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大明皇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笑道:“呵呵,这位先生,你可看走眼了,这可不是什么边军,边军现在一个个穷的要死,跟叫花子差不多,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气势?”
那书生被人反驳,倒也不恼,反而拱手问道:“哦,这位先生认识这支军队。也难怪,看样子先生是走南闯北的商贾,一定见多识广。学生可否请教一二?”
“不敢当”,商贾见这人气宇轩昂,隐隐透着一股威势,不像一位普通的书生。那商贾也觉得刚才有些失礼,赶紧陪礼道,“刚才无意冒犯,先生原谅则个,鄙人乃京师玉轩海鲜楼的东家,若先生不介意,在下愿意摆酒赔罪。”
“无妨,小小误会。阁下不必挂怀。这是哪里的军队,可否告知一二?在下感激不尽。”
“哦,呵呵,这支军队并非边军。此乃卫王的护卫福山营。“
“什么?怎么可能!卫王帐下竟有如此强军!”那书生神情一滞,变得有些不自然。
那商贾没有注意到这位神情有异,继续往下说道:”正是卫王护军,在下经常要去福山订购海鲜,故此熟悉这支军队,啧啧啧,这支军队训练很严格,无论刮风下雨,这些军士每天都要操练。士卒也是百里挑一……”
这商人是个话匣子,自来熟,一开口仿佛打开了水闸的龙头,噼里啪啦说个没完。此时车队已经过去,那书生似乎有什么急事,拱拱手冲那商贾道:“多谢相告,在下还有事,先走一步。”
那商贾这才住了嘴,还没来得及还礼,就见那书生匆匆上了一辆马车,很快就扬长而去。商贾见此人好生无礼,忍不住冲着马车的背影啐了一口。
……
乾清宫里,朱祐樘正在召兵部尚书刘大夏商议对策。鞑靼这次来势汹汹,边军连战连败,已经龟缩在城里不敢迎战。接到奏报,朱祐樘呆了。他质问刘大夏,朕十多年励精图治,却换来这个,为什么?
迟疑了片刻,刘大夏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真相:”皇上,臣无能,虽然边军经过多次整顿,却效果很差。现在如此困境,实乃边境的勋贵将官侵吞军饷,导致士兵逃亡,战斗力下降。”
朱祐樘勃然大怒:”给朕查,着御史台彻查军饷发放,东厂、锦衣卫予以配合。哼!这次一定要查清楚!无论是谁涉案,一律拿下,朕绝不姑息!”
见皇帝发怒,刘大夏突然话风一转,继续说:”皇上,臣不敢隐瞒。勋贵侵占只是小问题,真正的大问题却是各地镇守太监和监军的勒索侵占,臣恳请皇上,只有把他们全部召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哦!召回太监,就会立竿见影吗?哼。”
朱祐樘鼻子里轻哼一声,没有继续说话。他摇摇头,目光炯炯的着刘大夏,那眼光深邃直透人心,把刘大夏看得一阵慌乱,额头上顿时冒起了白毛汗。
文官们有什么心思,打得什么主意,朱祐樘心知肚明。当了这么久的皇帝,朱祐樘太了解这帮人了。这些人没有一天不想架空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更是变本加厉,小动作不断。
这不,边关告急,这帮人拿不出一策解当前危机,眼睛却盯上了军队。把太监召回来,换文官监军吗?以前并非没有先例。
不过朱祐樘认为:文官监军又比太监好到哪里去了,太监虽然贪婪,却总算还是忠心皇帝,出了问题可打可杀。
而文官呢?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人更加的贪婪,私心更重。盘剥底下士卒起来不择手段,贪腐起来更加没有底线。
更可恶的是,这帮文官抱团,喜欢官官相护,同僚乡党相互勾连,订立攻守同盟,查办起来难度更大。还是炜儿说得对,一个国家必须两条腿走路,文武相济才是正道。
想到这里,朱祐樘冷冷的说道:“刘尚书,朕召你来,问的是如何解决山西困局,半个时辰过去了,你东拉西扯,作为兵部尚书却束手无策,拿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朕想问问你,你除了让朕把太监召回来,换成文官监军,还有何良策?”
面对皇帝的质问,刘大夏背上的冷汗都冒了出来,他悲伤地叹息了一声,再不言语。朱祐樘见此人耍起了无赖。心中有气,他刚想发作。正在这时,贴身太监王玉前来报告:
“皇上,卫王殿下应召进京了,已经到了东宫和太子在一起。卫王殿下等候皇上的召见。”
朱祐樘闻言大喜,霍地站了起身来说道:“太好啦!炜儿回来了,王伴伴你快去传召,让卫王和太子马上过来见朕。”
“遵旨,皇上。”
王玉领命而去,朱祐樘重新回到座位上,瞥了一眼沉默不语的刘大夏,幽幽的说道:“刘爱卿,你是朕的肱骨老臣了,朕对你寄予厚望,今次你太让朕失望了!你先下去吧,想想如何面对山西困局,朕希望你把心思用在正事上,不要让朕太失望了。”
“谢皇上宽容,老臣告退。”
刘大夏从来没被皇帝这样严厉的训斥过,此刻已经汗如雨下,他颤巍巍的站起来,躬身施礼告退。朱祐樘闭上眼睛挥挥手,转过身去不想再看他。
刘大夏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乾清宫,外面的阳光照在他脸上,让他有些神情恍惚,皇上越来越信重太监了,也越来越琢磨不透。
那个虚心纳谏,言听计从的皇帝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皇上变化如此之大。
他心情沉重的叹了一口气,正准备离开。
刚刚走出大门,远远的就看见一群太监簇拥着两个少年向这边走来,两个少年正有说有笑,似乎聊得十分的欢畅。刘大夏虽然老眼昏花,看不清来人,但也猜得到这俩人肯定就是太子和卫王。
太子倒是天天相见,顽劣不堪让他不喜。至于这位卫王,以前没听说过什么劣迹,不过最近他在封地搞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却在读书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此人十岁就藩,拒绝朝廷供奉王府,要自己亲自经营封地。听说才一年多,卫王就把福山打理得不错,把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了富裕之地,很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甚至在供奉他的长生牌。
想到这些,他心念一动,便肃立在道旁等候。待到朱厚照兄弟走进,刘大夏上前恭身施礼:“老臣见过太子殿下,卫王殿下。”
朱厚照大大咧咧的说道:“免礼,怎么这么巧?刘尚书这是刚见过父皇么?”
刘大夏毕恭毕敬的答道:“回太子话,皇上召对,听说卫王回来了,便临时中断了。对了,卫王此次返京,可是拜祭太皇太后的么?”
刘大夏和太子说话的时候,朱厚炜在旁默默的观察这位后世毁誉参半的弘治中兴之臣。说来好笑,虽然第一次见面,但他对此人的印象不是太好。
这家伙曾经做了件让后世人深恶痛绝的事,可在这个时代却让人拍手称快,尤其是那帮读书人吹嘘的厉害。据说这家伙为了阻止宪宗开放海禁,一把火把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全部烧了,连郑和宝船的图纸都烧得干干净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明史》上曾经这样记载:二十二年,仁宗即位。从前户部尚书夏原吉之请,诏停止西洋取宝船,不复下番。宣德中复开,至正统初复禁。成化年间,有中贵迎合上意者,举永乐故事以告。
诏索郑和出使水程。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检旧案不得,盖先为车驾郎中刘大夏所匿。项忠笞吏,复令入检三日,终莫能得,刘大夏秘不言。会台谏论止其事。
项忠诘问书吏谓:“库中案卷宁能失去?”
刘大夏在旁对曰:“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存,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
项忠竦然听之,降位曰:“君阴德不细,此位不久当属君矣。”
刘大夏现在果然成了兵部尚书,不过明朝对档案管理的很严。极有可能是刘大夏‘旧案虽存,亦当毁之’这句愤语,被讹传为是刘大夏私自烧了资料。
见刘大夏和太子说不到几句,突然硬生生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朱厚炜心中奇怪,还是很有礼貌的揖手行礼:“刘大人好!本王奉召回京,的确要去祭拜太皇太后,不知大人有何见教?”
“不敢。老臣想请教殿下,听说福山被殿下治理得好生兴旺,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一年就大变模样,福山县城几近夜不闭户,虽不知是真是假,但老臣相信绝非空穴来风。殿下可否指教一二,您是如何做到的?”
“刘大人,过誉了,您都没有证实是真是假,本王何谈指教,兴许是以讹传讹呢。”朱厚炜露出淡淡的微笑答道。
刚才他就远远看着这家伙从乾清宫出来,却故意等在这里,没说上两句就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看来他有些不怀好意。朝堂的水太深,他可不想参与。
朱厚炜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老狐狸,本能的就提高了警惕,他心知肚明,这些政客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此事绝非像表面上寒暄几句这么简单。
“殿下太谦虚了,老臣听说福山县今年喜获丰收,可见传言非虚。又闻福山县已经向户部上缴了两万两银子的夏税,开创藩王不用朝廷供养,反而向朝廷缴税的先例,老臣佩服殿下的魄力,敢为天下先……”
朱厚照听到他啰哩吧嗦,绕来绕去又不入正题,不耐烦地催促道:“行了,刘尚书,你有什么话直说,别绕来绕去耽误事。父皇还在等着二弟呢!”
刘大夏很有涵养倒也不恼,朝朱厚炜拱拱手,问道:“老臣别无它意,只想问问殿下,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真的行得通吗?听说福山士绅告到山东布政司衙门,状告殿下在福山横行无忌,霸占民田,对士绅横加摊派,还随意征收商税,不知老臣说的可对。殿下,你太轻率了,难道你不担心得罪天下所有的士绅?”
朱厚炜还没说话,朱厚照就怒道:“混账话!这特么的是谁在胡说八道?老子抽烂他的嘴巴。这帮王八蛋,颠倒黑白……”
朱厚照一顿乱骂,直听得刘大夏嘴角一阵抽搐,这太子粗鄙,简直就是个武夫。这话是他刚刚说出来的,分明就是指着和尚骂秃驴。不过他脾气很好,只是笑眯眯的装傻充愣。
朱厚炜止住太子的乱骂,语气缓和的说道:“刘大人,本王以为,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行不行得通,只能用事实说话。好不好我说了不算,刘大人你也说了不算,只有老百姓说了算。
我想问问阁下,你去过福山吗?你可否做过调查?刘大人,这个国家占绝大多数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不是士绅。您出生官宦世家,恐怕没真正体验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吧。可本王这些日子体验过!
百姓苦啊!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耕种着几亩薄田,每年只有微薄的收入,养活家人都很难。这些人却要承担着这个国家绝大部分税赋,支撑着这个国家的运转。这公平吗?
而那些士绅呢?他们拥有着大量的土地,却凭借着功名就可以免收税赋,拥有最多的资源,却不愿意付出哪怕是一点点。这公平吗?土地兼并如此严重,那些土地到谁的手里去了,您心里不清楚吗?再这样下去,将来只会变成越来越多的土地不用纳税,如果到了那一天,这个国家还会存在吗?
唐太宗就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朝廷财政枯竭,花钱的地方又这么多,难道还对这些穷人加税,继续加重这些人的负担,把他们逼得卖掉土地,失去最后的倚仗,逼上绝路吗?刘大人,除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朝廷还有别的选择吗?
除非你想官逼民反,加大对老百姓的盘剥。大明要中兴,就需要有健康的税收制度。能力越大,责任更大,士绅读书人作为时代的精英,难道不愿意为国家做贡献,只想获得而不想付出。这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我很奇怪。刘大人你很闲吗?本王记得你好像是兵部尚书吧。难道大人打算重新做御史言官,兵部尚书就管好兵部的事,难道天下现在太平了,你不操心鞑靼人入寇山西,反而操心官绅一体纳粮。
山西上百万百姓在鞑靼人的铁骑下呻吟,他们日夜盼望着朝廷的援军,你这个兵部尚书这都看不见,听不见。为了几个土豪劣绅交税,就让你如此挂怀。你的良心何在!本王都在交税,读书人就交不得了,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你刚才故意守在这里,是想替这些蛀虫出头吗?我真替那些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感到羞耻。一个个天天只想着与士大夫共天下,却从来没想过付出些什么。
我父皇为了中兴大明,可以节衣缩食,把宫廷的用度降到最低。而你们呢?光惦记权利带来的好处,就没想过为朝廷付出些什么?为天下百姓减轻些负担吗?”
朱厚炜越说越气,话越说越重。直把刘大夏说的面红耳赤。刘大夏气咻咻驳斥:
“殿下,老臣何曾说过要替那些人出头,何曾说过就不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真是个莽撞小子,气死老夫了。“
……
(未完待续)
笑道:“呵呵,这位先生,你可看走眼了,这可不是什么边军,边军现在一个个穷的要死,跟叫花子差不多,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气势?”
那书生被人反驳,倒也不恼,反而拱手问道:“哦,这位先生认识这支军队。也难怪,看样子先生是走南闯北的商贾,一定见多识广。学生可否请教一二?”
“不敢当”,商贾见这人气宇轩昂,隐隐透着一股威势,不像一位普通的书生。那商贾也觉得刚才有些失礼,赶紧陪礼道,“刚才无意冒犯,先生原谅则个,鄙人乃京师玉轩海鲜楼的东家,若先生不介意,在下愿意摆酒赔罪。”
“无妨,小小误会。阁下不必挂怀。这是哪里的军队,可否告知一二?在下感激不尽。”
“哦,呵呵,这支军队并非边军。此乃卫王的护卫福山营。“
“什么?怎么可能!卫王帐下竟有如此强军!”那书生神情一滞,变得有些不自然。
那商贾没有注意到这位神情有异,继续往下说道:”正是卫王护军,在下经常要去福山订购海鲜,故此熟悉这支军队,啧啧啧,这支军队训练很严格,无论刮风下雨,这些军士每天都要操练。士卒也是百里挑一……”
这商人是个话匣子,自来熟,一开口仿佛打开了水闸的龙头,噼里啪啦说个没完。此时车队已经过去,那书生似乎有什么急事,拱拱手冲那商贾道:“多谢相告,在下还有事,先走一步。”
那商贾这才住了嘴,还没来得及还礼,就见那书生匆匆上了一辆马车,很快就扬长而去。商贾见此人好生无礼,忍不住冲着马车的背影啐了一口。
……
乾清宫里,朱祐樘正在召兵部尚书刘大夏商议对策。鞑靼这次来势汹汹,边军连战连败,已经龟缩在城里不敢迎战。接到奏报,朱祐樘呆了。他质问刘大夏,朕十多年励精图治,却换来这个,为什么?
迟疑了片刻,刘大夏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真相:”皇上,臣无能,虽然边军经过多次整顿,却效果很差。现在如此困境,实乃边境的勋贵将官侵吞军饷,导致士兵逃亡,战斗力下降。”
朱祐樘勃然大怒:”给朕查,着御史台彻查军饷发放,东厂、锦衣卫予以配合。哼!这次一定要查清楚!无论是谁涉案,一律拿下,朕绝不姑息!”
见皇帝发怒,刘大夏突然话风一转,继续说:”皇上,臣不敢隐瞒。勋贵侵占只是小问题,真正的大问题却是各地镇守太监和监军的勒索侵占,臣恳请皇上,只有把他们全部召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哦!召回太监,就会立竿见影吗?哼。”
朱祐樘鼻子里轻哼一声,没有继续说话。他摇摇头,目光炯炯的着刘大夏,那眼光深邃直透人心,把刘大夏看得一阵慌乱,额头上顿时冒起了白毛汗。
文官们有什么心思,打得什么主意,朱祐樘心知肚明。当了这么久的皇帝,朱祐樘太了解这帮人了。这些人没有一天不想架空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更是变本加厉,小动作不断。
这不,边关告急,这帮人拿不出一策解当前危机,眼睛却盯上了军队。把太监召回来,换文官监军吗?以前并非没有先例。
不过朱祐樘认为:文官监军又比太监好到哪里去了,太监虽然贪婪,却总算还是忠心皇帝,出了问题可打可杀。
而文官呢?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人更加的贪婪,私心更重。盘剥底下士卒起来不择手段,贪腐起来更加没有底线。
更可恶的是,这帮文官抱团,喜欢官官相护,同僚乡党相互勾连,订立攻守同盟,查办起来难度更大。还是炜儿说得对,一个国家必须两条腿走路,文武相济才是正道。
想到这里,朱祐樘冷冷的说道:“刘尚书,朕召你来,问的是如何解决山西困局,半个时辰过去了,你东拉西扯,作为兵部尚书却束手无策,拿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朕想问问你,你除了让朕把太监召回来,换成文官监军,还有何良策?”
面对皇帝的质问,刘大夏背上的冷汗都冒了出来,他悲伤地叹息了一声,再不言语。朱祐樘见此人耍起了无赖。心中有气,他刚想发作。正在这时,贴身太监王玉前来报告:
“皇上,卫王殿下应召进京了,已经到了东宫和太子在一起。卫王殿下等候皇上的召见。”
朱祐樘闻言大喜,霍地站了起身来说道:“太好啦!炜儿回来了,王伴伴你快去传召,让卫王和太子马上过来见朕。”
“遵旨,皇上。”
王玉领命而去,朱祐樘重新回到座位上,瞥了一眼沉默不语的刘大夏,幽幽的说道:“刘爱卿,你是朕的肱骨老臣了,朕对你寄予厚望,今次你太让朕失望了!你先下去吧,想想如何面对山西困局,朕希望你把心思用在正事上,不要让朕太失望了。”
“谢皇上宽容,老臣告退。”
刘大夏从来没被皇帝这样严厉的训斥过,此刻已经汗如雨下,他颤巍巍的站起来,躬身施礼告退。朱祐樘闭上眼睛挥挥手,转过身去不想再看他。
刘大夏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乾清宫,外面的阳光照在他脸上,让他有些神情恍惚,皇上越来越信重太监了,也越来越琢磨不透。
那个虚心纳谏,言听计从的皇帝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皇上变化如此之大。
他心情沉重的叹了一口气,正准备离开。
刚刚走出大门,远远的就看见一群太监簇拥着两个少年向这边走来,两个少年正有说有笑,似乎聊得十分的欢畅。刘大夏虽然老眼昏花,看不清来人,但也猜得到这俩人肯定就是太子和卫王。
太子倒是天天相见,顽劣不堪让他不喜。至于这位卫王,以前没听说过什么劣迹,不过最近他在封地搞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却在读书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此人十岁就藩,拒绝朝廷供奉王府,要自己亲自经营封地。听说才一年多,卫王就把福山打理得不错,把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了富裕之地,很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甚至在供奉他的长生牌。
想到这些,他心念一动,便肃立在道旁等候。待到朱厚照兄弟走进,刘大夏上前恭身施礼:“老臣见过太子殿下,卫王殿下。”
朱厚照大大咧咧的说道:“免礼,怎么这么巧?刘尚书这是刚见过父皇么?”
刘大夏毕恭毕敬的答道:“回太子话,皇上召对,听说卫王回来了,便临时中断了。对了,卫王此次返京,可是拜祭太皇太后的么?”
刘大夏和太子说话的时候,朱厚炜在旁默默的观察这位后世毁誉参半的弘治中兴之臣。说来好笑,虽然第一次见面,但他对此人的印象不是太好。
这家伙曾经做了件让后世人深恶痛绝的事,可在这个时代却让人拍手称快,尤其是那帮读书人吹嘘的厉害。据说这家伙为了阻止宪宗开放海禁,一把火把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全部烧了,连郑和宝船的图纸都烧得干干净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明史》上曾经这样记载:二十二年,仁宗即位。从前户部尚书夏原吉之请,诏停止西洋取宝船,不复下番。宣德中复开,至正统初复禁。成化年间,有中贵迎合上意者,举永乐故事以告。
诏索郑和出使水程。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检旧案不得,盖先为车驾郎中刘大夏所匿。项忠笞吏,复令入检三日,终莫能得,刘大夏秘不言。会台谏论止其事。
项忠诘问书吏谓:“库中案卷宁能失去?”
刘大夏在旁对曰:“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存,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
项忠竦然听之,降位曰:“君阴德不细,此位不久当属君矣。”
刘大夏现在果然成了兵部尚书,不过明朝对档案管理的很严。极有可能是刘大夏‘旧案虽存,亦当毁之’这句愤语,被讹传为是刘大夏私自烧了资料。
见刘大夏和太子说不到几句,突然硬生生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朱厚炜心中奇怪,还是很有礼貌的揖手行礼:“刘大人好!本王奉召回京,的确要去祭拜太皇太后,不知大人有何见教?”
“不敢。老臣想请教殿下,听说福山被殿下治理得好生兴旺,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一年就大变模样,福山县城几近夜不闭户,虽不知是真是假,但老臣相信绝非空穴来风。殿下可否指教一二,您是如何做到的?”
“刘大人,过誉了,您都没有证实是真是假,本王何谈指教,兴许是以讹传讹呢。”朱厚炜露出淡淡的微笑答道。
刚才他就远远看着这家伙从乾清宫出来,却故意等在这里,没说上两句就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看来他有些不怀好意。朝堂的水太深,他可不想参与。
朱厚炜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老狐狸,本能的就提高了警惕,他心知肚明,这些政客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此事绝非像表面上寒暄几句这么简单。
“殿下太谦虚了,老臣听说福山县今年喜获丰收,可见传言非虚。又闻福山县已经向户部上缴了两万两银子的夏税,开创藩王不用朝廷供养,反而向朝廷缴税的先例,老臣佩服殿下的魄力,敢为天下先……”
朱厚照听到他啰哩吧嗦,绕来绕去又不入正题,不耐烦地催促道:“行了,刘尚书,你有什么话直说,别绕来绕去耽误事。父皇还在等着二弟呢!”
刘大夏很有涵养倒也不恼,朝朱厚炜拱拱手,问道:“老臣别无它意,只想问问殿下,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真的行得通吗?听说福山士绅告到山东布政司衙门,状告殿下在福山横行无忌,霸占民田,对士绅横加摊派,还随意征收商税,不知老臣说的可对。殿下,你太轻率了,难道你不担心得罪天下所有的士绅?”
朱厚炜还没说话,朱厚照就怒道:“混账话!这特么的是谁在胡说八道?老子抽烂他的嘴巴。这帮王八蛋,颠倒黑白……”
朱厚照一顿乱骂,直听得刘大夏嘴角一阵抽搐,这太子粗鄙,简直就是个武夫。这话是他刚刚说出来的,分明就是指着和尚骂秃驴。不过他脾气很好,只是笑眯眯的装傻充愣。
朱厚炜止住太子的乱骂,语气缓和的说道:“刘大人,本王以为,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行不行得通,只能用事实说话。好不好我说了不算,刘大人你也说了不算,只有老百姓说了算。
我想问问阁下,你去过福山吗?你可否做过调查?刘大人,这个国家占绝大多数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不是士绅。您出生官宦世家,恐怕没真正体验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吧。可本王这些日子体验过!
百姓苦啊!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耕种着几亩薄田,每年只有微薄的收入,养活家人都很难。这些人却要承担着这个国家绝大部分税赋,支撑着这个国家的运转。这公平吗?
而那些士绅呢?他们拥有着大量的土地,却凭借着功名就可以免收税赋,拥有最多的资源,却不愿意付出哪怕是一点点。这公平吗?土地兼并如此严重,那些土地到谁的手里去了,您心里不清楚吗?再这样下去,将来只会变成越来越多的土地不用纳税,如果到了那一天,这个国家还会存在吗?
唐太宗就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朝廷财政枯竭,花钱的地方又这么多,难道还对这些穷人加税,继续加重这些人的负担,把他们逼得卖掉土地,失去最后的倚仗,逼上绝路吗?刘大人,除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朝廷还有别的选择吗?
除非你想官逼民反,加大对老百姓的盘剥。大明要中兴,就需要有健康的税收制度。能力越大,责任更大,士绅读书人作为时代的精英,难道不愿意为国家做贡献,只想获得而不想付出。这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我很奇怪。刘大人你很闲吗?本王记得你好像是兵部尚书吧。难道大人打算重新做御史言官,兵部尚书就管好兵部的事,难道天下现在太平了,你不操心鞑靼人入寇山西,反而操心官绅一体纳粮。
山西上百万百姓在鞑靼人的铁骑下呻吟,他们日夜盼望着朝廷的援军,你这个兵部尚书这都看不见,听不见。为了几个土豪劣绅交税,就让你如此挂怀。你的良心何在!本王都在交税,读书人就交不得了,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你刚才故意守在这里,是想替这些蛀虫出头吗?我真替那些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感到羞耻。一个个天天只想着与士大夫共天下,却从来没想过付出些什么。
我父皇为了中兴大明,可以节衣缩食,把宫廷的用度降到最低。而你们呢?光惦记权利带来的好处,就没想过为朝廷付出些什么?为天下百姓减轻些负担吗?”
朱厚炜越说越气,话越说越重。直把刘大夏说的面红耳赤。刘大夏气咻咻驳斥:
“殿下,老臣何曾说过要替那些人出头,何曾说过就不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真是个莽撞小子,气死老夫了。“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