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朔 (1/2)
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惆怅旧欢如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坐在桂林开往阳朔的班车上,我的双眼变得不够用了。道路两旁都是一座座孤峰突起而形状各异的青山,对着我贪婪的视线,直直地扑面而来。我开始懊恼,我那天该坐日车来的,从钟山直至桂林路段,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奇山秀水,再枯躁乏味的旅程也会变得有情致起来的呀。
阳朔车站正对着新西街口。我们甫一下车,便被热情的阳朔人民包围住了(都是当地拉客的导游大婶们)。
新西街上热闹非凡。号称旺季平均每日有成千外国游客经过的西街,果然名不虚传。一拔又一拔的中外游客,正潮水般地涌向西街。
下午的两点半,太阳正好,我们决定先去遇龙河漂游。
遇龙河漂游
我印象中的漂流是穿着救生衣,坐在皮筏里,顺水而下,惊险而刺激。遇龙河的漂游却是悠游自在的。河水清澈而水流平稳,游客尽可放心地坐在竹躺椅上,一边耳听竹篙拔动水面时汩汩的流水声,一边闲闲地看两岸风光或者天上云彩。
其时正是金秋时节,两岸田野里,稻禾一片金黄。一座座的石峰在眼前相对而出,倒影于清清的遇龙河水上。竹排过处,漾起一圈圈细密的涟漪,山也遂在水中变幻着形状。正赞叹留连之间,青峰已过。回过头去,山在背后又是另一番景象,山在眼前,山在身后,山在水中,而我在水中游,亦就在山水的包围之中了,所谓“人在画中游”心里感觉实在太过美妙,我忍不住轻轻地哼起歌来。
仿佛是和应我的歌声,一阵悠扬的山歌声远远地飘过来,随后,一叶小竹排向我们慢慢驶近。歌者一身“阿牛哥”打扮,身上挂着葫芦丝和长笛等乐器。竹排在我们的面前停下“阿牛哥”朗声对我们唱道“对面阿妹从哪来哎,听不听我歌一曲咧。”原来是个水上卖艺的民间艺人。
我央他来一段采茶山歌。他定住竹排,闲闲地倚在竹竿上,就这么亮开嗓子唱起来。不知何时,旁边的小燕和他对唱起来了,我口拙,只微笑地看着他们你一问我一答地唱得兴高采烈。
一曲终了,我付了钱,他吹奏着月光下的凤尾竹,慢悠悠地撑着竹排,逶迤而去,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悠扬的乐曲声却还依然在水面上袅袅回荡,动人心意。
漂游全程约需三个小时,到达终点工农桥时,天色已晚,暮色中的遇龙河,有渔人撑小小的竹排,带着几只鸬鹚鸟在捕鱼。大约水深鱼肥,几只鸬鹚扎进水中,不大一会儿,就叨起了几条大鱼。直把小燕看得两眼发直。呀!呀!此时我们可是只羡这不劳而获的渔人而不羡仙了。
夕阳映照之下的遇龙河,此刻波光闪闪,仿佛含羞少女脸上泛起的淡淡红晕,异常美丽。
两天之后,我们游完附近的景点,无处可去,就骑单车又来到工农桥下,在遇龙河边拴着的小竹排上闲坐。赤了足,把双脚浸在清澈微凉的河水里,看河面上游船来来往往,水波轻轻荡漾,带来一阵阵轻微眩晕的感觉。
微醺的感觉。神思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
西街上的洋人和民间艺人
既然西街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我似乎也不好意思在此班门弄斧地介绍它了。
清晨的西街略显冷清,昨晚狂欢的人们尚在酐睡之中。街口空阔处平地上,有一中年男子,领着一群老外在打太极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倒也象模象样。
没有饭店前,一个年轻漂亮的洋妈妈吸引了我的视线。她怀里的小小婴儿尚在甜睡之中,而她神情怡然,手持酒杯,正在独酎独饮。此景让我好生惭愧。儿子将近六岁,至今我仍觉带他出门是个累赘。而眼前这个年轻母亲,是什么东西吸引她千里迢迢地独自一人携着幼儿来到西街。
我和小燕一人拿一个相机,瞄着眼睛四处抓镜头。地处十字街口的李萍咖啡店,人满为患,餐桌直摆到大街中央去。小燕说给我拍一张,我双手插在裤兜里,往大街中央就是一站。旁边一大群的老外,正边吃早餐边闲聊,看到我走过来,友好地朝我笑笑,hello!我一笑作答。那个高大的澳大利亚人,以极快速度由餐椅上站起来,走到我身边,调皮地冲我一笑,把头伸了过来。小燕手脚麻利地按下了快门。后来照片洗出来,我笑得倒是一脸灿烂,只可惜旁边的老外太过高大,益发衬得我的娇小瘦弱。儿子看了说,妈妈怎么变成小矮人了。(哈,以后打死也不和老外拍照了。)
夜晚八时之后,西街方才显出它的魅力来。一条短短的石板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个酒吧和饭店里,烛光点点,乐队在卖力地演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此喝酒,吃饭,聊天,或者干脆就在里面呆呆地闲坐。
也是在李萍咖啡店,人们忽然都停步不前了,在店前围成了一排。我们钻进去一看,原来是一桌老外在吃烛光晚餐,请了一队当地的民间艺人来助兴。
弹琵琶的女子一袭长裙,长发披肩,端庄地微微笑着。另一个矮小的男子吹长笛,略胖的中年男子拉二胡。一曲终了,周围吃饭的人们及围观的听众不由得齐齐地喝起采来。那个年长些的老外意犹未尽,又点了一曲茉莉花,一边向拉二胡的乐手请教如何拉二胡。乐手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按弦,又如何弹拔。他认真地学着,试着拔拉,咿呀,发出声音了。他遂开心地孩童一样的笑... -->>
坐在桂林开往阳朔的班车上,我的双眼变得不够用了。道路两旁都是一座座孤峰突起而形状各异的青山,对着我贪婪的视线,直直地扑面而来。我开始懊恼,我那天该坐日车来的,从钟山直至桂林路段,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奇山秀水,再枯躁乏味的旅程也会变得有情致起来的呀。
阳朔车站正对着新西街口。我们甫一下车,便被热情的阳朔人民包围住了(都是当地拉客的导游大婶们)。
新西街上热闹非凡。号称旺季平均每日有成千外国游客经过的西街,果然名不虚传。一拔又一拔的中外游客,正潮水般地涌向西街。
下午的两点半,太阳正好,我们决定先去遇龙河漂游。
遇龙河漂游
我印象中的漂流是穿着救生衣,坐在皮筏里,顺水而下,惊险而刺激。遇龙河的漂游却是悠游自在的。河水清澈而水流平稳,游客尽可放心地坐在竹躺椅上,一边耳听竹篙拔动水面时汩汩的流水声,一边闲闲地看两岸风光或者天上云彩。
其时正是金秋时节,两岸田野里,稻禾一片金黄。一座座的石峰在眼前相对而出,倒影于清清的遇龙河水上。竹排过处,漾起一圈圈细密的涟漪,山也遂在水中变幻着形状。正赞叹留连之间,青峰已过。回过头去,山在背后又是另一番景象,山在眼前,山在身后,山在水中,而我在水中游,亦就在山水的包围之中了,所谓“人在画中游”心里感觉实在太过美妙,我忍不住轻轻地哼起歌来。
仿佛是和应我的歌声,一阵悠扬的山歌声远远地飘过来,随后,一叶小竹排向我们慢慢驶近。歌者一身“阿牛哥”打扮,身上挂着葫芦丝和长笛等乐器。竹排在我们的面前停下“阿牛哥”朗声对我们唱道“对面阿妹从哪来哎,听不听我歌一曲咧。”原来是个水上卖艺的民间艺人。
我央他来一段采茶山歌。他定住竹排,闲闲地倚在竹竿上,就这么亮开嗓子唱起来。不知何时,旁边的小燕和他对唱起来了,我口拙,只微笑地看着他们你一问我一答地唱得兴高采烈。
一曲终了,我付了钱,他吹奏着月光下的凤尾竹,慢悠悠地撑着竹排,逶迤而去,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悠扬的乐曲声却还依然在水面上袅袅回荡,动人心意。
漂游全程约需三个小时,到达终点工农桥时,天色已晚,暮色中的遇龙河,有渔人撑小小的竹排,带着几只鸬鹚鸟在捕鱼。大约水深鱼肥,几只鸬鹚扎进水中,不大一会儿,就叨起了几条大鱼。直把小燕看得两眼发直。呀!呀!此时我们可是只羡这不劳而获的渔人而不羡仙了。
夕阳映照之下的遇龙河,此刻波光闪闪,仿佛含羞少女脸上泛起的淡淡红晕,异常美丽。
两天之后,我们游完附近的景点,无处可去,就骑单车又来到工农桥下,在遇龙河边拴着的小竹排上闲坐。赤了足,把双脚浸在清澈微凉的河水里,看河面上游船来来往往,水波轻轻荡漾,带来一阵阵轻微眩晕的感觉。
微醺的感觉。神思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
西街上的洋人和民间艺人
既然西街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我似乎也不好意思在此班门弄斧地介绍它了。
清晨的西街略显冷清,昨晚狂欢的人们尚在酐睡之中。街口空阔处平地上,有一中年男子,领着一群老外在打太极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倒也象模象样。
没有饭店前,一个年轻漂亮的洋妈妈吸引了我的视线。她怀里的小小婴儿尚在甜睡之中,而她神情怡然,手持酒杯,正在独酎独饮。此景让我好生惭愧。儿子将近六岁,至今我仍觉带他出门是个累赘。而眼前这个年轻母亲,是什么东西吸引她千里迢迢地独自一人携着幼儿来到西街。
我和小燕一人拿一个相机,瞄着眼睛四处抓镜头。地处十字街口的李萍咖啡店,人满为患,餐桌直摆到大街中央去。小燕说给我拍一张,我双手插在裤兜里,往大街中央就是一站。旁边一大群的老外,正边吃早餐边闲聊,看到我走过来,友好地朝我笑笑,hello!我一笑作答。那个高大的澳大利亚人,以极快速度由餐椅上站起来,走到我身边,调皮地冲我一笑,把头伸了过来。小燕手脚麻利地按下了快门。后来照片洗出来,我笑得倒是一脸灿烂,只可惜旁边的老外太过高大,益发衬得我的娇小瘦弱。儿子看了说,妈妈怎么变成小矮人了。(哈,以后打死也不和老外拍照了。)
夜晚八时之后,西街方才显出它的魅力来。一条短短的石板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个酒吧和饭店里,烛光点点,乐队在卖力地演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此喝酒,吃饭,聊天,或者干脆就在里面呆呆地闲坐。
也是在李萍咖啡店,人们忽然都停步不前了,在店前围成了一排。我们钻进去一看,原来是一桌老外在吃烛光晚餐,请了一队当地的民间艺人来助兴。
弹琵琶的女子一袭长裙,长发披肩,端庄地微微笑着。另一个矮小的男子吹长笛,略胖的中年男子拉二胡。一曲终了,周围吃饭的人们及围观的听众不由得齐齐地喝起采来。那个年长些的老外意犹未尽,又点了一曲茉莉花,一边向拉二胡的乐手请教如何拉二胡。乐手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按弦,又如何弹拔。他认真地学着,试着拔拉,咿呀,发出声音了。他遂开心地孩童一样的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