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感
巨星小说网 www.jxjwly.com,惆怅旧欢如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作人的回忆录,买下已有快十年了。其间或因结婚,或因生孩子,又或因其中不乏枯躁乏味的章节,未曾静下心来仔细看过。
上个月月底,考完了试,骤然间闲了下来。一时间觉得空虚,却也找不到什么书来看,便翻出了这本回忆录。
是一册可以随看随丢开的书。我把它置于枕边、餐桌、沙发、茶几上,一切可随手取来阅读的地方,也不按顺序,闲时看上几页,偶然得遇佳句,心领意会间,却也觉得颇多趣味。
我是向来标榜自己喜欢知堂行文的闲适、平和、冲淡、隽永的。归根到底,也是为自己那写得不成样子且平淡乏味的作文作辩解。虽不敢说是向着那样的方向努力,然而潜意识里,还是这样的要求自己。只是大约在别人看来,却总是画虎反类猫的多了。
初初看周作人的小品文,记得是在中专时。常常是在周末,一个人拿了一册书,便往学校后背的荔枝林里,一看就是一个上午。那样安静平和的看书的心境,至今想来,仍觉似是不可思议。
那时喜欢的篇章有爱竹、乌蓬船、苦雨、两株树以及关于命运。在关于命运里,他引用了日本永井风著绘世绘之鉴赏里的一段话:
呜呼,我爱浮世绘。苦海十年为亲卖身的游女的绘姿使我泣。凭倚竹窗茫然看着流水的艺妓的姿态使我喜。卖消夜面的纸灯寂寞地停留的河边的夜景使我醉。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木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
周大约是喜欢极了这一段话,在回忆录里,也一再不厌其烦地引用。
有一年,大约是鲁迅诞辰百年纪念。学校组织去看鲁迅生平展览。回来后要求写一篇观后感之类的。当时,我于鲁迅,实在是知之甚少,却也不得已硬着头皮凑了一篇作文。拿周氏二兄弟作了一个比较。里面一些句子,有些还是套用周作人文集里编者前言的话,详细内容,却是不记得了。然而可笑的是,这样一篇类似于胡说八道的作文,竟然也在全校获了奖。现在想想,只觉汗颜,自己那时,也委实是太无知了。
而周在不辩解说里,这样提及与鲁迅的失和:我也痛惜这种断绝,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人总只有人的力量,我很自幸能够不俗。(这里所言不俗,是相对应于不辩解说(上)里所引用的一个典故:元镇为张士信所辱,绝口不言,或问之,元镇曰:一说便俗。)关于周氏二兄弟的失和,世人有多种说法和诸多议论。当事人却始终保持着沉默,不作任何解释。
周作人有一年出疹子,大约颇严重吧。在回忆录里,周作人提到病好之后,鲁迅说的一段话:那时真是把我急坏了,心里起了一种恶念,想这回须要收养你的家小了。亦是看似平淡的瘳瘳数语,周作人在描述时,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不加任何的修饰。然而,我想他于晚年,回忆起这一幕,内心必然是起了波澜了吧。
在悼念马隅卿的文里,有一挽联曰:月夜看灯才一梦,雨窗欹枕更何人。文末又说:中年以后,丧朋友是很可悲的事,有如古书,少一部就是少一部,此意惜难得恰好地达出,挽联亦只能写得像一副挽联罢了。
我喜欢这一篇,尤喜末一段。那些藏于内心的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借助平和而淡然的文字,一一现于笔下。
抛开那个特定年代的政治背景,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老人,在回忆那些旧交故知,平静而安然地,似在述说别人的故事。
而我,只是一个快乐的阅读者,于这盛暑酷夏,枕凉榻,乘清风,喝冷水,随意地翻阅着那些过往的故事。生活,并不完全是沉闷乏味的。
周作人的回忆录,买下已有快十年了。其间或因结婚,或因生孩子,又或因其中不乏枯躁乏味的章节,未曾静下心来仔细看过。
上个月月底,考完了试,骤然间闲了下来。一时间觉得空虚,却也找不到什么书来看,便翻出了这本回忆录。
是一册可以随看随丢开的书。我把它置于枕边、餐桌、沙发、茶几上,一切可随手取来阅读的地方,也不按顺序,闲时看上几页,偶然得遇佳句,心领意会间,却也觉得颇多趣味。
我是向来标榜自己喜欢知堂行文的闲适、平和、冲淡、隽永的。归根到底,也是为自己那写得不成样子且平淡乏味的作文作辩解。虽不敢说是向着那样的方向努力,然而潜意识里,还是这样的要求自己。只是大约在别人看来,却总是画虎反类猫的多了。
初初看周作人的小品文,记得是在中专时。常常是在周末,一个人拿了一册书,便往学校后背的荔枝林里,一看就是一个上午。那样安静平和的看书的心境,至今想来,仍觉似是不可思议。
那时喜欢的篇章有爱竹、乌蓬船、苦雨、两株树以及关于命运。在关于命运里,他引用了日本永井风著绘世绘之鉴赏里的一段话:
呜呼,我爱浮世绘。苦海十年为亲卖身的游女的绘姿使我泣。凭倚竹窗茫然看着流水的艺妓的姿态使我喜。卖消夜面的纸灯寂寞地停留的河边的夜景使我醉。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木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
周大约是喜欢极了这一段话,在回忆录里,也一再不厌其烦地引用。
有一年,大约是鲁迅诞辰百年纪念。学校组织去看鲁迅生平展览。回来后要求写一篇观后感之类的。当时,我于鲁迅,实在是知之甚少,却也不得已硬着头皮凑了一篇作文。拿周氏二兄弟作了一个比较。里面一些句子,有些还是套用周作人文集里编者前言的话,详细内容,却是不记得了。然而可笑的是,这样一篇类似于胡说八道的作文,竟然也在全校获了奖。现在想想,只觉汗颜,自己那时,也委实是太无知了。
而周在不辩解说里,这样提及与鲁迅的失和:我也痛惜这种断绝,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人总只有人的力量,我很自幸能够不俗。(这里所言不俗,是相对应于不辩解说(上)里所引用的一个典故:元镇为张士信所辱,绝口不言,或问之,元镇曰:一说便俗。)关于周氏二兄弟的失和,世人有多种说法和诸多议论。当事人却始终保持着沉默,不作任何解释。
周作人有一年出疹子,大约颇严重吧。在回忆录里,周作人提到病好之后,鲁迅说的一段话:那时真是把我急坏了,心里起了一种恶念,想这回须要收养你的家小了。亦是看似平淡的瘳瘳数语,周作人在描述时,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不加任何的修饰。然而,我想他于晚年,回忆起这一幕,内心必然是起了波澜了吧。
在悼念马隅卿的文里,有一挽联曰:月夜看灯才一梦,雨窗欹枕更何人。文末又说:中年以后,丧朋友是很可悲的事,有如古书,少一部就是少一部,此意惜难得恰好地达出,挽联亦只能写得像一副挽联罢了。
我喜欢这一篇,尤喜末一段。那些藏于内心的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借助平和而淡然的文字,一一现于笔下。
抛开那个特定年代的政治背景,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老人,在回忆那些旧交故知,平静而安然地,似在述说别人的故事。
而我,只是一个快乐的阅读者,于这盛暑酷夏,枕凉榻,乘清风,喝冷水,随意地翻阅着那些过往的故事。生活,并不完全是沉闷乏味的。