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刘秀君临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为“最有本事的皇帝”,绝非空穴来风。
不过,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到,刘秀的这个“度田令”,确实遭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强烈反对,差点儿酿成社会动乱。
刚才我们说了,关于这个问题,本应该到刘秀同志的办公室或者朝廷的议事大厅去说,我们以后有机会真的要去那儿说。
现在在刘秀同志家的客厅里,我们只是交代一下有关情况,大家重点关注老四小刘阳的表现。
简单地说吧,度田令的执行完全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因为,这个政令几乎招致所有社会阶层的强烈不满。
大家来看看人们是怎么说的吧。
农民大哥说,打了这么多年仗、死了这么多人,俺终于夺到了一点儿土地,俺还从地主老财那儿脱了身,想干啥就干啥了!现在,官府要重新量地、查户口,要夺俺的地、再
往俺脖子上套链子,俺们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
地主老财说,妈的,我们本来就有很多土地、本来就奴役着很多人,我们还有自己的家丁护院,一般的当官的我根本不甩他。现在朝廷要清查?省省吧!这官府上上下下都让
我们喂饱了,谁说了算还不一定呢!
地方州郡县干部说,对于度田令必须表面上坚决执行,暗地里坚决对着干。他们在办公室说,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确保朝廷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回到自己家的客厅,他们对
满座的地主老财说,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确保朝廷大政方针的完全落空。我得到过大家的帮助,不会白了大家的;我大老远跑这儿做官,还靠弟兄们帮忙;我跟大家一样,家里也
是有着不少的田亩和杂役的;我们弟兄是铁哥儿们,大家就沆瀣一气吧。
这样,刘秀的朝廷在度田令上,成了极其孤立的少数。
在这样复杂而危险的社会变革中,地方州郡县干部成为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关键。
其中的不少坏蛋瞒上欺下,阳奉阴违,对朝廷政令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实在推脱不了,就干脆借机大捞一把。
他们从坚决不如实丈量上报地亩和人口出发,不仅大肆徇私舞弊,而且变本加厉,打着推进度田工作的旗号,苛刻地丈量和核查老百姓的土地、人口,借机把自己和亲朋好友
的数据转嫁到老百姓头上,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刺史、太守多为诈巧,不务实核,苟以度田为名,聚人田中,并度庐屋里落。优饶豪右,侵刻羸弱,多不平均,百姓遮道号呼。)
大凡搞得老百姓很满意、或者很不满,主要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政策,二是干部。
现在,刘秀决定调整政策、整顿干部,从根本上消弭社会矛盾。
但这都必须、而且首先要从干部身上入手了解情况。
于是,刘秀要求各州郡派人携带书面材料,来京汇报工作。
对于下面报上来的书面材料,他都一一披阅。
一天,在看陈留郡上报的奏牍时,刘秀发现其中夹着一片纸条儿,上面歪歪斜斜写着一句话:
“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觉得莫名其妙。
这上面明显是4个地名,但是什么可问不可问的?
他下令陈留郡的干部过来,想问个究竟。
陈留的干部来了,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刘秀盘问奏牍中纸片儿的来历,陈留干部不肯、也不敢讲出实情,就撒谎说这是在洛阳长寿街上捡到的,误夹在奏牍中了。
(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
刘秀本来喜好谶纬,就转头问问在场的朝廷干部,这是个什么事儿。
可是,大家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刘秀是何等人物,觉得似乎有人要欺骗自己,十分恼火。正要发作,他身后幕帷中传来一句童音:
“这是这个干部按照郡太守的安排,在向朝廷报告工作前询问其它州郡的地亩和人口数,以免自己上奏的数字过高或者过低。”
这是他年仅12岁的四儿子小刘阳说的。
刘秀对老四是相当的喜爱,早就有重点培养和造就他的打算。
早先,刘秀安排最优秀的经学大师桓荣专门教授老四,还很早就把老四带在身边,让他观摩政务活动、学习大人们是怎样治国的。
现在,刘秀身后的幕帏中,老四小刘阳就正在观摩实习。
很明显,小刘阳说的正是干部们应对上级的一项基本功。
在向上级报告事项以前,打探一下兄弟单位、兄弟地区的情况作为参考,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干部们的一种习惯和功夫。
刘秀听了仍然不解,就回头问道:
“既然像你说的那样,为什么河南、南阳两地不能问呢?”
(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
小刘阳经过老爸允许,站出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河南是京城所在地,中央高级干部都住在这儿;而南阳是陛下的故乡,皇亲国戚多居住于此。这两个地方的人家田宅数目大多是违规的,不能作为衡量陈留本郡的依据。”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是啊,河南、南阳一个是京畿,一个是帝乡,不是高官云集,就是贵戚辐辏,搞一点儿、甚至于很搞一点儿特殊,是很正常的!
刘秀一听,命令朝廷的武装警卫把陈留的干部拉到一旁严加盘问,
州郡的机关干部养尊处优惯了,是根本禁不住拷问的,没多久就全招了:正像小刘阳讲的一模一样。
这好办,刘秀立即从中直机关派出一批工作人员,赴上述地区实地考察,很快查实真相,一一采取了纠正措施。
通过这一切,刘秀及时调整了度田政策,有效避免了政治经济的重大损失和国家、社会的严重动荡。
同时,我们认为与刘秀调整政策同样重要的是,小刘阳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生问题上的表现,也让刘秀十分震惊:
他差点儿要揉揉眼再看自己和阴丽华的这个宝贝儿子!
让刘秀震惊的,是他的一个“惊讶”,一个“后悔”。
他惊讶的是,老四作为一个年仅12岁的娃娃,观察社会政治竟有如此锐利的眼光!
12岁的娃娃,搁在一般人家还在跟着爹娘屁股后面要奶吃,而老四却能洞悉社会政治形势的阴晴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利弊,了不起、不简单!
他后悔的是,自己当年确实立太子太早,搞得老四做不了一哥的继承人!
从此,刘秀对小刘阳更加宠爱。
(但自此爱阳有加,自悔立储太早,不得使阳为冢嗣。)
这样,刘秀对阴丽华、刘阳娘儿俩宠爱唯恐不及,还常常心怀歉疚,难免要在前庭后宫、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而郭圣通听了、见了,更加嫉妒和羞恼。
对于郭圣通的所作所为,刘秀当然也是看在眼里,烦在心里。
但他又是一个注重和谐的人君,对待自己人,总是宽大为怀。
尽管如此,刘秀还是熬到了忍无可忍的这一天。
他为“最有本事的皇帝”,绝非空穴来风。
不过,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到,刘秀的这个“度田令”,确实遭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强烈反对,差点儿酿成社会动乱。
刚才我们说了,关于这个问题,本应该到刘秀同志的办公室或者朝廷的议事大厅去说,我们以后有机会真的要去那儿说。
现在在刘秀同志家的客厅里,我们只是交代一下有关情况,大家重点关注老四小刘阳的表现。
简单地说吧,度田令的执行完全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因为,这个政令几乎招致所有社会阶层的强烈不满。
大家来看看人们是怎么说的吧。
农民大哥说,打了这么多年仗、死了这么多人,俺终于夺到了一点儿土地,俺还从地主老财那儿脱了身,想干啥就干啥了!现在,官府要重新量地、查户口,要夺俺的地、再
往俺脖子上套链子,俺们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
地主老财说,妈的,我们本来就有很多土地、本来就奴役着很多人,我们还有自己的家丁护院,一般的当官的我根本不甩他。现在朝廷要清查?省省吧!这官府上上下下都让
我们喂饱了,谁说了算还不一定呢!
地方州郡县干部说,对于度田令必须表面上坚决执行,暗地里坚决对着干。他们在办公室说,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确保朝廷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回到自己家的客厅,他们对
满座的地主老财说,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确保朝廷大政方针的完全落空。我得到过大家的帮助,不会白了大家的;我大老远跑这儿做官,还靠弟兄们帮忙;我跟大家一样,家里也
是有着不少的田亩和杂役的;我们弟兄是铁哥儿们,大家就沆瀣一气吧。
这样,刘秀的朝廷在度田令上,成了极其孤立的少数。
在这样复杂而危险的社会变革中,地方州郡县干部成为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关键。
其中的不少坏蛋瞒上欺下,阳奉阴违,对朝廷政令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实在推脱不了,就干脆借机大捞一把。
他们从坚决不如实丈量上报地亩和人口出发,不仅大肆徇私舞弊,而且变本加厉,打着推进度田工作的旗号,苛刻地丈量和核查老百姓的土地、人口,借机把自己和亲朋好友
的数据转嫁到老百姓头上,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刺史、太守多为诈巧,不务实核,苟以度田为名,聚人田中,并度庐屋里落。优饶豪右,侵刻羸弱,多不平均,百姓遮道号呼。)
大凡搞得老百姓很满意、或者很不满,主要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政策,二是干部。
现在,刘秀决定调整政策、整顿干部,从根本上消弭社会矛盾。
但这都必须、而且首先要从干部身上入手了解情况。
于是,刘秀要求各州郡派人携带书面材料,来京汇报工作。
对于下面报上来的书面材料,他都一一披阅。
一天,在看陈留郡上报的奏牍时,刘秀发现其中夹着一片纸条儿,上面歪歪斜斜写着一句话:
“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觉得莫名其妙。
这上面明显是4个地名,但是什么可问不可问的?
他下令陈留郡的干部过来,想问个究竟。
陈留的干部来了,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刘秀盘问奏牍中纸片儿的来历,陈留干部不肯、也不敢讲出实情,就撒谎说这是在洛阳长寿街上捡到的,误夹在奏牍中了。
(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
刘秀本来喜好谶纬,就转头问问在场的朝廷干部,这是个什么事儿。
可是,大家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刘秀是何等人物,觉得似乎有人要欺骗自己,十分恼火。正要发作,他身后幕帷中传来一句童音:
“这是这个干部按照郡太守的安排,在向朝廷报告工作前询问其它州郡的地亩和人口数,以免自己上奏的数字过高或者过低。”
这是他年仅12岁的四儿子小刘阳说的。
刘秀对老四是相当的喜爱,早就有重点培养和造就他的打算。
早先,刘秀安排最优秀的经学大师桓荣专门教授老四,还很早就把老四带在身边,让他观摩政务活动、学习大人们是怎样治国的。
现在,刘秀身后的幕帏中,老四小刘阳就正在观摩实习。
很明显,小刘阳说的正是干部们应对上级的一项基本功。
在向上级报告事项以前,打探一下兄弟单位、兄弟地区的情况作为参考,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干部们的一种习惯和功夫。
刘秀听了仍然不解,就回头问道:
“既然像你说的那样,为什么河南、南阳两地不能问呢?”
(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
小刘阳经过老爸允许,站出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河南是京城所在地,中央高级干部都住在这儿;而南阳是陛下的故乡,皇亲国戚多居住于此。这两个地方的人家田宅数目大多是违规的,不能作为衡量陈留本郡的依据。”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是啊,河南、南阳一个是京畿,一个是帝乡,不是高官云集,就是贵戚辐辏,搞一点儿、甚至于很搞一点儿特殊,是很正常的!
刘秀一听,命令朝廷的武装警卫把陈留的干部拉到一旁严加盘问,
州郡的机关干部养尊处优惯了,是根本禁不住拷问的,没多久就全招了:正像小刘阳讲的一模一样。
这好办,刘秀立即从中直机关派出一批工作人员,赴上述地区实地考察,很快查实真相,一一采取了纠正措施。
通过这一切,刘秀及时调整了度田政策,有效避免了政治经济的重大损失和国家、社会的严重动荡。
同时,我们认为与刘秀调整政策同样重要的是,小刘阳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生问题上的表现,也让刘秀十分震惊:
他差点儿要揉揉眼再看自己和阴丽华的这个宝贝儿子!
让刘秀震惊的,是他的一个“惊讶”,一个“后悔”。
他惊讶的是,老四作为一个年仅12岁的娃娃,观察社会政治竟有如此锐利的眼光!
12岁的娃娃,搁在一般人家还在跟着爹娘屁股后面要奶吃,而老四却能洞悉社会政治形势的阴晴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利弊,了不起、不简单!
他后悔的是,自己当年确实立太子太早,搞得老四做不了一哥的继承人!
从此,刘秀对小刘阳更加宠爱。
(但自此爱阳有加,自悔立储太早,不得使阳为冢嗣。)
这样,刘秀对阴丽华、刘阳娘儿俩宠爱唯恐不及,还常常心怀歉疚,难免要在前庭后宫、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而郭圣通听了、见了,更加嫉妒和羞恼。
对于郭圣通的所作所为,刘秀当然也是看在眼里,烦在心里。
但他又是一个注重和谐的人君,对待自己人,总是宽大为怀。
尽管如此,刘秀还是熬到了忍无可忍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