘,物必差分。尺若差分,物必差寸。如果量具的精度尚不能保证,在其量度下的器物精度又何以能够保证。再者所立标准越是精细,别的工匠就越会有高山仰止之感,对内里核心工艺便会望而却步,而甘心去做那些辅助零件了。”
古常勇点头道:“小兄弟说得在理,这尺度确是要严加把控。”
古成冶道:“是,我知道了。可要将物件的尺寸做到如此精确,实在大为不易。”
杨铮道:“倒也不是处处要求精确,只要所差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便不会影响拼装。比如这外筒,内径七寸,但若大上一点却是不妨,估且称之为允许上差。”
他一边说,一边拾起炭笔,在草纸上画了个外筒,标注内径尺寸为“七寸”,在这之后画了个括号,内里写上“上差,三至六厘”。随即又画了个内筒,标注其外径为“七寸”,后面也画了个括号,注明“下差,三至六厘”。
“内筒要嵌入外筒中,外径须小于外筒内径,且名为允许下差。这样两筒之间的缝隙最大为一分二厘,最小为六厘,这样便能保证能够拼装且不影响使用。”
说完又在纸上画了个封堵上水口的活页,道:“这个活页比上水口大上一分便可足用。可实际上在使用时,它难免会有些左右晃动,故而需做得再大一些。其实就是大上一两寸,也不影响功用,只是会比较费料,我们就把它的偏差,定为‘上差,三分至六分’。”
杨铮这样一解释,古家父子很快就明白了。他们已经打制出十数个“杨古井”,无论是对其各部件的结构还是功用,都已经十分熟悉。不觉就在脑中将其余部件都按此法标注了一下,何处该是上差,何处该是下差,误差又允许在多大之间,颇感有些兴味。
古成冶道:“照这样来做,确是能解决很多偏差问题。可打制之时,铁器总是难免会有伸缩变形,这却不好掌控。”
杨铮知他说的是热胀冷缩的问题。小部件倒还罢了,允许误差本就比较大,些许变形并不影响功用。问题最大的当在外筒。尤其是改为螺旋管的形式后,再以热融的生铁液浸泡,形变会比较大。
杨铮道:“铁器伸缩总有规律可循。古大哥不妨做些记录,将不同的火候下发生的形变之量作精确测量后记下,只要找到那规律,掌控就不难了。”
古成冶点头道:“好,这个我可以试试。”
此际匠人处理生产工艺中的种种问题时,大体上是凭经验,这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很少有人会去做目的性明确的实验,更缺乏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规律总结。长久以来,华夏的许多工艺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多数却未能形成系统的学科,这也是其一大症结之所在。
杨铮道:“古大叔,古大哥,我所说的办法,一开始做起来定然比你们所用的办法繁琐得多,店内的伙计们和别的铁铺恐怕会很不习惯,可一旦做顺了,好处却是很多。借这次打制‘杨古井’的机会,抓大、放小、立体统,慢慢向其余的铁铺施加影响,或许用不了多久,古记铁铺便能成为秦州铁业之执牛耳者。再假以时日,影响力必不限于秦州一隅。”
古常勇笑道:“小兄弟,你这可是给我谋划了好大一盘棋啊!”
杨铮笑了笑,说道:“唯愿早日看到实现。”心想,这目标大么?也只是刚开个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