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碧云天_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几个月前,我才知道沧浪之水是一部备受好评的作品。买回来的当天晚上,我煨在被窝里,借着昏黄的台灯光,一直读到第二天凌晨五点脑袋肿胀两眼干涩方才罢休。好久没有读过如此打动我的作品了,读完心情异常沉重,感觉将我这些年的思索、困惑、痛苦以及心理挣扎描写得淋漓尽致,甚至能在作品种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立足于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创作的具有自省意识和现实批评意义的力作。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冷静的笔调,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种种困境,从最初的坚守信念到放弃屈从于现实的过程,真实细腻地展现了其痛苦、焦灼,乃至自我扭曲的内心世界。
我想结合平凡的世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觉得这两部作品,不管作者有意无意,都反映出人的精神追求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从人的本性来说,人自身是要求全面发展的。在精神上要求人格的独立、做人的尊严,希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没有问题;在物质上,追求金钱、物质利益和生命的欲望,这也没有问题,都是正常人性的一部分,但二者一旦构成了矛盾,便使善与恶、荣与辱、崇高与堕落都无可躲避地交织在了一起。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无论面对多么严酷的现实环境,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哪怕靠最艰苦的体力劳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愿卑躬屈膝去巴结别人。他的灵魂始终是高昂着的,路遥用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构筑起主人公傲然挺立的精神世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我想这也是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打动那么多人最主要的原因。沧浪之水的主人公池大为却相反,面对一系列的现实打击,他屈从了,乖巧地依附着别人,从此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瞬间所有梦寐以求的东西都拥有了我觉得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以不动声色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将每一次现实挫折下主人公的内心变化都描写的真实可信、细致入微。这不但使读者不会简单地指责主人公,而且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对现实和对世界严肃深入的思考。这不只是一个个体的悲剧。
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宇宙的精华”我们本应该那么骄傲,可是圣哲教我们如何站起来做人,现实却教我们如何趴下去做狗。池大为的屈从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他硕士毕业,刚开始踌躇满志,希望凭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成就一番事业,却因为一句为老百姓主持公道的话而被贬到了闲职上,一呆就是七八年。自己曾经十分鄙视的“小人”如今都一步步窜上去了,还反过来指派自己;一家人一直挤在筒子楼的一间房里,老婆怨声载道,而“小人”早已住进了单位分的两室一厅;丈母娘过来带孩子,没地方住,在门口拼了一张床,晚上他想和老婆欢愉一下又不方便,好不容易逮到机会,却因丈母娘的一个翻身差点吓成了阳痿;孩子被烫伤,十万火急地送到医院,却因为交不起住院费医生死活不收,然而“小人”给院长打了一个电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种种困境,让我们既深深同情他,又从内心理解了他的屈从。这些情节和刘震云一地鸡毛里描述的很相似,都反映出现实生活对人性的消解和腐蚀,所不同的是,沧浪之水融合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知识分子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传统,显示出浓厚的民族和历史沉重感。
平心而论,在现实里池大为这样的人还算好人,虽然也口是心非、打小报告、出卖同事,但他并没有完全泯灭良知,知恩图报,心头也始终抹不去“家国天下”的担当和责任。掌权之后,他一心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但发现在强硬的现实规则面前,即使掌握了相当权力的自己,还是那么软弱,要保持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他依然得屈从于现实规则,否则只有退出,连官也没得作。真是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又增添了作品的现实批判力度。
“站起来做人”说出来如此轻松的几个字,真正做起来又是何其难!说到底是脆弱的个体与残酷而强硬的现实规则之间的对抗。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终究是一个悲剧。这样想想,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代那么多高古之士都是终生困顿、四处飘零,甚至有的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尽管这样,但我还是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总需要那么一些人去做这些事情,为人类精神寻求出路。自从“上帝死了”以后,拯救变成了人类自身的事情,迷漫着的现代意识将人类精神引向进退维谷的尴尬绝境,痛苦不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路遥是伟大的,他用他的生命和创作向我们证明了人类精神的可贵和坚持的意义。人怎么能甘心被细碎的鸡毛压垮脊梁?我们需要执着的精神探索者!
上次看葛红兵他们谈论钱钟书的时候说到,中国文学中没有浮士德那样积极探寻理性精神的知识分子形象,想想是有道理的,提起知识分子形象,大多都是彷徨、卑怯、猥琐、软弱、犹疑不定的,如鲁迅笔下的吕纬甫、魏连殳,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张贤亮笔下的章永璘等,甚至卑怯软弱被人们看作知识分子的通病。
然而我觉得我们的现实中并不缺乏有血性有担当知识分子,他们的名字可以举出一长串,远的不说,鲁迅、顾准、张中晓、路遥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人,他们“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时间的公正,把信念和原则置于生命之上”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所以我想,我们的现实中有,文学中也应该有中国式的浮士德、约翰克里斯朵夫、堂吉诃德先生,并让其闪耀出人类精神的熠熠光辉。
2004年11月
几个月前,我才知道沧浪之水是一部备受好评的作品。买回来的当天晚上,我煨在被窝里,借着昏黄的台灯光,一直读到第二天凌晨五点脑袋肿胀两眼干涩方才罢休。好久没有读过如此打动我的作品了,读完心情异常沉重,感觉将我这些年的思索、困惑、痛苦以及心理挣扎描写得淋漓尽致,甚至能在作品种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立足于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创作的具有自省意识和现实批评意义的力作。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冷静的笔调,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种种困境,从最初的坚守信念到放弃屈从于现实的过程,真实细腻地展现了其痛苦、焦灼,乃至自我扭曲的内心世界。
我想结合平凡的世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觉得这两部作品,不管作者有意无意,都反映出人的精神追求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从人的本性来说,人自身是要求全面发展的。在精神上要求人格的独立、做人的尊严,希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没有问题;在物质上,追求金钱、物质利益和生命的欲望,这也没有问题,都是正常人性的一部分,但二者一旦构成了矛盾,便使善与恶、荣与辱、崇高与堕落都无可躲避地交织在了一起。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无论面对多么严酷的现实环境,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哪怕靠最艰苦的体力劳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愿卑躬屈膝去巴结别人。他的灵魂始终是高昂着的,路遥用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构筑起主人公傲然挺立的精神世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我想这也是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打动那么多人最主要的原因。沧浪之水的主人公池大为却相反,面对一系列的现实打击,他屈从了,乖巧地依附着别人,从此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瞬间所有梦寐以求的东西都拥有了我觉得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以不动声色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将每一次现实挫折下主人公的内心变化都描写的真实可信、细致入微。这不但使读者不会简单地指责主人公,而且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对现实和对世界严肃深入的思考。这不只是一个个体的悲剧。
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宇宙的精华”我们本应该那么骄傲,可是圣哲教我们如何站起来做人,现实却教我们如何趴下去做狗。池大为的屈从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他硕士毕业,刚开始踌躇满志,希望凭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成就一番事业,却因为一句为老百姓主持公道的话而被贬到了闲职上,一呆就是七八年。自己曾经十分鄙视的“小人”如今都一步步窜上去了,还反过来指派自己;一家人一直挤在筒子楼的一间房里,老婆怨声载道,而“小人”早已住进了单位分的两室一厅;丈母娘过来带孩子,没地方住,在门口拼了一张床,晚上他想和老婆欢愉一下又不方便,好不容易逮到机会,却因丈母娘的一个翻身差点吓成了阳痿;孩子被烫伤,十万火急地送到医院,却因为交不起住院费医生死活不收,然而“小人”给院长打了一个电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种种困境,让我们既深深同情他,又从内心理解了他的屈从。这些情节和刘震云一地鸡毛里描述的很相似,都反映出现实生活对人性的消解和腐蚀,所不同的是,沧浪之水融合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知识分子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传统,显示出浓厚的民族和历史沉重感。
平心而论,在现实里池大为这样的人还算好人,虽然也口是心非、打小报告、出卖同事,但他并没有完全泯灭良知,知恩图报,心头也始终抹不去“家国天下”的担当和责任。掌权之后,他一心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但发现在强硬的现实规则面前,即使掌握了相当权力的自己,还是那么软弱,要保持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他依然得屈从于现实规则,否则只有退出,连官也没得作。真是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又增添了作品的现实批判力度。
“站起来做人”说出来如此轻松的几个字,真正做起来又是何其难!说到底是脆弱的个体与残酷而强硬的现实规则之间的对抗。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终究是一个悲剧。这样想想,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代那么多高古之士都是终生困顿、四处飘零,甚至有的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尽管这样,但我还是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总需要那么一些人去做这些事情,为人类精神寻求出路。自从“上帝死了”以后,拯救变成了人类自身的事情,迷漫着的现代意识将人类精神引向进退维谷的尴尬绝境,痛苦不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路遥是伟大的,他用他的生命和创作向我们证明了人类精神的可贵和坚持的意义。人怎么能甘心被细碎的鸡毛压垮脊梁?我们需要执着的精神探索者!
上次看葛红兵他们谈论钱钟书的时候说到,中国文学中没有浮士德那样积极探寻理性精神的知识分子形象,想想是有道理的,提起知识分子形象,大多都是彷徨、卑怯、猥琐、软弱、犹疑不定的,如鲁迅笔下的吕纬甫、魏连殳,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张贤亮笔下的章永璘等,甚至卑怯软弱被人们看作知识分子的通病。
然而我觉得我们的现实中并不缺乏有血性有担当知识分子,他们的名字可以举出一长串,远的不说,鲁迅、顾准、张中晓、路遥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人,他们“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时间的公正,把信念和原则置于生命之上”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所以我想,我们的现实中有,文学中也应该有中国式的浮士德、约翰克里斯朵夫、堂吉诃德先生,并让其闪耀出人类精神的熠熠光辉。
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